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山水文化概述
山水文化的名词解释

山水文化的名词解释山水文化是指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融合了哲学、绘画、诗词、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
它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士人对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崇拜,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山水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一、山水之美山水文化首先展现的是中国山水之美。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可见人们对山水的喜爱和景观的壮美。
中国地域广阔,山脉连绵起伏,江河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风貌。
山岳巍峨,云雾缭绕,水波荡漾,风景绮丽,这些壮美景色成为文人墨客倾诉情怀、表达自然之美的载体。
二、山水与哲学山水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境界。
山水自然景观作为人们与自然对话的载体,成为道家、儒家等诸多哲学流派的寄托与表达。
在山水文化中,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变幻莫测,与之亲近融合,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三、山水文化的艺术表现山水文化不仅表现在自然风景本身,更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审美观。
绘画中的山水意象强调以虚境取胜,通过墨色勾勒出山水的灵动之美。
诗词中的山水描写以意境营造为重,借景抒情、借景婉约,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中的山水元素则以旋律来表现,以乐曲的音韵之美传达出山水的壮丽之感。
四、山水文化的历史传承山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
自古以来,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与文化价值的传递。
众多的艺术家、文人墨客承袭了山水文化的传统,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历代的山水画家、诗人、音乐家,不断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将山水文化传世至今。
五、现代山水文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山水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存在。
山水文化不仅被保留并发扬光大,也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旅游山水文化

旅游⼭⽔⽂化第⼆章旅游⼭⽔⽂化我国是⼀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化灿烂的⽂明古国。
神州⼤地美丽富饶的⼭⼭⽔⽔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宝库与精神家园。
在我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们普遍观赏的审美对象,⼭⽔⾸先进⼊⼈们的视域,成为⼈们⼼神向往的审美客体,并形成了由深远的历史积淀与⼴博的⽂化内容相结合的⼭⽔⽂化。
第⼀节⼭⽔⽂化概述⼀、⼭⽔与⽂化我国⼭⽔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旅游景观的开发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上看,⼭⽔是⼭川⼤河的代名词,其实不然。
⼴泛意义上讲,它的范围更⼴,还应该包括花草树⽊,⾬露云雾、溪泉烟岚等。
清代著名画家⽯涛《画语录》的⼀番描述概括了⼭⽔的内涵:“⼭川,天地之形势也。
风⾬晦明,⼭川之⽓象也;疏密深远,⼭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川之凝神也;⽔云聚散,⼭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川之⾏藏也。
”在⽯涛这⾥,⼭川、⼭⽔泛指包括亭阁泉⽯在内的⼴义的⾃然景观,是⾃然景观静态与动态、声⾳与⾊彩、⼈⼯与造化结合的综合体。
⼭⽔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态环境优良,有⼀定⽂化积淀,具有美学、⽂化、科学价值的⾃然景观的综合体。
所谓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是指⼭⽔地貌景观⽐较特别,具有地质上的特殊价值。
如我国近年新开发的武陵源风景游览区,具有世界罕见的⽯英砂岩峰林景观。
3103座⽯英砂岩柱从平地、溪边、半⼭腰拔地⽽起,甚⾄从⼭峰⾃⾝分出来,粗如城堡,细似长鞭,或劲峭如峰,或如剑刺天,或列成⽅阵庄严肃穆,或势成峰海呼啸⽽来,阴晴⾬雪名成趣,春夏秋冬换奇装。
⼀位外国地质学家看后不禁慨叹:“武陵源⼤峰林是峰林之钰,是稀世珍宝,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所谓⽣态环境优良,是指⾃然⼭⽔所在区域的⽣态环境保持良好,依然维持着它形成年代的地质地貌特征。
所谓具有⼀定⽂化积淀,是指⾃然⼭⽔所在区域积存了具有⼀定影响的⽂化遗存。
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这样说过:“我国的名胜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数中外游⼈,百看不厌?风景绚美,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化、有历史。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二章山水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的内容。
具体包括:第一节“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第三节“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了解我国著名山水景区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山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诗、画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诗歌朗诵音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我国著名山水景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发他们对山水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第一节“山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山水文化的演变过程。
b. 分析第二节“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山水诗、画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c. 介绍第三节“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让学生领略各大景区的美丽风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山水诗和一幅山水画,指导学生如何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山水诗、画的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山水文化a. 起源与发展b. 山水诗、画的艺术表现c. 中国著名山水景区介绍2.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山水诗,谈谈你的感受。
b. 鉴赏一幅山水画,描述画中的意境。
2. 答案:a. 诗句:略b. 画作: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我国著名山水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关于山水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山水与文化的成果概述

