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机场国际展览中心的设计概念

合集下载

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概况

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概况
议及展览 场馆,于1988年成立,规模仅次于日本。香港会 议展览中心由香港贸易发展局拥有,是亚洲首个 专为展览会议用途而兴建的大型设施,并由香港 会议展览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亦在该处举 行,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而它独特的飞鸟展翅 式形态,也给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增添了不少色彩。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在大型展览会期间提供各具特色,不同口 味的小食亭为参观展览的人士和参展商提供快捷方便的餐饮 服务。小食亭分布会展中心内各楼层,包括: 茶记 (展览厅1D)、便利店 (展览厅1D)、 Zitto (展览厅1E)、 京香沪点 (展览厅3D)、 Go Diego (展览厅3B)、自助售卖店 (四楼)、 Soda! (展览厅5D)、面家 (展览厅5E)
承办项目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作为多项世界性会议的主要会议 场地,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亦在此举 行外,其他包括1997年世界银行年会,2000年亚洲 电讯展等。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亦以香港 会议展览中心作主要场地。
过往举办过的活动:
会 议
展 览
文 娱 活 动
· 2010年参与绿色和平举办的“无车日”
· 2009年参与地球之友举办的“够照、熄灯约章”运动 · 赠送电脑设备予明爱电脑工厂
业内伙伴: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Centres(国际会议中心协会)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 香港总商会 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
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
香港会议及展览拓展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vention Association(国际大会及会 议协会) 国际展览业协会 (UFI) Venu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sia And Pacific) Limited(场地管理 协会(亚洲和太平洋)有限公司 )

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赏析设计理念表达

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赏析设计理念表达

人物成就
2002年 芝加哥艺术博览会,芝加哥会展中心,美国芝加哥 2002年 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展览场,瑞士巴塞尔 2002年 墨尔本艺术博览会,皇家展览馆,澳洲墨尔本 2002年 梦02展览,the.gallery@oxoandBargehouse,英国伦敦 2002年 东情西韵,GinzaGraphicGallery,日本东京 2003年 陈幼坚-生活的艺术,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 2007年 因为生活...陈幼坚 X ALAN CHAN DESIGN CO作品展,上 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优秀作品
澳门红伶私人会所LOGO设计
优秀作品
这是反映香港城市生活的一个海报。颜色是其亮点,五彩 缤纷的颜色组成了“Hong Kong”这个英文,让人眼前 一亮。极具时尚现代气息,符合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现代, 多样化。色彩的运用,能够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不一样的 注意。
优秀作品
蓝月亮 新标识设计
优秀作品
四喜宝贝--陈幼坚设计公司
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四喜娃娃 ”。“四喜娃娃”的“四喜”有两种说法 。普遍观点认为,由于两童组合形成四个 ,该娃娃造型又在我国民间婚嫁中作为吉 物,“四喜娃娃”由此得名。
优秀作品
香港国际机场LOGO
图为陈幼坚设计的香港国际机场的LOGO,充分体 现了香港这座城市简约现代感的一面。它整体的设 计创意就是香港国际机场外观的一个缩影,LOGO 图形是机场的外观造型。蓝色很清淡,却给人安静 自然的感觉,图形优美的弧度,更是增添了几分美 感。
设计理念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陈幼坚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 的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技法和艺术理念,将中国 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许多 超凡入圣的佳品。他的设计作品中来表现产品,要求 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所以它经常借鉴其它视觉艺术 形式作为它的表现手段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非常强的艺 术表现力和传递商品信息的能力,自然成为它借鉴的 对象。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还真不好评,众说纷纭,一人一个标准,一人一个答案。

但以楼城高度作为标准的人较多,在此,采用由香港地方讨论区板友从香港各个地标中选出的十五个地标可能较为合适。

那么让我们一睹这些所谓“吸引大量外国及本地游客参观”的十五个地标建筑。

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岛及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也是香港的象徵标志。

