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策略——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中心商业建筑对立体停车场整合问题的研究

城市中心商业建筑对立体停车场整合问题的研究

城市中心商业建筑对立体停车场整合问题的研究摘要:建筑作为城市空间载体,有义务且应当承担相应的交通负担。

以小寨商圈兴起比较晚,附近有高层配备地下停车场,但规模还是远不能承担副市级商业中心的停车需求。

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导致建筑必须向为复合型空间转变。

同时在低价高昂的城市中心及副中心中应考虑建筑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今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对地铁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筑对地铁的接入及空间利用转变问题。

关键词:城市商圈停车,地铁商业停车,自走式立体停车,机械式立体停车1前言建筑作为城市空间载体,有义务且应当承担相应的城市功能。

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该建筑所在由于商圈形成很早,对未来停车没有恰当估判,导致现在停车主要只能靠城市次级干道及生活道路靠边停放,而且这种停放适合短时间停放,并不能满足长期停放的要求。

而与此同时,适应汽车时代的到来,并解决由此而造成的交通拥堵以及城市用地紧张停车困难等现实问题,各大城市开始引进并建立现代化的停车场。

近年来,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已经相继显现沿海各大城市,成为解决停车难的一种有效手段。

2该建筑所在商圈的停车现状小寨商圈兴起比较晚,附近有高层配备地下停车场,但规模还是远不能承担副市级商业中心的停车需求。

且地下停车空间一般属于建筑基础的一部分,不能方便扩展。

小寨商圈的两种停车方式:1、路侧停车。

由于路侧停车占用道路、影响交通流量,管理思想是临时停放、加快周转,不鼓励长期停放。

小寨东西路市政路边停车整体上停车状况偏于紧张。

2、路外停车。

路外停车场的管理模式和路侧相反,鼓励长时间停放,避免车辆频繁进出,减少交通流量。

大厦的自有停车场多是自动立体车库,出入口都设有明显的诱导标志、警告标志、价格标识等。

小寨路外停车场集中在: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校园;开米广场地下地下停车;华旗国际地下停车场路外停车场分为公共停车场、大厦配套停车场两类。

3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对地铁接入与停车空间配备的处理西安小寨十字是南北动脉长安路与东西干道小寨东路及小寨西路的交汇处。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运营管理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运营管理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运营管理1. 引言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作为一家知名的购物中心品牌,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方法和策略,包括营销策略、物流管理、租赁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营销策略2.1 品牌定位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在品牌定位上注重高端、时尚和多元化的理念。

通过与知名品牌合作和举办高端活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2.2 客户群体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中高收入人群、时尚达人和旅游者。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购物和服务体验,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吸引了大量忠实的顾客群体。

2.3 促销活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经常组织各种促销活动,包括打折优惠、赠品赠送、大型购物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销售额,还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顾购物中心。

3. 物流管理3.1 供应链管理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与各类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商品的及时供应和品质的稳定。

通过优化供应链,购物中心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3.2 库存管理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通过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商品库存情况,并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合理的库存补充和调整。

这样可以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问题,提高运营效率。

4. 租赁管理4.1 商户选择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对入驻商户进行严格的筛选,选择与购物中心定位和目标客户相符合的商户。

同时,购物中心积极与商户沟通合作,共同制定销售目标和促销计划。

4.2 租赁合同管理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与商户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购物中心通过建立租赁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5. 人员管理5.1 培训与发展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注重人员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培训机会。

购物中心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5.2 员工激励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建立了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绩效评估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提升业绩。

城市交通与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

城市交通与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

城市交通与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交通和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变得愈发紧密。

交通网络的发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而商业需求也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参考因素。

在繁荣的商业区,交通拥堵问题常常困扰着行人和车辆,而交通状况的改善又能进一步促进商业区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城市交通和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其相互影响。

首先,城市交通与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

商业区的繁荣需要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支撑,而良好的交通条件又能吸引更多的商业活动进入该区域。

想象一下,如果商业区附近的道路拥堵严重,交通流畅度低,那么前往该区域购物的消费者将会减少,商家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保持商业区的竞争力,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和改善至关重要。

其次,城市交通与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习惯。

交通便利的商业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流,人们更愿意选择坐公交或者步行前往购物。

与此相反,交通不畅的商业区则会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开车前往,从而加重道路拥堵问题。

另外,商业区周边的停车设施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

如果附近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人们可能会选择到其他商业区购物。

因此,为了引导合理的出行方式和消费行为,城市交通和商业区之间的空间布局应该互相协调。

再次,城市交通和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还受到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

