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gene knockoutgene knockout简介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通过破坏特定基因来研究该基因在细胞或生物体中功能的实验方法。
这项技术在基础研究、疾病模型构建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敲除特定基因,我们可以揭示该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对其与相关疾病的关联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引入特定的DNA片段使目标基因发生突变或被删除,从而破坏目标基因的功能。
常用的基因敲除技术包括CRISPR/Cas9、转座子、RNA干扰等。
CRISPR/Cas9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敲除技术之一。
它基于细菌和古菌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防御机制。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一种由短重复序列和变异序列组成的DNA片段。
Cas9是一种具有核酸内切活性的酶。
CRISPR/Cas9技术利用RNA导向的Cas9酶靶向识别和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在细胞中引入含有目标基因的RNA分子和Cas9酶后,Cas9酶会与RNA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RNA分子的导向,使Cas9酶与目标基因特异性结合,并切割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导致基因发生突变或敲除。
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种能在基因组中移动的DNA片段。
转座子可以在基因组中发生插入、删除或重排等事件,从而导致基因的敲除和突变。
转座子技术通过引入含有转座子序列的DNA片段来实现基因敲除。
在细胞中,转座子序列会与基因组发生重组,导致目标基因的敲除或突变。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通过介导靶向特定mRNA分解的机制来抑制基因表达的方法。
在RNA干扰中,特定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或shRNA(short hairpin RNA)分子与目标mRNA相互作用,导致mRNA的降解,从而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基因敲除技术

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基因敲除技术植物基因敲除技术是近年来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该技术可以精准地删去植物基因组中的某个基因,从而研究该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等方面的功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植物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植物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植物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
目前主要有CRISPR/Cas9和TALEN两种技术用于植物基因编辑。
这两种技术都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核酸序列,精准地识别和切割目标基因的DNA 序列,从而实现基因敲除。
先来介绍一下CRISPR/Cas9技术。
CRISPR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细菌中的免疫系统。
通过CRISPR系统,细菌可以识别并摧毁侵入其体内的病毒DNA。
科学家们发现,CRISPR系统中有一种酶叫做Cas9,可以切割DNA序列。
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序列,可以将Cas9定位到需要切割的基因上,并切割掉该基因。
这样就实现了精准的基因敲除。
TALEN技术原理类似于CRISPR/Cas9,也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核酸序列,精准地识别和切割目标基因的DNA序列。
TALEN技术主要是利用一种叫做TALEN(转录激活样核酸酶)的酶来实现基因敲除。
二、植物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植物基因敲除技术已经成为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等方面的功能。
以下是该技术的一些具体应用:1.研究基因功能植物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等方面的功能。
通过敲除某个基因,可以观察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植物基因的功能。
2.筛选基因植物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用于筛选植物基因。
在研究植物新陈代谢方面,需要筛选大量的植物基因,以了解这些基因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
植物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快速地筛选出与目标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从而加速研究进程。
3.改良植物品种植物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用于改良植物品种。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针对特定基因进行序列特异性的基因组改变,从而使该基因在细胞或有机体中无法正常表达。
基因敲除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CRISPR/Cas9技术、RNA干扰技术等。
2.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引入带有特定敲除序列的DNA或RNA分子,干扰目标基因的正常表达,从而导致该基因在细胞或有机体中无法产生功能性蛋白质或RNA。
