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炎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论治

肺炎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论治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任光荣韩汉毅近年来,笔者对临床经x线确诊的肺炎,作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所治的53例,报告如下。
一、分型及治疗1。
外感邪郁型:本型计27例,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胸痛,倦怠,舌苔薄白,脉象浮数。
相当于肺炎的早期阶段(即充血期),属风温初起犯肺,或邪郁肺络,病在卫分。
此型可用清热消炎、宣肺解表法治疗。
用清热消炎方加减,药物有金荞麦、鱼腥草、牛芬子、防风、苏叶、桔梗、杏仁、甘草等。
2。
壮热邪盛型:本型计有17例,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气粗,口渴,烦躁,咳嗽,胸痛,可有铁锈色痰,尿短赤,大便干结等,舌苔黄腻,脉滑数。
相当于肺炎实变期,属风温外邪由表入里,热郁肺络,里(肺胃)热炽盛,属病在气分或初入营分。
重点使用清(气分)热解毒,肃肺化痰。
用清热白虎汤加减,药物有生石膏、知母、金荞麦、芦根、杏仁、桃仁、冬瓜仁、鸭拓草等。
3。
内陷衰竭型:本型计有6例,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高热,或不发热,气促,面色苍白,或口唇发给,冷汗,四肢不温,血压下降(收缩压80以下),甚至神昏,出现心力衰竭,脉微细或欲绝。
此型相当于休克型肺炎,属热毒内陷营血,正气不足,心阳衰竭所致。
此型重用清营凉血,回阳救逆,用清营解毒方加减,药物有丹皮、赤芍、生地、芦根、甘草、金荞麦、鱼腥草、黄答、山桅、桔梗等。
4。
肺虚正衰型:本型计有3例,大多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或体质虚弱,表现为气喘和呼吸困难,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可有发热,咳嗽,黄粘痰等症状,易产生并发症。
属肺气不足,又感新邪。
重点应扶益正气,滋阴养肺,清肺消炎。
用养阴消炎方加减,药物用沙参、石解、五味子、金荞麦、鱼腥草、生地、地骨皮、炙百部等。
除上述分型论治外,还采用:(1)针灸:咳嗽痰多取丰隆穴,气喘不平取定喘、足三里穴,高热不退取大椎、疟门、合谷穴,升压取素髎、内关穴;(2)拔火罐:用于肺炎患侧胸部,有利病灶吸收和消散,(3)升压方(生脉散、四逆加参汤加减)及西药阿拉明、异丙基肾上腺素,单独、交替或联合使用,以提高血压;(4)补液及强心剂:用于补充水分、热量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出现心力衰竭时,使用快速强心剂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素K。
(完整版)肺炎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肺炎的辨证论治一、背景介绍肺炎,也被称为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肺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可以在肺炎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常见证型中医药将肺炎的证型分为外感型、内伤型、阴虚火旺型和湿热痰闭型等。
不同证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
- 外感型:风寒、风热、湿寒、湿热等,可导致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内伤型:多因胃肠湿热、下焦湿热等引起,表现为咳嗽、口苦、胸痞、气促等;- 阴虚火旺型:肺阴不足,阴亏阳亢,症状表现为干咳、痰少甚至无痰、口燥欲饮、面红潮热等;- 湿热痰闭型:湿热内蕴,痰浊阻塞,可导致咳嗽、咳痰黄稠等病症。
三、辨病辨型针对不同的肺炎证型,中医药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1. 外感型肺炎外感型肺炎外感型肺炎- 中药治疗:采用辛散解表、宣肺敛肺的中药,例如荆芥、薄荷、桔梗等,有助于散风清热,减轻症状。
- 食疗调理: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饮温开水,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疏风解表。
2. 内伤型肺炎内伤型肺炎内伤型肺炎- 中药治疗:选用燥湿清热、理气降火的中药,如黄芩、连翘、枳壳等,有助于清肺热、缓解症状。
- 食疗调理:饮食忌辛辣、油腻,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藕、薏米、绿豆等。
- 中医针灸:使用针灸治疗方法,刺激气机顺畅,加速病程缩短。
3. 阴虚火旺型肺炎阴虚火旺型肺炎阴虚火旺型肺炎- 中药治疗:选择滋阴清热、养阴生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黄耆等,有助于调节阴阳平衡。
- 食疗调理:饮食宜清淡、滋阴润燥,适量摄入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 中医艾灸:通过艾灸方法,来温通经络,补充气血,促进体内阴阳平衡。
4. 湿热痰闭型肺炎湿热痰闭型肺炎湿热痰闭型肺炎- 中药治疗:选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的中药,例如黄连、黄芩、茯苓等,有助于疏通气道,缓解症状。
- 食疗调理:饮食宜清淡,减少湿热性食物摄入,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

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肺炎疫情。
针对这一疫情,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气血运行等核心概念。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
二、中医药的预防措施在肺炎的预防方面,中医药强调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1. 合理膳食:根据个人体质不同,适量食用具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鲜果蔬菜、海产品、蘑菇等。
2. 起居有度: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温和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三、中医药的治疗方案1. 辨证论治: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 阳盛阴虚型:表现为高热、干咳、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养阴润燥。
- 湿热壅肺型:表现为痰多、胸闷、气短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祛湿通络、清热化痰。
- 气阴两虚型:表现为乏力、盗汗、干咳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益气养阴、止咳化痰。
2. 药物治疗: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 麻杏石甘汤:适用于湿热壅肺型肺炎患者,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散寒的作用。
- 温胆汤:适用于肺胆阳虚型肺炎患者,具有益气温肺、镇静神经的作用。
