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差不多先生同步测试题 上海五四制版

合集下载

初二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初二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初二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关于初二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
初二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红芦huì()不xùn()nì()名信
诘责()畸形()深恶痛疾()发人深省()
2.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1)深恶痛疾:
(2)油光可鉴:
(3)竭力:
(4)凄然:
3.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标致:
精通时事:
正人君子:。

2018年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差不多先生》同步练习-文档资料

2018年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差不多先生》同步练习-文档资料

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差不多先生》同步练习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提起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2.给下里加线的字注音。

相貌()信奉()德行()钱铺()王大夫()3.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___里糊涂一命___呼断断___ ___ ___通大师 ___ ___容容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

()A、计算比较B、争论C、打算②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了气。

()A、断绝B、完全没有了C、独一无二③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A、质地精密B、不疏忽大意C、细腻④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A、道德和品行B、讽刺语,表示瞧不起他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C、德高望重5.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___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___ 恼之泉。

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é___ 。

【语言表达训练】6.文中“差不多先生”指的是哪一种人?7.第二段中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8.差不多先生做事不肯认真,死后为什么还得到大家的称赞?9.作者为差不多先生立传的用意是什么?10.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及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11.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

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

为此,立志中学初一(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哪一句?【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差不多先生传》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差不多先生传》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
2、讲究 过分 衣着 他 打扮 他过分讲究衣着打扮。
3、你 这么 呢 何必 计较 你何必这么计较呢?
4、回答 他 从容 很 问题 总是 他回答问题总是很从容。
小结
分明、讲究、算、搭、从容 凡是、何必、不是……吗、既……又…… 差不多先生有什么特点?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日星期三2022/3/22022/3/22022/3/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2022/3/22022/3/23/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22022/3/2March 2,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22022/3/22022/3/22022/3/2
词语搭配和扩展
态度~ 公私~ 是非~ 爱憎~ 黑白~
分明
很~ 不~
~看见 ~说过 ~想 ~对了 ~错了 ~容易
(1)我从来就反对这么做,我的态度是很~的。 (2)他说没有时间来,~是故意找借口。
词语搭配和扩展
服装~ 饭菜~ 家具~ 衣着~
讲究
~吃 ~穿 ~打扮 ~享受 ~质量 ~营养 ~式样
很~ 不~ 过分~ 一向~
一、划线连词:
A组
讲究
分明


是非
卫生


B组 态度 瞪 值得 讲究
眼睛 从容 质量 研究
练习
二、用指定词语完成对话:
1、A : 那部小说有名吗?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7《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7《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作者的经历,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2.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夸张和反语,感受讽刺语言的幽默、犀利的艺术特点。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讽喻意义,克服敷衍塞责、马虎从事的陋习。

【重点难点】1. 重点:品味语言特点,感知讽刺意味。

2.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相关提示】1. 胡适,字适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新红学创始人,他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第一篇宣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他发表第一篇白话诗,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创作第一个白话独幕剧。

2. 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

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由别人记述的,叫“他传”;由自己记述的,叫“自传”。

传记又分两类: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前者记叙史实,用语平实;后者借用传记的形式从事创作,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而是一篇寓言,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

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讽刺国人,引人深思,增强效果。

【词语积累】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一命呜呼【朗读课文】【初学课文】1. 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开头设问,幽默风趣,引人注意。

2. 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的事?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卖回了白糖;老师问山西,他答陕西还强词夺理;他常常把十字写成千字,把千字写成十字;乘火车迟到了,还认为今天、明天“差不多”;误把牛医王大夫当作汪大夫,结果一命呜呼;最后还认为死人与活人“差不多”。

)3. “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一生不肯认真,凡事马虎敷衍的性格特点。

4. “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差不多”先生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

