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盆栽化学防治结果分析
浅谈大豆根腐病发生与防治

浅谈大豆根腐病发生与防治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8期张国富侯铁成武学义一、大豆根腐病的种类及症状:大豆根腐病分镰刀菌根腐病、疫霉菌根腐病两种,在我市主要发生的是镰刀菌根腐病,也是大豆常见的根腐病之一。
主要发生在大豆苗期,病株根及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长条形至不规则形凹陷班,后扩展成环绕主根的大斑块,有的为害侧根,该菌主要为害皮层,造成病苗出土很慢,子叶褪绿,侧根、须根少,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片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结荚少、粒小,个别严重病株枯死,造成绝产。
大豆疫霉菌根腐病是检疫性病害,也是大豆毁灭性病害。
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生。
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
成株染病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凋萎叶片悬挂在植株上。
病根变成褐色,侧根、须根腐烂。
大豆疫霉菌根腐病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
带有病菌的土粒被风雨吹溅到大豆上能引致初侵染,积水土中的游动孢子遇上大豆根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侵入,产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养,同时还可以形成大量卵孢子。
土壤中或病残体上的卵孢子可存活多年,卵孢子经30天休眠才能发芽。
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粘重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
大豆镰刀菌根腐病近几年在我市发生比较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据2008-2009年农业中心植保工作人员对我市八个平原乡镇的大豆根腐病调查结果看,每年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但发生轻重不一样,轻者平均亩减产大豆20-25公斤,重者平均亩减产大豆40-45公斤,按每亩减产25公斤计算,每年全市可减产大豆2500万公斤,每公斤大豆按3.00元计算,全市每年就大豆根腐病一项可减少收入7500万元。
二、造成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中有菌源。
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是什么 大豆根腐病怎么防治

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大豆根腐病怎么防治大豆很易发生根腐病,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生产损失。
那么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呢,大豆根腐病又怎么防治呢?下面我们谈谈这个问题,供种植大豆的朋友们参考。
一、大豆根腐病的症状表现大豆根部出现根腐病,根系会明显不健壮,具体表现毛细根偏少、根瘤数量少,甚至没有根瘤、根尖变为褐色,似水浸状。
大豆根部受到危害,会阻断营养和水分植株输送,造成大豆植株失绿、发黄、植株矮小、萎蔫、严重会造成死棵。
二、大豆根腐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大豆根腐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最为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豆播种过深大豆是不宜深播的作物,深播时,如果土壤潮湿,更容易感染根腐病。
2、播种时间过早大豆播种不宜过早,大豆出苗和苗期生长所适宜气温为20℃-25℃,过早播种会达不到温度需求,加上遇到潮湿低洼地块,容易感染根腐病。
3、土壤中病菌太多大豆根腐病是土传性病害,一旦发生不能及时防治,那之后每年都会发生,特别根系遭地下害虫咬伤后,会加速病菌感染。
4、施肥方式不当大豆不需要大量氮,因为大豆能自已吸收固定空气中的氮,补充氮肥相反还会影响根瘤的形成,并造成植株旺长、导致抗病能力就差。
三、大豆根腐病怎么防治1、选择抗病品种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非常重要,是预防大豆根腐病的第一关。
2、大豆种子包衣拌种事实证明,凡是经过拌种处理过的大豆,根腐病发生率大大降低。
大豆拌种药剂有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
3、药物防治在大豆根腐病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对于已经发生根腐病的大豆可用杀菌剂防治,具体药剂有镰刀菌、腐霉菌和疫霉菌三种,推荐防治配方:克菌丹+甲霜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甲霜恶霉灵等。
大豆根腐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病 , 用时参考药品说明和生产实践 合理安全施用 。 使
25施生物茵肥。生物 菌肥技 术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 根腐 .
于病原菌萌发 , 低于 1 度时却不利于幼苗生长 。 5 1 除草剂药害因素 。 量使用乙草胺及磺酰尿 类除 草剂 . 5 过 或 24 , 一D丁脂都会造成根 系生长不 良, 幼苗根 系畸形 , 主要表
种子, 以及不达标种子, 不抗病种子。 尤其以隔年种子最易造成 虫剂。 花荚期加入防治蚜 虫的杀虫剂。 恶霉灵 、 菌晴防治猝倒 咯
不出苗 , 下害 虫严 重和机械 伤苗伤根 形成伤 口, 地 利于病 菌侵 病和立枯病效果好 , 甲基硫菌灵 、 灵 、 多菌 福美双防治多种根腐
入易引起发病 , 播种过深 , , , 粗放 发病重 。 过早 重茬 耕作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农 村建设 .