- 寒凉解表汤:适用于寒湿内阻型肺炎患者,具有散寒祛湿、解表发汗的作用。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渊、合谷、风池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药的传统治疗方法,通过按摩经络,舒缓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小儿肺炎的辨证施护

小儿肺炎的辨证施护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喉咙痛等。
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归属于外感病疾,与寒邪或暑邪入侵有关。
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有治疗方法,旨在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小儿肺炎的辨证施护方法,以期对儿童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有所帮助。
一、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中医注重辨证施护的治疗方法,即根据病情的不同,挖掘病因、病机,并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小儿肺炎的辨证施护基本理论包括六淫、正气、卫气和营气的调理。
1. 六淫:六淫是中医辨证施护中的重要理论,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邪气。
小儿肺炎的病机与风邪、寒邪相关,辨证施护的方法在于驱邪保护正气,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 正气:正气是指人体内部所具备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小儿肺炎的辨证施护方法应注重调养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3. 卫气和营气:卫气和营气是中医学上对机体气血循环的两个重要概念。
辨证施护方法要通过调理卫气,加强肺脾功能,促进气血的循环,以加快康复过程。
二、辨证施护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小儿肺炎的不同病情及体质特点,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辨证施护方法。
但在进行辨证施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风寒袭肺型症状:咳嗽伴有清冷痰、发热恶寒、流涕、喉咙干痛等。
施护方法:室内要保持适温、通风,避免大风寒刺激。
饮食宜温热,可适量食用姜、葱、蒜等辛温之品,促进发汗解表。
2. 湿热积蕴型症状:咳嗽黄稠痰、咽喉肿痛、口渴欲饮、大便稀烂等。
施护方法:室内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环境。
饮食宜清淡,可多喝些菊花、绿豆等清热解毒的汤水。
3. 阴虚肺燥型症状:咳嗽干燥、咽喉干枯、口干唇燥、大便干燥等。
施护方法:室内要保持适度湿润,可使用加湿器。
饮食宜滋润,多喝温性糖水,如梨汤、雪梨炖银耳等,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4. 肺脾气虚型症状:咳嗽不止、痰多、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
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重症肺炎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肺炎存在,主要是由于肺组织炎症性疾病而导致的。
其中包括肺部细支气管炎,肺间质、肺泡炎症等。
症状较轻时可通过中医治疗,因为中医对身体副作用较小,可促进身体自愈以及免疫能力,从而缓解身体疲劳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
重症肺炎中医治疗的原理重症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重症肺炎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如下:1. 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往往会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精准地针对病情出具方案。
2. 温化燥湿:重症肺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痰黏不散、肺气凝滞的症状,中医认为这是湿邪困闭,内热蕴结所致,因此可以采用温化燥湿的方法,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3. 补气扶正:从中医角度看,身体的免疫力与体内的气血运行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采用补气扶正的方法,来提高免疫力,缓解重症肺炎的症状。
重症肺炎中医治疗的方法1.中药治疗中草药治疗具有多方位的疗效,包括抗病毒、温通、祛痰、止咳等,并且中草药具有天然的药效,能够缓解药物的毒副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草药治疗方法:(1)麻黄:麻黄是草本植物,有辛温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对重症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麻黄还可以扩张支气管,增强肺部气体交换,促进痰液的排泄。
(2)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润燥、祛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重症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桔梗:桔梗有清肺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和抗病毒等作用,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药物之一。
(4)当归:当归有温补、活血、调经、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在中药治疗重症肺炎中,当归可以促进机体内部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5)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杀菌消炎和退热等作用。
金银花可以抑制重症肺炎病毒的复制,缓解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草药治疗时,患者应该遵循合理剂量,按照医生指导的方法使用,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肺炎的中医治疗

分类
三患病环境分类
按发生环境可分为: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cquired pneumonia, CAP) 2、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cquired pneumonia, HAP)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 内发病的肺炎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三、病理
分期 1、充血期 2、红肝变期 3、灰肝变期 4、消散期
正常肺组织
病理切片
肺炎链球菌肺炎
病理切片
(灰色肝样变期)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 痰、胸痛(五联征)