山水与文化的成果概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便备受关注,而山水则是自然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山水之美融入了人类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成为了文化的源泉和表达方式。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山水与文化的结合产生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和文化遗产,更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山水画国”。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哲学思考,通过山水的表现来寄托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
以“黄山”为例,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灵感源泉之一。
黄山以其险峻的峰峦、奇特的石海和云海著称,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目光和创作灵感。
黄山的山水画作品以其雄奇、险峻、秀丽的风貌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这些山水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美景色,更传递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日本的山水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
日本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尊重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日本的园林艺术是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京都的“清水寺”为例,清水寺是日本最古老、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其园林设计精妙绝伦。
清水寺的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园内有精心修剪的植物和精致的建筑,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这种将自然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使清水寺成为了日本山水文化的杰作之一,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驻足和欣赏。
除了亚洲国家,欧洲也有许多山水与文化结合的典范。
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中,有一座被誉为“山水之城”的因特拉肯。
因特拉肯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周围环绕着壮丽的山峦和清澈的湖泊。
这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
同时,因特拉肯也是瑞士传统文化和风俗的代表之一。
这座小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传统的木屋、民间艺术和瑞士钟表制造等。
因特拉肯的山水与文化相互融合,使这座城市成为了一个独特而迷人的旅游目的地。
山水与文化的结合不仅在亚洲和欧洲有所体现,其他地区也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成果。
第四章 中国山水文化

4 中国山水文化【学习目标】了解山水的概念及山水文化的形成阶段,理解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识,掌握山水文化的审美形态、审美风格及审美方法,理解并掌握山水景观文化的基本类型。
了解中国山水文化著名景观,理解中国风水文化现象的本质及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山水概念山水景观审美风格山水景观类型4.1 山水文化概述山水是地理环境的基础,人类在实践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关系,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亦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
但是自然环境本身不是山水文化,而是它赖以生成的客观条件;山水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4.1.1 山水文化及其形成在中国,山水是自然的代称,是具有地理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概念,不仅指山和水,还包含山水草木、雨露云雾、泉岚烟云等。
清代画家石涛对山水概括为:“山川,天地之形势也。
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经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
广义上,山水就是指自然景观的代称,大到山川形势、风雨晦明,小至一点一景、一泉一石、山中亭、水中阁。
它是自然景观的静态与动态、声与色、人工与天巧相结合的综合形态。
从现代旅游地理学角度看,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是供人们观光、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主要场所。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山水作为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景观,进入人类的文化圈,成为审美的直接关照对象,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崇拜阶段。
远古时期,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先民对自然有双重情结:一方面感谢自然赐予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对电闪雷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迷惑不解,心存恐惧,形成了以敬畏和亲近为特征的自然崇拜,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桂林山水简介》课件

04
桂林山水文化
诗词歌赋
总结词
诗词歌赋是桂林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详细描述
桂林山水激发了众多文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描绘了桂林山水 的自然美景,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其中,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宋代诗人 范成大的《漓江舟行》等作品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民间传说
总结词
桂林山水间流传着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山 水文化的内涵。
详细描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桂林山水间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这 些传说大多以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为背景,富有浓厚 的地方特色。例如,《刘三姐》的故事就与桂林山水紧密相 连,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历史人物
总结词
未来展望
01
02
03
持续保护与开发
未来将继续加强对桂林山 水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实 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智 慧旅游、绿色旅游等,推 动桂林山水区域的经济转 型和升级。
扩大国际影响力
加强桂林山水在国际上的 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国 际游客前来旅游和投资。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候因素还影响了桂林山水的季节变化,如春夏 季节雨水充沛,山间云雾缭绕;秋冬季节则山色 斑斓,景色迷人。
水文作用
桂林地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包括漓江、桂江、洛清江等。这些河流在流经过程中对地表岩 石进行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
水文作用还表现在桂林山水的动态美上。如遇雨季,山间溪流潺潺,瀑布飞泻;旱季时则水落 石出,展现出静态的美感。
结果。
桂林溶洞的神秘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参观,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
6.2万里河山——旅游山水文学

