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

合集下载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听到“第三部门”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第三部门?本文将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什么是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外的一个独立存在的机构或组织。

它既不属于政府机构,也不属于盈利性私人机构,而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

第三部门通常由社会公民组成,旨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第三部门的特点1. 非盈利性:第三部门不以牟利为目的,其活动主要通过筹集和利用资源来服务和造福社会。

2. 提供公共服务:第三部门的核心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福利、环境保护等。

它填补了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的服务空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和需求的服务。

3. 独立性:第三部门通常是独立自主的,不受政府行政约束和私人企业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

这使得第三部门能够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 主体多样性:第三部门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包括了各种非政府组织(NGOs)、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它不仅包括非营利性的机构,还包括那些转化了盈余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社会企业。

三、第三部门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弥补社会服务的空白:第三部门通过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弥补了政府和私人部门无法满足的社会需求。

它们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为公共事务提供专业技能,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感。

2. 促进社会发展:第三部门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它们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专业培训,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通过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第三部门能够更自由地响应社会问题和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塑造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第三部门通过开展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

其独立自主的特点使其能够对社会价值观念进行独立引导,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合作的解释:对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的理论解释与反思

合作的解释:对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的理论解释与反思

织, 同时这 种资 源 和 能 力 又不 为 另 一 个 组 织 所拥 有
尽管合 作 问题 由来 已久 , 理 论 的 解 释 依 然 相 但
作者 简介 : 汪锦军 , 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 京大学管理学博 士。 北


Ga ,abr .18 ) C niosaitigItognztnl ol r i . u a li sV u e3 , u br 0 P .1 —9 6 r Braa (95 .odtn c it n rr i i a Cl oao H m nr ao . d m ,8 N m e ,P9 1 3 y i f lan e a ao b t n e tn 1
的 的组 织类 型 。
缕联 系的第 三 部 门。越 来 越 多 的实 践 证 明 , 多 的 许 公共 服务 问题 需要通 过 多各 部 门的合 作来 解 决 。政 府 与第 三部 门的合作 便 是近些 年来 治理 进 程 中 的一
种有 效制度 选择 。 从 组织 的角 度 看 , 作 使 组 织 的资 源 交 给 两 个 合
立 于这两 个部 门 , 同时 又 与 这 两个 部 门有 着 千 丝 万
什 么是 合作 的 问题 上 , 对 英 文 中各 种 词 汇 的解 释 不 做更 细 致 的 分 析 讨 论 , 是 认 为 学 术 界 的 pr e. 而 a nr t si,clb r i ,coeao h p o aoao l t n oprt n等 都 是 本 文 讨 论 的 合 i
中 共 浙 江省 委 党 校 学 报 2 0 0 9年 第 5期
合作 的解释 : 政 府 与第三 部 门 对 合作 的理论 解 释 与反思
口 汪 锦 军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

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如果说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那么,第三部门就是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

也就是说,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组织。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互为解决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

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识别商品品质,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成了一个单靠市场交换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消协”之类的组织存在。

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也有失灵之处。

例如,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政府所形成的社会政策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

第三部门与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

第三部门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衡量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第三部门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仅靠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

分散经营的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高科技产业的白领阶层等,这些不同利益主体为了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需要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分散的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协会联合与外界交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农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卖出好价钱,需要建立农产品协会等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而维护不同群体的权益,正是第三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关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再认识

关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再认识

关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再认识李文良一当前在学术界使用的概念中,于第三部门相近或可以替代的概念很多,如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志愿部门、第三领域和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等。

对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这些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种:把第三部门看作是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

如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的定义,第三部门即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其中包括各种慈善机构、援助组织、青少年团体、宗教团体、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

[1](P3)美国学者赫斯顿认为,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通常被认为是与国家和营利性组织活动相对立的。

非政府组织主张的合法性来源于对国家部门和私有部门的批评。

非政府组织的任务和实践活动非常激进,与国家和私有部门极为不同。

[2](P274)把第三部门界定为服务于公众目的的私人组织,即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民间组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萨拉蒙把第三部门定义为,数量众多的自我管理的私人组织,它们不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

他认为,第三部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所提供的物质服务,几乎美国所有主要的社会运动,无论是民权运动、环境保护运动、消费者运动、妇女运动还是保守派运动,都在非营利部门建立了自己的根基。

根据英国1601慈善使用权法规的序文中对第三部门的界定,从事下列活动的组织为第三部门:……救济老人、虚弱的人和穷人……抚养病人、伤残士兵和船员,资助免费学校和大学的学者……维修桥梁、港口、避难所、道路、教堂、海堤、举办教育和孤儿院……救济、储备、维修教养院……穷女孩子的结婚问题……支持、帮助年轻的商贩、手工业者和穷困潦倒的人……救济或改造囚犯或俘虏……安排服兵役和其他税捐方面帮助任何贫困居民减轻他们的困难。

