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及起泡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环氧树脂自1947年美国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以其优异的粘接性、附着性、稳定性、耐化学品性、绝缘性及机械强度等特性广泛地用于涂料、粘合剂及复合材料等领域。

由单一环氧树脂制备的水性涂料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但其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方面与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应用推广受到限制。

因此,化学工作者尝试对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改善单一水性环氧树脂的不足,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较好的抗污性、韧性、耐候性等优点,在涂料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

本文结合国内外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现状,重点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1、溶液聚合法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主要有2种制备方法:一是物理共混,此类方法制备简单,产品同时具有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的优点,但环氧树脂含量低且贮存稳定性较差;二是化学改性,即利用官能团间的反应来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以期获得性能优异的乳液。

化学改性可通过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途径实现。

溶液聚合法又分为溶剂体系中的酯化法和溶剂体系先接枝再水分散法。

酯化反应主要是通过有机酸和无机酸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酯化反应,再向反应产物中加入弱碱将其中和成盐,从而达到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目的。

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工艺简单、无需外加乳化剂。

然而,由于酯基易水解,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不好,另一方面由于环氧基已消耗,所得乳液涂膜耐腐蚀性不佳,且不能实现单组分自交联。

溶液接枝反应法最早是Woo等于1982年开发的,一般是将环氧树脂溶于溶剂中,再投入丙烯酸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及引发剂,加热反应,使环氧树脂分子中的亚甲基—CH2—或次亚甲基—CH—成为活性点而引发丙烯酸单体聚合,生成含富酸基团的改性环氧树脂,加碱中和,再加入水后即可制得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研究与制备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研究与制备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研究与制备摘要:结合具体的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工作和环境特点,考察不同自制水性环氧乳液、自制环氧固化剂,环境友好型防锈颜料,在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中对附着力、耐冲击、耐水耐盐雾性的影响。

从水性环氧固化剂、水性环氧乳液原材料选取、搭配,防锈颜料的选择等多个影响涂料性能的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以求分析出影响漆膜各项性能的最大因素。

获得水性双组分环氧防腐涂料最佳方案。

关键词:水性;改性胺;环氧乳液;防锈颜料引言:水性双组分环氧防腐涂料因其性能突出而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近年来从环氧乳液方面,环氧固化剂方面还是防锈颜料方面对其性能影响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少[1-2]。

但从自主合成环氧乳液和固化剂出发,探讨环氧乳液、环氧固化剂和防锈颜料这3个对环氧防腐涂料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的相关文章较少。

结合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应用领域对漆膜的性能要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高湿度涂装,本文通过测试漆膜的早期(24h)耐水性,耐盐雾性、附着力和耐冲击性,分析水性改性胺环氧固化剂、水性环氧乳液原材料的选取、搭配,以及防锈颜料的选择搭配对涂料性能的影响,找出能平衡涂料稳定性和漆膜各项性能的环氧乳液和环氧固化剂方案,同时获得水性双组分环氧防腐涂料最佳方案。

一、实验部分1.1、实验原料及步骤水性改性胺环氧固化剂:在干燥氮气保护下,将三乙烯四胺TETA(分析纯)投入到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及搅拌器的500 ml四口反应瓶中,在65±5℃时滴加环氧E51(巴陵石化)和PM混合物,反应4 h得到TETA与E51加成物;升温至70±5℃,滴加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 215,反应3 h;升温至75±5℃,滴加单环氧化合物BEG(江苏森菲达)封端,反应至活泼氢当量为(120±10),最后加入去离子水稀释到60%固含。

环氧乳液:将E20溶于PM中,加入用PEG-8000、PEG4000(陶氏)自制的反应型乳化剂,在65-75℃,高速分散(2000-3000/min)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直至相转换,稀释至所需的固含和粘度。

