农学12《棉花栽培技术实践》实践指导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棉花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棉花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整枝等。
3. 培养学生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4. 使学生了解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棉花的种类与分布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棉花的生物学特性2. 棉花栽培技术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整枝技术3. 棉花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4. 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高产量的措施提高品质的措施棉花栽培新技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棉花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量品质提高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到棉花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观察、操作和学习。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棉花栽培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棉花栽培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棉花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量品质提高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棉花种植基地的实际操作表现。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棉花栽培学的问题,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课时:1.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2课时2. 棉花栽培技术:3课时3. 棉花病虫害防治:2课时4. 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2课时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3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作物栽培学》棉花部分的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棉花栽培学课件。
3. 视频资料:棉花生长发育过程、病虫害防治等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棉花种植基地的实地考察。
5. 网络资源:相关的棉花栽培学网站和论坛。
七、教学步骤:1.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介绍棉花的种类与分布,讲解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物学特性。
2. 棉花栽培技术:讲解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和整枝技术。
3. 棉花病虫害防治:介绍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讲解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和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棉花实习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作物生产教学实习报告(棉花部分)姓名:李杨红班级:植科 0703学号:2007301204009指导老师:易斌实习地点:种子挂藏室棉花实习报告一.棉花栽培技术要点棉花有三种栽培方式:一是露地直播栽培;二是地膜覆盖栽培;三是薄膜覆盖育苗移栽。
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露地直播在4月中下旬,地膜覆盖栽培在1月上旬,薄膜育苗在3月下旬至4月初。
此次三天实习我们采用了露地直播栽培和薄膜覆盖育苗移栽这两种栽培方式,以下是详细介绍:(一)露地直播栽培露地直播包括两熟套种(冬作物行中套种棉花)和空地单种棉花两种。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搞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留足种子,精选饱满的种子,硫酸脱绒、种子处理和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等。
2.配方施肥棉花的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深施,用量应依种植方式和土地肥力而定,套种棉、土壤肥力高的棉田,适量少施,一般中等肥力的棉田,底肥用量点总施氮量的30%左右,磷、钾肥用量占50%左右。
露地直播棉苗期早施、轻施提苗平衡肥3—5千克/667㎡.蕾期长势较差的棉苗本领施速效氮肥,盛蕾期施一次蕾施花用“当家肥”。
“当家肥”已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化肥,其施氮量约占总施肥量的20%—30%,磷、钾肥则占总量的50%,当家肥要求开沟深施,与深中耕培土操作结合进行。
长势差的棉田在初花期,长势旺的棉田在盛花期座住2个大桃时重施花铃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用量占总施氮量3%—40%(占总追肥量的50%)。
立秋前后根据苗情结桃多,有早衰趋势的可补施1次桃肥(盖顶肥),尿素5—7Kg,一般不得迟于8月15日。
后期还应根外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1%—2%的尿素喷施。
以提高铃重。
3.合理密植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肥力棉田,一般常规棉每667㎡定苗2500—3000株左右,杂交棉2000株左右。
4.整地播种整地要求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并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
露地棉花有两种播种方式。