[1](P6)把第三部门看作是准行政机关或准公共部门,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课件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课件
6
4、第三部门自身的不断成熟 第三部门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
熟的管理规范、营销战略、治理思路等。 这些做法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很强的 可行性和创造力,取得的行为效果能产生 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第三部门在不断 成熟,也在不断改善其发展环境。
7
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
23
(三)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四)净化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一些 道德疑惑始终困扰着我国这个转型社会, 腐败问题、社会诚信问题、公共责任问题 等越来越突出。第三部门以其实际行动表 现成为我国转轨时期一股健康、有力的道 德力量,为提倡社会公众精神树立了榜样。
24
五、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打破了第三部门原有的非正式性、分散 性的组织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第三部门 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
8
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随着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不断深
入,第三部门 的社会价值、发展战略、 组织结构、行为模式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 炼和宣传,第三部门的专业人才得到了系 统的培养、训练,第三部门的形象得到了 极大的提升。总之,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 研究扩大了社会对它的了解,使其在筹集 资金、提供服务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条 件。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
1
第一节第三部门概念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莱维特使用的。
“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 三种类型组织”、“慈善组织”、“志愿 者组织”、“免税组织”、“自治组织”、 “社会基层组织”、“民间自愿组织”、 “社会团体”、“独立部门”、“非国家 部门”等。
2
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 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 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 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 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 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 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 志愿性。

第三部门的概念

第三部门的概念

第九讲第三部门与基层自治第一节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分类1.1第三部门的概念第三部门,即独立于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和私营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的组织。

在西方语境下,第三部门也称为“非政府组织”、“非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或“志愿组织”。

第三部门的行为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

而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民经常所说的“社会团体”,实际上就是从“第三部门”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国务院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下列团体不受其规范:(1)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2)由国务院机构编制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活动的团体。

除去这三类社团,各类第三部门都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范。

《条例》规定,任何社会团体的成立都必须经过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

因此,中国政治背景下的社会团体,属于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包括所有的第三部门在内。

1.2第三部门的重要性关于第三部门的必要性,理论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由于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所以一部分人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要就无法满足,第三部门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它可以满足一些特殊需求者的偏好。

第二种解释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由于人们的搭便车行为使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府或第三部门途径提供公共物品。

由于政府本身存在缺陷,一部分公共物品职能通过第三部门进行提供。

总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第三部门社团是不可或缺的,在许多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上述两个理论解释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接下来的问题是:第三部门能否自动生成?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奥斯特罗姆认为,对组织而言,如果它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那么这个组织就能自动生成。

第一个问题是制度供给问题,即由谁来设计组织的制度。

重复博弈研究表明,在有限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群体中的个体会进行合作产生一定规模的自治组织。

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

内容提要:学术界普遍用“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对“第三部门”的起源进行了经济解释。

本文认为中国“第三部门”起源于社会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因此,本文拟结合中国“第三部门”产生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应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其起源进行经济分析。

关键字:第三部门;制度创新;成本效应一、文献回顾(一)“第三部门”的定义“第三部门”这一概念首先由列维特等人于1973年提出,目前学术界关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大多认同“第三部门”是除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塞拉蒙认为,“第三部门”有6个基本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在中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第三部门”几乎不存在,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形式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因而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

例如康晓光就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或互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第三部门”。

(二)“第三部门”起源的一般解释“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主要包括经济背景分析和经济原因分析。

经济背景分析是对“第三部门”兴起的经济大环境的研究,经济原因分析是借用经济学工具对其兴起的本质原因进行论述。

西方关于“第三部门”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由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布罗德(1974)提出的政府失灵理论,该理论通过论证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局限性,从功能上证明“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不过该理论更多的是说明了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互补关系,并没有揭示是什么因素使得某些产品或服务只能由“第三部门”提供。

在此基础上,美国法律经济学家汉斯曼(1980)提出了合约失灵理论,通过分析市场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及“第三部门”的特征(受“不得分配盈利”约束),解释了在市场机制与第三部门之间选择后者的原因。

合作型信任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关系的基础

合作型信任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关系的基础

合作型信任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关系的基础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事务的复杂化,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合作来进行社会管理。

合作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也应以合作型信任为基础。

合作型信任与契约型信任、习俗型信任相比更有利于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

为此,通过建立公共承诺机制,构建平等的对话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以及培育相互信任的社会文化来构建合作型信任。