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胶 体 与 聚 合 物
第3 1 卷
逐渐增加 , 涂膜的热稳定性增加 , 四种涂膜在温 7 0 ℃时均具有 良好的热稳定性。 在环氧值 : 胺氢值 的摩尔 比为 1 : 1 , 涂料 固含 度低于 2 为3 0 %的条件下, 将乳化剂含量不同的环氧乳液 2 . 4 乳 化温度 对乳 液粒度分 布 的影响 在 乳化 剂用 量为 9 %的条 件下 ,通 过改 变乳 与 固化剂反应涂膜 , 在 室温下 固化完全后 , 分别
双 酚 A 环氧 树脂 E 一 5 1 , 工业 级 ; 三 羟 甲基 丙 烷 三缩 水 甘油 醚 ( 伽 E G) , 工业 级 ; 水 性 环 氧树
2 结 果 与讨 论
2 . 1 乳化 剂用 量对 乳液及 其涂 膜性 能的影 响
脂 固化剂 , 工业 级 ; 丙二 醇 甲醚 , 化学纯 ; 聚 乙二
醇( P E G 4 0 0 0 ) , 化学纯 ; L e w i s 酸, 实验室 自 制。 1 . 2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及清漆的制备 1 . 2 . 1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 的合成 在三 口烧瓶
中 加 入 摩 尔 比为 1 : 3 : 4的 T MP E G、 P E G 4 0 0 0 、 环
9 %时 ,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不再变化。随着乳化剂 用量 的增加 , 涂膜 的硬度和附着力先变好后又变 差 。综合考虑涂膜表观 , 乳化剂用量为 9 %最佳。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1 2 通讯作者 : 古绪鹏教 授 , 主要研究 方 向: 水性涂料 与 导电高分子材料. E - ma i l : g x p @b h u t . e d u . c a
硬度 附着力 涂膜表观 / } I / 级 2 欠丰满 , 光泽度一般, 流平性好 3 丰满 , 光泽度好, 流平性好 不分层 3 丰满 , 光泽度好, 流平性好 不分层 2 较丰满 , 光泽度好 , 流平性欠佳

水性环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l f u e n c i n g t h e h a r d n e s s 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i t s f il m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R v a l ue ,BDO,E一 2 0 a n d DM P A c o n t e n t s ,t h e h a r d n e s s a n d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e D . o x y — p o l y u r e t h a n e f il m e n h a n c e a n d t h e e l o n g a t i o n a t b r e a k d e c r e a s e s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po l y e t h e r d i o l s c o n t e n t s ,t h e h a r d n e s s a n d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f i l m d e c r e a s e a n d t h e e l o n g a t i o n a t b r e a k i n c r e a s .
3 8
邓朝霞: 水性环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绝 缘材 料 2 0 1 3 , 4 6 ( 2 )
水性环氧 聚氨 酯乳液 的制备及性能研 究
邓朝霞

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工艺

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工艺

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工艺采用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成本较低,在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采用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时,除考虑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及各方应物用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外,组分的加入顺序和方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对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工艺进行了研究。

1、多因素优选一正交实验在采用外加乳化剂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过程中,乳液的粒度分布及稳定性受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OP-10用量、SP-60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加水量及乳化剂添加方式的影响。

乳化剂的加入方法有三种类型:①乳化剂在水中法,即先将全部乳化剂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再逐渐加入到环氧树脂中进行乳化。

②乳化剂在油中法也称转相乳化法,即先将乳化剂加入环氧树脂中,在高速搅拌下再逐渐加入水,开始滴加水时为W/O型乳状液,当水滴加到一定量后发生相转变成为O/W型乳状液。

③乳化剂部分在水中法,即先将一部分乳化剂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另一部分乳化剂与水的混合物。

宜采用正交表L18(37)的安排,对各因素分别考察三个变化水平,进行七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

共进行了18次实验。

各因素考察水平见表1:A表示反应温度/℃,B表示乳化时间/min, C表示乳化剂OP-10的质量,D表示乳化剂sp-60的质量/g,E表示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质量/g,F表示水的添加量/ml,G表示乳化剂的添加方式。

①乳化剂在水中法,②乳化剂在油中法,③乳化剂部分在水中部分在油中法。

表1 正交设计实验因素水平表表2 正交实验结果由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的结果,就可以判断出各因素对考察指标的影响大小以及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

极差越大,该因素水平变化对指标的影响也越大。

通过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各因素影响的主次程度依次为:C>B>D>A>E>F>G;既乳化剂OP-10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余依次为乳化时间、乳化剂SP-60的量、反应温度、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量、水的添加量、乳化剂的添加方式。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环氧树脂是一种化学性质优异的材料,其中包含环氧基、羟基和醚键等多种活性反应基团,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由于其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绿色环保的需求,因此研究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及其改性化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采用自制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亲水基团,并加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等原料进行制备,可以得到环氧当量在800g/eq左右的水性化环氧树脂。

