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原则与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探索商业综合体中交通流线设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探索商业综合体中交通流线设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探索商业综合体中交通流线设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发展。

建筑单元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实现空间交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形象地被称为商业综合体。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何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设计手段来发掘商业综合体当中潜在的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十分重视的问题所在,因而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尝试解决其中存在的交通流线设计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标签: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交通流线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各种各样不同的商业建筑,由不同的建筑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建筑群,这一建筑群在功能上是协调的,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商业综合体能有效实现客流有效流通,促进消费,促进市场经济。

例如,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电影院,健康俱乐部,茶馆和其他商业机构等,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1、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特点以及选址考虑1.1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特点商业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其特点是交通量大,单位面积交通密度高,造成周边道路交通很繁忙,形成一个容易交通拥堵的地区。

允许运行的流量模式多种多样,流量管理也很复杂。

如道路划分不明确,在不同的交通条件下很容易形成交通拥堵。

在高峰时段交通非常集中,一般来说,在假日的整天和工作日的高峰时段,交通量非常大,而在一天的其他时间则相对稳定。

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商业综合体因为其需要交通流动性,所以都是建设在靠近道路的地方,进而建设完成之后通常都会表现出车位紧张之类的特性,而现在车辆拥有量的增加速度相当快,已经建设完成的商业综合体已经没有进一步扩大道路的可能性,所以就显得建筑周围的交通环境愈发恶化。

商业内部人流密集,购物流线的处理及引导,人流的疏散都是设计关键。

同时,商业综合体因为需要进出货物,所以货物流线的处理也不容忽视。

1.2商业综合体选址的考虑香港的许多购物中心与太古广场、时代广场和撒丁购物中心等城市地铁站相结合,将餐饮,购物,休闲和娱乐融为一体,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要点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接着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关键技术要点。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关键技术;要点分析引言:我国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升的同时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由此城市商业综合体这种有别于传统建筑工程的新式建筑设计便应运而生,其从国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空间整合、交通防灾等诸多方面的设计都有着很好的应用体验,因此探究其设计上的要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1.1人性化理念在对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设计期间,要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在具体设计环节,要充分考量人们对此建筑所提出的诸多要求,着重考虑用户的体验感,并立足多个角度满足人们内在需求,以此促使商业综合体可以在实际运营中获得用户的满意与认可。

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提出的功能性包括居住、工作、休闲、娱乐、购物等,设计人员要基于各种功能表达展开深入分析,对不同空间与功能匹配的设置相关设施,使人们在该功能方面获得良好的享受效果。

基于人性化理念展开商业综合体设计,还要多关注一些细节,主要可立足运营期间用户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服务功能。

例如,在设计商业功能区间时,除了要合理布置电梯、导购等基础性功能设施外,还要注意在合适区域设计快餐区、休息区、健身区等,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

1.2协调性理念为使商业综合体建筑多个功能空间均可发挥其价值,需要在设计中始终渗透协调性理念,使建筑多个部分可以协调有序的运行,保证长期使用效果。

在具体设计环节,要对各组成部分提出的构建需求实现综合考量,并合理安排。

例如,可立足私密性角度分析建筑内部各功能空间的需要,协调划分楼层,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设计成商业层、酒店层、办公层、居住层,以满足不同楼层提出的差异化私密度要求。

同时,基于协调性优化设计期间,还要对商业综合体各组成结构进行综合考量,设计人员要立足立面、平面等多角度实现综合分析,明确哪些角度有可能存在矛盾或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策略进行优化布局,使商业综合体保持整体性的设计效果,以免在内部视觉或外观上使人们产生不协调感。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分析摘要: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建筑,而商业建筑的商业圈,使商业综合体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餐饮、住宿、购物中心的集合,休闲等方面的功能建筑,是城市人口集中消费和企业竞争的场所。

由于其规模和多功能性,设计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使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标准,与正常条件相比,这些标准必须经过仔细设计。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该方案;分析研究1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点(1)外部特征。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与其他城市综合体紧密相连,外部设计要求与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统一。

集聚区主要是大范围的街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结构的无序,并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

因此,其设计特点具有高可达性、集约性、整体一致性和功能复杂性,以满足城市标准化发展的需要和商业建筑的内部功能需求。

商业综合体建筑一般建在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功能集中的区域,如交通便利的城区、城市主干道、城市地铁路口等,具有良好的空间辐射能力和经济集聚效应。

许多商业综合体建筑位于市中心,充分发挥其活动,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还展示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经济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由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文化特色,方向感差的人会以它为参考寻找目的地。