关键词:合作;合作型信任;政府;第三部门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973(2014)02-0026-04Cooperation Trust:the Foundation of the Collaboration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rd Sector and GovernmentLI Hong-jia(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04,China)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s complex. Since the 21st century,the government has been cooperating with the third sector intimately to execute social management because of complicated social problem. Thecooperation is based on cooperation trust. Cooperation trust which can prompt the cooperation is different from custom trust and contract trust. We can construct cooperation trust by establishing public promise mechanism,building equal conversation mechanism,perfecting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cultivating mutual-trust social culture.Key words:cooperation;cooperation trust;government;the third sector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认为,当前“各国正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之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差异 政府、市场、
政府是以强制方式(行政命令、 政府是以强制方式(行政命令、以权力为中 介)满足公共利益 市场是以志愿方式(自由交易、 市场是以志愿方式(自由交易、以货币为中 介)满足私人利益 第三部门是以志愿方式满足公共利益 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二、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关系 政府、
让人困惑的第三部门
上述5类组织是当之无愧的第三部门吗? 上述 类组织是当之无愧的第三部门吗? 类组织是当之无愧的第三部门吗 此外,人民团体、事业单位、 此外,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 是否属于第三部门? 是否属于第三部门? 当前最为活跃的NGO大多活跃在环境保护、 大多活跃在环境保护、 当前最为活跃的 大多活跃在环境保护 慈善、社会福利、扶贫等领域。 慈善、社会福利、扶贫等领域。未来的发展 方向:化解社会矛盾、公共卫生。 方向:化解社会矛盾、公共卫生。 中国的第三部门:多样性、双重性( 中国的第三部门:多样性、双重性(半官半 民)
一、理论渊源与概念辨析
哈贝马斯的三分法:国家、 哈贝马斯的三分法:国家、市场与社会 什么是国家?韦伯的定义,公共部门/第一 什么是国家?韦伯的定义,公共部门 第一 部门 什么是市场?私人部门/第二部门 什么是市场?私人部门 第二部门 什么是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 什么是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福利国家 发展型国家( 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 ) 中国模式
当代中国的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 当代中国的政府、
政府:发展主义导向; 政府:发展主义导向;地方法团主义 市场: 市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 赋权的自主性” 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赋权的自主性” 政权大于产权
第三部门的特性
组织性: 组织性 有内部规章制度,有负责人,有经常性活动 民间性: 民间性:非营利组织不是政府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
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但可以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
非利润分配性:非营利组织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 非利润分配性:

