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两种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两种方法固体废物处理是指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一些固体废物经过处理和利用,总还会有部分残渣存在,而且很难再加以利用,这些残渣可能又富集了大量有毒有害成分;还有些固体废物,尚无法利用,它们都将长期地保留在环境中,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
下面小编介绍下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海洋处置海洋处置主要分海洋倾倒与远洋焚烧两种方法。
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生态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总体环境意识的提高,海洋处置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陆地处置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留池贮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几种。
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农用:即利用表层土壤的离子交换、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渗滤水浸出、降解产物的挥发等综合作用机制处置固体废物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费用适宜、设备易于维护、对环境影响很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长肥效等优点,主要用于处置含盐量低、不含毒物、可生物降解的固体废物。
如污泥和粉煤灰施用于农田作为一种处理方法已引起重视。
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证明,施污泥、粉煤灰于农田可以肥田,起到改良土壤和增产的作用。
(2)土地填埋处置:它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埋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
因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处置多种类型的废物,已成为一种处置固体废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处置种类很多,采用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按填埋地形特征可分为山间填埋、平地填埋、废矿坑填埋;按填埋场的状态可分为厌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为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
随填埋种类的不同其填埋场构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填埋主要包括:废弃物坝、雨水集排水系统(含浸出液体集排水系统、浸出液处理系统)、释放气处理系统、入场管理设施、入场道路、环境监测系统、飞散防止设施、防灾设施、管理办公室、隔离设施等。
卫生土地填埋适于处置一般固体废物。
第十一章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详解

第四节 城市垃Leabharlann 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二、焚烧过程的基本条件与物料热量衡算 (一)焚烧过程的基本条件 1.燃料在焚烧炉中燃烧完毕后所需停留时间: 燃烧室加热、起燃、燃尽。 2.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湍流程度:适度过量空气。 3.燃烧过程温度:取决于燃料性质(热值、燃 点、含水率)。 三T原则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一、建立材料回收系统的条件
概念:城市垃圾中含有的有用原材料通过适当的单元 技术组合处理,可以一一得到加工、分选与回收,这 种由几种处理单元技术组合,形成对城市垃圾加工、 分选的工程系统,称为材料回收系统。 产品应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规范
评价条件
各类回收物品的产量与运输条件
第二节
二、材料回收系统流程
材料回收系统
六、固体废物热解处理
概念:在缺氧条件下,使可燃性固体废物在高温下分 解,最终成为可燃气、油、固形炭等形式的过程。固 体废物中所蕴藏的热量以上述物质的形式贮留起来, 成为便于贮藏、运输的有价值的燃料。 热解与焚烧过程有本质区别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一)热解过程与产物
缺氧加热 含碳固体有机物 分子量较高的有机液体+低分子量有机液体
三、城市垃圾焚烧系统 城市垃圾的的处理与贮存 进料系统 燃烧室 废气排放与污染控制系统 排渣系统 焚烧炉的控制与测试系统
热源回收系统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五、焚烧炉类型
标准焚烧炉 多膛焚烧炉 水墙式锅炉 流化床焚烧炉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六、热转化产品与能源的利用 蒸汽 并入城市热力管网 民用与工业燃料
固废处置方案

固废处置方案1. 引言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不能在其产生地得到直接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置固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固废处置方案,以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2. 方案概述该固废处置方案采用三个主要步骤:分拣和分类、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
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2.1 分拣和分类固废处置的第一步是对固废进行分拣和分类。
这一步骤旨在将不同类型的固废进行有效的分类,以便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分拣和分类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工分拣和自动化分拣。
•人工分拣:通过人工劳动力对固废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但能够实现较高的分类准确度。
•自动化分拣:利用机械设备和传感技术对固废进行自动分类。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但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
2.2 资源化利用分拣和分类后的固废将进入资源化利用的阶段。
资源化利用旨在将可回收的固废重新加工利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固废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再生利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废纸、废塑料等进行处理,再生产新的纸张、塑料制品等。
