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4张)
合集下载
第11课辽 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上课课件)

宋词
(唐代已经出现)
1、宋词繁荣的原因
原因
(1)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2)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4)能够歌唱的词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能够歌唱,便于抒 发感情。
3.两大流派 ①豪放派: ②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 柳永、李清照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 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①北宋灭亡后,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域扩一大带,全,成国为大全部国分最人重口要和的税粮收仓集中在江南
二、社会之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汪洙《神童诗》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①门第观念的淡化。
——(宋)蔡襄《端明集》
①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货币 ②元: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外贸 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一、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城市的繁荣
北宋东京城
思考:宋代的城市发生了什么 变化?
① 布局:坊市制度瓦解,商业 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② 功能: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 强;
第三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根据教材,完成下表的填写
粮食作物:以满足自给自足为主,古代种植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
经济作物:以加工生产和交换为主,在古代不占主要比重
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 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 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 识水平。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 币发行。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课堂探究】北宋货币发行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宋代……每年所铸铜钱自太祖时7万贯,逐渐增多,太宗 至道时为80万贯,真宗景德末为183万贯,仁宗庆历时为300万 贯,到神宗熙宁以后,每年铸铜钱共600余万贯,达到最高峰 。但铜钱的钱“荒”问题仍然严重,直至南宋灭亡,始终没能 解决,这是由于辽、西夏及后来的金朝,大量以宋朝铜钱作为 货币,自铸的数量很少,加上大量铜钱流向海外,主要是流向 日本、东南亚,有的还运往西亚、东北非。
三、文化之变
1、程朱理学
快速阅读课文“儒学的复兴”,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 程2、。从思想、政治和学者的角度思考宋朝复兴儒学的背景。 3、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通过史料认识、提炼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5、朱熹在儒学教育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6、结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
一基、础经梳济理之变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朝安史之乱后: ③南宋:完成经
4、经济重心 打下基础
开始南移
济重心南移
南移
南 方 战 乱 较 少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统 治 者 重 视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过 程
经济重 心南移 表现
影
响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对南方经济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
南宋: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中心地位 元பைடு நூலகம்: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财北运
◆南方人口膨胀,民族交融加强。 ◆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 达。 ◆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海上交通运输改善,海上贸易繁荣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课堂探究】北宋货币发行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宋代……每年所铸铜钱自太祖时7万贯,逐渐增多,太宗 至道时为80万贯,真宗景德末为183万贯,仁宗庆历时为300万 贯,到神宗熙宁以后,每年铸铜钱共600余万贯,达到最高峰 。但铜钱的钱“荒”问题仍然严重,直至南宋灭亡,始终没能 解决,这是由于辽、西夏及后来的金朝,大量以宋朝铜钱作为 货币,自铸的数量很少,加上大量铜钱流向海外,主要是流向 日本、东南亚,有的还运往西亚、东北非。
三、文化之变
1、程朱理学
快速阅读课文“儒学的复兴”,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 程2、。从思想、政治和学者的角度思考宋朝复兴儒学的背景。 3、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通过史料认识、提炼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5、朱熹在儒学教育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6、结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
一基、础经梳济理之变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朝安史之乱后: ③南宋:完成经
4、经济重心 打下基础
开始南移
济重心南移
南移
南 方 战 乱 较 少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统 治 者 重 视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过 程
经济重 心南移 表现
影
响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对南方经济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
南宋: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中心地位 元பைடு நூலகம்: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财北运
◆南方人口膨胀,民族交融加强。 ◆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 达。 ◆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海上交通运输改善,海上贸易繁荣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21张ppt)

阅读课本60页,思考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的?
