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记

合集下载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主要针对《山中杂记》这篇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山中杂记》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所作的一篇散文,以作者在山中游览的经历为主线,描述了山中的景色、风物、山民生活等,体现了文学家深厚的山水情怀和浓郁的文化积淀。

该篇散文对于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1.了解《山中杂记》作者背景及其创作背景。

2.能够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山中景色、人物、文化背景等。

3.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和事物的特点。

4.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构思等。

教学过程预习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征读《山中杂记》这篇文学作品,并完成一些基本的预读工作,例如:1.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等。

2.了解文中所涉及的生物、文化等知识背景。

3.熟悉文学语言,了解一些生疏的词语、词组的含义。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出“山”的主题,并与学生讨论山的课题。

再向学生展示本篇散文的题目、作者、文学类型等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阅读整体阅读后,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构思。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山”的多样性,或者通过对作者的情感过渡的分析来展示课文的观点和主题等。

学习在此基础上,主要学习一下几个方面:文化背景;风物景观;人物形象。

1.文化背景:通过探索杂书的知识来了解唐代杂书的背景,进一步探究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物品的文化含义。

2.风物景观:通过阅读原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所描绘的秀丽山水和各种生物,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3.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主题等。

###思考在学习之后,进行适当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推断一些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散文?它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2.散文中的山中景色,是否代表了唐代人民的精神风貌?3.文中所描写的杂书、生物、物质等是否有必要理解?为什么?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1.带领学生认识《山中杂记》这篇文学作品,并掌握文本的基本信息和核心观点。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仔细阅读写小鸟的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 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 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 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 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高潮,推向顶峰,最后收笔 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 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1-2段: 2-4段: 5-6段: 7-11段: 12段:
马 狗 猫 鸟 虫
详 略 结 合
写作方法
详略得当,能更好 地突出主题。
总结 中心思想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 切,生活就能带来乐趣。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 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 高尔基
合作探究
想一想,作者丰富的爱心,博爱的思想你是 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 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
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 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 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 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写作背景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 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 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 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 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 它们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 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 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 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 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 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山中杂记
北师版 六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山中杂记》教案北师大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山中杂记》教案北师大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山中杂记》教案北师大版《山中杂记》学习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生字:驯xùn(驯服、顺从)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蹒跚pán shān 槭qì(落叶小乔木)正音字:触chù,不读chǔ瑰guī,不读guì词语: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

作家:冰心: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女士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

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

《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

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班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2. 能力目标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3. 思想情感目标对“我”(冰心)从各种动物身上获得乐趣的原因的理解。

对爸爸带“我”爬树的目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重点:文章的语言特色。

难点:对博爱思想的理解。

理解父亲带我去爬树的深层用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

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

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例如:写马: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

侧转那狭长而又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

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

《山中杂记》语文教案

《山中杂记》语文教案

《山中杂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山中杂记》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山中杂记》的作者及其背景。

(2)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山中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完成练习,教师进行即时点评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中景色的作文。

山中杂记(通用13篇)

山中杂记(通用13篇)

山中杂记(通用13篇)山中杂记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2、了解,把握生字生词。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4、体悟语言,积累好的词句。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2、了解,把握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状况。

1、听写字词。

2、简介:冰心二、出示目标三、新授:1、默读课文,思索问题: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 "我'感受到了哪些乐趣?马温驯狗驯良敬重动物猫活泼关怀动物鸟欢乐观赏动物虫可爱2、思索:根据怎样的挨次介绍的?(由大动物到小动物的挨次介绍的)3、重点朗读(7-11)自然段,思索:介绍了鸟的哪些内容?(同学同桌争论后回答)4、熟读课文,体会的博爱精神。

四、作业:练习自己喜爱的段落。

其次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悟语言,积累好的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状况。

二、出示目标三、学习新知:1、结合(7-11)段,思索: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它们?(从对鸟的描写中,最能体会出存在于动物之间的宏大的爱)2、体会是如何支配内容详略的?(马、狗、猫、虫)――略写鸟――――――详写3、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各种动物给带来的乐趣。

思索:作不为什么能从各种动物身上感受到那么多的乐趣?(敬重、关怀、观赏动物,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动物)4、体会好的句子,积累。