城市规划部门在商业区的选址和交通规划中通常会考虑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商业区的选址应该尽量避免与主要交通干道过于接近,以免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同时,交通规划也应该与商业区的规模和发展需求相适应,以免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可以实现城市交通和商业区的空间分布的有机结合。

最后,城市交通和商业区的空间分布关系将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突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将为商业区的空间扩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业中心,而是可以向城市的外围地区扩散。

浅谈商业综合体外部立体交通流线

浅谈商业综合体外部立体交通流线

浅谈商业综合体外部立体交通流线摘要作为现代城市的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大量购物人流不断增长,传统商业外部交通系统受到一定限制,为了缓解消费者与交通需求这一矛盾,使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流线更好的为商业服务,有必要处理好外部人流与建筑入口之间的关系,合理有序的组织交通流线。

其商业综合体的出入口与人流之间主要有三种联系方式,分为建筑出入口与地铁站的结合,建筑出入口与城市道路和商业广场的结合,建筑出入口与步行天桥的结合。

垂直车行流线中停车场流线组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外部立体交通流线组织1、前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商业综合体作为精神文化和娱乐休闲购物的需要日益高涨,逐渐成为城市核心区人流聚集的场所。

不仅成为欧美国家商业建筑的主流形态,其开发建设的风潮更是席卷全球。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流线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这栋建筑甚至这一片商业区的形态,规模,结构,发展等条件,也影响城市公共广场与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转。

通过对外部交通流线分析合理组织人流、车流。

对于商业综合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商业综合体周边城市交通的方式和畅通也有直接的关系。

2、外部交通流线组织类型传统商业中常见的外部交通流线模式为人车混行,现如今现代的商业建筑外部交通趋势为根据不同交通流的性质进行组织,实现交通分流。

是将进入建筑体的不同的交通流加以分别组织、互不干扰各行其道的一种交通处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区商业的繁荣,人流、车流越来越复杂,仅仅在平面上将不同交通流分开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还需要立体分离的方式运用一定的空间处理方法,将不同类型的人流,车流在不同平面进行组织,从而更有效的避免人流量过大、人车干扰等造成的拥堵与不便,保证外部交通的有序稳定。

2.1商业综合体出入口与人流组织的联系建筑的人行出入口通常是建立在对人流来源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从而决定是将人流大量引入建筑促进其活力,还是尽量避免人流的干扰,要达到上述的目的又要采取何种建筑手法等。

城市立体交通下的空间利用探究_以西安市为例

城市立体交通下的空间利用探究_以西安市为例
专著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版本第1版不著录 )【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 在 城市中,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城市道路通行量增多,堵车现象 严重。 道路立体交通的出现减少了平面交叉,有效缓解交通拥 堵,但同时带来了大量桥下废弃空间。
1 城市立体交通类型和桥下空间
(2)互 通 式 立 交 主干道和匝道几条干道并列形成桥下空间, 空间较为完 整,范围较大。
16
表1 西安市二环路一线大型上跨式立交基本情况
上跨式 立交 名称
立交 类型
周边现状环境
桥下空间 使用情况
是否还有 可用面积
可用空间
太乙
窗帘批发市场、住 市政抢险、停车场
互通式


立交
宅楼
(图2)、卫生间
重庆建筑 Chongqing Architecture
(1)西安市内几座立交桥下空间已被用作保洁员公寓 ,在 建筑上方未留出足够的距离,且没有特殊的防火措施,存在安 全隐患。
2013.N0. 4 第12卷 总第114期
基 金 论 文 :该 文 为 第13届 “挑 战 杯 ”全 国 大 学 生 课 外 学 术 科 技 作 品 竞 赛 立 项 资 助 项 目 论 文 之 一 。 doi:10.3969 / j.issn.1671-9107.2013.04.015
城市规划 15
(3)设 置 便 民 商 店 。
下空间的利用问题有所裨益。
立交桥下空间距离车行道很近,交通便利。 可在场地内设
置车行道,将车引入,然后在此车行道附近设置小型卫生间、
参考文献
摊商、小食店(外卖)。 车主将车驶入,摇下车窗就可购买到所

