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5 教案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选修3_5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1,激发态能量En= E1/n2,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 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43hEc1
B.-2Eh1c
C.-4Eh1c
D.-9Eh1c
解析: 由 En=E1/n2 知,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 E2=E41,
色光
红 橙 黄 绿 蓝—靛 紫
光子能量 1.61~ 2.00~ 2.07~ 2.14~ 2.53~ 2.76~ 范围(eV) 2.00 2.07 2.14 2.53 2.76 3.10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 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
A.红、蓝—靛 B.黄、绿 C.红、紫 D.蓝—靛、紫
解析: 由于原子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 故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2个激发态能级上,即分布在n= 2,n=3两个能级上,因为放出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09 eV, 由E3-E1=12.09 eV得E3=-1.51 eV,故最高能级的能量 值是-1.51 eV.
答案: 2 -1.51
α粒子散射实验
离核以后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用光子频率ν、电子质量m、
氢的电离能E1与普朗克常量h表示.)
解析: 由题意,hν=12mv2+E1,解得 v=
2hνm-E1.
答案:
2hν-E1 m
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 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 ,其能量值分别是: 1.89 eV,10.2 eV,12.09 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____个激发态能级 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____eV(基态能量为-13.6 eV).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第十八章-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述: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汤姆生的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点评:用动画展示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二)进行新课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是否对呢?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
而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
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发光。
如果α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荧光屏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
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液滴编号 1 2 3 4 …
电荷量/C 6.41×10-19 9.70×10-19 1.6×10-19 4.82×10-19
…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与电子电量的比值关系为: qe1=61.4.61××1100--1199=4,
qe2=91.7.60××1100--1199=6, qe3=11..66××1100--1199=1, qe4=41.8.62××1100--1199=3.
(1)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 U,当 U=U0 时,使得 某个质量为 m1 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 量 q 为多少?
(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 间的电势差 U=U1 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 m2 的油滴进入 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 t 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 滴所带电荷量 Q.
得出结论:电荷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 电荷 e 的整数倍.
答案:电荷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的整数倍
【学习力-学习方法】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小案例—哪个是你
忙忙叨叨,起早贪黑, 上课认真,笔记认真, 小A 就是成绩不咋地……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 的及其对人类探索原子 结构的重大意义. 2.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 的研究方法,知道电子 的电荷量和质量.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 运动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1.电子的发现
过程及其意义. 2.电荷的量子 化. 难点
C.保持步骤 B 中的电压 U 不变,对 M1、M2 区域 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 B,使荧屏正中心处重现 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归纳提升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5
【解析】
由 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知,A 正确;由于电
子的质量远小于 α 粒子的质量,对 α 粒子的运动影响极小, 使 α 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是原子核的斥力,B 错误;实验表 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核极小,但含有全部的正电荷和几 乎所有的质量,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 AC新课标Fra bibliotek·物理选修3-5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 18-3 所示,已知可见光的 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3.11 eV.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 18-3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5
A. 处于 n= 3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 并发生电离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 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C.大量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 发出 6 种不同频率的光 D.大量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 发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5
(3)间接跃迁和直接跃迁 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 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下辐射 (或吸 收 )光子的频率可能不同. (4)入射光子与入射电子 若是在光子的激发下引发原子的跃迁,则要求光子的能 量必须等于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值;若是在电子的碰撞下引 起原子的跃迁,则要求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原子的某 两个能级差值,两种情况有所不同,要引起注意.
后做正功, α 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α 粒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碰撞后其运动状态基 本不变,A 项正确.
【答案】 A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5
原子跃迁的规律和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8.1-2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课件共29张PPT

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课堂巩固
1.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 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B)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方向 B.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D.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小的偏转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 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 电子就像大枣镶嵌在蛋糕 里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对吗?
正电荷
电子 勒纳德用电子轰击金属膜
一。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
全部设备装在真空中。
卢瑟福
2.实验步骤
(1)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 射到荧光屏上产生闪光,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这些闪 光点。
中正确的是:( C )
A.说明α粒子的速度很大 B.说明α粒子的质量比金原子还大 C.说明金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D.说明金原子也是个球体
3、(2017·江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 B.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 库仑力 C.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 数可以不同 D.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 作用力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 D )
A.原子带正电 B.原子是一个球体 C.电子在任意一个圆形轨道上运动 D.原子内部的正电荷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 中在很小的体积内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的组成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快速运动的 粒子.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通过 测量α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的偏向,确定α粒子 的比荷约为氢离子比荷的1/2.
利用闪烁镜和卢瑟福与盖革(H.Geiger 1882-1945)共同发明的计数管,卢瑟福于 1908年测量出α粒子的电荷约为氢离子电荷 的2倍.α粒子是氦原子两次电离的离子He2+.