庐山
LOGO
2.社会审美与山水文化
《周易》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 与人是相通的,认为山川等自然现象 的“象”昭示着人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思想包含着原始宗教 的自然崇拜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精神上的感应,显示出向审 美关系的过渡。儒家和道家把对山水的崇拜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孔子 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 之处, 人们在山水的观赏中可以获得对自身人格力量的一种审美体验。老子厌 恶黑暗的社会,他主张返归自然 ,以保持纯真的天性。庄子向往和追求 自由,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庄子》中说:“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到了魏晋南北朝,人对自然美的观赏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万里河山——旅游山水文学
浮伟忠
LOGO
一、山水文学概况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得天独厚;中国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自然与人 文景观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山水文学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为题材和描写对象的各种文学作品,它反映作者的精神品格、生活情趣和审 美理想等相关内容。山水文学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它 包括诗赋、词曲、散文、题刻、匾联等文体,其中诗与散文所占比重较大。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大半是山水文学、旅游文学,因为古代士人有追 求山林悟道乃成文化传统。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 沉积着深厚的文化。它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LOGO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及本质
天人合一,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人 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 从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积累起丰富的山水文化。自然环境本身不是山水文 化,而是它赖以生成的客观条件;山水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是人与 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晶。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 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 需求 和关系自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章山水文化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分 明体现自然生态之美
园林意境:通过山水、建筑、 植物等元素营造出宁静、幽 雅的意境
旅游景点的山水文化元素
自然景观: 山川、河 流、湖泊、 瀑布等自 然景观
人文景观: 古建筑、 石刻、壁 画、雕塑 等
民俗文化: 民间传说、 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等
中国旅游文化第 二章山水文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念山 点山 现山 承山 值山
加 和水 和水 形水 和水 和水
目 起文 内文 式文 发文 意文
录 源化 涵化
化 展化 义化
文
的
的
的
的
的
本
概
特
表
传
价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水文化的概 念和起源
山水文化的定义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诗歌的韵味: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山水诗歌的情感: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悟等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体现
山水诗歌的艺术价值:山水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 值
园林艺术的自然之美
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 一体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现代社会中山水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旅游产业:山水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创作:山水画、山水摄影等艺术形式不断创新 教育传承:山水文化在教育领域得到传承和发展 科技应用:科技手段如VR、R等应用于山水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山水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全球化使得山水文化得以传 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五岳
❖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 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 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 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中国自古就有“五 岳归来不看山”之说。古人曾以“恒山如行,泰 山如坐,华山如立,蒿山如卧,衡山如飞”形 象地描绘出五岳的特色。
1.东岳泰山
❖ 如:千岛湖,是拦截新 安江而建成的大型水库 ,“湖在山中 ,湖中有 山”,一千多个山峰成 了岛屿,因而获得这样 的美名。
三、山水文化的特点和形态
❖ 1. 所谓山文化,就是以 山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 胜
❖ 如:泰山的古建筑主要 为明清的风格,它将建 筑、绘画、雕刻、山石 、林木融为一体,是东 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 征。
中国名山
一、四大佛教名山
❖ 1.五台山 文殊菩萨的 道场
❖ 山西五台山是驰名中外 的佛教圣地,与浙江普 陀山、四川峨眉山、安 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 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 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 模宏大,居于佛教的四 大名山之首。
2.普陀山 观音菩萨的道场
❖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 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 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 东约100海里,是舟山 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 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
❖ (2)湖泊文化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湖 泊为主体的就有近20处。 我国的名湖风姿万千,大都 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伴随着 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兼具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 美。从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到 广东的七星湖,从杭州的西 湖到大理的洱海,都有令人 流连忘返的魅力。
《中国旅游文化》 第二章
第二节
2. 所谓水文化,就是以水为主要载体 的风景名胜区
❖ (1)江河文化
❖ 有众多旅游景观和著名胜地 ,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从中石器时代起, 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 化的发展中心
❖ 中华民族又一条母亲河-长 江源远流长,孕育了巴蜀文 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 历史上曾有屈原、刘备、孙 权等文化名人。
《中国旅游文化》 第二章
旅游山水文化概述
学习目标
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 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 有着显著的地位。 ❖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与特 点;掌握中国名山、名水丰富的文化内涵。 ❖ 【重点难点】中国山水的文化内涵
3.九华山 地藏菩萨的道场
❖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 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 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 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 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 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 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 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4.峨眉山 普贤菩萨道场
❖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 以来,泰山就居于“五 岳独尊”的地位。
❖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 岱宗”,春秋时始称“泰 山”。“山以岳尊,岳为 东最”。自汉代我国确 立“五岳”以来,泰山就 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
2.西岳华山
❖ 华山位于华阴县境内,为五 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 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 路”的说法。华山名字的来 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 华山山峰像一朵莲花是分不 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 用,正如《水经注》所说: “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 五峰。
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的 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 系的建立和发展,促成 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 艺术的形成。
❖ 如:诗歌总集《诗经》 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 山光水色的赏悦和体味 :“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河水洋洋,北流 活活”
❖ 4. 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 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 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 水文化的建设
3.南岳衡山
❖ 有“五岳独秀”之誉的衡山, 为中华五岳之南岳,其“奠 基石”为10亿年前的沉积岩 ,在五岳兄弟中排行第四。 绵延不断的衡山群峰,屹立 于滔滔湘江之滨,跨越湘中 八百里,山热雄伟,峰峦叠 衬,千姿百态。古人有诗云 :“行尽千山与万山,衡山 更在碧云间”。
4.北岳恒山
❖ 恒山又名玄岳,集“雄、奇 、幽、奥”特色为一体,素 以“奇”而著称。在五岳中有“ 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 如飞、嵩山如卧”之说,而“ 恒山如行”。中华五千年的 文明追溯,恒山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气候凉爽,民俗 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兼胜 ,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 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誉 。
一、山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
❖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 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 ,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 性。
❖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 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型的 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 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 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 、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 要场所。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 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 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然也在 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 程。
❖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 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 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 地和佛教名山。
❖ 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 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 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 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 山佛国”、“植物王国”、“动 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 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1.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 越的客观自然条件。
❖ 良好的自然环境
中国位居欧亚 大陆的东部,太平洋 的西岸,深入大陆腹 地,背山而又面海, 既是大陆国家,又是 海洋国家,位置十分 理想。
❖ 帝王将相崇神的祭祀活动,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 山水景观的建设和开发。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 低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 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 限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 然的双重情结远古时期,生 产力水平低下,人对大自然 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 有很大局限性,这就形成了 先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