具体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解释:•设计敲除序列:根据目标基因的DNA序列,设计敲除序列,一般是由数十个碱基组成的寡核苷酸序列。
这个敲除序列将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互补匹配。
•传递敲除序列:将设计好的敲除序列导入目标细胞或有机体中。
传递方式可以包括转染、电穿孔等多种方法。
•敲除序列与目标基因结合:敲除序列与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互补配对,形成双链结构。
这种配对会触发细胞内的DNA修复系统。
•DNA修复系统介入:细胞内的DNA修复系统会介入敲除序列与目标基因的配对,将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修复或剪切。
•基因无法表达:通过以上步骤,目标基因的DNA序列被修复或剪切,导致基因在细胞或有机体中无法正常表达。
3. 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基因功能研究:通过敲除目标基因,研究其对细胞生理过程和有机体发育的影响,揭示基因功能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疾病模型构建: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遗传疾病,研究病理机制、筛选新药物。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特定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为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农业转基因研究:基因敲除技术在农业领域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基因的功能,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等。
4.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基因敲除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高效性: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精确地靶向特定基因,对其进行敲除,从而实现高效的基因敲除。
拟南芥植物基因功能研究

拟南芥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拟南芥,是一种小型模式植物,也是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研究植物的重要模型,由于其小、易培养和基因组小且功能多样,拟南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领域。
基因功能是指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而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这个领域,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开拓新的研究方法和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拟南芥基因组研究的目的1.发现新基因同人类基因组一样,拟南芥基因组虽然只有25,000个基因,但包含了植物生命中各个关键环节中的基因,例如开花、果实发育、细胞分裂和形态构成等。
拟南芥也被视为是研究其他植物领域的垫脚石,拟南芥基因组研究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在其基因组中发现新基因,对于扩大人类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2.揭示基因调控机制在拟南芥中,基因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包括转录和后转录调控。
这些调节机制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不同的基因所在的生物体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那会使我们有机会研究这些交互可能会导致的不良病状。
3.寻找抗病基因病原体和虫害对植物的危害,一直是植物学家们所担心的一个问题,而找出植物的制药基因,能够从分子基础上开展对植物抵抗病原体的研究,也能够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更多的资源。
二、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由于拟南芥基因组具有可塑性和许多实验工具,开展拟南芥的基因功能研究显得异常的简单。
目前,关于拟南芥功能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整合遗传和基因组学方法先通过遗传学方法,确定目标基因,再进一步使用基因组学技术确立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定位准确,可以将与给定特征相关的基因数量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是利用RNA 骨架扰动小分子介导的细胞自身保护机制,通过基因克隆进行敲除,破坏载体、导致细胞死亡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将基因关掉,根据有没有出现问题来了解基因起了哪些作用。
3.遗传页面显微镜遗传页面显微镜用于观察拟南芥基因生成物的进化变化,以及基因功能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确定基因的发生方式和发生地点。
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之基因敲除及基因编辑技术ppt课件

点突变 Left arm Right arm
Donor plasmid
同源重组发生率升高几个数量级
33
TALEN的最前沿
2011年8月,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同时发表了用TALEN 技术 进行基因敲除的4篇研究文章,另加一篇综述。
• 一篇人类干细胞 《Genetic engineering of human pluripotent cells using TALE nucleases》
• 但是,该技术制备复杂,成本昂贵,而且其技术 专利被少数几家商业公司控制。
24
(二)
25
崭新的技术解决经典的挑战
崭新的技术 - TALEN 经典的挑战 – 染色体DNA序列的人工编辑修改
• (点)突变:Silent;Missense; Nonsense;Frame shift (基因敲除, Knockout) • 片段删除 • 片段插入 目的与用途:生物模型;表达工具;基因治疗