这种方法能有效利用固废的资源价值,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能源利用:利用高温燃烧技术将固废转化为能源,如燃料、电力等。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固废处理过程中的能源需求问题,并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
•厌氧消化: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废料转化为沼气。
沼气既可用于发电,又可作为燃料供应给家庭和企业使用。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有机废料的循环利用。
2.3 最终处置经过资源化利用后,剩余的固废将进入最终处置阶段。
最终处置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埋填:将不可再利用的固废填埋于控制条件下的填埋场。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无害化处理无法再利用的固废,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焚烧:利用高温燃烧技术将固废烧毁。
8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a.场地选择
深井灌注处置的关键问题在于选择适于处置的地层.所选择的地层满足下列 条件: 必须位于地下饮用水源之下。 注入废物的地层与其上的有用地下水源及含矿层之间要有不透水的隔离岩层。 以使废物不致渗透流入到有用地下水源和矿层中去,引起二次污染。 (灌注地层)要有足够的容量和渗透性.面积大,厚度适宜,孔隙率高,饱和 度适宜,有足够的渗透性,压力低,能以理想的速度和压力接受废物料浆。 岩层间的流体以及岩层本身与废物之间要具有相容性。这样花费很少的灌注 费用就可以把废物处理到相容的程度。 可供深井灌注的地层,一般是石灰岩和砂岩地。这些地层中往往发育有孔隙, 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层理裂隙、溶洞等可以容纳废液。 不透水地层主要是粘土、页岩、泥灰岩、结晶灰岩等地层。
焚烧效率= CCO2-CCO 100% CCO2
式中:CCO2、CCO分别为燃烧气体中CO2、CO的浓度。
炉台上不应有黑烟或火焰延露; 焚烧船只应有良好的通讯设施,应能随时对无线电呼叫作出反应,
远洋焚烧产生的气体净化工艺较陆地焚烧简单,处理费用比陆地焚 烧低,比海洋倾倒高,每吨处理费用约为50~80美元。
a.禁止倾倒的废物
含有有机卤素、Hg、Cd及其化合物的废物; 强放射性废物; 原油、石油炼制品,残油及其废弃物: 严重防碍航行、捕渔及其它活动或危害海洋生物的,能漂浮在
水面的物质等。
b.要获得特别许可证后才能倾倒的废物
这类废物中污染物含量高,主要有 含As、Pb、Cu、Zn、Cr、V等物质的废物; 含氰化物、F化物、有机硅化合物的废物; 弱放射性废物; 容易沉入海底,可能严重防碍捕渔和航行的笨重的废弃物。
远洋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凝后直接排入海洋。焚烧 残渣无需后续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第十一章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第一节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固体废物经过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后,剩余下来的无再利用价值的残渣,往往富集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必须妥善加以处置。
安全、可靠地处置这些固体废物残渣,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的最重要环节。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有:地质处置和海洋处置。
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
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永久贮存或贮留地贮存、土地填埋、深井灌注和深地层处置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海洋处置现已被国际公约禁止,但地质处置至今仍是世界各国最常采用的一种废物处置方法。
1. 废物处置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换与废水和废气相比,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惰性和迟滞性,但是在长期的地质处置过程中,由于本身固有的特性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加上水分的进入,必然会因发生在固体废物中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导致这些污染物质不断释放出来,进入环境中。
1.1 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反应(1)生物反应这是处置含有机物,特别是可降解有机物时,处置场中发生的最重要反应,其产物是气体、水分和可溶解的有机物,最终结果是使所处置的有机废物逐渐达到稳定化。
生物降解过程通常从好氧生物降解开始,产生的主要气体是CO2,好氧降解只能持续短时间。
一旦废物中的氧气被耗尽,降解就变成厌氧过程,有机物质被转变成CO2、CH4、少量的氨和硫化氢。
此外,处置场内发生的许多化学反应也以生物作用为媒介。
(2)化学反应(a)溶解/沉淀:进入处置场的水在废物层中渗透时,会将废物原存在的或生物转化产生的可溶物质溶解出来,产生高浓度有机物和高盐份浓度的渗滤液(又称渗析液或滤出液);渗滤液中的某些盐类,在处置场内的某些区域因pH值变化等原因又会产生沉淀反应。
生物转化产物和其它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通过溶解进入渗滤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物质可以与渗滤液一起迁移出处置场。
固体废物的处置处理方法

固体废物的处置处理方法
固体废物的处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埋填:将废物埋入地下掩埋场,覆盖土壤。
这是一种常见的废物处理方法,但会占用大量土地,并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2. 焚烧:将废物通过高温焚烧,减少其体积和重量,并将产生的热能利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一些有害废物,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
3. 堆肥:将可降解的有机废物经过分解处理,生成有机肥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可以减少废物的量并回收有机物。
4. 回收:通过分类和回收废物中的可回收物质,例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废物的数量,并可以再利用资源。