新农村建设要求通过整体性的制度性设计、 规划, 加快解
决农业工业化 、 乡一体化 、 城 乡村城市化 、 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 指以农产 品加 工或 流通 为主业 , 通 面问题 , 三农” 将“ 问题与城 市和 工业 经济统筹发展列为首要工 过各 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 相联系 , 带动农户进 入市场 , 使农 作 目标 。
2 种子 处理 。 . 3 淘汰多克福 剂型包衣剂 , 选用生物制剂包衣 与适乐时包衣配合使用 , 可以有效 防治播种至幼 苗期 根腐 这样 2 施 用药剂。 . 4 苗期 和花荚期预防施用防治根腐病药 剂。 加
1 . 2土壤 因素。 土质粘重 , 通透性差的土壤发病 重。地势低 病 。
பைடு நூலகம்
大豆包衣防治根腐病及地下害虫研究

大豆包衣防治根腐病及地下害虫研究大豆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其用途非常广泛,价值很高,一直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之一。
作为大面积种植的作物就有必要对其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防治,大豆根腐病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大豆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是影响大豆生长以及产量的主要病虫害,研究发现通过大豆包衣可以有效的防治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
种子包衣就是在种子的外围进行种衣剂物质的包裹,该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成膜剂等根据一定的比例来进行配置的,因此对于多数病虫害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针对大豆包衣对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
标签:大豆包衣;根腐病;地下害虫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虫害,该病害的特点是分布范围比较广,并且导致该病症的病原种类比较多,所以很难进行防治,长期以来该病的存在对于大豆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大豆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增大,在种植过程中大豆的重茬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大豆根腐病对于大豆生产的危害也变得越发的严重,现在已经成为限制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目前针对改病虫害的研究也逐漸引起了诸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通过对该病的发生、造成的危害以及病原菌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防治方案,但是该方案的效果只有50%,导致所研究成果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的原因是大豆的种皮是比较光滑的,所以在其表面很难附着有足够的药量,所以说即使进行足够药物的拌种也很难避免在运输或者是种植过程中药物从大豆表皮脱落,导致药量不足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所以针对大豆包衣的防治措施逐渐引起了大豆种植者的重视。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导致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是茄病镰刀菌,本文为了研究大豆包衣对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大豆的壮苗效果以及生产安全性,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几种药剂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

3 小 结
水 稻 齐穗 后 光 和 产 物 不 断 向子 粒 转移 , 部 重 穗
较 小 , 2节 间的 伸 长则 是 影 响 其倒 伏 的最 主要 因 第
素之 一 ; 论是 1 无 1叶品 种还 是 1 2叶 品种 发 生 倒 伏
量逐 渐增 加 , 与此 同 时 , 由于茎 秆 物质 向穗部 转 移力
学强度 随之减 弱 , 产 田 中往 往 也 是从 这 一 时期 开 生 始发 生倒 伏 的 。在 我们 取 样 的 7个 品种 中 , 只有 龙
。
另外 , 还发 现发 生倒 伏 的处 理 穗 长均 较 未 倒 伏 的处
理要 长 。
2 5 水稻 基部 第 1 2节 间壁厚 与倒 伏 关 系 . 、 从 节 间壁 厚 的 调 查可 以看 出 , 水稻 基 部 第 1节 间 的壁 厚 与倒伏 没有太 大 的关 系 ,而 与第 2节 间 的
的第 2节 间均较 长 ; 3节 间 倒 伏 的处 理 也 表 现 较 第
长 , 4节间是 穗下 节 间与倒 伏没 有较 大的相 关 性 。 第
粳 2 6号 全 区未 发 生 倒 伏 现 象 , 粳 2 龙 6号 与倒 伏 相 关 的几 个 性状 株 高 、 穗 数 、 部 节 间长 度 都 较 小 , 穴 基 所 以没有 发生 倒 伏 。 而在 其 它 6个 品种 中 , 论 是 无 1 1叶 品种还 是 1 2叶品种 , 高 较 高 、 2节 间长 度 株 第 较 长且 壁较 薄 的均 易发 生倒 伏 。另 外 , 2 0 在 0 8年 的 特 殊天 气影 响 下 , 稻 发 生倒 伏 的处 理 穴 穗 数 和 穗 水 有 效粒 数均 较 多 , 明 2 0 说 0 8年 的倒伏 很 大一 部分 原 因是高 产 的关 系 。
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生物科学文献综述

xx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新疆布尔津县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姓名:学院: 科学技术学院专业: 生物科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2015 年5 月20 日xx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大豆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指导老师:摘要: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
近年来随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引种,大豆根腐病在新疆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在石河子、阿勒泰、伊犁等大豆产区已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如2005年调查,阿勒泰地区有2000多亩大豆因根腐病绝产。
本文对大豆根腐病的致病菌、病害流行、防治策略等有关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及评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现状及展望The Status of The Study and Prospect on Soybean Root RotLI Bin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pathogens, disease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tactics about soybean root rot. At the same time, it refe rs to the orientation ofstudy in the future.Key words: soybean;root rot;the status and prospect前言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它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重、致病的病原种类多和防治困难的世界性病害.当环境条件有利时可导致大豆大幅度减产或绝产。