《棉花的育苗移栽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棉花的育苗移栽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棉花的育苗移栽技术》是农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棉花的种植技术,了解棉花的发展发育规律,掌握棉花的育苗移栽技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棉花的发展发育规律,掌握棉花种子的筛选、处理和播种技术;2. 掌握棉花的育苗技术,包括育苗箱的选用、育苗土的配制、育苗的管理等;3. 掌握棉花的移栽技术,包括移栽苗床的准备、移栽时间的选择、移栽后的管理等;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棉花的发展发育规律;2. 棉花种子的筛选、处理和播种技术;3. 棉花的育苗技术,包括育苗箱的选用、育苗土的配制、育苗的管理;4. 棉花的移栽技术,包括移栽苗床的准备、移栽时间的选择、移栽后的管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授,讲解棉花的发展发育规律和育苗移栽技术;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棉花种子的筛选、处理和播种,育苗箱的选用和育苗土的配制,移栽苗床的准备等;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田间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棉花的发展情况,进修实际操作技能;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为专业课程,安排在每周一、周三下午进行理论讲授,每周二、周四上午进行实验操作,每周五下午进行实地考察和讨论交流。
六、评判方式1. 进修成绩:考察学生对棉花的发展发育规律和育苗移栽技术的理解水平;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实地考察报告;4.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的教室表现和讨论交流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棉花的育苗移栽技术》;2. 实验设备:育苗箱、育苗土、移栽工具等;3. 实地考察场地:学校附近的农田或实验基地。
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及反思总结

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及反思总结【引言】在农业领域,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拥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然而,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对于农民来说并非易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并通过回顾和总结,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种植技术教案】1. 棉花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1 土壤选择与改良在选择种植棉花的土地时,应考虑土壤质量、排水性能以及根系生长所需要的空间。
如果土壤有酸性,应进行石灰化处理以提高土壤的pH值。
在确定种植地点之前,进行土壤检测,并充分了解土壤的营养状况,以便合理施肥。
1.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棉花品种。
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可采用种子灭菌、浸种和种子脱毒等方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能力。
1.3 培育环境建设为棉花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建立温室或设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使棉花生长处于最佳状态。
2. 棉花的生长与管理2.1 播种与育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的翻耕和平整,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和通气性。
进行播种时,控制好种子的密度和深度,并合理施用肥料和水分。
2.2 病虫害防治棉花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红蜘蛛、棉铃虫和黄萎病等。
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证棉花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
可利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治器械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2.3 施肥与灌溉棉花对养分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
通过合理施肥,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灌溉也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要根据土壤湿度和环境条件,科学合理进行灌溉。
【二、反思总结】通过对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进行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土壤的选择和改良对于棉花种植非常重要。
合理选择土壤和施肥措施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需要进行综合管理,采用多种手段,如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病虫害防治器械等,以确保棉花的健康生长。
棉花栽培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棉花栽培技术实训,了解棉花栽培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提高棉花种植技能,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省XX县XX村棉花种植基地四、实训内容1. 棉花栽培基础知识(1)棉花起源及分布(2)棉花生长发育规律(3)棉花品种选择与繁殖2. 棉花栽培技术(1)整地与施肥(2)播种与苗期管理(3)中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4)收获与加工五、实训过程1. 棉花栽培基础知识(1)棉花起源及分布:棉花原产于印度,后来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等地。
(2)棉花生长发育规律:棉花生长周期一般为120-140天,分为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等阶段。
(3)棉花品种选择与繁殖: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棉花品种。
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
2. 棉花栽培技术(1)整地与施肥整地:棉花种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复合肥30-50公斤,锌肥1-2公斤,硼肥1-2公斤。
施肥:棉花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追肥。
一般追肥3-4次,分别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铃期。
(2)播种与苗期管理播种:棉花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10日至4月20日,播种深度2-3厘米。
播种方法有撒播、点播和条播。
苗期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防止植株过密。