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农业发展表现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 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茶叶、蚕桑等)。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 与推广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 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 棉纺织业的发展。
印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象 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
前绝后的。”
——邓广铭
农业的发展
材料1:(北宋开封)“人口逾百万, 富丽甲天下”。 ——刘春迎《北宋开封城史话》
材料2:若以每户五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当在1亿以上。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门第观念淡化
原因 表现
商业、科举制 “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
社
会 之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衡
表现
贱民、服役、农民人身束缚
变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原因 表现
社会经济变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
代。”
宋
朝 ——范文澜
商业的繁荣
商业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农业发展表现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 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茶叶、蚕桑等)。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 与推广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 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 棉纺织业的发展。
印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象 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
前绝后的。”
——邓广铭
农业的发展
材料1:(北宋开封)“人口逾百万, 富丽甲天下”。 ——刘春迎《北宋开封城史话》
材料2:若以每户五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当在1亿以上。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门第观念淡化
原因 表现
商业、科举制 “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
社
会 之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衡
表现
贱民、服役、农民人身束缚
变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原因 表现
社会经济变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
代。”
宋
朝 ——范文澜
商业的繁荣
商业繁荣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课件2: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深化理解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 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 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③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 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④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⑤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对外贸易 税收。
6 624 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史料二 识读下列图片
思考:据史料一、二,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 因。(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史料一户口数的变化、史料二中交通、 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 提示:人口南移,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大运河 的贯通;生产工具的创新。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l.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
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认识
课程 标准
这-时期在经济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
会现象,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
方面的新变化。
知识梳理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成就突出: (1)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有 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1)原因:①商业主要为大众服务,市场广阔;②各政权 之间经济往来密切;③_纸__币__出现并使用;④大一统局面 的出现,政局相对稳定;⑤交通系统的发展;⑥政府重视 __海__外__贸__易_。
(2)表现: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涌现;②各政权之间设 置_榷__场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③_北__宋__出现纸币, 元朝作为主币发行;④海外贸易繁荣,与亚非许多国家 和地区有贸易往来;⑤_外__贸__税__收__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共21张PPT)

根本转变
到宋朝,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 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社会控制放松
人身控制
到宋朝,贱民减少。更多地来自雇佣。农民 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人身束缚
经济控制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 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 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生活控制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 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 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
03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移的过程
南移的影响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人口大量南迁,进一步 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LOGO
唐朝中叶
北宋
南宋
元朝
北宋经济明显依赖南方 人口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 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 中在江南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交通方面
大运河: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 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 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 了航程。 海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 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 江南的粮食。
平民入仕
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 人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
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婚姻择偶
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 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 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 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 括为“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06 05
01
观念 转变
04
02 03
经济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 层壮大。
政治原因
重文轻武,科举扩招,士 族没落。
民间 民间市场快速发 展,十分活跃
(一)商业的发展:货币发行增大
商品规模扩大,货 币需求量剧增。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课件共41张PPT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大运河改道
文化重心南移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大运河改道
文化重心南移
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时期
南宋完成
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商业
城市
市场扩大
货币税收
基层市场
边境市场
海外市场
面向大众
与辽夏金元各政权之间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输出
丝织品、瓷器等
输入
香料、珠宝等
北宋
钱币年铸造量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
元朝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与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5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张)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A
(2015·重庆高考真题)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
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
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知识回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演变
1.耕作农具 (1)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耒耜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4)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二牛抬杠的犁耕法,提出代田法。东汉时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 流域,并出现了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5)汉朝以后,铁__犁__牛__耕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曲__辕__犁__,至此,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并为后世所沿用。
知识拓展
• 闰年图——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即位之初,下令重新编造版籍,以后各州 每逢闰年都要统计一次,向户部呈报丁口数量,称为“闰年图”,作为摊派赋役的依