(2)内部特征。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室内设计具有大空间尺度、树形交通系统、现代城市景观和高科技综合设施的特点。

综合体建内部通常设置大中庭,既能保证内部空间的通透性也满足建筑内部防火分区设置的要求。

综合体建筑内部的大尺度空间可以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和商业建筑的内部功能需求。

2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尽管在现代化进程中,商业综合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仍存在许多模糊和混乱的问题。

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导脱节、适应性弱、设计过度。

城市商业综合体由于其体量大、吸引力强,对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商业综合体设计标准

商业综合体设计标准

商业综合体设计标准商业综合体是指由商场、写字楼、酒店、公寓、娱乐、餐饮等多种业态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群。

在城市发展中,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商业和娱乐资源,也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因此,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环境。

在选址和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周边的道路交通、人流密集度、自然环境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

同时,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符合城市的整体风貌,保持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避免出现突兀的感觉。

其次,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商业综合体内部应当融合商业、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应当灵活多变,便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以保持商业综合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另外,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材料选用和建筑设计上,应当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后续维护,以保证建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注重用户体验和舒适度。

商业综合体内部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设计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营造舒适、便利的购物和休闲环境。

同时,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应当注重安全性和便利性,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综上所述,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打造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商业综合体。

商业综合体设计一般原则

商业综合体设计一般原则

商业综合体设计要求1、商业综合体总平面设计的原则●总平面的设计遵循:“交通优先、功能分区、突出商业、公共空间”2、总平面分区设计●商业综合体一般设置大型城市广场(3000~10000平米左右)。

大型城市广场应结合城市主要交通道路设置,其他广场结合步行街入口设置。

3、室内商业步行街的业态基本组合原则:●若为三层室内步行街,其第三层的业态规划以餐饮业态为主,重点布置具有当地餐饮美食文化特色的餐饮业态。

如有重油烟餐饮业态,必须放置在三层,以减少其对一、二层的影响,并尽量高空排放。

●根据具体情况室内步行街的中庭附近、以及其他层的端部等部位可布置轻油烟的餐饮、快餐、咖啡、冷饮等餐饮业态。

4、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尺度:●步行街的长度以280~350米为宜。

●步行街两侧店面之间宽度:首层10~11米,二、三层16~17米,●步行街楼板开口尺度:层数为2层的步行街,开口宽度宜8米;层数为3层的步行街,开口宽度宜9米;●开口长度:为16~25米。

●步行街走道净宽宜4米,“桥”的净宽度宜3.5米,在中庭周围走道净宽可适当加宽至5~6米。

●步行街采光顶的开口宽度,应较下层开口两侧各扩大800mm。

●精品店:精品店基本单元进深宜8米~16米,面宽8.4米。

●中庭设置的位置:一般中庭设在步行街的转折处、入口处。

●中庭的平面尺度:两个中庭要分主次,大的500~700平米(开洞面积),小的300~400平方米(开洞面积)●中庭的间距: 80~100米●步行街卫生间的设置:根据步行街的长度不同一般设3~5处卫生间,卫生间的间距80~100米,面积70~100平方米,每处卫生间蹲位;男厕不少于3个;女厕不少于6个;男卫生间小便池不少于3个;公用洗手盆不少于3个。

应与主力店合用并作无障碍设计并应考虑设母婴室,以方便带小孩的顾客使用。

●主力店在步行街开口设置的原则:主力店单边与步行街相接的开口为一处,双边与步行街相接的不超过两处,一般不在中庭设主力店开口,主力店的开口位置尽量设在步行街的尽端部以带动整个步行街的人流,非零售型(如影院、KTV、网吧等)的业态开口一定要和其入口大堂结合,开口尺寸为6~8米。