西安市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研究报告

西安市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研究报告

700
560
430
320
240
190
/月*㎡)
物业费 50元(即运营管理费,该费用包含中央空调基础运行费,不包含
(元/月)
其它能源费)
客流(周 周内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
内)
客流(周 周末日均客流量约6万人次
末)
备注 以上罗列租金均为预估租金,品牌商户多以扣点为主,餐饮类商 户周营业额可达到20万左右
内部设计
内部装修以玻璃和石材为主 要材质,充满时尚元素的超 大中庭,设有一层直达6层 50.3米的亚洲第一通天梯, 411.3㎡全球最大室内景观 瀑布,西部最大楼顶花园停 车场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 的一大优势。
楼顶停车场
景观瀑布
通天梯
超大中庭
时尚潮街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案例
项目概况 楼层分布 业态比例 租金水平 运营情况 交通流线 建筑设计 案例总结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案例研究
百豪广场项目部
2013年11月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案例
项目概况 楼层分布 业态比例 租金水平 运营情况 交通流线 建筑设计 案例总结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项目概况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位于长安路与小寨路 交汇处,占据小寨十字东北隅黄金位置。 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商业面积20万平 米,建筑格局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 ,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商业项目 之一;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是以购物、休闲、商 务、社交、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都会型 购物中心。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主力区域有:名品门 店区、精品百货区、品牌连锁餐饮区、 文化休闲区、中央景观区、地铁创意潮 店区;
不足之处
缺乏Shopping mall运营经验:赛格企业多年的IT运营较为成功,但购物中心 的商业运营对赛格企业也成为一大挑战。 竞争异常激烈:小寨周边有百盛、世纪金花、金鹰、军区服务社、潮buy汇、以 及即将开业的金莎等竞争项目扎堆,竞争非常激烈。 零售业态占比过高:80%以上的零售业态,后期经营压力巨大,风险非常大。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战略探讨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战略探讨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战略探讨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西安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下的交通需求特征,并结合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为构筑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在不同层次上提出了交通发展战略。

关键词: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 traffic demand of Xi’an City which is a single center city in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Xi’an city, proposes the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ity to build a multi-center space at different levels.Key words: spatial structure; land utilization; urban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y0 引言长期以来,西安城市空间扩展呈现较高密度的单中心同心圆发展模式。

然而,人们已经认识到: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围绕单中心进行同心圆式的无限外扩,必将带来许多交通问题。

而城市空间结构作为城市交通的根源,如何从交通需求的源头出发,构筑发达的交通体系,合理引导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疏散城市中心区的过度拥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下的交通出行特征,提出了西安向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交通战略。

1 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导致交通的单中心1.1 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1.1.1 土地利用布局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居住、商业和行政办公用地是居民出行的高发用地。

就西安而言,二环路以内主要以行政办公和商业办公用地为主,是西安的商业、行政集中地,例如开元商城,金花商城及东大街等是商业金融密集区;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三环路外围区域主要以产业用地为主[1]。

商业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整合设计方法探讨

商业建筑与城市公共交通整合设计方法探讨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05期84目前城市的交通使用现状与早年间的城市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地铁站与就近地面公交车站的分离、地铁换乘路线遥远。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商业自身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无法高效互通。

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的交通整合,是土地与交通的结合,商业与城市交通紧密结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商业综合体与车行系统的整合,表现在商业综合体内部的车行系统与城市道路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包括城市道路系统穿越商业综合体,以及城市道路与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车库衔接与融合,两者更好的整合,有利于商业综合体自身的交通运转,同时有利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资源共享。

1 商业综合体与公共交通设施的整合不同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在其内部的交通规划不同,建筑最长边长小于200米的综合体,在建筑四周设置交通道路即可,反之则需要在建筑内部设置一条消防通道,这条道路将综合体从地面一分为二,一方面分割了不同的商业功能,另一方面,增加了建筑的两个出入口,这条道路兼作消防和场地内车行道路共用。

如出租车停靠处,道路上方有建筑体量遮挡雨雪,并且可以安排地铁出入口,零距离进入商业内部,这都是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整合,而道路两侧的建筑仅需在地上二层以上通过空中步行连廊连接即可。

而当车行系统都位于地下时,城市道路系统将直接引入到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在商业综合体地下同时组织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及商业的出入口,地下空间被高效利用的同时保证了地面景观环境不被城市道路车辆干扰。

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美国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在地下设计了一个地铁车站,通过地下步行通道将地铁车站与附近的大多数办公楼相互连接,地下步行通道的两侧还增加了店铺、办公室、剧院以及设计了面积足够大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得该地区的购物、休闲、办公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很好的组合在一起。

香港的交通系统与综合体交通系统的整合更加人性,方便出行购物。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地下车行通道的采光条件与景观环境,设置局部露天的下沉庭院,将自然光线引入到地下停车空间,改善地下的通风、照明环境,避免了地下空间的枯燥感,同时一旦出现火灾,下沉庭院可以作为易识别的安全疏散出口引导人流逃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策略——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摘要: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交通功能日益凸显。