(3)中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中期管理:棉花中期管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和合理施肥。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病虫害防治:棉花常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棉蚜虫、棉红蜘蛛等。
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收获与加工收获:棉花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初。
收获方法有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
加工:收获后的棉花要及时晾晒、去杂、打包,确保棉花品质。
棉花种植实习报告小结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某棉花种植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棉花种植实习。
本次实习以了解棉花种植技术、熟悉棉花生长周期、掌握棉花病虫害防治等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我对棉花种植管理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棉花种植技术(1)播种: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棉花播种的时间、方法、密度等。
一般而言,棉花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播种方法有露地直播、地膜覆盖和薄膜覆盖育苗移栽等。
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
(2)施肥:棉花施肥分为底肥、追肥和叶面肥。
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磷肥、钾肥为主,叶面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确定。
(3)灌溉:棉花生长过程中,需适时灌溉。
灌溉方式有漫灌、喷灌和滴灌等。
灌溉量根据棉花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
(4)中耕除草:棉花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棉花生长。
2. 棉花生长周期棉花生长周期分为播种、出苗、苗期、蕾期、花期、吐絮期等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棉花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了解了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管理要点。
3. 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虫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及防治原则。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对棉花种植技术的认识: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棉花播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关键技术,为今后的棉花种植管理奠定了基础。
2. 了解了棉花生长周期: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棉花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对棉花生长周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学会了病虫害防治: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及防治原则,为今后的棉花种植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5. 增强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棉花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棉花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棉花的发展特点和播种技术;2. 掌握棉花的种子处理方法;3. 学会正确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棉花的发展特点;2. 棉花的播种技术;3. 棉花的种子处理方法;4. 棉花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播种工具、种子、播种土壤、水壶等;2. 学生准备:进修笔记、实验报告、团队合作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棉花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起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棉花的发展特点和播种技术,重点介绍种子处理方法和播种方法;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种子处理和播种;4.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5.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棉花播种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评分;2. 操作技能评判: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技能掌握水平;3. 进修笔记评判:评估学生对教室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田间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2.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棉花的播种技术和发展趋势;3.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全面了解棉花的播种技术,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提升自己,为农业摩登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学实习报告棉花

农学实习报告——棉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棉花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棉花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农学实习,主要针对棉花生产环节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播种与施肥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棉花的播种与施肥技术。
棉花播种前,要先进行土地整理,确保土壤松软、排水良好。
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和密度,以保证棉花的生长。
同时,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
2. 灌溉与排水棉花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棉花的需水规律和天气情况,合理进行灌溉和排水。