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中毒症易患。尤其是老年人。 肺部症状不突出。 2、胸膜炎、脓胸。 3、脑膜炎。 4、心包炎。 5、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WBC10--20x109/L ,S>80%,核左移,细胞 内可见中毒颗粒。 年老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WBC 可不增高。 2、CRP、PCT 3、痰涂片 G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 4、痰培养
木火刑金
久病体虚
肺气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 肺阴虚,阴虚火旺,灼津成痰 肾阴虚,肺失濡润,虚火灼津 肾阳虚,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虚实 夹杂
肺炎的分类
一 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炎)即肺泡性肺炎:炎症 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 →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部疾病的辨证论治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过程。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其在五脏六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肺部发生疾病时,需要通过详细的辨证来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对肺病常见病因的认识。
外感六淫邪气是导致肺部疾病的常见因素之一。
比如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常夹带着寒、热、燥等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肺卫,导致肺气失宣,出现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寒邪凝滞,若侵袭肺部,可使肺气郁闭,出现咳嗽气喘、咳痰清稀等表现。
热邪犯肺,则容易灼伤肺津,出现咳嗽痰黄、气喘、口渴等症状。
燥邪伤肺,会导致肺津受损,出现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等。
内伤因素方面,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的忧愁、悲伤等情绪,容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不利。
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或饮酒过度,可能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劳倦过度,特别是房劳过度,会损伤肾气,肾不纳气,从而影响肺气的肃降,出现气喘等症状。
在辨证论治中,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
例如,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可能提示肺气不足;舌苔黄腻,多为肺热或痰热。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
呼吸急促、咳嗽声重浊,往往是邪气实的表现;呼吸微弱、咳嗽无力,则可能是正气虚。
问诊则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的时间、性质、有无咳痰、痰的颜色和质地、是否伴有气喘、胸痛等,以及发病的诱因、病程长短、既往病史等。
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浮脉多为外感表证,沉脉多为里证;细数脉可能是阴虚,滑脉常提示有痰湿。
对于肺部疾病的辨证,常见的证型有肺气亏虚、肺阴不足、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壅肺等。
肺气亏虚证,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自汗,怕风,容易感冒,面色苍白,神疲乏力。
支原体肺炎中医辨证施治

1、辨常证、变证 2、辨痰热、痰湿 3、辨痰重、瘀重 4、辨气虚、阴虚
二、治疗原则
• 清热解毒、涤痰活血为主,佐以降气平喘、 扶正防变。
60 50 40 30 20 10 0 风邪闭肺 痰热闭肺 痰湿闭肺 湿热闭肺 毒热闭肺 正虚邪恋
五、辨证施治 三、分型证治
常证
1.温邪闭肺 • 发热、咳嗽,干咳,咽痛,乏力、身痛。舌质 红,苔薄黄,脉浮数。 • 治则:祛风清热,宣肺止咳 • 方剂:银翘败毒散 • 双花、连翘、竹叶、炒牛子、薄荷、荆芥、大 青叶、生地、丹皮、元参、茵陈蒿、甘草
二、病因病机(中医)
蕴于肺卫 温热毒邪 肺失宣肃 肺热郁闭 邪盛正衰 失治误治 变证 毒蕴肌肤 心 灼伤血络 舍 斑、疹 忡 毒陷厥阴 扰神动风 毒犯胃肠 湿热互结 毒热下注 湿热侵渍 毒热扰 神不守 正虚邪恋 痰瘀阻络 邪退正衰 常证
昏、抽
吐、泻
溺血
悸、
二、病因病机(西医)
感染肺炎支原体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60余种 • 没有细胞壁直径125nm~10μ m,含有DNA和RNA, • 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 呈球形、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
• 右肺下叶间质侵润型
儿童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片表现
• 右肺上叶扇形改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多发年龄5~18岁; 2.咳嗽或发热重而持久; 3.肺部体征少而X线改变早而明显; 4.β-内酰胺类抗菌素治疗无效,大环内酯类效 果较好; 5.MP-IgM(+)或MP分离(+)。冷凝集试验 ≥1:32(现已不常用)
一、概述
3.流行 • 可在特定的年份流行,一般3~8年流行一次。 • 非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原. MP暴发流行多发生在 一个密闭环境中,如学校、幼托机构等 • 密切接触是最重要因素 • 城市儿童MP感染率高于农村 • 流行特点:流行期可长达1年。 • 发病率占当年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述】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
临床主要症状为寒战。
高热、咳嗽、咯痰、胸痛等。
肺炎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于冬春两季。
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
本病若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肺热病”等范畴。
【病因病理】
肺炎的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而见恶寒发热;
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
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灼伤肺络,可见咯血。
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
【诊断要点】
1.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血痰,病变广泛者有气急,紫绀,其他肺炎症状轻。