通过加强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设计,不仅能够改善综合体内部交通,同时还能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产生重要的整合优化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两者衔接的有益作用,从不同方面出发,提出两者实现有效衔接的有效策略,并以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分析其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之间衔接的现状和不足,探讨了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有效衔接的可行性,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城市交通;衔接1 引言作为多功能复合建筑,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在现代城市职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合理联系又缺乏考虑,导致许多城市综合体的虽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但其外部空间可达性较差。

如何将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有效衔接,成为城市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实例,深入了解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的联系,探究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更为有效衔接。

2 相关概念界定2.1 商业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以城市商业活动为主要内容或主要内容之一,并结合办公,公寓,酒店,交通,文化,娱乐等功能,有机组成的一个多功能、内容丰富、组织有序、满足现代城市高度集约、高情感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建筑实体环境。

2.2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界定:在建筑层面,它是与商业综合体功能和特征相匹配的必要空间,以满足商业设施人流、物流疏散和空间缓冲等要求;在城市层面,它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服务人群提供公共空间,在整合区域空间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包括运输系统,承担运输并完成运输的道路系统,以及确保整个运输系统有效运行的交通管理系统。

需在城市交通系统的支持下,城市的形态、规模、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顺利进行。

3 大型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衔接的有益作用3.1 相互促进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之间有效衔接有助于激发彼此潜能,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多功能综合性的商业综合体需要通过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通过地面、地下和地上的三维立体式开发来改善交通可达性。

由于商业综合体结合了多种功能并承载着多种城市活动,因此汇聚大量的人流。

人气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到达商业综合体,继而又提高了城市交通使用效率。

除了发挥建筑功能,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还可通过街道、广场和中庭等空间的衔接设计来增强空间的多边性。

多种交通方式也为人们到达商业综合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2 提高城市活力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全方位的。

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一方面,它提升城市经济效益,促进产业链高度融合;另一方面,商业综合体功能复合的特性也能激发了城市中心区活力,推动旧城改造或再建设。

3.3 拓展城市空间现代城市中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车行道被拓宽,人行道被缩减,人们的步行面积逐渐减少。

在此背景下,建筑空间被呼吁进行立体化建设,交通开始步入建筑内部空间。

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也被赋予了交通转换的职责。

因此,交通和建筑逐步融为一体。

商业综合体在设计中也通过一些手法来实现交通功能的转换使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成为城市交通空间的一部分。

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关系反映了城市、建筑、交通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是将其扩展到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途径,从而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居民交通可达性。

4 大型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衔接的策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各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根据交通方式的差别,可分为步行衔接和车行衔接;根据衔接空间的竖向方位,可分为地面连接、空中连接和地下连接。

4.1 步行衔接城市中人行空间主要包括人行道,步行街,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等。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部步行空间可考虑与其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步行空间系统。

完善的城市步行空间系统是对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尺度的积极塑造,是对传统街道文化的回归。

4.1.1 地面衔接地面连接是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衔接的主要方式。

地面步行衔接空间在设计之初应经过充分调研,在分析基地周边人流、物流基础上,确定衔接接口的方向和数量。

地面衔接的接口空间设置要点如下:(1)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中设置广场、门廊等,便于人流的汇聚与停留;(2)接口方位设置应面向广场、地铁出口等主要人流来向;(3)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宜设置宽敞的台阶坡道,便于外部人流进出或停留休息;(4)商业综合体某一侧宜设有开放式中庭,半封闭式中庭空间具有良好的接纳感,能对外部人流产生亲近感和良好的吸引力;(5)商业综合体底层空间可采用局部架空设计,形成相对开敞的缓冲空间,便于来往人流汇聚并进出建筑内部。

4.1.2 地下衔接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增强,以城市地铁、地下通道为代表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地下交通系统能够运载大量人流,使其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直接相连,激发城市商业活力的同事,也能疏解部分城市交通压力。

地下衔接的接口空间设置要点如下:(1)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外围适宜位置设置下沉式建筑出入口、下沉式广场等空间,与城市地下交通出入口良好衔接;(2)将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直接与地下交通系统连接,从而直接接纳地下交通产生的大量人流;(3)将传统的地上中庭空间延伸到地下,直至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相连,从而直接将地下交通人流引入商业综合体的核心空间;(4)充分发挥自动扶梯、厢式电梯的竖向交通连接作用,解决地下交通系统与核心商业空间竖向高差较大的问题,借助于良好的竖向交通设计,人们可以舒适有序地抵达上部核心商业空间。