以确保棉花生长过程中水分的充足,避免水害和旱害的发生。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棉花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掌握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技术,学会了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4. 整枝与打顶整枝和打顶是棉花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整枝,可以调整棉花植株结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合理进行整枝和打顶,以提高棉花产量。
5. 收获与加工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参与了棉花的收获和加工过程。
学会了如何正确采摘棉花,以及如何进行棉花的初步加工,确保棉花品质和产量。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棉花生产的全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生产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本次农学实习让我对棉花生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不易,更加珍惜粮食和资源。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农学学子,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使命,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栽培技术》实习指导三、棉花栽培生物学基础知识学习教学要点:通过本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对棉花植物学形态特征、生育期的划分、棉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有所了解,为棉花的高产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一、棉花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1、根棉花的根属圆锥根系,主根上粗下细,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称、土壤质地、结构、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在适宜的条件下,主根入土深可达2m以上。
营养体育苗移栽的棉苗,主根被折断,以侧根、支根为其主要根群。
通常主根在离土表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这样经过几次分枝,形成密集的根系网,侧根大部分分布在耕作层,耕作层深厚时,侧根数量就多,分布范围也广。
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形成根毛区。
2、茎和分枝(1)茎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茎上有节和节间,每节着生一片真叶。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
主茎上每一片叶子着生的地方叫节。
节与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棉花的主茎为圆柱形、直立,幼嫩的茎初为绿色,以后随着棉株的生长,在光照的作用下,导致花青素的增加,使茎杆的颜色逐渐由下而上由绿变红,最终变成红褐色。
但顶部继续生长的幼嫩部分总保持着绿色。
所以生长的棉株茎的颜色为下红上绿。
因此,在棉花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茎杆的颜色来判断棉花的生长状况,这个指标称为“红茎比”。
红茎比:主茎红色部分长度占主茎总长的比例(下部以子叶节为起点)。
生长正常的棉株在不同时期的红茎比分别是:苗、蕾期 50%左右;见花前后 60~70%;打顶前70~80%;打顶后100%。
红茎比是各时期棉花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红茎比太小是生长过旺的表现,太大是生长衰弱的表现。
(2)分枝棉花的分枝是由主茎的腋芽分化发育而成,有果枝和叶枝。
果枝和叶枝的主要区别有:果枝:①直接着生花蕾;②同一果枝上相邻两果节之间呈左右弯曲形状,为多轴分枝;③果枝与主茎的夹角较大;④一般着生于主茎的中上部各节。
叶枝:①不直接着生花蕾,叶腋可以长出果枝;②枝条不左右弯曲,为单轴分枝;③叶枝与主茎的夹角较小;④一般着生于主茎下部的几个节上。
3、叶棉花的叶片分为子叶和真叶,真叶中又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陆地棉的子叶为不完全叶,肾形或近半圆形,绿色,基部呈红色。
一般子叶2片,对生,其中一片较大,一片较小。
子叶着生的节位称子叶节。
通常见到的主茎和果枝节上着生的真叶都是完全叶,具有托叶、叶柄和叶身。
主茎上的叶片,按照3/8的叶序绕茎互生。
叶片裂缺的多少,随个体发育的进程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一般第一片真叶全缘,叶片也较小,继后裂缺增多为3~5个,最上部裂缺又减少。
还有一种不完全真叶,称为先出叶,它是主茎或分枝的叶腋所发生的每一个分枝上第一节着生的叶片,无柄,形如托叶,该叶的节间也短缩得几乎辨认不出来,平常此叶易脱落,不为人所注意。
4、花棉花的花为单花,花柄的一端着生在果枝节上,花柄的另一端略为膨大,称为花托,支持着花器。
花由外向内可分为五部分。
(1)苞叶在花的最外层,共3片,陆地棉苞叶基部大多分离,上缘呈锯齿状,裂齿较深而尖长,每一苞叶外侧基部各有一个蜜腺,叫苞外蜜腺。
(2)花萼 5个萼片,联合成杯形,包围在花冠基部。
(3)花冠由5个花瓣组成,陆地棉的花瓣一般为乳白色。
(4)雄蕊约60~90枚。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
花丝基部联合成一雄蕊管,与花冠基部联结。
(5)雌蕊一枚,位于花的中央,为雄蕊管所包围,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
子房为3~5心皮组成,各心皮以其边缘向内折至中央愈合成中轴,称为中轴胎座。
棉花花芽的分化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向心分化,首先分化苞叶,然后向内分化花器的其它部分。
一般以苞叶基部达三毫米宽时作为现蕾的标准。
棉花的花为单花,开花前一天下午花瓣急剧伸长,露出苞叶,次日上午开花。
陆地棉花瓣为乳白色,开花后由于光的照射形成花青素,下午花瓣即变为粉红色,第二天红色加深,第三天脱落。
棉花现蕾开花的顺序是以第一果枝的第一果节为中心,呈螺旋曲线由内向外,由下向上依次进行。
5、果实棉花的果实为蒴果,称棉铃或棉桃,3~5室。
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每一棉铃多数为四瓣,每瓣约有7~11粒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6、种子从田间采收的棉花是纤维和棉子合在一起的,称为子棉,经轧花机轧出纤维后的棉子即为种子。
种子上附有短绒的称为毛子,种子上无短绒的称为光子,为黑褐色。
只在端部有短绒的称端毛子。
棉子约呈梨形,一头大一头尖。
尖端有一子柄,也是珠孔遗迹所在的一端,较宽的钝端为合点端。
成熟的棉子,其种皮为黑色或棕褐色,壳硬。
未成熟的为红棕色或黄色,壳软。
7、纤维纤维由胚珠表皮的一部分细胞延伸发育而成,是单细胞,外形上可分为三部分(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基部:靠近种子表皮细胞一端的称基部,棉纤维的基部由于胞壁较薄而稍向中腔内凹,故其直径较小,轧花时纤维通常在基部的稍上部位断裂。