5. 土壤改良:将一部分固体废物用于改良土壤,增加其肥力和保水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废物,如建筑废弃物和工业废渣。
6. 化学处理:使用化学方法将废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废物,但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7. Waterwatering: 将固体废物与水混合,通过溶解、搅拌和分离等过程将废物
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进而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有害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固体废物,如污泥和危险化学品废物。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废物处置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废物的性质、数量、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并且最好采取综合的废物管理方法,例如减量、再利用和循环经济等。
固废处置方案

固废处置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固废处置问题已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为了加强固废的管理和处置,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固废处置方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国际上常用和典型的固废处置方案。
1. 埋填处理埋填处理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见的固废处理方案之一,时至今日,该方法仍然是许多市政固废处理站的主要方式。
埋填处理主要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固废运输到封闭的垃圾填埋场,通过压缩、掩埋、覆盖等方式进行固废处置,最终制造出可再利用的土地。
不过,埋填处理有着许多缺点和不足。
首先,因为大量废弃物被集中在垃圾填埋场中,垃圾场周围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可能会受到污染。
此外,由于埋填的固体废弃物在废物降解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埋填处理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 焚烧处理焚烧处理是一种将固体废物恰当处理为灰烬和可回收物的技术。
焚烧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最终可以将焚烧后的废渣或灰渣下料制成其他建筑材料。
焚烧处理可以消耗掉废物里的有机物,从而降低其产生温室气体的能力。
此外,焚烧还可以用来处理危险废物,如医院和实验室的废物。
但是,焚烧处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首先,焚烧过程会产生二次污染,例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二噁英和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其次,焚烧废物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并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
3. 堆肥处理堆肥处理是将有机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生物质、厨余垃圾和其他可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
堆肥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微生物繁殖和生长来分解废物中的有机成分。
在深度好氧处理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生物物质被厌氧和好氧微生物分解,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机物质,最终形成肥料。
相对于其他处理方式,堆肥处理是一种环保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它可以将大量的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料,并帮助减少废物的排放量。
4. 生产碳氢化合物(CVD)处理CVD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废物处理技术,它旨在转化在固废中存在的有机物质。
固废处置流程

固废处置流程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固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凸显,因此固废的高效处置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固废处置的流程,以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使固废得到合理、安全、环保的处理。
二、固废处置流程的概述固废处置流程主要包括收集、分类、转运、处理和处置等环节。
1. 收集固废收集是固废处置流程的第一步。
根据固废的性质和来源,可以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
例如,可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将危险废物分开收集,将工业废物集中存放等。
收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固废的二次污染。
2. 分类固废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处置工作。
根据固废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将固废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其他垃圾等不同类别。
通过分类,可以有效地降低固废处置的难度和成本。
3. 转运转运是将固废从收集点运送到处理场所的环节。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确保固废的安全运输。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防止固废的泄露和污染。
4. 处理固废处理是固废处置流程的核心环节。
根据固废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可通过焚烧、填埋、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处置固废处置是将固废最终安全地处置的环节。
根据固废的性质和处理结果,可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例如,可将无害的固废进行回收再利用,将有害废物进行安全的填埋或焚烧。
处置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固废的安全处理。
