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迅速判断出句子是否有歧义2、归纳歧义类型并总结修改的方法3、认识歧义的积极作用,体会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学情分析:1、病句的判断与修改是学生的薄弱点。
歧义作为病句的一种类型,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大量存在,学生对歧义句不敏感。
2、相对于课文学习而言,学生对有关病句判断分析的内容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要想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想从趣味性上多做设计。
重点、难点:1、归纳歧义产生的原因2、掌握歧义消除的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激趣导入:1、讲故事“富翁的遗嘱”。
(结合幻灯片)2、教师提问:女婿认为遗嘱写得很清楚,家产就是归他,为什么?假如你是富翁儿子的律师,你将如何维护他的权益。
(引导学生明确划分层次不同,句子意思不同)3、引出歧义的话题:原来都是遗嘱惹的祸。
这份遗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表意不明确,才使得儿子、女婿各执一词。
像这样,一个句子有两种理解导致意思不明确。
通常把这种现象叫歧义。
在生活中,歧义现象多吗?二、分析“有歧义的标题”1、用幻灯片出示8条有歧义的新闻标题。
2、学生分两组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三、辨原因,析歧义歧义是病句的一种。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我们也要先分析清楚产生歧义的原因,再来对症下药、消除歧义。
(一)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8条新闻标题的歧义原因。
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明确两种类型:1、词汇多义(例句拓展,加深认识)2、结构多样(例句拓展,加深认识)(二)教师补充小徐的毛衣织得好。
小林在火车上写字。
刘芳看望被丈夫打伤的李红。
老王有个儿子很骄傲。
3、师生讨论明确第三种歧义类型:语义两用四、施妙手,解歧义(一)示范修改(二)学生总结方法五、拓展生成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
歧义除了给理解带来含混不明的后果之外,有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呢?(一)广告中的歧义(幻灯片)这些广告有什么特点?明确:利用了歧义,让消费者产生联想和购买的欲望。
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的应用

避免歧义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习题分析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避免歧义
修改法补写法
课后记事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课题
避免歧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型
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习题分析
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模糊”“笼统”和“歧义”
v歧义是指同形语句可以同时具有两个意义。
为什么会有歧义
一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二多音字引起歧义
三指代交代不明而产生歧义
四结构层次切分不同而产生歧义
五助词的的连带成分多少不同而造成歧义即:多个定语的修饰关系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编者:王耀宁三、拓展训练㈠下面1—11句属于哪一种歧义现象,指出来并予以消除⒈“他们买的苹果,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可理解为“小个儿的/ 孩子都不要”或“小个儿的孩子 / 都不要”。
⒉“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由于停顿不同而产生歧义,可理解为“爷爷很高兴”或“我俩很高兴”。
⒊“进口彩电。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⒋“我要学习文件。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学习文件”具有多义性,如果将其理解为名词,其意思为“我要的是一种学习文件”,如果将其理解为动词,其意思为“我要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一种文件”⒌“团支书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很关心我们。
”(语序不同造成歧义)在“其他学校领导”中,“其他”作定语,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形成歧义。
可将其改为“学校的其他领导”。
⒍“他把我们几个团的干部叫到一起,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三十七团打防御是有名的,很顽强。
’”(语序不同造成歧义)是说几个团呢,还是说几个干部呢?有歧义。
从结构上来看,“几个”是“团”的定语,但从整个句意看,则应是“干部”的定语,“团”是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前面,才不致发生歧义。
应改为“我们团的几个干部”。
⒎“县教育局通知说,让赵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工作。
(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前”作名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作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教育局。
⒏“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句中“和”当连词讲时,原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一个人去干某事”;“和”当介词时,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
”⒐“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词语多义性造成歧义)“离退休不到五年”具有多义性,可理解为“离休或退休不到五年”,也可理解为“距离退休不到五年”。
教学设计1: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二、课堂活动指导(一)课本课堂活动●今日导读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了解造成语句歧义的原因,学会如何消解句子的歧义。
1.课堂活动步骤(1)读标题,找歧义。
教师先用板书、幻灯片或投影仪等形式把标题展示出来,可以另外再找一些新闻标题,把课堂活动中原有的有歧义的标题和找到的新闻标题混在一起,让学生们找出其中有歧义的句子。
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判断出句子是否有歧义。
(2)辨原因,析歧义。
辨析歧义是课堂活动的一个要点。
“词语多义”和“结构多样”是歧义语句产生的两个常见原因。
其他产生歧义的原因,可参看本节“工具箱”的内容。
(3)施妙手,解歧义。
消解语句歧义是课堂活动的另一个知识要点。
可以采取归纳的方法,先让学生对如何消解语句歧义进行讨论,再进行归纳,然后讨论“修改法”和“补充法”;也可先告诉学生分化语句歧义的两种主要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消除语句歧义。
2.相关知识补充(1)病句和歧义。
歧义也是一种有“病”的句子,但和我们上一节讲的病句有所不同。
上节讲的病句是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表达规范的错误的句子,而歧义的句子在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只是比句子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意义。
(2)歧义的消除。
新闻标题如果有歧义,就违反了新闻标题“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客观准确”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力避免。
但各种有歧义的句子,除了直接加以修改以外,在有上下文和对话等语境的条件下,其中的歧义也是可以消除的。
(二)补充课堂活动●“差一点儿”差很多这个课堂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汉语中不太容易分化的歧义格式,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同形异义”的特殊现象。
(1)猜猜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几组句子,指出左侧的句子中哪些句子与其右侧相应的否定句意义相同或不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2、消除歧义的方法:
(1)修改法:
①替换词语,消除歧义。
例:他走了三个小时。
他离开了三个小时。他步行了三个小时。他驾车了一个小时。
②调换语序,消除歧义。
例:已经七十多岁的他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他已经七十多岁,他父亲的身体还很硬朗。