与市售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打磨性能和耐水性能,而且干燥性能也更加出色,适合于“湿碰湿”体系。

此外,由于它能添加更少的固化剂,因此也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鉴于此,本文将讨论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植被以及改性后的性能,旨在推广和应用水性化环氧树脂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性能前言: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于涂料、粘结剂等产品的树脂基体,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强、力学性能高、耐化学品性和电绝缘能力等特性,在建筑结构工程、机械零件加工以及航空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存在致毒、挥发性强等问题,因此研究环保、安全而有效的水性环氧树脂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合成的新型水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大的分子量以及更好的乳化效果,同时与常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稳定性更佳、早期打磨性能更好、耐水性能更优秀,解决了目前水性环氧树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此外,本研究中合成的水性环氧树脂还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涂层表面光滑、均匀,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一、水性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一)聚氨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聚氨酯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本身的质脆、耐冲击性不足的缺点,提高涂膜的综合性能。

改性方法可以采用物理共混合共聚改性法。

通过将不同粒径的水性聚氨酯与市售水性环氧乳液进行物理共混,当水性聚氨酯粒径为55nm且比例为5%时,可明显增强环氧树脂的韧性,并提高拉伸性能和涂膜的耐冲击性和柔韧性等[1]。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李进,张良均,童身毅,唐进伟(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慧聪涂料网讯:摘要:采用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与聚醚反应,合成了非离子环氧树脂乳化剂,再结合相反转技术,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对乳液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乳化剂、环氧固化剂用量与涂膜吸水率、凝胶含量、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相反转技术0.引言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以优良的耐水性、耐化学品性、极佳的粘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1]。

现在,人们在追求涂料高性能的同时,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水性环氧涂料已经成为涂料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转相乳化法是制备高分子聚合物水基化微粒体系的有效方法[2],但制备乳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的乳液体系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乳化剂的影响最为重要。

近年来,对于非离子型乳化剂及其合成乳液的报道已经很多[3-7],本文利用环氧基团的高反应活性,在Lewis酸的催化作用下,与亲水性的聚乙二醇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两亲性同时又带有与油相成分完全相同组分的高分子乳化剂,同时对在乳化剂用量不同的条件下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且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AB-HGF固化剂用量与涂膜吸水率、凝胶含量、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