该病最早发生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以后随大豆种子的繁殖、调运和推广,病区逐年扩大,至今,大豆根腐病已遍及我国的大部分大豆产区[1]。
我国大豆根腐病主要分布于黄淮地区的夏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生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发生较重,常年减产10%^-30%.重病地区可减产60%[2]。
大豆根腐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汇报人:2023-12-02CATALOGUE目录•大豆根腐病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与规律•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估•研究展望01大豆根腐病症状0102苗期症状成株期症状根部受害后,皮层易破裂,裂口逐渐纵深扩展。
病部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内部呈红褐色。
严重时,病部可延及侧根和主根的大部分,甚至到达茎部。
根部症状0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菌症状病原介绍土壤传播农机具传播种子带菌030201传播途径03发病条件与规律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环境温度湿度过大可能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增加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率。
湿度降雨气候条件施肥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大豆生长过快,抗病能力下降。
播种期播种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增加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率。
田间管理不及时的田间管理,如清除杂草、排水不畅等,可能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种植管理04防治方法合理轮作精耕细作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接种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生态平衡生物防治土壤处理喷药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05防治效果评估03产量01叶片变化02生长速度防治效果评价方法实例1某农场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大豆根腐病进行了防治,经过一段时间后,叶片颜色恢复正常,生长速度加快,产量也比防治前提高了20%。
实例2某农业科技公司采用化学农药对大豆根腐病进行了防治,防治效果也不错,但是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选择防治方法时需要权衡利弊。
防治效果实例分析06研究展望1 2 3病原菌鉴定症状描述防治方法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病理机制WATCHING。
大豆根腐病生物防治

大豆根腐病生物防治大豆作为重要的粮油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然而,大豆根腐病一直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害,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物防治逐渐成为大豆根腐病防治的研究热点。
一、大豆根腐病的危害与发病机制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如镰刀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
这些病原菌主要通过侵染大豆根部,破坏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发病初期,大豆植株的根部会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导致根部腐烂。
根部腐烂会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使植株地上部分出现叶片发黄、植株矮小、枯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二、生物防治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生物防治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生物防治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会对有益微生物造成影响。
此外,生物防治还具有长效性,一些有益微生物能够在土壤中定殖并长期发挥作用,从而持续控制病害的发生。
三、生物防治的方法1、利用有益微生物(1)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
它们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同时,芽孢杆菌还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木霉菌木霉菌具有很强的寄生和竞争能力,能够与病原菌争夺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
木霉菌还能够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直接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3)放线菌放线菌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对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例如,链霉菌属的一些菌种能够产生链霉素等抗生素,有效抑制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生长。
2、诱导植物自身抗性通过一些生物刺激素或诱导剂,可以激发大豆植株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病原菌的抗性。
例如,水杨酸、茉莉酸等植物激素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小镊子灭菌后,在酒精灯火旁微开皿盖,暂屏住呼 吸,用灭菌镊子小心迅速取材料均匀摆放在培养基平板上, 每皿4-5块。切忘大开皿盖或离开火焰近区。
2020/6/28
反转培养皿:放25℃温箱培养,三天后观察,如小块病组 织上长出新的菌丝体即进行鉴定,确认无误后,用灭菌接 种钩按无菌操作将病原转入PDA斜面上培养5℃温箱纯化培 养备用。
小块,放入铝锅中40分钟 4. 过滤澄清:将马铃薯块过滤去,将滤液加入铝锅内,补充水 1000ml
加入琼脂、糖。 5. 分装:用三角架、漏斗将溶化好的培养基置入三角瓶及试管内, 塞
好棉塞。 6. 灭菌:放入湿热灭菌锅内,灭菌30分钟,之后试管要斜放。
2020/6/28
• SNA(synthetic low nutrient agar)培养基:
CK 69
病情等级 0 8 9 8 5 4 8 8 3 5 5 2 4 10 0 0 2 2 1 0 0 0 1 2 2
株数 3 0 0 0 0 0 0 0 5 2 2 2 3 5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公式: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
2020/6/28
形态鉴定: 将各病原菌分离物的单孢菌株置于SNA培养基上,25℃条 件下培养,7d后观察在SN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色泽, 并挑取少许菌体在显微镜下观测孢子及产孢细胞的形态和 大小,厚垣孢子的有无·数量·形态·大小等,并进行显微计 测,然后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将各菌株鉴定到种或 变种。
1.成分选择:KH2PO4 , KNO3 , MgSO4-7H2O , KCI, 葡萄糖, 蔗糖, 琼脂.