他已经七十多岁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2)补写法:
①前或后加提示,消除歧义。
从脑筋急转弯的两道题说起:狗为什么不生跳蚤?树上qí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二)歧义概念: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间无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有歧义的句子虽然在语法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比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意义;因此,也属于病句的一种。
(三)“火眼金睛”:
1、课堂热身活动:找歧义
①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结构层次可以划分为: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或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
②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可以理解为“电监会设立了六个管理各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或“设立了一个统一管理六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
③添加标点,消除歧义。
例: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或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六)高考真题再现:
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B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七)小结:
语言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变幻无穷的,能表达出我们所想表达的一切,但前提是我们得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则与运用经验,并能在实践中习惯它。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学习卷参考教案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读句子,明歧义”“辨原因,析歧义”能够找出句子中存在的歧义,并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和归纳歧义的类型。
2、能够运用“修改法”和“补充法”修改歧义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3、《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付给小李现金2.7万元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出了具欠条。
后来小张又付了一些现金给小李,于是小张在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千元整。
你知道小张还差小李多少钱?4、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任新泽西州州长。
一天晚上,有人打电话通知他,本州的一位参议员去世了。
威尔逊还没从忧伤中恢复过来,电话又响了。
本州的一名著名政客直言不讳地说:“州长先生,我希望代替那位参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对这种张口要官的行径很是反感,他沉默了片刻,说:“只要殡仪馆没意见,我本人完全同意!”二、解句子,明歧义学生课堂活动:1、说说以下新闻标题的题意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两代教授,人格不同被控私分国有资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告人朝鲜十年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步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2、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①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②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③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④“所以能有这些收获,除去领导上的努力及工人们的自觉要求外,并在各个班以四个人组织了检查小组,在读报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
”解析:①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
把“一边”改作“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课题
避免歧义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课型讲课Fra bibliotek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习题分析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课堂活动:今日导读
v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
v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
v两代教授,人格不同
v被控私分国有财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告人
v新生市场苦熬淡季
v朝鲜十年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步
v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
造成歧义的原因:
v词语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句。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避免歧义
修改法补写法
课后记事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课题
避免歧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两代教授,人格不同
新生市场苦熬淡季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2、学会消除语句歧义的方法。
3、学会判断句子的歧义类型。
4、能准确辨析并修改歧义病句。
重难点: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并判断句子的歧义类型。
二、教学过程1、导入:请品读下面两幅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付小李现金2.7万元,小张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
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2、明确教学目标3、(1)介绍歧义句的概念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
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考点解析歧义句作为高考考点常出现在病句考题中,常以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出现。
近几年来,歧义句成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热点,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涉及到这一题型。
所以准确辨析并修改歧义病句十分重要。
新课标第5条目标提出: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消除歧义,对于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3)高考真题例一:【09年北京卷】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例二:【10年广东卷】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例三:【07年山东卷】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例四:【08年山东卷】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捐善款三万余元。
4、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口头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5、判断句子的歧义类型(1)看相关短语结构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黄安虹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歧义。
2、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3、了解歧义的类型。
4、重点: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能够消解句子的歧义。
一、什么是歧义?