卢瑟福的提示指引盖革和马斯顿发现α粒 子的大角度散射.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10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1908年,盖革对α粒子散射开展更多地研究。
发现用金箔代替铝箔可以使α粒子的散射现象更为
明显,决定系统地研究不同物质地散射作用,希
望“对这些物质在散射能力和遏止能力之间建立
某种联系.”
闪烁法计数要求实
验者实验过程中呆在暗室
中,通过显微镜,眼睛全
身贯注地盯着硫化锌屏, 一个一个地计闪烁数.
闪烁法观察α射线
14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粗略估算单次散射α粒子偏转角度
粒子动量 p=mv
作用时间 t =R/v
动量变化量 ∆p =Ft
p kZe2
v
p Ek R
Z=79,Ek~5MeV R~1Å 得 ϕ ≈2.27×10-4rad≈0.013° ϕ
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知识导航
• 本章内容以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为线索,介绍 了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及根据实验得出的关于电子的 发现、原子结构、原子光谱和激光的产生的基础知 识。
• 本章内容可分为二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2节)主 要介绍了电子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发展过程。第二 单元(第3~4节)主要讲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 玻尔理论。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选修3-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情景切入 2 知识导航 3 学法指导
情景切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绚丽多彩的:火红的太阳,蔚蓝的 大海。还有一些物质是肉眼无法感知到的。物质是有结构的, 组成物质的原子可以再分吗?它有什么样的结构呢?道尔顿、 汤姆孙、卢瑟福、玻尔等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学了本章内容,你就能回答以上问题了。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导学案

【单元内容】第一节电子的发现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三节氢原子光谱第四节波尔的原子模型【学习目标】(1)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2)理解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了解氢原子光谱(4)理解波尔的原子模型,理解原子的能级【重点】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氢原子光谱3.原子的能级【难点】1.氢原子光谱2.原子的能级【自主预习】1、知识铺垫①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2、课文预习(仔细阅读课本,并填写)(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明确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ɑ粒子散射实验)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上,带负电的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旋转.(3)稀薄气体放电所发出的光谱是的,它只发出几种确定频率的光,因此光谱线是的,这种分立的线状谱叫.形成的原因:不同原子的结构不同,能级不同,因此在辐射光子时,光子的不同.(4).光谱分析:每种元素光谱中的谱线分布都与其他元素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光谱的分析知道发光的是什么元素,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的组成.(5)玻尔原子模型,轨道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的.(6)玻尔原子模型,定态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的.这些不同的状态叫定态.在各个定态中,原子是的,不向外辐射能量.(7) 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向另一个能量状态跃迁时要或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状态的,即hν=.(8).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各个可能状态对应的叫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其他能量状态叫激发态.(9)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形象地把它称做电子云。
通过可以知道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3、预习质疑(阅读课本当中有何疑惑,请提出问题写在下面)【课堂探究】问题1:汤姆孙在发现电子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了哪些实验现象?问题2:在卢瑟福做的 粒子散射实验当中,有什么令人惊奇的结果?卢瑟福是怎样依据实验结果得出著名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问题3:什么是线状谱?经典理论在解释原子光谱上遇到哪些困难啦?问题4:波尔原子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什么?问题5:你能够使用氢原子能级图和波尔原子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吗?【例题精析】【例1】1.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汤姆生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例2】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例3】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能量增加B.氢原子的能量减少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例4】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那么,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大于或等于7.7 eVB.可能大于或等于8.8 eVC.一定等于7.7 eVD.包含2.8 eV、4.9 eV、7.7 eV三种【例5】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ν1+ν2);④h(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例6】(2009·四川)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B. 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 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D. 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年级选修3-5第十八章第一节§18.1 电子的发现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阴极射线及电子发现的过程2.知道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不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粒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辩证发展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原子的。
【教学重点】阴极射线的研究【教学难点】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理论推导【课时安排】1 课时【导学过程】一、阴极射线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47“阴极射线”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并把这种射线命名为。
(2)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①电磁波说: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
②粒子说: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
二、电子的发现思考一: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能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高速粒子流?思考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运动的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提示: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47“电子的发现”部分和P48“思考与讨论”部分,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实验装置如课本图18.1-2所示)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D1D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P1上。
问题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什么性质的电荷?问题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再采取什么措施?问题3: 若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
当qv 0B 与qE 满足条件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
即:=0v问题4:去掉磁场只保留原来的电场,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θ为:v x =v 0 v y =0mv qEL所以:==xy v v θtan ①又因为:)2(tan L D y+=θ ②且 BEv =0 ③ 则由①②③得:=mq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思考:如果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49第一段、第二段,回答:(1)汤姆孙证明了阴极射线实质是 ,被称为 。