2.量:
KH2PO4 1.0g, KNO3 1.0g, MgSO4-7H2O 0.5g, KCI 0.5g ,
葡萄糖0.2g,
蔗糖0.2g,
琼脂0.2g,
蒸馏水1000ml.
2020/6/28
3.调配:将所需药品放在铝锅中加热,直至液体趋于澄清。 4.分装:用三角架、漏斗将溶化好的培养基置入三角瓶及试
2020/6/28
处理
项目
甲基硫菌灵
福美双
代森锰锌
CK
2020/6/28
平均病情指数 0
2.95% 13.01% 16.34%
发芽率 83.33% 73.33% 76.67% 76.67%
(六)、结果分析
与对照相比,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甲基硫菌灵病情指数 为0,发芽率最高,对该菌的防治效果最好;福美双防治 效果较好;而代森锰锌相对防治效果一半。
0.5g,葡萄糖0.2g,蔗糖0.2g,琼脂0.2g.) • 20% 五氯硝基苯500倍,50%福美双600倍混合
2020/6/28
三、实验内容
(一)培养基的制备
• PDA培养基:
1. 成分选择:马铃薯、琼脂、葡萄糖 2. 量: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水1000ml 3. 调配:在铝锅内加入少于1000ml水加热,将马铃薯用切刀切成5mm3
管内, 塞好棉塞。 5. 灭菌:放入湿热灭菌锅内,灭菌30分钟,之后试管要斜
放。
2020/6/28
(二)真菌分离与鉴定
1.分离准备工作:该工作应在很清洁的条件下进行。无菌培 养室和操作箱应很清洁。使用前用紫外灯光灭菌30分钟。
2.分离材料的选择:应选新鲜、症状典型的病原优势部位。 3.分离方法:取出溶化后降温至80度左右的PPA培养液,在酒
2020/6/28
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盆栽化学防治
小组成员: 陈日辉 靳灼潘 王强 梁超男 侯晓玉
2的 盆 栽 化 学 防 治
2020/6/28
制备培养基 真菌分离与鉴定
根部接种 确定化学药剂
防治 调查结果 分析结果
一、实验目的:
• 通过本实验要掌握杀菌剂药效室内测定的一般方法及注意 事项。
2020/6/28
老师指导大家操作方法
自己组拍照过程
所拍图片
2020/6/28
所给H菌的颜色:粉红色
腐皮镰刀菌
2020/6/28
• (三)、根部接种 用打孔器将培养出菌的SNA培养基打成多个菌蝶,在小盆 中铺2/3的蛭石后将打好的菌蝶放入2-3个,再铺上一层蛭 石,将处理(拌种)的大豆种子撒入(每盆10粒),铺上 适量蛭石。(注意:所取菌蝶应该在同一圆上)
精灯火焰近区拔下棉塞,将12ml培养液倒入微开的灭菌皿 内,盖好平皿放桌面,水平移动5-6次,使培养液平铺皿 底冷凝或平板,剪取病组织材料约0.5㎝²多块,一起放入 70%酒精中经2-3秒以降低表面张力,用灭菌小镊子取出转 放0.1%升汞液中消毒2-3分钟,迅速取出放无菌水中换洗 三次。
2020/6/28
根部接种操作过程
2020/6/28
(四)药剂处理
• 拌种方法:分别选用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三种 药剂对大豆种子进行拌种,药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每 处理各4盆,并设对照。
拌 种 药 品 使 用 过 程
2020/6/28
(五)、调查结果
处理 项目
甲基硫菌灵
福美双
代森锰锌
发芽数(株) 8 9 8 7 6 9 8 8 7 8
• .掌握如何配制各种病原菌的培养基质,使我们能够正确、 快速地分离病原菌。
2020/6/28
二、实验材料
• 尖孢镰刀菌侵染后的大豆植株; • 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 20克 、琼脂 15~20克 、
自来水 1000毫升); • SNA培养基(KH2PO4 1.0g,KNO3 1.0g,MgSO4-7H2O 0.5g,K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