他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他至死不觉醒,临死的时候还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对《社戏》中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B. 小说的标题是“社戏” 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 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C. 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D. 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答案】B【解析】B项小说的标题是“社戏”, 中心情节是去赵庄看社戏围绕这一中心情节详写了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等几件事本文主要写看社戏的整个过程而非社戏的内容2.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B.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C. “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 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古代女子十五岁称之为“及笄”D. 《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答案】D【解析】D3.作者朱自清是怎样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和安排文章结构的?正确的理解是()A. 开头设疑详写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抒怀照应背影B.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抒怀照应背影C.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详写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抒怀照应背影D.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略写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抒怀照应背影【答案】C【解析】A项“开头设疑详写背影”错误应为开头设疑点出背影B项“中间叙事引出背影”错误应为中间叙事详写背影D项“望父买橘略写背影”错误应为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故选C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B. 《木兰诗》结尾一段以兔为喻赞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C.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章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旨在表现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答案】C【解析】C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错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B.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C. 《马说》《小石潭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所》《卖炭翁》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D. 《社戏》是《呐喊》中的名篇《呐喊》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答案】B【解析】A项“浪漫主义的源头”错误应是现实主义的源头C项《卖炭翁》的作者白居易不属于“唐宋八大家”D项《呐喊》是一部小说集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2)《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3)《大雁归来》通过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说法正确(3)“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说法有误作者对大雁有感情喜欢它们观察它们研究它们重点在抒发情怀而不是说明“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2)《大雁归来》一文的主旨是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3)《时间的脚印》一文的作者是竺可桢()【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说法正确(3)“《时间的脚印》一文的作者是竺可桢”说法有误《时间的脚印》一文的作者是陶世龙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该句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答案】打比方【解析】理解常用说明方法作答9.(1)“海‘溶’塑料让海洋不再哭泣”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9.(2)第四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9.(3)第五段中首句的“目前”能否删掉?为什么?9.(4)汉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为了让汉江不再“哭泣”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答案】①标题揭示了本文要说明的重点对象及其功能②标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此题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考虑从内容方面看这个标题说明了本文重点要介绍的材料﹣﹣﹣海“溶”塑料即揭示了要说明的重点对象及其功能从表达效果方面看“让海洋不再哭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使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答案】列数字、作比较运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和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扩散性更强”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发现微塑料虽然只占到塑料总质量的8% 但是却占到浮在此区域塑料面积的94%”一方面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将微塑料在总质量和面积两个方面的占比进行对比是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了本段中心句﹣﹣﹣“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扩散性更强” 运用真实可信的数据使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力【答案】“目前”指现在并不包括以后指下文对微塑料的认识和研究结果是限定于“现在”这个时间阶段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解析】本题考查限制性词语的作用此题可从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角度作答“目前”指现在将下文对微塑料的研究和认识结果限定在“现在”这个时间阶段内并不包括以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答案】示例①国家或政府出台“禁塑”方面的法律法规②加大对塑料危害的宣传劝诫人们少用塑料制品③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针对本文中海洋“哭泣”的主要原因是被“微塑料”污染的问题可以针对“微塑料”的来源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建议国家出台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从自我做起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制品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A. 似乎常常可肯定B. 似乎一直可应该C. 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 几乎一直可能肯定【答案】B【解析】熟读理解课文基础上选出正确词语故答案选B。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走进鲁迅同步测试题 上海五四制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走进鲁迅同步测试题 上海五四制版.doc

六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验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古诗文积累:(一)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

2.竹喧归浣女,。

3.,烟波江上使人愁。

4.挥手自兹去,。

5.我歌月徘徊,。

6.,玉碗盛来琥珀光。

7.,对影成三人。

8.绿树村边合,。

(二)是非题(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打√,错的打×)1.《登幽州台歌》中的“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黄鹤楼》一诗以楼在鹤去,白云悠悠的景象抒发了岁月不再的感慨。

()3.《黄鹤楼》中诗人崔颢以黄鹤自喻,表现天马行空的情怀。

()4.《过故人庄》描写的是重阳日赏菊,喜庆丰收的景象。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一“浮云”“落日”来表现“游子”和“故人”的惜别之情。

()(三)课外文言文郑人为盖郑之鄙人学为盖①。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②。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垦壤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③种黍,弗听,而仍其旧。

顷之大旱累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则具舟,热则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注释】①盖:伞。

②弃:放弃。

③秸槔(jié gāo):井边助人提水的工具。

④兵:兵器。

⑤泄水:排水。

⑥顷之:不久。

⑦具:准备。

⑧裘:皮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郑之鄙.人学为.盖()()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旱则具舟,热则具裘。

3.上文揭示的一个道理是。

二、现代文阅读(一)梯子1)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2)小小的风筝飞呀飞呀,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3)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4)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5)猴子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6)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7)解开了风筝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1课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1课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训练1.(3分)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的.确(dí)解剖.(pōu)不逊.(xùn)邮差.(chāi)B.泄.漏(xiè)瞥.见(piē)捕.获(bǔ)教诲.(huǐ)C.绯.红(fēi)芋梗.(ɡěnɡ)发髻.(jì)系.住(jì)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jī)诘.责(jié)2.(3分)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A.无礼B.差C.谦逊(2)深恶痛疾.A.疾病B.痛恨C.疾驰(3)油光可鉴.A.鉴别B.鉴赏C.当镜子照。

3.(3分)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4.(3分)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3分)说出《藤野先生》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表现了。

(2)第二件事是:,表现了。

(3)第三件事是:,表现了。

(4)第四件事是:,表现了。

6.(3分)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含义:。

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

B.“实在..标致极了。

”含义:。

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

上海五四制版初二语文下册第24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初二语文下册第24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上海五四制版初二语文下册第24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陈涉世家》(一课一练)一、作者作品本文的作者是,闻名的家、家和家,(其父司马谈也是闻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奇中的到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130篇。

