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百有余年(“有”通“又”)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词类活用】a。

名词作状语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4、内立法度(对内)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b。

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指出过失)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c。

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

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

形容词作名词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f。

使动用法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

退却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

离散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

朝拜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

争斗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

灭亡6、会盟而谋弱秦使。

弱7、以弱天下之民使。

弱8、以愚黔首使。

愚蠢【一词多义】①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使。

灭亡③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的屏障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④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假字
(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案”通“按”)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 (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决” (6)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 不 (“不”通“否”) 通“诀”)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 (9)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 (10)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保 (11)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 (12)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 (13)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
新课标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7) 观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启窗而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咸怪其无征 挟天子以征四方 岁征民间 (观摩学习) (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景色,景致) (看) (征召) (应验) (征伐) (征收)
(8) 征
(9) 制
(制作,构造) 其牙机七制 (制服,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统率,指挥) 赵奢之伦制其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统治) 履至尊而制六合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8)宜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宣传号召的文告 古义:公开扬言 (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指卑鄙下贱 古义: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10)稍迁至移中厩监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 (1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今义:虚假 古义:临时充任 (12)汉亦留之以相当 新课标 今义:副词,表程度 古义:相抵押 (13)我丈人行也 今义:岳父 古义:老人,长辈 (14)厚赂单于 今义:指贿赂 古义:赠送礼物

人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四:词类活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四:词类活用

【导语】⾼⼆⼀年,强⼈将浮出⽔⾯,鸟⼈将沉⼊海底。

⾼⼆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吃透课本;⼆,找寻适合⾃⼰的学习⽅法;三,总结⾃⼰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层楼,⾼⼆频道为你准备了《⼈教版⾼⼆语⽂⽂⾔⽂知识点必修四:词类活⽤》希望可以帮到你!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情况并解释 使⼈听此凋朱颜(凋:使动⽤法,使……凋谢。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法,为……发愁) 侧⾝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砯崖转⽯万壑雷(砯:名词⽤作动词,冲击。

转:使动⽤法,使……滚动。

) ⽟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法,使……凋落衰败。

) 闻⾈中夜谈琵琶声(夜:名词⽤作状语,在夜⾥。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 填然⿎之(⿎:名词⽤作动词,敲⿎。

)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 五⼗者可以⾐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 然⽽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狗彘⾷⼈⾷⽽不知检(⾷:名词⽤作动词,吃。

) ⾮能⽔也(⽔:名词⽤作动词,游泳。

)君⼦博学⽽⽇参省乎已(⽇:名词作状语,每⽇。

) 輮以为轮(輮:使动⽤法,使……弯曲。

)⽤⼼⼀也(⼀:数词作形容词,专⼀。

) 上⾷埃⼟,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 履⽽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 序⼋州⽽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

朝:动词的使动⽤法,使……朝拜。

) ⼦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内⽴法度(内:名词⽤状语,对内。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瓮、牖:名词作状语,⽤破瓮、⽤草绳。

绳、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

)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包裹、⼝袋⼀样。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动词,险固的地势。

)尊贤⽽重⼟(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积累

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积累

高二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积累:一、假话。

在下列句子中常见的和错误的单词下面划线,并解释它们。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廉》2.把书送上法庭。

“丽安”3、召有司案图。

《廉》4.自秦朝苗公以来,已有20多个国王。

“丽安”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6.河边的领主不顾好意吻了苏的背7、与旃毛并咽之。