1.实验部分1.1原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江苏三木集团;聚醚: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乙二醇丁醚:化学纯,天津东天正精细化学试剂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B-HGF水性环氧固化剂:浙江安邦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1.2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合成在干燥氮气保护下,将脱水的聚醚和环氧树脂按环氧基与羟基物质的量的比为1∶1.0~1.2的比例加到装有温度计、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搅拌下,升温至80~90℃使原料熔化,搅拌混匀,滴加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在90~110℃下反应5~6h,出料,室温冷却即得乳化剂EP-S。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由此证明该环氧树脂一端
为环氧基, 一端为乙烯基双键 , 其分子式为:
图 2 是高分子质量环氧树脂合成各步的 I R谱 图。其中 a 为苯酐和聚乙二醇经酯化反应后生成链 端带有羧基的线性树脂 A 的 I R 图 , 分析表明 1 043 cm 、 1 129 cm 的吸收峰为烷基醚键 C - O - C 的 伸缩振动, 1 724 c m 的吸收峰为 C = O 键的伸缩振 动峰, 据此证明 了酯键的存在 ; 1 724 c m 为 C= O -1 - 1 键的伸缩振动峰, 949 cm 、 3 428 cm 处为羟基特 征吸 收峰 , 由 此证明 了羧 基的 存在。 1 455 cm 、
F ig . 2 IR spectrum o f HMW epaxy resin
图 2 高分子质量环氧树脂 IR 图
行, 固化剂向微粒内部扩散的速度变慢 , 使粒子的内 层来不及固化, 导致固化不完全, 降低了膜的最终硬 度。相反, 小粒子表面的固化剂浓度适中, 固化速度 慢, 使固化剂有充分时间扩散到整个微粒, 使之固化 完全, 形成均一的完全固化的硬膜。
苯酐和聚乙二醇经酯化反应后生成链端带有羧 基的线性树脂 A 。 A 和 E-44环氧树脂发生酯化反 应生成末端带有环氧基的树脂 B。 B 再与双酚 A 在 季铵盐作 用下经 醚化 反应 , 合 成相对 分子 质量 10 000~ 20 000的高分子质量环氧树脂 HMW。 1. 2. 2 中等分子质量环氧树脂的合成 双酚 A 和 E-44 环氧树脂在季膦盐作用下经扩
图 3 为水性环氧树脂的红外光谱 , 分析表明 832 -1 cm 、 1 250 c m 为环氧骨 架的振动吸 收峰; 1 052
- 1 - 1
cm 、 1 184 cm 为烷基醚键伸缩振动 ; 2 972 cm 、 2 944 c m 为甲基、 亚甲基的特征吸收。 1 720 cm - 1 的吸收 峰为 C = O 键 的 特征 吸收 峰; 1 390 cm 、 1 580cm 的吸收峰为羧基的特征吸收; 3 412 cm 处有一强吸收峰, 为羟基特征吸收峰 羧酸盐的存在。 2. 2 粒子大小及其分布 粒子大小及其分布对分散体系的性质及涂层的 性质是非常关键的 。而粒子大小及分布 ( 图 4)主 要取决于制备方法、 设备、 乳化剂类型及用量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2 L的环 氧乳 液 中 , 入 不 同量 的起 泡 0m 加 剂 A S 高速搅 拌 3mn 使之起 泡 , O , i, 用泡 沫析 液半 衰期 法对 泡 沫 的起 泡 体 积 及 稳 定 性 进 行 静 态 评
价, 果 见 表 4 结 。起 泡 剂 用 量 ( 量 分 数 ) 质 为
38
A V DA








NCES I FI N NE ETROCH EM I ALS P C
第 l 一 1期 3卷第
水 性环 氧 乳 液 的制 备 及 起 泡 性 能研 究
李 宏 , 宋 奇 , 李超群 ,闫国锋
( 中国石油大学 ( 东 ) 华 石油工程学 院 , 岛 2 65 ) 青 6 5 5 [ 摘 要 ] 环 氧树 脂 E一 4与 聚乙二醇在催 化剂作用下发生 聚合 反应 , 4 合成 了一种 水性 环氧
树脂乳化剂 , 并通过相反转 法制 得了稳定的水性 环氧乳 液 。当乳 化剂 质量分数 为 1% , 5 乳化 温度 为 5 c时 , 0o 环氧乳液有 良好 的稳 定性 。当环氧乳液含量 为 5 % , 0 加入 04 的起 泡剂 A S和 3 .% O %
稳 泡 剂 , 液 的起 泡 性 能最 佳 , 9 乳 在 0℃ 时 泡 沫 半 衰期 大 于 4 i。 0mn
定性 进行 静态 评价 , 验结 果见 表 3 实 。
由表 1可 知 , 5 。 下 制 得 的乳 液 粒 径 较 在 0【 = 小 , 比较 稳定 。其 原 因可 能有 两方 面 : 且 一是乳 化
表 3 不 同起泡 剂对 乳液起 泡 性能 的影 响
剂在 某一 温 度时 能 发 挥 出 最佳 乳 化 效 果 , 随着 温 度升 高 , 化 剂 的 亲水 性 降 低 , 化效 率 下 降 ; 乳 乳 二 是分 散相 粒 子获 得的 动能增 加 , 热运 动加 剧 , 在乳 化过 程 中乳胶 粒相 互 碰撞 , 聚结 的几 率增 大 , 使乳 液稳 定性 下 降 。另 外 , 高 的温 度也 会 引起 乳 胶 过
2 4 4 稳泡剂 用 量对 乳液 泡沫 性 能的影 响 ..