维多利亚港平均水深达十二米,再加上没有淤泥阻塞,足够容纳远洋轮船。

另外,由于两岸都有高山环抱,轮船一年四季皆亦可以自由进出海港,因此在香港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随着葵涌货柜码头的兴建,维多利亚港作为港口的地位日渐下降。

但维多利亚港仍然是香港最重要的旅游景点。

所有来港旅游的游客都会走到山顶,从山上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色。

香港夜景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维多利亚港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香港国际机场香港最初的国际机场设在九龙市区,由于日渐不胜负荷,在一九八九年,政府宣佈在大屿山以北小岛赤鱲角兴建一个全新的机场。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开始,一九九八年七月完成。

机场佔地一千二百五十五公顷,上面建有客运大楼、物流及货运中心以及飞机后勤设施。

机场每年能够处理四千五百万旅客及三百万公吨货物,两条跑道亦容许每小时有四十九架次飞机升降,曾多次被选为世界最佳机场。

青马大桥青屿干线是服务新机场的重要交通网络,其中包括了青马大桥。

青马大桥在一九九二年五月开始建造,一九九七年五月开放,连接马湾及青衣,供车辆及地铁列车通过。

青马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悬索吊桥,主跨长一千三百七十七米,连同引道全长二千一百六十米,离海面达六十二米,而桥塔则高二百零六米。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坐落于中环新填海地的地铁香港站上,于二零零三年落成,由新鸿基、恆基、中华煤气及新中地产组成的Waterfront Property Co. Ltd. 联同地铁公司合作发展。

大厦由本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严迅奇先生牵头负责设计,世界着名建筑师Cesar Pelli 亦曾参与设计。

香港展城馆介绍

香港展城馆介绍

展城馆(英文:City Gallery),是以香港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大型基础设施为主题的展览馆,由香港规划署负责筹办与管理[1]。

其前身于2002年7月3日启用的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临时馆址一直位于香港中西区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地下,直至2009年4月开始暂停开放,并且迁往美利道停车场大厦的临时馆址,以腾出空间为原址进行扩建,成为永久展馆。

扩建工程于2012年6月完成,于8月20日开幕,并且更改名称为展城馆,于8月20日起正式开放予公众参观。

沿革展城馆原址为耗资120万港元兴建的市政局大楼展览中心,于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免费开放,介绍市政局的发展历程。

市政局解散后,原址曾经被辟作食物环境卫生署办公室。

2002年,大楼地下层被更改兴建为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临时展馆,展览馆以上的1至4楼则为食物环境卫生署及酒牌局办公室。

永久展馆按照原来计划,爱丁堡广场馆址仅为临时展馆,永久展馆原定建于位于新的香港政府总部内,总建筑楼面面积约24,000平方米[2]。

但是由于立法会的各政党要求降低政府总部的发展密度,政府其后唯有删除了此计划[3][4],退而求其次于原址扩建。

扩建计划中,永久展馆将会使用整座建筑物的5层,整个扩建计划耗资2.5亿港元,完成后将会可以提供近3,200平方米的总建筑楼面面积[5][6],比起政府原定希望推出的方案大幅地缩减了近85%。

扩建工程于2009年展开,位于大会堂侧的原馆址于4月21日暂停开放。

工程期间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迁往美利道停车场大厦地下,于同年6月开放。

[7]扩建工程于2012年6月完成,并且于同年8月20日开幕,名称亦更改为展城馆,8月22日起正式开放予市民参观。

展览内容爱丁堡广场临时展馆位于大会堂侧的旧馆址(于2009年4月关闭)展馆位于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地下,位于香港大会堂低座旁边,占地约460平方米,由The Oval Partnership设计,于2002年7月3日至2009年4月20日期间运作。