谈商业综合体设计中的交通流线

谈商业综合体设计中的交通流线

谈 商 业 综 合 体 设 计 中 的 交 通 流 线



( 中信建筑设计研 究总 院有限公 司 , 湖北 武汉 4 3 0 0 1 4 )
要: 从武汉人信 ・ 汉商银座项 目的交通 设计入手 , 提出商业综合体这 类大 型复杂公建 的人流 、 车流 、 货流 等各种 动线的解决 办
法, 对设计 中遇到 的问题提 出了相应对 策。 关键词 : 整体统一 , 交通分流 , 因势利导
巷, 南侧是 1 2 m宽的平 山街 。总体 布局 上 , 西侧 F栋为一 4层 建筑空间组合而成 的建筑群 。各个 单体 建筑相互 配合 、 影 响和联 商业主体 , 紧邻老汉 商商 业楼 ; 东 侧 E栋为 1 9层写 字楼 , D栋 为 系, 功 能不 同而形成互 补 , 实现 完整 的工 作 、 生活 配套 运 营体 系 , 2 3层酒店 式公寓 , 南 侧依 次为 A, B , c三栋 2 6层还建 住宅 , 地 下 形 成一个多功能 、 高效率 、 复杂 而统 一的综合体 。 1 层 为沃尔玛超市 , 地 下 2层平时为车库 , 战时为人员 掩蔽场 所和 武汉人信 ・ 汉商银 座项 目, 工程 占地 1 1 1 1 7 . 1 8 m , 地上总建 物资库 。相对于 以上 的项 目内容 , 地块显 得颇 为紧 张局促 。如 何 筑 面积 1 0 7 5 0 8 . 3 8 m , 由2 6层 A, B, c座 流 。 各 行其 道
商业综 合体内容庞 杂 , 要让各 个 部分 既能 分工 合 作 , 又 能各 成体 系 , 就要 靠 清晰 明确 的流 线设 计 。本 项 目用 地 北 临汉 阳大 道, 车流量特别大 , 为减 少 因商场 、 办公 、 居住 建筑 带 来 的车辆 对 城市交通 的影 响 , 根据规划 部门及业 主的要求并 结合 现场实 际情 况, 设计 中将车流 出入 口控 制在东 、 南 的规划 道路 , 尽量 减少 车辆 穿越建筑群北侧 的汉阳大道 的次 数 , 以免过多 与人 流冲突 。根 据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文/高玥 淄博同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300【摘要】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办公、公寓、酒店、餐饮、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城市空间的集约化管理。

但是,与普通商业建筑相比,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业态较多、结构复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难度。

文章主要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供相关研究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商业建筑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商业综合体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其通常是以建筑群为主体,对餐饮、商业、办公、购物等功能区等进行科学布局,各功能区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对促进城市商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必须多层面、多角度考量,因地制宜,准确把握设计要点,提高设计水平,从而为实现商业综合体建筑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1、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点1.1多功能于一体普通的城市商业建筑,通常功能也有所不同,例如,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商业建筑,主要涉及娱乐项目,为人们提供娱乐活动的场地;以购物功能为主的商业建筑,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便利的购物条件。

而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是集合了办公、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例如,将娱乐与购物功能融合在一起之后,使人们可以在享受娱乐活动的同时便利地进行购物。

1.2通道树型交通商业综合体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也为城市商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商业综合体建筑对交通功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使用通道树型交通体系,来将天桥层、地下夹层以及地下层空间有效连接起来,贯穿商业综合体建筑整个地下交通、地下空间。

同时,应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通道树型交通体系与城市中的地铁车站、街道、市政交通等联系起来,打破传统街道的桎梏,实现街道空间多样性的提升。

1.3超大空间尺度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求商业综合体建筑要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且应当与城市干道之间进行有机联系。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对策及项目管理难点解析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对策及项目管理难点解析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对策及项目管理难点解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和种类不断增加。

为了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建筑投入施工建设,商业综合体建筑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地标。

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多元价值,既能够彰显城市建设水平,同时又能够带动地区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本文围绕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阐述设计要点,并结合项目设计时间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项目管理;优化设计引言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自身具有建设规模大、多方面功能及多种需求等特点,因此,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比普通建筑设计要求更高。

为更好地提升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特征及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多方面探析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求和策略,对提升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商业综合体建筑功能特征随着人们社交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占地面积在逐渐增加,建筑体量不断增大,可容纳的人数更多,具有公共建筑的一般特征。

商业综合体建筑融合了娱乐、购物、餐饮等多个方面的日常要求,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这种泛娱乐形式的商业综合建筑是目前商业建筑的首选方式,并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成为主流。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经营时间一般较长,这取决于所在城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成本核算要求。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功能涉及实体购物,所以,需要对客流和物流等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并进行合理区隔。

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运行方式进行准确的把握,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全生命周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优化措施2.1 平面形态设计在平面形态上一般以方形、点状、圆形等平面形式为主,该类型的平面设计通常运用于较小面积建筑的设计中。

线状平面设计也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常用的设计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裙房形态的设计,需要以线状形式展开,使其形成长街形式,而上部建筑一般设计于线状的末端,还可设计于转角位置等,使上下建筑部位产生少量重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原则与方法分析摘要: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承载单一的商品交易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办公、娱乐、休闲、健身场所,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复合商业业态,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车流,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对其功能的实现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不同案例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在不同区域和场地条件下的交通设计进行梳理,阐述了商业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目标及解决对策及设计手法,以期达到促进和提升商业建筑设计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无缝衔接交通;体验式消费1.商业建筑综合体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商业建筑综合体(城市综合体、都市综合体、建筑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商务商业中心区的核心。