包括(是帝王传纪)12篇,世家(记本系)30篇,(序列人臣事迹)70篇,10篇,8篇,鲁迅称之为。

二、基础知识1.字音鸿鹄()闾()遮戍()度()已失期当行()以数()谏故罾()间()祠()陈胜王()忿恚()笞()毋()宁()有种蕲()会()计事社稷()2.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并说明。

(1)阳夏()(2)少()时(3)尝()与人佣()耕;(4)苟()富贵,无相()忘;(5)怅()恨久之;(6)若();(7)陈涉太息()曰;(8)辍()()耕(9)鸿鹄()(1)发()闾左()遮戍()渔阳900人;(2)皆次()当行()(3)会()天大雨:(4)皆来会()计事:(5)度()已失()期(6)今亡()亦死,…等()死(7)天下苦秦()久已(8)以数()谏()故:数()有功(9)上使()外将()兵(10)或()闻无罪(11)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12)为天下唱()(1 3)卜者知其指意()();指目陈胜:()(14)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15)罾()鱼腹中:(14)陈胜王():(16)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17)夜篝()火(18)卒中往往()语()(1)忿恚()尉,令辱()之;(2)笞()广:(3)召令徒属()曰(4)借()第()令毋()斩(5)固()十六七(6)从()民欲()也(7)比()至陈(8)车六七百乘(),骑()千余(9)被()坚执()锐。

3、一词多义。

(1)会 A.会天大雨() B.与皆来会计事()(2)将 A.项燕为楚将()B上使外将兵()(3)次 A.皆次当行() B.之次所旁丛词中()(4)书 A.乃丹书帛() B.得鱼腹中书()(5)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6)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 B.为天下唱()(7)故 A.广故数言欲亡( ) B.扶苏以数谏故()(8)道 A.道不通() B.伐无道()(9)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B.陈守令皆不在()(10)数A.以数谏放()B.卒数万人()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提起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2.给下里加线的字注音。

相貌()信奉()德行()钱铺()王大夫()
3.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___里糊涂一命___呼断断___ ___ ___通大师 ___ ___容容
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
..。

()
A、计算比较
B、争论
C、打算
②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了气。

()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
C、独一无二
③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

()
A、质地精密
B、不疏忽大意
C、细腻
④真是一位有德行
..的人。

()
A、道德和品行
B、讽刺语,表示瞧不起他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
C、德高望重
5.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 ǎo___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___ 恼之泉。

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é___ 。

【语言表达训练】
6.文中“差不多先生”指的是哪一种人?
7.第二段中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8.差不多先生做事不肯认真,死后为什么还得到大家的称赞?
9.作者为差不多先生立传的用意是什么?
10.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及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11.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

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

为此,立志中学初一(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哪一句?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1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人人皆晓()赔小心()一命呜呼()
未免()
13.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

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14.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5.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一句概括出来。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7-19题。

9月5日晚报《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
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

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
且去查查老底再说。

一查查到8月22日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3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
原来如此。

莫非查明了苍蝇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只?━━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是这么回事吗?那就应当说清楚。

可是来信只说“饭菜内有蝇事”,那“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

其实呀,8月3日的事情,8月22日见报才去查问,那苍蝇是一只还是两只,还是三只,大概是谁也记不清了,所以只说有无,不提数目。

那么为什么又是“基本”属实呢?因为一老一实地说,“有这么回事”,实在有点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打个折扣。

没想到既然没有数目,折扣就无从打起。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

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

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

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

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有用。

17.给加线字注音。

①乍一看()②打个折扣()
18.本文引出语言病例的一段话是。

19.作者在本文提倡的是什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xiàng fèng xíng pù dài
3.稀呜续续圆从从
4.①C ②A ③B ④B
5.扰烦辙
【语言表达训练】
6.指的是处世态度马马虎虎、凡事得过且过的一种人。

7.像差不多先生这样的人在中国到处都有,他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8.因为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是当时社会的通病。

9.讽刺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马虎敷衍、得过且过的处世态度,警醒世人做事要认真
10.示例:小而言之,害自己,学业、事业无法取得成就;大而言之,害社会、害国家,人人都竞相效仿,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所以,每人应从自身做起,凡事认真对待。

点拨:答案不统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现实,谈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

11.(1)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

(2)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拨:(1)题能用基本的对偶形式,且能围绕主题,句间有一定的联系即可。

(2)题扣住“友谊”的名言均可
12-16 略
【课外拓展阅读】
17.① zhà②zhé
18.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19.提倡严谨、一丝不苟的文风, 用词一定要准确。

点拨: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