15
条件型基因打靶的优势: 1. 克服了重要基因被敲除所导致的早期致死 2. 并能客观、系统地研究基因在组织器官发生、发育以及
疾病发生、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这一技术亦存在一些缺点: 1. 费用太高 2. 周期较长 3. 许多基因在剔除后并未产生明显的表型改变,可能是这
些基因的功能为其他基因代偿所致
• 5' - ATAACTTCGTATA - ATGTATGC - TATACGAAGTTAT - 3' • 3' - TATTGAAGCATAT - TACATACG - ATATGCTTCAATA - 5'
9
• Cre-LoxP系统的特性
植物基因敲除技术步骤

植物基因敲除技术步骤植物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工程技术,它可以通过靶向编辑基因组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敲除,从而研究该基因在植物发育、生长、抗逆性等方面的功能。
以下是关于植物基因敲除技术的详细步骤:第一步:选择目标基因需要选择要进行敲除的目标基因。
这一步需要对目标基因的功能有一定的了解,通常会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求来选定目标基因。
选定目标基因后,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技术操作。
第二步:设计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在进行基因敲除时,需要设计特定的CRISPR引导RNA(gRNA),使其能够与目标基因的特定序列结合,从而实现Cas9蛋白对目标基因的靶向切割。
设计gRNA需要考虑靶向性和特异性,确保其能够精准地引导Cas9蛋白对目标基因进行切割。
第三步:构建敲除体系在确定了CRISPR/Cas9系统的设计后,需要构建敲除体系。
这一步通常包括将设计好的gRNA序列与Cas9蛋白共转染进入靶向植物细胞中,以实现CRISPR/Cas9系统在目标基因上的导向切割作用。
构建敲除体系还需考虑到转染方法和适当的转染浓度,以确保CRISPR/Cas9系统的有效导入和作用。
第四步:筛选突变体在CRISPR/Cas9系统的介导下,目标基因会发生切割并可能导致突变。
在转染后,需要对植物细胞进行筛选,找到含有目标基因敲除突变的细胞。
通常,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RISPR/Cas9系统与荧光标记等标记基因结合,从而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并分离出含有目标基因敲除的细胞。
第五步:验证敲除效果针对潜在的敲除植株,需要进行验证敲除效果的实验。
这一步通常包括对植株进行PCR、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检测,以确认目标基因是否已经成功敲除。
还可以利用基因组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敲除效果验证,确认目标基因的确已被成功敲除。
第六步:进行功能研究一旦确定了目标基因的敲除效果,接下来可以进行目标基因的功能研究。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方法详解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方法详解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人为手段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和功能的技术。
它包括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各个方面,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解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探讨不同的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该技术,可以将来自不同生物体的DNA片段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新功能的基因。
这一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造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植物中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中,实现了抗虫、抗病、耐旱等性状的改良。
此外,重组DNA 技术还用于生产蛋白质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等。
2. 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将特定的基因进行靶向删除,以观察该基因对生物体发育、生长和功能的影响。
这一技术主要通过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实现。
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帮助科学家理解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
此外,基因敲除技术在研发新药时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特定基因敲除进行药物研究,可以发现新的靶点并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3.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指将某个感兴趣的基因从基因组中抽离出来,并通过DNA复制的方法制备多个相同的复制体。
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分析。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制备目标基因的重组蛋白,以用于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基因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组库的构建,以便对特定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和分析。
4.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直接修改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确编辑。