自治性: 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能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
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
社会企业的特性
有一个让共同体受益的明确目的 由一群公民发起行动 拥有不是基于资本所有权的决策权, 拥有不是基于资本所有权的决策权,“一人 一票” 一票”制 具有参与本质, 具有参与本质,要求受到活动影响的所有人 都参与 有限的利润分配
六、政府-市场 第三部门的关系模式 政府 市场-第三部门的关系模式 市场
国家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双赢说 国家与第三部门的关系:
第三部门的兴起起源于一系列来自公民个人、 第三部门的兴起起源于一系列来自公民个人、 政府以外的的各种机构、 政府以外的的各种机构、以及政府本身的压 它反映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和技术变化, 力。它反映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和技术变化, 以及酝酿已久的对国家能力的信心危机。 以及酝酿已久的对国家能力的信心危机。 私人的非营利组织具有规模小、 私人的非营利组织具有规模小、灵活机动和 能够利用基层活力等优点, 能够利用基层活力等优点,因而较为理想地 适合于填补国家的不足所带来的空白。 适合于填补国家的不足所带来的空白。
又称志愿部门( )、非营利组织 又称志愿部门(Voluntary sector)、非营利组织 )、 ),与第一部门 (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与第一部门 , ), 或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或私人部 或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第二部门或私人部 )、 门(Private Sector)相对应。虽然各国对于第三部 )相对应。 门的定义各有不同, 门的定义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第三部门单位大都 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私人企业出资, 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私人企业出资,交由非政府单 位维持经营的事业体。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 位维持经营的事业体。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基金 会或非政府组织(NGO)通常都属于第三部门的 会或非政府组织( ) 范畴, 范畴,虽然每个第三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 式都有不同, 式都有不同,但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以社会 公益为目的,不用缴税。 公益为目的,不用缴税。
当代中国的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 当代中国的政府、
1978年以前,中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是融 年以前,中国的政府、 年以前 为一体的, 为一体的,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实行 政企分家” 政社分家” “政企分家”、“政社分家”。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退 民进” 央企凶猛” 民进”与“央企凶猛” 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
妾身不明:当代中国的“第三部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妾身不明:当代中国的“第三部门”
一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 一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 (2001年,128856家)。 年 家 二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001 年,82134家)。 家 三是民间自下而上的草根组织。 三是民间自下而上的草根组织。有的在工商部门登 记注册;有的作为二级社团存在; 记注册;有的作为二级社团存在;有的没有登记注 估计300万家,注册仅 万家)。 万家, 万家)。 册(估计 万家 注册仅29万家 四是在单位内部活动, 四是在单位内部活动,不需要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集邮协会,学生社团)。 (集邮协会,学生社团)。 五是广大农村的农民专业协会、 五是广大农村的农民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社组织 万家)。 (1996年,150万家)。 年 万家
四、政府与第三部门
政府——科层 命令 控制;第三部门 科层/命令 控制;第三部门—— 政府 科层 命令/控制 志愿/网络 合作 志愿 网络/合作 网络 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 第三部门独立于政府,但可以接受政府资助 美国NGO:80%;荷兰:90%;德国: (美国 : ;荷兰: ;德国: 70%)——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招标、财政 政府购买服务、 ) 政府购买服务 项目招标、 支持 理论假说:公民社会对抗国家、 理论假说: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从 属于国家、公民社会制衡国家、 属于国家、公民社会制衡国家、社会中间层 双向赋权说(强国家-强社会 强社会) 说、双向赋权说(强国家 强社会)
国家与第三部门的关系:零和说 国家与第三部门的关系:
Robert Nesbit认为,国家是一个与另类权力中心相 认为, 认为 对的官僚政治整体。当国家扩张时, 对的官僚政治整体。当国家扩张时,必然导致志愿 组织的功能下降,并因此使得它们逐渐衰弱, 组织的功能下降,并因此使得它们逐渐衰弱,同时 它也削弱了志愿组织的以维持的小区精神。 它也削弱了志愿组织的以维持的小区精神。 然而,实际上, 然而,实际上,对于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这种彼此 对立的零和关系观点, 对立的零和关系观点,上面提到的数据只能提供有 限的证明。 限的证明。 德国“相辅性” 德国“相辅性”(subsidiarity)原则 ) 福利国家的发展会削弱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吗 福利国家的发展会削弱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吗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 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 市场失灵产生 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具有不可分 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由 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 个人消费的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外部性: 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经济活动 无关的主体所带来的影响。
个案
官办社会团体或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 官办社会团体或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宋 庆龄基金会、 庆龄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李琴人民调解工作室、 民办非企业单位:李琴人民调解工作室、久 牵志愿者服务社 民办非营利性企业( 民办非营利性企业(工商注册的非营利性公 益机构): ):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 益机构):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 草根组织:早期的“热爱家园”和“久牵” 草根组织:早期的“热爱家园” 久牵”
志愿性: 志愿性:无论是实际开展活动,还是在管理组织的事
物中均有显著程度的志愿参与(但不排斥专业性 但不排斥专业性) 但不排斥专业性
公益性: 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为公众奉献
有关第三部门的理论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理论(market 政府失灵理论 failure/government failure):第三部门是可以提供 : 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 合约失灵(contract failure):在有些领域,消费者 合约失灵 :在有些领域, 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服务的质量。如托儿所、 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服务的质量。如托儿所、 养老院、医院、 养老院、医院、慈善机构 供给理论(supply-side theory):社会报酬(声望、权 社会报酬( 供给理论 社会报酬 声望、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力)、宗教信仰、利他主义 志愿失灵理论(voluntary failure):开支与资源之间 志愿失灵理论 : 的缺口。慈善不足(philanthropic insufficiency)、狭 的缺口。慈善不足 、 隘性、家长作风、业余性。 隘性、家长作风、业余性。
五、市场与第三部门
市场组织以盈利为目标;第三部门可以盈利, 市场组织以盈利为目标;第三部门可以盈利,但所 得必须继续用于组织的使命, 得必须继续用于组织的使命,而不是在组织缔造者 中进行分配。 中进行分配。 第三部门可以服务于市场经济。 第三部门可以服务于市场经济。行业协会具有信息 服务和协调行业内部集体行动的能力, 服务和协调行业内部集体行动的能力,可以节约交 易成本、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易成本、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消费者协会……第三部门可以解决一些弱势群体的 消费者协会 第三部门可以解决一些弱势群体的 就业(如妇女、残障人士)。 )。GDP通常会低估第三 就业(如妇女、残障人士)。 通常会低估第三 部门对经济的贡献。 部门对经济的贡献。 发达的市场组织可以为第三部门提供资金支持。 发达的市场组织可以为第三部门提供资金支持。 社会企业的出现 社会企业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