5、朗读课文。

6、谈感受。

四、小结:内容和方法。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山中杂记马温驯狗驯良猫活泼有详有略鸟欢乐虫可爱喜爱自然喜爱生活博爱精神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采纳了同学自学为主的方式,先让同学自己学习文章出小测试卷,然后自己做,最终结合老师的指导,给自己打分。

山中杂记篇2教《山中杂记》有感世间之景皆随时事而更迭变化,唯有爱可以永恒,爱是使这个世界转动起来的齿轮。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焦躁--烦躁 领略--领会 温驯--温顺 烦躁 领会 温顺 风餐露宿 幕天席地---风餐露宿 稠密 清晰 坚硬 稀疏--稠密 朦胧--清晰 松软--坚硬 庞然大物---玲珑娇小 玲珑娇小
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 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 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 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 它们的喜爱之情。
瞥 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shí 驯 xùn(驯服、顺从) 觅食 mì 蹒跚 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 chù,不读chǔ 瑰 guī,不读guì
罐( )瑰( )玫( )蹒( )跚( )怔( ) 灌( )魄( )枚( )满( )栅( )征( )
学习多音字
第八自然段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同时 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对小蜂雀的喜爱,怜惜 与友好。
知更雀
比花还小的小蜂鸟
小蜂鸟
第九自然段写了鸟清脆的 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
以 鸟 鸣 春
第十自然段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联 想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 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 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散文
---冰心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 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 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 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 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 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 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 感态度。
通过学习冰心这篇散文《山中杂 记》,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1.层次清晰,从大动物写到小动物; 2.详略得当; 3.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相结合,更富感 染力。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作者在山中养病是春天, 春天正是候鸟回归、成家、养 育后代的季节,可以多方位的 观察小鸟。在幕天席地的生涯 中作者与小鸟最相亲爱。
小组合作 探讨交流:(二)
细读7-11自然段,解决问题 1)7、8自然段中作者介绍的青鸟、知更雀、小蜂雀各有 什么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 情。 3)第9自然段中,鸟儿的歌声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 受? 4)在写到小鸟的家庭时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从不做偷卵捉 雏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5)在11自然段中写了小鸟的成长过程,给这部分划分层 次,分析每一层写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山中杂记
冰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4、体会作者与动物相处时感到的乐 趣,初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 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作者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冰心,现代作家,原名 谢婉莹。她为儿童写了许多 作品,如《寄小读者》《山 中杂记》等,代表作有《繁 星》《春水》。
青鸟: 即翠鸟, 在西方象 征着幸福 快乐。
知更雀: 又名红襟鸟, 英国国鸟。属 于候鸟,它白 天飞行,是最 早报晓得鸟。 也是最后最后 唱“小夜曲” 的鸟。鸣声婉 转,曲调多变 深受人们喜爱
蜂鸟
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 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 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 秒约15次到80次,它的快 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蜂鸟 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而得名。 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 鸟。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 以及向左和向右飞。
质疑:
作者为什么详写鸟儿?她 是怎么详写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 爱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体会作者的 博爱的思想。 2、体会本文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及作用,尝试运用。

《山中杂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

《山中杂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

《山中杂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山中杂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杂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杂记》教学反思1 《山中杂记》一课,是一篇内涵丰富,情理兼喻的散文。

我在品读文章时,恨不得把所有自己感悟到的,一丝不落的全教给学生。

从教学一开始,我就不肯放过每一个段落,总要“指点几句”。

就连应该引读而过的第一至第四段自然,我也句斟字酌的指导学生朗读,在非重点段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结果,我带着学生绕了许多弯子,“绕了好久”才“绕”到重点段,刚品读完重点段,一节课已经结束,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完成。

我懂得一定要抓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本课中重点词语抓得过于细碎,减慢了教学节奏。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时,只需抓住其中一两个词语,帮助学生合理展开联想即可,我却“词词死抠”。