因在集中的区域内承载了多种城市功能而迅速成长为城市新地标,吸引了大量的购物、休闲、办公人流,使建筑群乃至周边一定范围的街区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商业建筑综合体的交通设计就是依据建筑的定位,结合建筑所处街区的特点规划和设计出高效顺畅的综合交通解决方案用以吸引和疏导外围人流。

对于功能复杂的商业商业综合建筑来说,高效清晰的交通规划设计是吸引人流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甚至影响了该商业项目的经营收益和品牌形象。

2.综合交通设计的内容、原则与方法: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综合交通设计内容涵盖了城市公共交通(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私人小汽车、货运、自行车、步行等多个系统的内容,由于交通方式特点不同,其设计的原则和侧重点也不同。

2.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城市轻轨等。

对于商业综合体而言,能够高效地与公共交通系统衔接就意味着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流资源。

在项目前期阶段就要争取尽量多设置公交站点的落位、申请公共自行车租借站点。

在场地设计中规划顺畅的公交泊车落客区域。

若有条件应建立与地铁和轻轨站点的立体交通衔接。

根据目前的调查,与地铁站点毗邻的商业建筑人流远远高于无地铁资源的商业建筑。

交通的无缝衔接是设计的重点,通过地上地下空间的多层次立体引导,使搭乘公共交通的顾客以最便捷的路径到达消费目标区是设计的主要原则。

2.2 私人小汽车交通系统:私人驾乘是我国目前较为普遍的消费出行方式。

私人小汽车交通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停车场地方案的确定、机动车引导设计;机动车场地设计。

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疏散各类私人机动车交通,为驾驶人提供愉快高效的泊车体验,是项目前期方案需要确定的主要设计要素之一。

2.2.1 停车场地方案的确定:应结合建筑定位和区域场地特点,在不同的项目定位下,机动车停车方案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解决之道。

针对位于郊区的 Shopping Mall,其建筑形式简单,郊区低廉的地价更适于提供大面积的室外地面停车场地。

充裕的地面停车位总能较好地满足顾客对便利性的要求。

位于闹市区、繁华商业区的商业综合体由于用地成本高昂,需要结合建筑设立集中高效的立体机动车停车场地。

一般包括一下几种形式:地下停车场、屋顶停车场、地上多楼层停车场等。

2.2.2 地下停车场:大多数位于城市的商业综合体都选择地下停车方式,如万达集团位于西安的所有商业综合体项目,均采用地下多层停车方式。

其特点是可提供较多的机动车停车位,最大效率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缺点是购物高峰期车辆进出场和寻位时间较长,停车感受不佳:地下空间密闭压抑。

用于机械通风和消防的成本较高。

也影响了地下商业空间的有效利用。

2.2.3 屋顶停车场:屋顶停车是繁华地段的不错选择。

商业建筑的高楼层一直是较难吸引人流的低租金地段。

屋顶停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人流由高楼层向低楼层流动,提升高楼层商铺的租金价值。

开放式室外停车场的做法也节约了机械通风及消防成本。

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视野和明亮通透的停车空间。

缺点是入场和出场时间长,需要经过较长的连续弯道陡坡,比较考验驾驶技术。

这种停车方式适用于用地紧张、地下空间全部用于商业开发,且上部无塔楼的商业项目。

实例:西安市小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该项目位于西安市小寨商圈,总建筑面积25 万平米,商业面积20 万平米,是集购物、游乐、美食于一体的综合购物中心。

商业裙楼部分地下一层至地上七层,其中号称西北最大的空中停车场位于8 楼至10 楼,为钢结构的开放式室外停车场。

充足的停车位和愉悦的停车体验提升了其在小寨商圈的品质,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口碑,吸引了大量的购物人流。

2.2.4 地上多楼层停车场:这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做法。

优点是更加人性化,购物者通过对停车楼层选择,可快速到达目标楼层,缩短了来回的步行时间,提高了停车便利性。

同时泊车空间明亮通风,感受优于地下。

缺点是牺牲了地上商业空间,需要经过较长的连续弯道陡坡进入停车场。

为避免入场和出场时间长,亦可以选择汽车升降梯作为车辆主要出入方式。

这类做法比较适用于场地进深很大,而商业业态以小进深商铺为主的室内步行街的商业类型。

实例:深圳万象城,作为深圳大型室内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8.8 万平方米,拥有6 层商用楼面。