4.1.3 空中衔接设置空中步道是减轻地面空间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

目前,空中步道主要为天桥和连廊等,在跨越城市主干道连通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中连接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考虑设置上升广场、屋顶花园和挑台等空间,便于空中来往人流汇聚与停留;(2)将商业综合体直接连接到天桥和走廊,便于接纳大量过往人流;(3)与城市高架轻轨车站等进行空中连接。

4.2 车行衔接与商业综合体有关的城市交通可分为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其中公共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和轻轨等。

私人交通主要是指是指顾客、员工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

4.2.1 地面衔接地面空间作为城市车行交通的主要载体,交通量最大。

为合理疏解商业综合体客货运交通,同时也避免对周边城市道路产生过大交通压力,需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外围合理布局各类交通的接纳空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对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通常在项目周边设置短暂停泊和掉头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员工和顾客的车行交通,可考虑设置专门车辆存放空间。

同时,为减轻进入商业综合体的车辆对其外围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需科学地设置出入口:(1)当相邻城市道路的交通量较大时,应根据“右进和右出”原则设置商业综合体出入口,以避免对相向行驶的城市交通车辆产生干扰;(2)当邻近城市道路车速较高时,应在商业综合体出入口前设置用于减速和加速的辅助车道,以避免车辆进出对城市交通干道车辆产业阻碍;(3)当商业综合体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附近时,入口和出口应尽可能远离交叉口,避免进出商业综合体的车辆与等待交通信号灯的车辆相互干扰。

4.2.2 地下衔接大型商业综合体可考虑在场地内的适当位置设置下沉式广场或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停靠点,同时,通过科学的交通标识系统指示,合理引导顾客和员工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城市地铁交通通过地下空间可与商业综合体直接相连。

4.2.3 空中衔接空中衔接最为高效便捷,高架轻轨经由天桥可连接建筑,城市立交桥通过环形封闭匝道可以引入项目地块,而且在商业综合体旁边可以设置高架平台作为出租车站,同时也能考虑利用屋面或者中间层作为停车场,车辆由空中直接进入商业综合体。

5 案例分析—赛格国际购物中心5.1 案例简介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位于长安路与小寨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

商业面积20万平米,建筑格局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是集购物、休闲、商务、社交、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都会型购物中心,周边有地铁2、3号线和12、14、19、24、36、215、K600等多条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

5.2 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衔接现状分析5.2.1 步行衔接分析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外部广场空间呈“L”型,面对主要人流来向,空间尺度偏小,由于该区域人流量过大,长安路和小寨东路等级较高、人行道被挤占等因素影响,其外部空间与城市道路地面衔接的紧密程度受到限制,该综合体未采用开放式中庭或底层局部架空的设计,使得入口空间和广场容易产生拥堵。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地下商业空间连接到西安地铁系统,有力地吸纳了大量人流,同时将中庭空间延伸到地下,直接将地下人流直接引入内部核心空间。

充分发挥自动扶梯、厢式电梯的竖向交通连接作用,解决地下交通系统与核心商业空间竖向高差较大的问题,借助于良好的竖向交通设计,人们可以舒适有序地抵达上部核心商业空间。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直接与小寨天桥衔接,从而便捷有力地接纳从天桥方向的大量人流。

5.2.2 车行衔接分析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地处小寨城市副中心,周边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车行出入口按照“右进右出”方式设置,从而避免要进入基地的车辆对相向行驶车辆产生干扰,出入口之前未设置用于减速和加速的辅助车道,这对城市干道车流形成阻碍,也限制了基地内车流的高效运行。

基地车流未与北侧主要人流实现分流,这一交通冲突点的存在极大影响了该区域内部交通系统的通畅运行,地面出租车停靠点缺乏;利用屋面层作为停车场,极大了解决该区域的静态交通压力和问题,但为设置地面停车场,给顾客及员工交通带来不便。

5.3 案例总结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屋顶停车场出入口与人流的冲突难以协调,外部空间缺少地面停车位,出租车停靠点缺乏等,但在与地铁站、人行天桥的衔接上,已在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做出了有益实践,其屋顶层设置停车场极大解决了该区域静态交通压力,同时设计了合理的内部交通流线,极大满足了顾客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6 结语城市步行和车行空间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立体化有机衔接,能够有效整合松散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有利于将复杂的城市功能模块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将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整合,带来舒适高效的城市商业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1]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钱才云,周扬.空间链接—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原伟.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 [D]. 华南理工大学,2012.[6]游志雄. 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7]张亮.“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环境的耦合关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09):P1166-1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