《苏》8.把野鼠挖到草地上吃。

苏9、信义安所见乎。

《苏》10.这是一个人们死亡的地方。

苏11、法令亡常。

《苏》12.数十名部长被杀害和摧毁。

苏13、武父子亡功德。

《苏》14.因为哭泣,他下了晋,决定和吴一起去。

苏15、前以降及物故。

《苏》16.直径8英尺。

张17、一时收禽。

《张》18.沿着八条路走。

张19、形似酒樽。

《张》2、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的单词。

1、负。

负其强。

《廉》宁旭以负秦曲“连”肉袒负荆。

《廉》害怕欺负国王和失去赵。

“丽安”负约不偿城。

《廉》2.领先。

只需指示动作即可。

“丽安”欲引相如去。

《廉》赵的特使林相如被传唤。

“丽安”引车避匿。

《廉》余昌国领导张胜。

苏引佩刀自刺。

《苏》3.幸运。

能脱下来真是幸运。

“丽安”大王亦幸赦臣。

《廉》丈夫赵强燕弱,而国王对赵王来说是幸运的。

“丽安”4、使。

乃遣武以中郞将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单玉石小五。

苏5、语。

以状语武。

《苏》鲁回语让匈奴人。

苏6、食。

绝不饮食。

《苏》把野鼠挖到草地上吃。

苏廪食不至。

《苏》给他们食物和衣服。

苏7、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

《苏》余昌和其他70多人想做头发。

苏恐前语发。

《苏》8.景观。

关太学。

苏大王见臣列观。

《廉》9.签名。

这辆公共汽车的特点是位于山中。

张咸怪其无征。

《张》10.因为。

因为进入首都。

张因以讽谏。

《张》因为客人来到林相如门口道歉。

“丽安”11、乃。

十年乃成。

《张》因此,研究阴阳是非常必要的。

张12、精。

以精铜铸成。

《张》静思福慧。

张三、虚词。

解释下列虚词。

1.和。

连俊说恶话,你却不敢隐瞒。

“丽安”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检查复习ppt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检查复习ppt
心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结交的朋友 竹马之交:幼年之交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以德为主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上去平淡,实际上很重道义的朋友 肺腑知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金兰之交:兄弟般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
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B 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三智三勇话蔺相如
相如决策————一见其智(对话描写)
复取玉璧————二见其智
以诈对诈————三见其智 愿意入秦————一见其勇 怒斥秦王————二见其勇 迫秦斋戒————三见其勇(行动描写,语
言描写)
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缪贤 -蔺 有智谋 渑池之会 秦王、群臣-蔺 大智大勇 将相交欢 廉 -蔺
设疑:你认为蔺相如能够“完璧
归赵”的原因是什么?
1、相如之智 先礼后兵,使秦理亏;察言观色,巧 用小计;善分清形势,度人心理;既 据理力争,又留有余地。 2、相如之勇——决心以死报国 3、客观形势——秦无力击赵
“战国四大名将”——廉颇、白起、 王翦、李牧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 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 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 了台!”
D
4.下列加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 B ) A.舍相如广成传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5.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粤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整理学案学生版

粤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整理学案学生版

粤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整理孔孟两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无乃尔是.过.与2.是社稷..之臣也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6.既来.之,则安.之7.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10.树.之以桑11.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二、实词(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二)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今义:2.是.社稷之臣也古义:今义:3.有国.有家.者古义:今义:4.陈力就列..古义:今义:5.或.百步而后止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安:①不患贫而患不安②既来之,则安之2.相①则将焉用彼相矣②相夫子3.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四)词类活用1.无乃尔是过与2.既来之,则安之3.养生丧死无憾4.树之以桑5.衣帛食肉6.然而不王者7.王无罪岁三、虚词1.于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④固而近于费⑤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⑥寡人之于国也2.夫①夫颛臾②夫如是3.而①危而不持②固而近于费4.以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斧斤以时入山林④申之以孝悌之义5.之①填然鼓之②察邻国之政③寡人之于国也四、句式:1.①是社稷之臣也②非我也,岁也③非我也,兵也2.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未之有也3.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③谋动干戈于邦内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5.固定句式①无乃……与译为:恐怕……吧②何以……为译为:为什么……呢?五、难句翻译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第四、五、六册)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知识细梳理柳永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古义:________________(3)便纵有千种风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醉听箫鼓()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2)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完璧归.赵()若水之归.海()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2)都门帐.饮无绪()(3)异日图.将好景()[答案]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人物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古义:________________(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一蓑烟雨任.平生()任.重而道远()王甚任.之()众怒难任.()(2)却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之不恭()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2)竹杖芒鞋轻胜马.()[答案]一、“尊”通“樽”。

二、(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承担;(2)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2)刘郎才气..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在丁卯三月之望.()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答案]一、(1)光景,状况;(2)雄才大略二、远看/盼望/念头/声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三、(1)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饭,名词作动词,吃饭;(3)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忧愁。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古义:________________(2)请指示..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________________(4)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古义:________________(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负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2)乃使其从者衣.褐()(3)左右欲刃.相如()(4)乃前.曰()(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怒发上.冲冠()(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而相如廷.叱之()(9)宁许以负.秦曲()(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完.璧归赵()(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君乃亡赵走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遂与秦王会渑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庭”通“廷”;(2)“案”通“按”;(3)“孰”通“熟”;(4)“不”通“否”;(5)“缪”通“穆”。

二、(1)两个词,“形势”+“一定”;(2)指给人看;(3)遵守约定;(4)上前进献;(5)扬言;(6)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三、(1)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担负,使……承担/背着;(2)派出/让/使臣。

四、(1)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衣,名词作动词,穿;(3)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4)前,名词作动词,上前;(5)西,名词作状语,向西;(6)上,名词作状语,向上;(7)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8)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9)负,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10)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1)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12)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13)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五、(1)判断句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定语后置句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3)被动句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亡、走”后省略“于”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

(5)被动句我实在害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6)被动句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但秦国的那些城池恐怕得不到,而白白地受欺骗。

(7)“渑池”前省略介词“于”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苏武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请毕今日之驩()(6)空自苦亡.人之地()(7)信义安所见.乎()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今义:稍微古义:________________(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今义:虚假古义:________________(3)汉亦留之以相当..今义:副词,表程度古义:________________(4)我丈人..行也今义:岳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5)厚赂.单于今义:指贿赂古义:________________(6)置币.遗单于今义:货币古义:________________(7)卧起操持..今义:料理,筹办古义:________________(8)皆为陛下所成就..今义:业绩古义:________________(9)兄弟亲近..今义:形容词,亲密;动词,靠近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且陛下春秋..高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古义:________________(11)武等实在..今义:诚实、老实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发方欲发.使送武等()恐前语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猛将必发.于卒伍()(2)过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求,无乃尔是过.与()(3)坐副有罪,当相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坐.法去官()停车坐.爱枫林晚()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4)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货物与常()宋人执而问其以.()(5)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田虽.薄恶,收可亩十担()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欲因此时降.武()(2)反欲斗.两主()(3)单于壮.其节()(4)空以身膏.草野()(5)何久自苦.如此()(6)天雨.雪()(7)羝乳.乃得归()(8)杖.汉节牧羊()(9)惠等哭,舆.归营()(10)其一人夜.亡()(1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降虏于蛮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