踩 { 蟛
稳 泡剂用 量 越多 , 泡效果 越好 , 同时又会 稳 但
影 响起泡 体 积 。所 以从 泡 沫 性 能整 体 考 虑 , 泡 稳 剂用 量不 是越 高 越 好 , 且 用 量 越 多 成本 就会 越 而 高 。因此 , 在满 足泡 沫 稳 定 性 要 求 的前 提 下应 尽
[ 关键词 ] 水性 环氧乳液
乳化剂
起泡性能
稳定性
环 氧树 脂具 有 附着力 高 、 耐化 学性 好 、 耐溶 剂
的质量 比加 入 到带 搅 拌 装 置 的三 口烧 瓶 中 , 一 在
性优 异 、 硬度 高 、 耐磨 性 好 、 固化 后 体积 收 缩 率 小 等特 点 , 常用 的 环 氧 树脂 多 为黏 稠 的液 体 或 固 但 体, 不溶 于水 , 于有 机溶 剂 。而 大多数 有 机溶 剂 溶 易挥 发 、 燃 易 爆 、 毒 ¨ 。水 性 环 氧 树 脂 是 指 易 有 J
3 . % , 液 含 量 5 % 。在 2 L 的 环 氧 乳 液 33 乳 0 0m
中 , 别加 入 0 4 的起泡 剂 A S 十二烷 基 苯磺 分 .% B( 酸钠 )S S 十 二 烷基 硫 酸钠 ) A S 一烯 烃磺 ,D ( ,O ( 酸盐 )F ( 表 面 活 性 剂 ) ,S 氟 。高 速 搅 拌 3mi n使 之起 泡 , 用泡 沫 析 液 半 衰期 法 对 起 泡 体 积及 稳 采
粒 的界 面膜 强度 降 低 , 粒 子 碰 撞 后 更 易 于 聚结 使 由表 3可 以看 出 , 入 A S的乳液 起 泡 体积 加 O 最大 , 入 F 加 S的乳 液 稳 定性 较 好 。虽 然 加 入 F S
的乳 液 泡 沫综 合值 比加 入 A S的 大 , F O 但 s的成 本很 高 。从性 价 比考虑 , 择 A S为水 性 环 氧乳 选 O
图 2 乳 液含 量对 泡沫 性能 的影 响
A V D A







NC S I F N PETROC E C E N I E H MI ALS
第 1 卷 第 1期 3
一’ 。
随 着乳 液含 量 的增 加 , 液 的起 泡体 积 逐 渐 乳
减小 , 泡沫半 衰 期逐 渐延 长 。这是 因为 , 随着 乳 液 含量 增 加 , 沫 表 面 张 力 增 大 , 泡 因而 起 泡 体 积减 小, 泡沫 强度 增加 , 衰期 延长 。 半
微粒 尺寸较 大 , 定性 也 较差 ] 稳 。所 以 , 本实 验 条
件下乳化 剂适宜 用量为树脂 质量 的 1 % 。 5 2 3 水性 环 氧乳 液类 型评 价 .
将少量 亚 甲基蓝加 入乳液 中 , 乳液呈均 匀 的蓝 色 。而亚 甲基蓝 为 水溶 的 , 明乳 液是 水 包 油 型。 说
考 察 了合成 的乳化 剂用 量 ( 以树 脂 质 量 计 , 同 ) 下
对制备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将制备 的乳液静置 2 4h观察 , 结果 见表 2 。
表 2 乳化剂 用 量不 同时 环氧树 脂 乳化情 况
04 时 , 液 的泡 沫 综 合 值 最 大 。所 以 , 泡 剂 .% 乳 起
波数/m c
图 1 环 氧树脂 与 水性环 氧 树脂 乳 化剂 的 红外 光谱 2 2 乳化 条件 对 乳液 性能 的影 响 .
2 2 1 乳 化温 度 的影 响 ..
入 到带 有搅 拌装 置 的 圆底烧 瓶 中 , 温至 8 升 0℃使 原 料熔 化 , 拌 混 匀 , 物 料 总 量 ( 量 分 数 ) 搅 按 质 的 0 1%滴 加催 化 剂 , 8 .5 在 0℃下 反 应 1h 出料 , , 室 温 冷却 即得 产 物 。
( 称之 为不 完 全 相 反转 ) 这 样 制 得 的乳 液 分 散 相 ,
1 2 8. 9 5 0 1 2 3. o 6 o
2 43 乳液 含量 对乳 液泡 沫性 能 的影响 .. 在 2 L乳 液含 量 不 同 的起 泡 液 中 , 别 加 0m 分 人 04 . %起 泡剂 A S 高速 搅 拌 3mn 使之 起 泡 , O , i, 测定 起 泡体积 和 泡沫半 衰期 , 果见 图 2 结 。
A S用 量确 定为 0 4 。 O .%
表 4 起 泡剂 用量 对 乳液泡 沫性 能 的影 响
起 泡 剂 用量 . % 泡 沫综 合 值 / ・ n mL mi
8 9 6 2 .O l 0 7. 6 3 9 1 3 6. O 5 3 l 2 0. 5 7 1
由表 2可 以看 出 , 化 剂 用 量 超 过 树 脂 用 量 乳 的 1 % 时 , 得 的乳液 稳 定 。这 是 因 为乳 化 剂 用 5 制 量 较少 时 , 在水含量增 加过程 中没有足够 多 的乳化
- 量