在品读重点段时,先后抓了“弱不禁风、倚枕倾听、心魂俱静”等多处,使文章的品读十分琐碎,一个一个词语的“抓细”。

使教学“慢腾腾的”。

反而使真正的重点“快乐”很不突出,更减慢了教学速度,重点不突出,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抓好重点段教学,在教学中切实分清哪里是重点段,要精讲;哪里要引导学生略读过去。

品读重点词语,只抓一两个重点词语,抓实、抓牢,“以一点带一段”。

使教学重点凸显出来。

要学会一些抓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语的方法。

《山中杂记》教学反思2 《山中杂记》是一篇内涵丰富,语言优美的散文。

要想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只凭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读、悟上,使学生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想,读出作者的乐与趣。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感受到的乐趣。

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爱心及高尚的思想境界,加深对博爱思想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杂记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冰心对动物的喜爱以及从动物身上获得的乐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花草给老舍先生带去了许多快乐,田园生活也让同学们领略了不一样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里,看看在山中生活的冰心先生又有哪些美好的乐趣。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是《山中杂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的字音读得准确)
先学:(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

要求:坐姿端正、听准字音、快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自己练习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3、朗读比赛,比谁的字音准、声音响亮。

师:首先我们来听课文录音,准备好的同学有:……现在开始。

1、师放录音。

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谁敢来读?要求:读得同学,声音响亮,吐字清
晰,听得同学,认真听讲,发现读错的地方,请举手纠错。

后教:
(1)指名读。

(2)有错生举手,指名后进行去拼音重读。

(3)齐读易错字,指名后进行拼音重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第二场比赛(比谁的句子读得流利)
先学:(出示自学指导)
1、自己练习读,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生自由读,师巡视)
后教: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看来比赛要很激烈了同学们加油呀!
1、指名读
2、生评价(从读的是否流利上去评)
3、指名读得好学生进行范读。

4、师可根据学生读得情况进行适当评价。

5、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三场比赛:比谁能正确、规范地听写本课生字。

请看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临摹下面的生字(每个1遍)注意它们的笔顺笔画、占格位置及间架结构,3分钟后我们比比,看谁能得到“优”
1、指名上台板书,生在练习本上临摹,师巡视。

2、师生共评板书。

五、当堂训练。

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练习。

3分钟后我们来听学生字,比谁能得一百分。

1、生自学生字。

2、师听写生字。

(指名后进行生上台板书)
3、同桌对改
4、订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冰心对动物的喜爱以及从动物身上获得的乐趣。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

3、学习详略结合的叙事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山中杂记》本节课的目标是:
1、细读课文,体会冰心对动物的喜爱以及从动物身上获得的乐趣。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详略结合的叙事手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1、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几种动物?分别是什么?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哪种动物?每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并做好批注。

3分钟后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好。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随机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
1、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7-11自然段思考问题:
(1)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鸟?
(2)你喜欢哪一段文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做好批注,3分钟后看谁说得最准确。

(3)指名回答第一题: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4)作者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5)小组里合作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预设:
第7自然段:
生:我喜欢第7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的繁多。

点拨:青鸟就是翠鸟(出示翠鸟的画面)它的羽毛十分鲜艳,作者爱青鸟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吗?(还因为青鸟报春早)从哪看出青鸟报春早?
(读有关句子:“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

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了,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从中体会到青鸟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

第11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11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和母子的相爱。

(2)点拨:(出示第11自然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母亲精心哺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忘父母。


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哪些乐趣?(小鸟刚出壳时的贪吃、茫然的样子,很傻的学步,憨涩的学唱,生动地再现了雏鸟娇嫩可爱的形象;小鸟们学会了觅食和筑巢后,常常去看望它们的父母,说明小鸟和人一样也有情有爱。

)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呢?(一是善于观察;二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以平等、尊重、关心、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在山中所见到的动物。


5、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小动物们的喜爱和她获得的乐趣。

你们文中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6、生汇报,教师及时补充、点拨。

六、当堂检测
1、冰心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福建长乐人,她为儿童写下了许多作品,如《》、《》等,本文选自《山中杂记》第十篇,她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受人们喜爱。

2、文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重点是谁?作者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七、板书设计:山中杂记
马--------温驯
狗---------驯良
猫---------活泼
鸟---------快乐
虫---------可爱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