最著名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可以用于精确修复基因中的错误、敲除不需要的序列以及在特定位点插入新的基因片段。
这一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可以开发出治疗基因缺陷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潜在疗法。
5.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指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全面或局部的DNA序列测定。
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基因敲除技术的概述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来改变生物体特定基因表达的方法。
它是基于基因组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设计和构建特定的DNA序列,通过转染或转化将其导入到目标细胞中,从而抑制或破坏目标基因的正常功能,进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
3. 基因敲除技术的方法3.1 siRNA敲除法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是一种通过RNA干扰机制来靶向特定基因的技术。
它通过设计合成与目标基因互补的双链小分子RNA,并通过导入细胞内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3.2 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工具,可以实现高效、精准地靶向敲除目标基因。
该系统包括CRISPR RNA (crRNA) 和转录单元结合酶Cas9。
通过引导RNA与Cas9结合,可精确指导Cas9蛋白靶向到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实现基因敲除。
3.3 TALEN技术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技术是一种利用转录激活样结构域的蛋白质与核酸酶结合来敲除基因的方法。
它可以实现对特定DNA序列的敲除,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和特异性。
4. 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4.1 功能基因研究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特定基因在生物体发育、生长、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敲除特定基因,可以观察到其缺失对生物体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出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4.2 疾病模型研究基因敲除技术可以构建疾病模型,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生机制。
通过敲除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与人类疾病相似的表型,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潜在治疗方法。
4.3 基因治疗基因敲除技术可用于基因治疗,即通过敲除异常基因来恢复或调节正常基因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N Qi-Jun1, XIAO Yu-Mei2,*, WANG Xue-Chen2,**, ZHOU Hai-Meng1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1 期,2004 年 2 月
2 转座子插入突变 使用转座子进行插入突变的优点有:(1 )
转座子能够在转座酶的存在下从插入位点剪切下 来,造成突变体反转。采用这种方法可进一步确 证突变体表型是否由转座子插入突变引起。(2 ) 大多数转座的位点偏好于连锁位点,所以如果有 一个可转座的元件靠近目的基因,那么可转座的 元件即会高效地移动并插入目的基因。因此,即 使在突变体库中没有发现期望的插入位点,仍可 以采用转座子在连锁位点上的转座获得目的基因被 插入失活的品系。(3 )当一个基因家族的多个 成员沿染色体串连排列时,可采用复制型的转座 系统(供体位点的转座子元件被复制而不是被剪 切,由复制形成的转座子元件转座到新的位点) 创建该基因家族全部成员均被敲除的突变体。如 果目标是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的方法获得插入位点在 基因组达到饱和的突变体库,转座位点的偏好性 则是一个明显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 发展了双组分的转座系统,如激活 / 解离 (Activator /Dissociation,Ac/Ds)转座系统和增 强子 / 抑制子 - 突变子(Enhancer/Suppressor- mutator,En/Spm)转座系统。在双组分的转座 系统中,可以用负选(反选)的方法去掉紧密 连锁的转座位点;同时,还可以用负选的方法去 掉转座酶,获得稳定的插入品系。对于一些自身 没有适合的转座系统可用的物种来说,可以采用 来自其它物种的异源转座系统。目前,已将两套 来自玉米的可转座元件 Ac/Ds 和En/Spm 改造修饰 后用在烟草、番茄和拟南芥等植物中[ 2 ]。 2 . 1 A c / D s 转座系统 Ac/Ds系统由自主性元件 (A c )和非自主性元件(D s )构成。A c 元件 编码的转座酶与 Ac和 Ds元件的末端倒转重复序列 结合,催化 Ac 和 Ds 元件转座到基因组的新位点, Ds 元件能够在转座酶的作用下移动。去除 Ac元件 的末端倒转重复序列可使其自身不能转座,但可 以产生转座酶。采用这种改造过的两组分系统可 以产生稳定的插入。这时,通过遗传杂交引入自 主性元件,转座子插入序列可以重新移动。因 此,Ac/Ds 转座子插入系统只需要少量的转基因 品系(启动品系)作为转座源即可。
定点敲除(即定点突变的方法使目的基因完 全失活)是最直接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但是 对开花植物而言,现在还没有高效、实用的定点 突变技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大规模的随机 插入突变,它为在基因组范围内敲除掉拟南芥任 何一个基因提供了可能。这项技术具有效率高、 基因失活完全、容易分离鉴定被插入引起失活的 目的基因等优点[2]。随机插入突变可分为 T-DNA 插入突变和转座子插入突变。 1 T - D N A 插入突变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