香港亚洲国际展览中心——Delta ORCA系统集成应用的完美展示

香港亚洲国际展览中心——Delta ORCA系统集成应用的完美展示
亚洲 国际 展 览 中心位 于 香港 国际 机场 南侧 海 岸 ,占地 7 0 0 该 项 目斥资- ' - 千 万港 00m f Z , 币 ( 约三千 万美金 ) 造 , 建 用于商业 展览 会议
文 艺 演 出 和 新 闻 发 布 等 .是 向世 界 展 示 亚 洲 的
表 1 机电设 备汇总一 览表
n letu i & iIo ao 20 5 o1 1 tl nBin Cyn r tn 06 N.1 1 ei l 9 t fm i g d 4 2
() H 2 A U系统 和 冰 水 主机 系 统 由CA 公 司提 IT
笔者 多次进驻现场 总结 了相关数据 整理如
供设 备 带有就地控 制器 通讯方式 为 Mobs d u。
1 O 智 筑与 信息 20年 第5 总第14 能建 城市 2 06 期 1期
维普资讯

排烟 机 设备 电最 分析仪 低压 保护 回路
UP S
2 5 5 4 1l 4

作为如此 瞩 目的建筑 , 它在能源消耗管理方
照明 回路 电梯
30 5 l 8
6 个污水池
火灾报警区域 保安报警 回路
3 0 1 6
面的技术实现 自然也要切 实可行 精益求精 。 通 过长 期并 细致 的评估 工作 ,香 港 豪信 控 制技 术有 限 公 司 运 用加 拿 大 Del a控 制公 司 t
能源管理 的核心 将此 功 能继续 进行 扩展 . 则衍 生出整体 B S系统的框架 A
如 图 2所现 了以 下 技 术 的 使 用 :
◆ 网络 技术 ——D C之 D
间 以及 工作 站 之 问 的跨 路 由
通 讯
◆ 控 制总 线 技 术——

诺曼·福斯特简介

诺曼·福斯特简介

艺术设计美学平时作业学生姓名卢影专业艺术设计学号101131215学院文学院2011年 11月目录诺曼·福斯特及香港汇丰银行大厦----------诺曼·福斯特简介诺曼·福斯特的建筑观诺曼·福斯特所获荣誉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所获奖项诺曼·福斯特的建筑历程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创办企业诺曼·福斯特作品----------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基本信息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历史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建筑设计香港汇丰银行大厦超级风水局设计师应具备的设计素养--------------美国著名设计师A·J·普洛斯总结出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设计师的基本能力设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道德与实践诺曼·福斯特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建筑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鲁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诺曼·福斯特生于1935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建筑学和城市规划,1961年毕业后获亨利奖学金去耶鲁大学学习,在那里取得了硕士学位,1963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之前,他一直在美国东西海岸从事城市更新和总体规划项目。

诺曼.福斯特获得过全世界许多大学和组织的荣誉学位门奖金。

他于1990年被女王封为爵士,1983年获得皇家金质奖章1994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他是众多学术团体的成员,在世界许多地方进行教学和讲学。

他曾任建筑协会的副主席以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客座审查委员。

一.建筑观“我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

机场是一个旅行的场所,它必须有助于将航空旅行从一个烦恼的过程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如果你到施坦斯德机场,你肯定会享受到自然光的趣味,会看到清晰的屋顶结构形式,你就像回到了过去的那种挡雨采光的老式机场。

许多东西都是仿照这种形式,它重新评价了建筑的自然性,凌乱的管道、线路和照明装置以及悬挂天花板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中国现代建筑-2港澳台建筑解析