据。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主户、客户——宋代户籍中乡村人口的分类。主户是指有土地,需向政府缴纳两税的人
户,分为五等。一二等属于上户,属于大中地主,三四属于中户属于小地主,五等下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 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无规则 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 (共59张PPT)

大批农业人口 得以脱离土地束缚
进入城市生活, 推动城市化进程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补充: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指的是宋代没有国家制定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 唐朝后期“舍人税田”的两税法后,赋税征收对象由人口变为土地,且国家没有了大量控制的土 地,故无法定立新田制。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黄道 婆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 夏金元时 期在经济、 文化与社 会等方面 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从时空观念出 发,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 2、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 业、文化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理解其文化产生的时代特征。
目 录
CONTENTS
壹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贰 流动与变迁——传统社会的新变化 叁 思辨与世俗——市民文化的新突破
一
学习聚焦
宋元时期的农业 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 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 移完成。
经济的发展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利用稻麦不同的生长
稻麦复种制普及
3000 2000
唐宋人口数对比(户数 单位:
万)
1796
2088
1568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尽管相较 于唐,宋朝疆域大大地缩小,但人口 却依然迅速增长。
1016
1000780
917 891
0
唐朝 732年 754年755年
宋代农业生 产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子
会子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开始:唐朝中期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结束: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3)扩大: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4)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清 明 上 河 图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②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
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③南方水稻在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被推广到北方
(2)经济作物 特点:在南方有很大发展
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 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南宋后 期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辽代统治者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大 力发展农业。
贸易大国
政府态度—鼓励
管理机构—市舶司
海外贸易
范围:近至朝鲜、日 本,远达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岸
作用:外贸所得成为南宋重要财政收入
3.纸币
(1)出现原因
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交子”是
世界上最早
(2)出现及发展
的纸币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出现“交子”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 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四、社会的变化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 ①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②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
福建泉州出土的 宋代海船
(4)冶炼业
“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
1. 到北宋时代,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省, 已大量开采煤炭,作为冶铁原料和家用燃料。
2. 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看 见中国人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 ,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 ,而且终夜不灭。当时,欧洲人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 ,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用煤做燃料 ,都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 发现了煤这种燃料。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 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 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 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 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 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 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 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 国统的科举考试中 优势明显,朝廷被迫 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各自分配名额,分别 录取。自南宋起,江 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 集中的地区。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宋代商业
宋代商业
商业城市 特点:分布在黄 河、长江及运河 沿岸 代表:人口多达 百万的开封和杭 州
城郊市镇 概念:城市与乡 村之间的商业贸 易区
乡镇草市 概念:受都市商贸 活动辐射而形成的 商业区
空间:店铺数量增加,可以到处开设店铺 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想一想,南方商业繁荣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1)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自北宋开始,南方战乱少
,
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
货
(3)南提宋供时了期有,利南的宋社政会权环重境视 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
郎 图
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
了商业的繁荣
2.海外贸易
大商港:广州 、泉州
特点:海外贸 易超过前代, 成为世界海外
制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瓷器,别致的美感 瓷 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 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3)造船业 造 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船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业 南宋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先进指南针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 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 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 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 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 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 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 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 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统,是 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金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后,将具有先进农业文明的汉 人迁至东北各地,充实人口,开垦荒地。
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泥 机构大司农司,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一书指导 农业生产。
…… ——
之 谷(
虞 ,西
《 宋 史
。
岁 无 旱 涝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相关链接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 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 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南宋棉毯
(2)制瓷业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 于成熟的时代,不管是在 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 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2.结果
(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
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具体表现
(1)粮食作物
特点:稻麦复种制普遍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
为丰饶的粮仓,谚语称:苏
湖(常)熟,天下足 水稻:
占城稻
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古代1.0
现代2.0
新课导入:穿越千年历史长河
故宫清明上河图3.0互动展:全息、4D带你“梦回大宋”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2)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 (3)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尤 宜 稻 麦 。
夏 ) 其 地 饶
》
五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 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缠枝牡丹纹梅瓶
泉州湾宋代 海船模型
2.表现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胜过北方
纺 丝织业 发达地区有四川、江浙
织
南宋后期兴起
业
棉纺织业 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