该项目停车场地位于地上二至三层,由一层架空的泊车场地上至楼上各层,该场地同时也是公交汽车的停靠站点。

真正达到了停车与购物之间的最短距离感受。

2.3 机动车引导设计:清晰地引导交通走向以及营造充满活力的交通引导空间是商业建筑外部交通设计的重点。

高效便捷的交通导向有助于提供愉快的机动车泊车体验。

通过对驾驶行为的分解,我们将驾车去购物中心消费的过程解析为以下几个步骤,并将其对应至相应的机动车导引设计过程:2.3.1 入场前的机动车引导设计:明确的机动车引导设计在车流组织方面非常重要。

应分别在距购物中心3~5km,1km,200m,10m 的距离设置级别不同的交通导向牌,有效引导购物\ 办公\ 货运车流进入相应的停车入口,减少寻位时间。

见图3(西安曲江金地广场停车场导引牌)同时注意交通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距离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一般不小于70 米;车行处入口避免与主要购物人流交叉干扰,宜布置在背街面或人流较少处;入场前应预留足够的等待场地,以免由于车位紧张导致入口处拥堵影响城市道路正常交通。

2.3.2 场地中导引设计:入场时采用顾客领卡、自动扫描车牌等形式,从节约等待时间角度考虑推荐第二种。

由于停车场内除为满足商业、办公等小汽车停车需求外,也会有货运车和垃圾车运行,因此应规定特殊车辆行驶路线,使其到达卸货点或垃圾处理间的路径快捷通畅。

应用车位电子显示灯可有效较少寻车位时间。

见图4(西安曲江金地广场地下停车场车位电子显示灯)2.3.3 离场导引设计:对于已经购物预备离场的顾客,需要快速找到停车位并驶出停车场。

应用色彩划分停车区域可加深停车记忆,缩短返场寻车时间。

由于离场时等待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顾客的投诉和不满,建立快捷的非现金刷卡收费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出场时间。

2.4 停车场地设计:2.4.1 电梯厅美化设计:为达到有效引导停车人流快速到达地上各商业区域的目的,地下扶梯、电梯厅必须能足够引人注目。

通过灯光设计营造通透夺目的玻璃候梯厅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也可以通过色彩与材质的强烈对比增加电梯厅的视觉吸引力。

见图5(西安曲江金地广场地下停车场至超市的扶梯厅)2.4.2 车库净高:由于设备用房设于地下,空调冷冻机房需要通过管路与商业屋顶放置的冷却塔之间连接工作,管路高度直径700mm 左右。

为减少对停车场净高要求的影响,此路径穿越的停车场上空务必越短越好,因此要求空调用房的位置选位应于商业裙房屋顶放置设备的冷却塔设备的区域投影范围附近,以减少地下设备与屋顶设备之间的管路连接距离。

同时减少对车库净高的影响。

见图6(西安曲江金地广场地下停车场空调管路布置)对于特殊车辆通行高度:货车要求3 米,垃圾车3.6 米,垃圾处理间应满足操作高度3.8 米.。

2.4.3 竖向设计:商业建筑的主出入口经常采取室内地坪与室外广场的无障碍衔接,尤其是一层临街对外商铺的地面标高应随场地标高变化,广场地面下的地下室顶板结构标高确定应充分考虑市政管网接入要求的覆土厚度及排水坡度的变化,同时兼顾地下空间高度的使用要求。

3.步行系统步行系统是购物人流步行或由公交系统落地后通过室外广场、街道、空中廊道有组织的步行进入商业建筑内部的交通方式。

通过室外空间的设计引导、绿化景观设计对广场空间的营造等能够使顾客对商业项目保持最初的良好体验。

步行的慢速和近距离都要求沿途提供丰富的有层次感和细节的视觉感受,已期获得步行者的共鸣和欣赏。

因此步行系统应侧重于商业氛围的营造,从建筑的沿街立面、室外步行空间或连通廊道的展示引导设计、舒适宜人的室外景观设计等相互结合打造立体的购物前体验空间。

图7、图8、图9(西安曲江金地广场景观步道)3结语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而言,成功的综合交通规划不仅需要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交通、步行系统等各自的健康运转和高效便捷,同时还需要各个交通系统之间有机的衔接和结合,共同承担起引导、疏导、聚集的交通作用,并将其单一的交通功能延展为体验式消费的重要环节,使交通行为融入到为顾客提供愉悦舒适的购物感受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