中国现代建筑-2港澳台建筑解析

中环广场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香港中银大厦
环 球 贸 易 广 场
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
汲水门大桥位于马湾的桥塔
香港青马大桥
世界最长同类型吊桥。青马大桥横跨于青衣至马湾的海面上,是香港新机场十大核心工 程之一。大桥全长2,200米,主桥跨度也达1377米,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离海面62 米,是全球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吊桥。它与连接马湾、大屿山的汲水门大桥一起,像 两道彩虹,壮观恢宏的气势完全超越了美国的金门大桥,成为香港新的观光景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位于湾仔博览道1号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该区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者之一。除了 作大型会议及展览用途之外,这里还有酒店两间、办公大楼和豪华公寓各一幢。而 它的新翼则由填海扩建而成,內附大礼堂及大展厅数个,分布于三层建筑之中,是 世界最大的展览馆之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亦在该处举行,成为国际 瞩目的焦点。
中环警署
域多利監獄
欧美建筑时期
首个被认为摩天大厦就是建 于1935年的前汇丰总行大楼, 当时已经设有空调。大厦楼 高70米,共13层,设计属美 国芝加哥学派。现在则由 1985年所建成的香港汇丰总 行大厦所取代。
日治时期的前汇丰总行大厦
欧美建筑时期
第二代香港会会所(1928年)
1946年香港邮政总局富有 爱德华时期建筑特色
台港澳地区建筑的发展
台湾地区建筑的发展
一、环境及背景 1、地理环境 东临太平洋,北部隔海接琉 球群岛,南部隔海邻菲律宾群 岛。建筑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各 省不同的特殊路径。 2、文化构成: 17世纪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先 后登陆,并盘踞台湾,16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 府取代郑氏治理台湾长达200余 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割台 湾、澎湖予日本。1949年国民 党政权败退台湾。 闽南文化的分支

会展场馆的规划与建设

会展场馆的规划与建设

会展场馆用地
⑥展区应位于馆内显要位置,便于人 员集散与展品运输。库房区应贴近展 区,以利运输,又要与之隔离,避免 观众穿越。
⑦应做好人、车流道路分级,场外交 通不得穿越其展馆区。适当考虑必要 的过境交通和场外交通需要的停车场 所。
会展场馆用地
⑧观众服务区应贴临馆前集散地,且 靠近展区。大型观众服务设施应自成 一体,与展区保持良好联系,设有单 独出入口。
展览中心的专业设施
屋顶可以设计的突出而且广阔,一次 塑造独一无二的轮廓。 顶层构造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热能 隔音材料和太阳能减噪材料、填充物、 工程设备、暗渠、电缆、铅管工程、 辅助设施、维修等。
展览中心的专业设施
墙的较低处容易被刮伤或由于冲撞俄受损 ,而且通常是光滑的水泥结构或者是以砖 打底的或者空心砖结构,它可以根据需要 涂上想要的颜色。上部区域可以使用镶板 或贴板,他们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而且可 以吸收一定程度的噪音。从装卸月台通往 厅内的大门必须很宽、很高,以供车辆通 过,而且为了便于移动,通常是机械化的 。独立的出口线路通常也是必须的。
展览中心所需的专业设施
每个展厅通常都是设备齐全的,它可 以提供各种服务设施。 主建筑和停车区的位置是由进入点、 环境和循环路线指定的。 楼层设计需要将参观者通道和通往装 卸货栈的通道隔离开。
展览中心的专业设施
展厅设计 可采用单元体系和一体化展览空间。
单元体系就是指展厅采用一单元一单元 建设,展厅的层高一般在13—16米,两个 展厅之间有过道。
展厅要素规划
展厅的层高 展厅最好是单层的。每层高度应
符合大多数展台设计要求,适合布展 作业。一般每层高度13—16米是基于 一般展台设计的要求,比较适中。
展厅要素规划
地面条件 包括地面状况和地面承重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國際機場
國際展覽中心的設計概念
國際展覽中心的設計,基於下列三大要素:
結構靈活多變
交通網絡完善
運作效率極高
國際展覽中心將由八間展覽廳,一間展覽大堂和一間多用途場館組成。

每間展覽廳面積五千六百五十平方公尺,均設有獨立小型大堂,並可互相合併或分隔,以配合不同場合所需。

而面積一萬三百平方公尺的展覽大堂及一萬七百平方公尺的多用途場館的空間設計亦同樣靈活,特別適合舉行流行音樂會、嘉年華會及各項體育競技等不同活動,設有可裝卸座位,能容納約一萬三千五百名觀眾。