中部:中部直径最大,成熟纤维的细胞壁较厚,中腔较小,沿着纤维的纵轴有很多扭曲。
未成熟纤维的细胞壁较薄,中腔相对较大,扭曲很少,甚至完全无扭曲。
顶端:棉纤维的顶端逐渐变细,没有中腔,也没有扭曲。
二、棉花的生育期一年生棉花从播种到收花结束的时期,叫大田生长期(安徽一般200天以上),从出苗到开始吐絮的时期,叫做生育期。
一般130天左右。
根据棉花器官的形成,棉花的大田生长期可分为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五个生育阶段。
1、播种出苗期从棉子播种到棉田50%棉苗出土,子叶平展。
我省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约经10~15天出苗。
2、苗期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称为苗期(群体现蕾、开花、吐絮的标准都是以50%植株出现第一个蕾、花、絮为标准),约40~50天。
棉花苗期生长速度较慢,所积累的干物质量约为一生总量的1%,苗期的生长中心在地下部分,根系生长最快。
3、蕾期棉花从现蕾到开花叫做蕾期。
一般25~30天,此期积累的干物质量通常只占一生总量的5~8%,虽已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茎枝迅速伸长,叶面积也迅速扩大,营养物质分配中心是根系和茎叶。
4、花铃期棉花从开花到棉铃吐絮叫做花铃期。
一般50天左右,是一个大生长期,又可分为初花期(15天左右)和盛花结铃期(30~35天)。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所积累的干物质占一生总量的70%以上,盛花前仍以营养器官生长为主,但根系的生长已落后于地上部,盛花后转入以生殖器官生长为主。
5、吐絮期棉花从开始吐絮到全田收花基本结束称为吐絮期,一般75天左右。
棉花是陆续成熟吐絮的作物,吐絮期间仍继续积累干物质,其量约占一生总量的10~20%。
此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根系的生理活动减弱,叶片光合能力下降,积累的干物质量90%运向蕾、铃,促使棉铃成熟吐絮。
三、棉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因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育期缩短。
棉花各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①棉子萌发的最低温度10.5~12℃,最适温度25~30℃,最高温度43~45℃。
②种子出苗对温度的要求比发芽高,胚轴要在16℃以上才伸长,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7℃。
③棉花现蕾的早迟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现蕾要求最低温度19~20℃,最适25~30℃,>30℃时,腋芽生长受抑制,因此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推迟现蕾。
④花铃期温度的高低对棉铃的发育影响很大,温度主要是影响纤维细胞壁的增厚,因为纤维素的淀积需要较高的温度,温度<21℃还原糖不能转化为纤维素,在21~30℃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壁增厚越快。
2、光照棉花是短日照作物。
一般认为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对光照反应不敏感,而晚熟陆地棉品种对短日照的要求却比较严格。
棉花进行花芽分化,一般要求9~12小时的光照,适当缩短光照,能显著降低第一果枝的节位,促进早熟,使株形矮化紧凑,但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有下降的趋势。
棉花是喜光作物,光补偿点为1000Lx左右,光饱和点为7~8万Lx。
3、矿质营养棉花对于矿质元素的需要属于全营养类型,需要各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C、H、O三种元素约占棉株重的95%,N约占1.4%,P约0.3%,K约1.5%,另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各占植株重量的0.0005~0.005%。
4、水分棉花是直根系作物,主根入土较深,侧根分布广泛,是比较耐旱的作物。
但是由于棉花生长期长,叶面积较大,生长盛期又值高温季节,所以又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
棉花的蒸腾系数为360~650,在各种作物中是比较大的。
四、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1、单位面积总铃数单位面积总铃数=单位面积株数(密度)×单株成铃数它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而且变化幅度最大。
密度和单株成铃数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单位面积总铃数由“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三部分组成。
它们是以棉花开花结铃的时间不同来划分的。
“伏前桃”北方棉区一般指入伏(7月15日)以前所结的棉桃。
它在“三桃”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占产量的10%),但它可以调节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的分配,促使有机养分向生殖器官运输。
不仅使有效结铃期延长,而且有利于棉株的稳长,多结伏桃。
“伏桃”一般指7月16日~8月15日期间所结的桃。
伏桃在“三桃”中所占比例最大(占产量的40%—60%),是构成产量的主体。
因为7月中旬~8月中旬正是棉花生长旺盛的时期,各棉区的气候条件都有利于棉铃生长,所以伏桃表现为铃重、桃大、衣分高、纤维品质好。
“秋桃”是指8月16日至有效开花终止期所结的桃。
由于棉花生育后期温度降低,长势逐渐衰退,所以秋桃不仅桃小品质也较差。
三桃的组成对总铃数的影响很大。
不同田块单位面积总铃数可能相同,但“三桃”的比例会有不同的组成。
凡伏桃、伏前桃比例高的,总桃质量就好,铃重增加,产量提高。
所以大田生产中,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争总桃数必须以争伏桃为主,争带桃入伏,大抓早秋桃。
2、铃重在单位面积总铃数相同的情况下,铃重是决定籽棉产量的主要因素。
铃重受着生部位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温度的影响突出。
温度越低,铃重越小,而铃壳所占的比重则增大。
棉花结铃期间的温度变化,一般是先由低到高,而后再由高到低。
所以伏桃的铃重〉伏前桃和秋桃,秋桃的铃重最轻。
3、衣分衣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
影响衣分的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
作业:1、什么叫“红茎比”?生产上有何意义?2、棉花果枝和叶枝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棉花的大田生长期可分为哪几个生育阶段?4、棉花“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是怎么划分的?四、田间管理教学要点:通过本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棉花一生中的主要田间管理操作技术和技术要点,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措施对棉花进行促控,夺取高产。
教学内容:一、中耕松土、培土壅根棉苗缓苗期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温保墒,促使新根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