三、固废处置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1. 收集阶段a. 制定固废收集计划,确定收集点和收集容器;b. 按照固废的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c. 定期清理收集容器,避免固废堆积和滋生细菌。
2. 分类阶段a. 根据固废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将固废分成不同的类别;b. 标识分类后的固废,便于后续的处理工作。
3. 转运阶段a.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确保固废的安全运输;b. 遵循转运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固废的泄露和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固体废物海洋处置
固体废物海洋处置由于简易经济,早期被许多
工业化国家采用,如美国从1899年至1965年将 大部分建筑垃圾、污泥、废酸与各种有害废物 倾人海洋。60年代初将弱放射性废物开始向海 洋倾倒。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对此处置方法提 出较大的争议,并制订了海洋保护法,海洋处 置场所数目己逐年减少。 海洋处置技术操作包括下述两种 : 一、海洋倾倒 二、远洋焚烧
土地耕作处置受多种因素制约,除固体废物本
身性质外,主要受土地的地形、土壤成分、性 质、含水率与当地气候条件影响。一般要求耕 作的土地平整,坡度应小于5%,以防止表土过 量流失,土壤中性偏碱为宜。土地耕作处置是 在好气条件下进行,土壤中必须保持适宜空气。 因此只有在旱田中操作,土壤中适宜的含水率 为6~20%。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受温度的显著影 响,必须根据季节进行操作,温度低于0℃时, 不宜操作。
耕作场地应远离居民区;场地四周设屏障;距
场地30米内的水井、水塘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场地四周应设造完善的地表径流的导流措施。 固体废物的铺撒与操作方法与一般施肥、耕作 无异。耕作深度应限制在耕作层内 15-20cm 。 土壤中如含有足够的氮与磷,一般可不必额外 增施氮磷肥,否则,耕作时应另施定量氮磷肥 料,以维持微生物的营养条件。
第四节 深井灌注处置
深井灌注是将固体废物液体化,用强制性措施
注人与饮用地下水层隔绝的可渗性岩层内。这 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相态的废物处置,但必须使 废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浊液。
一、处置地层的选择
适于这种处置的地层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1.必须位于地下饮用水层之下。 2 .岩层孔隙率大,有足够的液体吸收容量,面 积与厚度,能在适当的压力下将灌注液以适宜速 度注入。 3.有不透性岩层或土层与含水层相隔。 4.岩层结构与原含有的液体能和注入液相容。
第七章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章 海洋处置 第三章 土地耕作
第四章 深井灌注
第五章 填埋 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式实现城市垃圾与其他固体废物
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回收,终究会有相当大量没 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要返回于自然环境 中。这类废物包括无任何使用意义的城市垃圾 中的某些成分、工业废渣、经处理与资源回收 剩余的无用废物,同时还包括各类有毒有害固 体废物。这些废物均以终态排放于环境中。为 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排放的不同环境条 件,采取适当而必要的防护措施,达到被处置 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隔绝,此乃谓 之“最终处置”。
从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历史发展,可归纳为两大途径,
即陆地处置与海洋处置,海洋处置是工业化国家早期 曾采用的途径,特别是对有毒有害废物,至今仍有一 些国家采用。由于 海洋保护法的制订与在国际上不断扩大影响,以致对 此类处置途径引起较大争议,其使用范围己逐步缩小。 我国不主张海洋处置。因此,陆地处置是当前国际上 多为采用的途径。陆地处置从露天堆存己发展了多种 处置方式,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陆地填埋处置,适用 于多种废物。其它处置方法包括土地耕作处置、深井 灌注、尾矿坝。废矿坑处置等,在世界各地都有应用。 本章简要介绍土地耕作、深井灌注与海洋处置,着重 论述填埋处置。
耕作处置的管理是严格的,除对被处置的废物
成分进行严格分析,对土壤也需定期分析,以 掌握废物降解速度与施用废物的时间间隔。对 下层土壤也需定期分析,以掌握地下水污染状 况。一般每 4 公顷土地取一背景值分析样品。 耕作处置后,每年采样分析 2 次。为促使生物 降解作用,要定期翻耕,翻耕次数应根据土壤 性质与废物成分而定。
一、海洋倾倒
海洋倾倒是利用海洋的巨大环境容量,将废物直接倾
人海水中。根据有关法规,选择适宜的处置区域,结 合区域的特点、水质标准、废物种类与倾到方式,进 行可行性分析,最后作出设计方案。 废物通常装在专用处置船内,用驳船拖运到处置区域。 散装废物一般在驳船行进中投放,容器装的废物通常 加重物后使之沉人海底,有时将容器破坏后沉海。液 体废物用船尾软管伸入水下 1.8-4.5 米处连续排放,排 放速率每分钟约为 4-20 吨,船的行进速度 km/h 。对于 有毒害性废物,如放射性或重金属废物,在进行海洋 倾倒前必须通过固化或稳定化处理。容器结构可用单 层钢板桶,也可以用外层钢板内层衬注混凝土覆面的 复合桶,有效容积取0.2立方米。
二、远洋焚烧
远洋焚烧是利用焚烧船将固体废物运至远洋处
置区进行船上焚烧作业。这种技术适于燃性废 物,如含氯有机废物等。远洋焚烧船的焚烧器 结构因焚烧对象而异,需要专门设计。废物焚 烧后产生之废气通过气体净化装置与冷凝器, 凝液排人海中,气体排人大气,余渣倾人海洋。
第三节 固体废物土地耕作处置
土地耕作处置是基于土壤的高子交换、吸附、微生物
二、钻探与施工
灌注区的钻探与灌注
井的施工类似于石油 钻探和建井技术。钻 探目的是探明地层结 构,寻找适宜的灌注 岩层。灌注井的结构 形式见图15,这种结 构比石油井复杂而严 密。
三、操作与监测
在灌注前应对废物进行适当预处理,防止灌后
堵塞岩层孔隙。一般的预处理是固液分离,使 另堵塞的固体沉出。另一种方法是先向井中注 人缓冲剂,如一定浓度的盐水等。灌注操作是 在控制的压力下恒速进行,灌注速率每分钟一 般为0.3~4立方米。深井灌注系统需配置连续监 测装置,以记录压力与注速,并需监测井泄漏 情况。
生物降解以及港滤水浸取、降解产物的挥发等综合作 用机制。因此,这种处置方法对废物的质与量均有一 定的限制,通常处置含有较丰富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 质、含盐较低、不含有毒害性物质的固体废物。当这 类废物在土壤中经上述各种作用后,大部分有机质被 分解。一部分与土壤底质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长 肥效,另一部分挥发于大气中。未被分解的部分则永 久存留于土壤中。这种处置方法可用于经加工、处理 后的城市垃圾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以及石油化工企 业中产生的某些固体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