交通方面,國際展覽中心經過細心設計,連接鄰近的地鐵站及渡輪碼頭等公共交通設施,堪稱四通八達。

國際展覽中心已將地鐵站融合其中,經過未來的航天城,更可以直通機場客運大樓、渡輪碼頭及機場酒店。

國際展覽中心的設計特色之一,就是可讓貨車直接駛入各展覽廳停泊及起卸貨物,方便參展商及各項活動的主辦機構。

國際展覽中心具有多項特點,如採用組合式的機電設施及先進的無線網絡,提高營運效率。

中心設有會議室、各式餐飲設施及主辦機構辦公室等設施,全部均有通道直達,以提高使用者流量及人數。

國際展覽中心將以夾層金屬作為屋頂,並在入口大堂處裝有天窗,將天然的陽光引進室內,令人心曠神怡。

全長七十五至八十五公尺的結構,將盡量採用預製的建築材料來興建,一來可加快工程的進度以符合緊迫的時間要求,二來亦可提高建築質量。

由於受到機場規定的高度限制,重達八千一百噸的屋頂會用起重機吊起,而不使用吊機。

香港國際機場
國際展覽中心
一般資料
• 總發展成本估計約: 二十三億港元
• 地點: 位於航天城的東北面,與地面交通中心及渡輪碼頭直接相連。

• 展覽廳面積:第一期共有六萬六千平方公尺,全部均為最先進的組合式及無柱式設計,到第二期完成時,總展覽廳面績將增加至十萬平方公尺。

• 是香港唯一可以「合二為一」的設施,一萬七百平方公尺的展覽大堂可轉變為多用途的場館,能容納一萬三千五百名觀眾。

• 全部的設施均是無柱設計,極為靈活,可將展覽的空間,由五千平方公尺隨意擴展至六萬六千平方公尺,而無礙展覽廳裝卸貨運出入通道的暢順。

• 座落在珠江三角洲交通樞紐的中心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 極其實用的設計,完全符合主辦機構及參展商的需求。

• 發展計劃進度:第一期發展將於二零零六年初全面運作。

國際展覽中心的設計說明
展覽空間: 八間面積各五千六百五十平方公尺的展覽廳、一間面積一萬三百平方公尺的展覽大堂和一間面積一萬七百平方公尺的多用途大堂,合共面積六萬六千平方公尺。

• 全部均為無柱式設計,樓底高達十公尺亦能負重。

• 所有的展覽空間均有專用及寬敞的大堂供參觀者進出。

• 主辦機構的辦公室設在展覽廳的同一層,並可直通展覽廳。

• 會議設施齊備的會客室在展覽廳的同一層。

• 各展覽廳均與飲食設施直接相連。

• 寬闊的車輛入口。

• 展覽廳的地板每隔六公尺便設有各類公用設施的凹槽,方便實用。

多用途空間:
• 多用途大堂,除可用作展覽外,更可用來舉行不同種類的文娛活動,如國際流行/搖滾音樂會、老少咸宜的家庭節目、體育競技及各種舞台表演等。

• 一萬七百平方公尺的無柱空間。

• 樓底高達十九公尺。

• 每平方公尺的地台可承受五噸的重量。

• 靈活多變、可拆卸的座位系統,可容納一萬三千五百名觀眾。

• 所有設施、通道及屋宇服務設備的設計,均可按照指定活動的需要而加以改動。

• 採用最佳的長方形格局。

參展商通道:
• 共有三十七個八公尺寬的捲閘入口,可容貨車直接駛入展覽大堂。

• 中心周圍設有兩線起卸行車道。

• 獨立的起卸專用通道。

• 大型貨車起卸區加快展覽興建及拆卸。

• 每個展覽大堂的後面,均設有二十五公尺寬的範圍,供貨車轉向。

• 每個展覽大堂的後面,均設有十個停車位,可供四十呎貨櫃車停放。

• 每間展覽大堂的後面,均設有七個供小型貨車停泊之車位
參觀者通道:
• 專用地鐵站設有兩個進出口直達展覽中心。

• 經過未來的航天城發展,可直通機場客運大樓、機場酒店及跨境客運碼頭。

• 公路經東涌連接香港、新界及南中國。

- 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