2.患侧有湿啰音音及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
其他肺部可无体征。
3.痰液检查及培养可区别各类肺炎。
4.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毒性颗粒;支原体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霉菌性肺炎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克雷白杆菌肺炎和霉菌性肺炎可有贫血表现。
5.X线检查细菌性肺炎实变时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阴影;真菌性肺炎在中下肺有散在不规则阴影。
【辩证分型】
l.风热袭肺症状: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咳嗽痰黄黏,胸痛不适。
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早期和病毒性、支原体性、霉菌性肺炎。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发热畏寒;风热上扰则头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痛;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黄黏;肺络受损,故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征。
2.邪热壅肺症状:高热不退,汗出而不解,咳嗽气急,鼻煽气粗,咯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胸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大片实变期。
证候分析:表邪不解而入里,邪热郁肺,肺卫郁闭,而见高热不退,汗出不解;邪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气急,鼻煽气粗,痰黄或铁锈色;热伤肺络则胸痛;热伤津液而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均为邪热壅肺之征。
3.热毒内陷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中带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
舌质红绛,苔焦黄而干,脉细数。
多见于重症肺炎出现并发症者。
证候分析:热邪内入营血,热闭心包,故身热不退;热毒郁肺,肺失清肃,故咳嗽气促;热伤肺络,可见痰中带血;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
热毒灼津,故口渴;苔黄而干,舌质红绛,脉细数为热毒内陷之象。
4.阳气欲脱症状:体温骤降,冷汗如油,面色苍白,肢冷唇青,气急鼻煽。
舌质黯,脉微细欲绝。
多见于休克型肺炎或伴心力衰竭。
证候分析:热毒内陷,正不胜邪,正气欲脱,阳气耗散,阴液耗竭,而见凶险之象;气无所主,故见气急鼻煽;阴阳离绝,故体温骤降,冷汗如油;正气虚脱,无以行血而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黯,脉微细欲绝为阳气欲脱之象。
5.正虚邪恋症状:咳嗽无力,低热泪汗或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或音红少苦,脉濡细或细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后期及病毒性、真菌性肺炎等。
证候分析:正邪交争,邪气已去大半,正气亦见不足,故低热,咳嗽无力;气虚卫外不固,而见神疲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儒
细;热邪伤阴,阴虚内热,而见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
【分型治疗】
1.风热袭肺治则:疏散风热,清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竹叶6克荆芥9克薄荷3克淡豆鼓12克牛蒡子9克桔梗3克芦根3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内热盛,痰黄者,加黄芩12克、鱼腥草30克,以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加沙参12克、天花粉15克,以清热生津;咽痛甚者,加射干9克、挂金灯12克,以清热利咽。
2.邪热壅肺治则:清宣肺热,化痰降逆。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6克芦根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9克生薏苡仁15克黄芩12克随症加减: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以清腑泄热;痰热甚者,加鱼腥草30克、全瓜萎15克,以加强清肺化痰之力。
3.热毒内陷治则:清营开窍,解毒化痰。
方药:清营汤加减。
犀角3克(或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黄连6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竹叶9克石菖蒲12克天竺黄9克随症加减:烦躁,谵语,加服紫雪丹,以清热熄风;出现昏迷,可加服安宫牛黄丸鼻饲,以清热开窍醒神。
4.阳气欲脱治则:回阳救逆,益气敛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
人参9克附子9克(先煎)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出现惊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6克(吞)、钩藤15克,以镇痉熄风。
5.正虚邪恋治则: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人参9克竹叶9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12克粳米12克甘草6克沙参12克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15克、白术12克、升麻6克,以益气升阳;阴虚者,加地骨皮9克、生地15克,以养阴清虚热;痰多者,加杏仁9克、桑白皮12克、瓜萎皮12克,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百咳静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简便方】
1.蒲公英30克、败酱草45克、半枝莲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用于急性肺炎。
2.鱼腥草煎剂:鱼腥草500克,浓煎成100毫升溶液,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用于大叶性肺炎。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
高热者取大椎、十宣穴,可用点刺放血。
雾化吸入:用鱼腥草注射液通过超声雾化器将药液喷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
刮痧疗法:取胸、背部脊柱两侧和肩胛区,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
用于发热神昏者。
食疗法:金银花9克、鲜芦根30克、冰糖适量,煎汤代茶,可清热生津。
【注意事项】
1.应注意年老体弱、免疫缺陷者的治疗,防止传变及并发症的出现。
2.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禁止吸烟。
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