的 T - D N A 转化可用于不同的植株中进行插入突 变。使用 T - D N A 插入突变的优点有:(1 ) 能 直接在基因组 DNA 中产生稳定的插入突变,不需 要额外的步骤来稳定 T - D N A 插入序列;(2 )尽 管最近的研究表明,T-DNA 标签在拟南芥基因组 中的分布并非完全是随机的,而是偏好插入基因 密度高的染色体区以及基因的 5’和 3’调控区[3], 但这种偏好性并不影响用 T-DNA 插入突变位点来 饱和基因组。另一方面,T - D N A 插入突变也有 不利的因素:它只适用于那些容易被 T-DNA 转化 的植物;T - D N A 整合还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模式, 如 T-DNA 边界的质粒序列随 T-DNA 一起整合到基 因组 DNA 中,同一植物常常会有多个拷贝的插入 序列等复杂情况的出现,使得用 PCR 方法进行的 反向遗传学分析变得困难;此外,它常常会出现 由 T-DNA 整合引起的各种染色体重排现象,以致 突变体表型与 T-DNA 插入无关,而难以对插入位 点进行遗传学分析[ 2 ] 。尽管如此,但近年来发展 了农杆菌介导的 T-DNA 转化拟南芥的高效方法, 可以快速获得成千上万的拟南芥 T-DNA 插入突变 体[4],因此 T-DNA 插入突变在拟南芥中得到广泛 利用。
收稿 2003-04-28 修定 2003-07-21 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项目(G1999011700)。 * 同为第一作者。 * * 通讯作者(E-mail:xcwang@public.bta.net.cn, Tel:010-
62892706)。
122
用可转座元件插入突变时,应当仔细考虑重
新获得新的插入位点的策略。最常用的两个策略 是正选策略和反选策略。如图 1-a 所示,正选策 略是根据转座子元件是否从抗性基因内部剪切掉, 从而使抗性基因恢复抗性可转座的元 件(D s 元件)的转座作用(即剪切事件)发生 在减数分裂之前,但有时转座子的转座也能在减 数分裂后发生。由于 Ac 和 Ds 元件均是杂合状态, 经减数分裂后含 Ac 元件和含 Ds 元件的染色体可能 随机分配到同一个大孢子或小孢子,也可能随机 分配到不同的大孢子或小孢子中。前者由于有 Ac 元件的存在, 因此Ds元件仍然可以发生转座; 而后 者由于不存在 Ac 元件,所以 Ds 元件不会发生转 座,造成一些精、卵细胞含有没有转座的 D s 元 件,从而形成假阳性 F 2 代植株。其次,由于大 于 50%以上的转座发生在连锁位点,采用这种策 略获得的许多转座子元件与供体位点是连锁的。 这样,为了使转座子插入位点覆盖整个基因组范 围,需要进行大量的筛选工作。不过,如果我 们的目标是把与供体位点连锁的基因作为插入突变 的靶基因时,这种策略尤其有效。因此,这种 策略可以作为一种定点敲除基因的方法。人们正 在系统地构建各种转座子插入突变体中转座子位点 的遗传图谱,将来可以用这些转座子插入突变体 品系在基因组范围内定点敲除目的基因,即采用 转座子距离目的基因最近的插入突变体品系,根 据转座子在连锁位点的转座频率较高的特性,定 点敲除目的基因。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1 期,2004 年 2 月
123
图1 可转座元件的标记策略[5] a.正选策略。在同一T-DNA 上,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35S::HYG)的供体Ds元件插入到第二个抗生素抗性基因35S::SPT 的前导序列中。在 Ac 元件存在时,Ds 被剪切,35S::SPT 基因的抗性得以恢复,导致对链霉素产生抗性。对链霉素和潮霉素 (hygromycin)都具有抗性的 F2 代植株含有从 T-DNA 上的原始位点剪切下来的 Ds 元件。Ds 元件转座到连锁位点(第 1 类)和非 连锁位点(第 2类)的植株被选择。第 3类植株是可能会被筛选的假阳性植株。当 Ds元件在卵细胞中被剪切而在精细胞中没有被 剪切(或者相反)时,会导致这种假阳性植株的出现。 b.反选策略。在同一 T-DNA 上,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1’::Kan)的供体 Ds 元件与反选标记基因 2’::iaaH 毗邻。反选 标记基因iaaH编码的产物可将无毒的萘已酰胺(NAM)转化为对植物细胞有毒的物质,因此当植株中存在并表达反选标记基因iaaH 时植株对 NAM 复合物敏感。在 Ac 元件存在时,Ds 被剪切。对卡那霉素(Kan)和 NAM 都具有抗性的 F2 代植株含有 Ds 元件, 而不含有 iaaH 基因,因而 Ds 元件转座到非连锁位点的植株(第 1 类)被选择。转座到连锁位点的 F2 代植株(第 3 类)因含有 iaaH基因而不被筛选。第 2类植株为可能会被筛选的假阳性植株。当 Ds转座的连锁位点处于iaaH基因的内部时,会导致 iaaH基 因的失活,使植株对 NAM 产生抗性,从而导致这种假阳性植株的出现。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1 期,2004 年 2 月
121
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基因敲除技术
陈其军1 肖玉梅2,* 王学臣2,** 周海梦1
1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北京 100084; 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4
Gene Knockout in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5% ̄15%。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 T-DNA 上引 入两个拷贝的反选标记基因。但需要注意的是, 2 个拷贝的标记基因可能会因为共抑制现象,造 成反选标记基因的失活。反选策略中另一个值得 注意的问题是,尽管 Ds 元件的转座没有明显的位 点特异性,但研究发现,采用反选策略筛选的非 连锁的转座位点在整个基因组中并非是随机分布 的,而是存在明显的“热点”(hotspot )部位。 例如,在拟南芥 2号和 4号染色体的核仁组织中心 插入位点较密集,插入位点偏向于基因的 5 ’端 等[ 6 ]。 2.2 En/Spm 转座系统 Tissier等[7]对上述Ac/Ds 转座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成 En/Spm 转座系统。 其中一个改进是可以直接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进行 抗性筛选,而不需要在平板上培养和筛选,这就 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另一个改进是 En/Spm 系统的 可转座元件 dSpm 和 Spm 转座酶构建到同一 T-DNA 上,反选位点只有一个,因此可以降低筛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