(2)电子是 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 的物质单位x 萤幕DSO y+CC 1C 2Y A 'S +-+磁场Lyθθ-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49第三、四、五段,回答:(3)第一次较为精确测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利用 实验测量出的。
电子的电荷量 e = 。
(4)密立根通过实验还发现,电荷具有 的特征。
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 的整数倍。
电子的质量 m = kg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 ep m m【课堂例题】例题1、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 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则:( )A .导线中的电流由A 流向B B .导线中的电流由B 流向AC .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 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D .电子束的径迹与AB 中的电流方向无关例题2、有一电子(电荷量为e )经电压为U 0的电场加速后,进入两块间距为d ,电压为U 的平行金属板间,若电子从两板正中间垂直电场方向射入,且正好能穿过电场,求:(1)金属板AB 的长度 (2)电子穿出电场时的动能【习题训练】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氢原子B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C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D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X 射线 2.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科学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得了电子的电荷量 B .提出了电荷分布的量子化观点 C .为电子质量的最终获得做出了突出贡献D .为人类进一步研究原子的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3. 1897年,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测出了阴极射线的 ,并确定了其带 电,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称为 。
ABA BU 0 v 0 ++ + +- - --4.不论是强电场的电离、正离子的轰击、紫外线的照射、金属受灼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能发射出同样的带电粒子是。
5.一个半径为1.64ⅹ10-4cm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等于1.92ⅹ105V/m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库伦力恰好与重力平衡,则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量?已知油滴的密度为0.851ⅹ103kg/m3【课堂小结】科学家在对阴极射线的研究中发现了电子,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史上的三大发现之一。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电子的,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对我们学好物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作业】1.阅读课本材料:P49“科学足迹”2.完成课本后“问题与练习”人教版高三选修3-5第八章第二节§18.2原子弹核式结构模型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ɑ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ɑ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 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了解研究微观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课时安排】1 课时【导学过程】一、汤姆孙原子模型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1前两段及图18.2-1,回答下列问题:1. 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正电荷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其中。
有人形象地把其称之为或。
2.思考:若原子是一实心球体,当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时,容易穿透吗?事实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二、粒子散射实验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1“粒子散射实验”部分的前三段,思考讨论:问题一:粒子的质量与电子的质量哪个大?你能打一个比方描述吗?粒子碰到电子时对粒子的速度影响大吗?问题二:要把整个装置放在真空的环境中,为什么?问题三:为什么要用金箔而不用金板、铝箔?问题四:如果按照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用4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2第3-7段,回答下列问题:1.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 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甚至 ,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 ”思考讨论:用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能否解释粒子大角度散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三方面去考虑:(1)ɑ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2)按照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ɑ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ɑ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 小结: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的核,叫 ,原子的全部 和几乎全部 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 绕着核高速旋转。
用电脑展示核式结构模型的三维动画。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部分,回答: 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1. 可以推算出各种元素原子核的 ,核电荷数 质子数。
2.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能确定核半径R 的数量级为 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m,可见原子内部十分“ ”ααααααα半径大小(数量级)类比10-10m 足球场原子10-15m 一枚硬币原子核【习题训练】1.下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a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稍少些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α粒子跟电子的碰撞,其原因是()A.α粒子不跟电子发生相互作用.B.α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能量极少,可忽略.C.电子的体积很小,α粒子不会跟电子相碰.D.由于电子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所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3.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A.原子核外电子大小. B.电子运动速度.C.原子的大小. D.原子核的大小.4.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课堂小结】原子中正负电荷分布的研究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被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卢瑟福提出新的假设(核式结构模型)数学推理与实验事实的对照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作业】课本P53“问题与练习”1、2、3题人教版高三选修3-5第八章第三节§18.3氢原子光谱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经典理论的困难【教学方法】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总结。
【课时安排】1 课时【温故知新】1.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被称为,他认为原子是一个,正电荷,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但是有少数α粒子,极少数α粒子。
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思考:既然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导学过程】一、光谱用4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4第2-4段及“科学漫步”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光谱?2.什么是现状谱、连续谱?二者的区别是什么?3.什么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它有什么作用?4.什么是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什么?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由巴耳末公式求得的求出的波长是连续的值吗?三、经典理论的困难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6“经典理论的困难”部分,然后思考下列问题,学习小组间展开讨论1、按照经典物理学,核外电子受到库仑引力的作用,作何运动?2、按照经典物理学,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原子稳定吗?3、按照经典物理学,原子的光谱应为连续谱还是线状谱?而事实上呢?4、结论:【习题训练】1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物质的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