躁 懈
测得乳液电导率为 9 Se 黏度为 3 P ・ 0I/ m, x 5m as 。 2 4 水性 环 氧乳液 起 泡性 能评 价 .
2 4 1 起 泡剂 的筛 选 ..

乳液含 量 ,%
起 泡 液 体 为 环 氧 乳 液 , 中环 氧 树 脂 含 量 其
液 的起泡 剂 。
而融 合 为大粒 子 , 使乳 液 的稳定 性下 降 。 因此 , 本
实验 乳化 温度 确定 为 5 0℃ 。 2 2 2 乳化 剂用量 的 影响 .. 乳化 剂 的用量 直 接影 响乳 液 的稳 定 性 。实验
2 4 2 起 泡剂 AOS用 量对 乳液 泡沫 性能 的影 响 ..
连 续相 由油相转 变 为水 相 即可 。
2 结 果与 讨论
2 1 合 成 产物 的红 外光谱 分 析 . 图 1为环氧 树脂 及合 成 的水性 环 氧树 脂乳 化 剂 的红 外光 谱 。分析 图 1可 知 , 氧 树 脂 与水 性 环 环 氧树 脂乳 化剂 在 34 0 c 附近均 出现羟 基 吸 0 m 收峰 ; 9 0 c 处 环 氧 树 脂 有 环 氧 基 团 吸 收 在 1 m
见表 5 。随 着 稳 泡 剂 用 量 的增 加 , 沫 半 衰 期 延 泡 长 , 泡体 积先 增后 减 。稳 泡 剂 用量 达 到 3 时 , 起 %
1 3 水性 环氧 乳液 的制 备 .
取 1 环 氧树 脂 , 入 1 5g合成 的乳 化剂 , 0g 加 .
在 7 C 搅 拌溶 解 后 , 节 温度 , 加 2 0q下 调 滴 0mL去 离子 水进 行乳 化 , 定 在 不 同乳 化 温 度 下 制 备 的 测
收 稿 日期 :0 1一l 0 21 1— 2。 作者简介 : 李宏 , 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业 在读硕士研 究生 , 研究 方向为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
定性 。
4 0 3 0 3 0 25 0 2 0 l 0 1 0 5 0 00 50 00 0 00 50 00 0
1 2 水性 环氧 树脂 乳化 剂 的合成 . 按 环 氧基 与 羟基 物 质 的 量 比为 1 1 比例 , -的 将 环氧 树 脂 E一 4与 聚 乙 二 醇 ( E 4 P G一6 0 ) 0 0 加
通过 物理 或 化学 方 法 , 环 氧 树 脂 以微 粒 或 液 滴 使 的形 式 分散 在 以水 为连续 相 的分散 介 质 中而成 为
定 乳化 温 度 下 以 60 rn 的 速 度 搅 拌 , 时 以 0 i a 同 1m / i的速度 滴加 蒸 馏 水 , 到乳 状 液 体 系 的 L mn 直
聚 乙二 醇 的端 羟 基 具 有 亲 核 性 , 催 化 剂 作 在 用下 能 与环 氧树 脂分 子结 构 中 的环氧 基发 生亲 核 加成 反 应 , 生成 既 具 有 两 亲性 同 时 又带 有 与 油 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