歧义指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或者
说跟原来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比,
“多”出了一个意思。
1、口头歧义是指某个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1、明天qīzhōng 考试。
2、经常吃这东西能zhì癌。
3、老张分工专管cáiwù。
书面歧义则是写出来有歧义。
北京人多。
①北京/人多。
②北京人/多。
词汇歧义
2、词汇歧义是指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1、他原来住这里。
(以前/发现了真实情况)同音词
2、这饭不热了。
多义词
(凉,形容词/加热,动词)
3、我要翻译。
多义词
(翻译人员,名词/进行翻译,动词)
4、他还欠款四万元。
多音词
(hái,仍旧/ huán,归还)
组合歧义是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会有歧义。
语法结构歧义
1、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①两个学生②两个学院
2、我们要进口钢材①进口的钢材②进口钢材,不进口别的
3、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①思念母亲②母亲思念我
4、咬死了猎人的狗
①猎人的狗被咬死了②狗咬死了猎人
语义结构歧义
例:开刀的是他父亲。
①他的父亲是医生,是施事者
②他的父亲是病人,是受事者
例:鲁迅的书。
①“鲁迅”是“书”的撰写者。
②“鲁迅”是“书”的拥有者。
课堂活动:今日导读
读标题,找歧义:
施妙手,解歧义:
一、“修改法”
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例:他原来是经理。
(原先)
学生家长都来了。
(学生和家长都来了。
学生的家长都来了。
)修改法——调整语序。
围剿土匪的部队。
1、土匪的部队被围剿。
2、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1、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
2、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二、补写法
补写必要的句子,设置具体语境。
例:你为什么打他?
1、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2、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三、延伸拓展: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炒蛋、炒饭)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①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②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高考链接:
(07年山东卷)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
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09年江西卷)
几天前,他刚接待过的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部分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农民工返乡问题。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就是因为话语的歧义。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父的一兄弟吕伯奢家求宿。
吕伯奢热情接待,上村西沽酒去了。
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
于是,与陈宫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后院,见一人杀一人。
一直杀到厨房,才见那里有一支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的警觉。
一天,浓雾弥漫,伦敦上空出现了一架来路不明的飞机,英国歼击机立刻升空迎战,飞近了,才发现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飞机。
歼击机立刻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
于是,歼击机猛然开火,击落了民航机。
为此,英国支付了巨额的赔款才算了结。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作用?
请举例说明。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广告)
还你领袖风采。
(洗衣粉广告)
——刺激消费者的联想和购买欲望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
“几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
”
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把它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因而大为不满。
祝枝山微微地笑着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
应该这样念……”念完,店主人转怒为喜,且置
酒招待。
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得到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玩笑。
你知道祝枝山是怎样读的吗?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侍郎纪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经过,和绅想戏弄一下纪晓岚,便问:“此为何物,是狼是狗?”纪晓岚面有难色地回答:“是狗。
”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着又问:“何以见得是狗?”。
纪晓岚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即可知,垂尾是狼,。
”
“尚书”和“上竖”谐音双关
“侍郎”和“是狼”
富翁瞧了瞧坐在身边的农夫,有意想侮辱他一番,便对他说:“喂,看看你自己,跟一头毛驴能差多远?”
农
夫,坦然道:“近得很,最多只有三十厘米!”
可见,在这里,农夫有意曲解了“”那句话,从而给了富翁一个有力的回击和讽刺。
“差”即可以指“空间的实际距离”,
也可以指“抽象的相似性大小”。
小结:
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
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尽量消除的。
但是有的歧义句令人发笑,并且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笑解歧义句,也成为一种乐趣。
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
完成“名校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