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3级4绩效管理.doc

人力资源3级4绩效管理.doc
人力资源3级4绩效管理.doc

第四章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P168:

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体现价值观,经营理念,战略和策略要求。

绩效管理程序设计:总流程,具体考评程序。

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应当从程序、步骤和方法上,切实保障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宏观上看,企业强化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国内:目标设计,过程指导,考核反馈,激励发展。

成功的绩效管理组成(国外)P169:指导、激励、控制、奖励。

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P170: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

绩效管理涉及五类人员P170:考评者、被考评者、被考评者同事、被考评者下级、企业外部人员。综合分析题201311

上级考评:60%-70%,为主,较为客观。

自我考评:10%,容易受到个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级考评:10%,易受人际关系影响。

下级考评:10%,对被考评者容易心存顾虑,考评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

外部考评:较客观公正,但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

绩效管理包含五个具体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实施要点P170-184 简答题

1、准备阶段

①明确绩效管理对象,以及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

②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正确的选择考评方法。

③根据考评的具体方法,提出企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

④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

⑤培训考评者,思想上、组织上有充分的准备,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确定具体绩效考评方法的重要因素(选择方法时考虑)P173:第二卷可能考点

管理成本:研发,预付,实施应用,观察,改进绩效

工作实用性:满足需要,能够推广

工作适用性:考评方法、工具与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之间的对应性和一致性

2、实施阶段:①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第一,计划第二,监督第三,指导第四,评估第五)②收集信息并注意资料的积累。

3、考评阶段绩效管理的重心简答题200711 201011 做好考评实施应做到:

①考评的准确性。②考评的公正性(P178绩效评审系统,员工申诉系统,简答题功能:允许员工对考评结果提出异议,使考评者重视信息的采集和证据的获取,减少矛盾和冲突)。③考评结果的反馈方式(反馈的目的是改进提高绩效)。④考评使用表格再检验。⑤考评方法再审核。

从考评者角度来看,影响绩效考评质量的因素有:考评者的多少,考评者的个人素质,考评者对被考评者的熟悉程度,考评者的工作经验,考评者对考评指标及标准的理解程度。

4、总结阶段:

①对绩效管理系统的全面诊断。②各主管应承担的责任。③各级考评者应掌握的绩效面谈技巧。在绩效考评的总结阶段要完成的工作有:形成考评结果的分析报告,对企业现存问题的分析报告,制定下一期企业全员培训与开发计划,提出调整和修改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计划。

5、应用开发阶段P182:是绩效管理的终点,又是一个新的绩效管理工作循环的始点,在这个阶段,推动企业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方法:①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开发。②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管理者关心的中心和焦点应当始终是被考评者)。③绩效管理系

统开发。④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包括:P175 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工具开发,组织构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为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可行性,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略。

?具体办法P176:①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②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③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绩效系统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环节:P177 目标----计划----监督----指导----评估

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内容:P180

①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诊断②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诊断③对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诊断。

④对考评者全面过程的诊断⑤对被考评者全面的、全过程的诊断⑥对企业组织的诊断。

在绩效管理的总结会议上,主管的态度应当具有鲜明的建设性、支持性和指导性。P182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

以下关于绩效面谈的说法正确的有:实现员工“自己解放自己”,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为主管与下属讨论工作业绩提供沟通机会,是总结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绩效面谈的种类简答题201005 案例分析题

1.按内容和形式分P184:

计划面谈:初期

指导面谈:过程中,要求参加者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并要掌握提问和聆听的时机。根据下属不同阶段的实际表现,主管与下属围绕思想认识、工作程序、操作方法、新技术应用、新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所进行的面谈。

考评面谈:末期,主管与下属就本期绩效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方面所进行的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估。

总结面谈:完成后,201311 为下一期绩效管理活动创造条件。

2.按具体过程及其特点分P184:

单向劝导式(201311评价)、双向倾听式、解决问题式(促潜能开发全面发展)、综合式绩效面谈(201311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

有效信息反馈方式要求(提高面谈质量的方法)P187:

针对性(行为)、真实性、及时性、主动性、适应性。

改进员工绩效的具体程序和方法P188-189 案例分析题简答题201305

(一)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与原因。

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具体方法P188:

目标比较法:实际工作表现与计划目标。

水平比较法:考评期业绩与上一期业绩。

横向比较法。各部门之间,各成员之间。

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可借用因果分析图的方式进行分析。

(二)制定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

1、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

2、正激励策略(物质性,货币形式,精神性,非货币形式,荣誉性)与负激励策略。

3、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

激励策略有效性体现的原则P192:及时性、同一性、预告性、开发性。

负激励策略P191:(反向激励策略),惩罚手段:扣发工资奖金/降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

绩效管理中的三种矛盾P193:简答题200705 员工自我矛盾、主管自我矛盾、组织目标矛盾。化解绩效矛盾冲突的措施:P194 简答题200705

1.在绩效面谈中,应当做到以行为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诱导为手段,本着事实求是,以理服人的态度,克服轻视下属等错误观念,与下属进行沟通交流。

2.在绩效考评中,将过去的、当前的以及今后可能的目标适当分开,将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分开。

3.适当下放权限,鼓励下属参与。

检验绩效管理系统有效性的方法P195

1、座谈法。通过召开不同人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可以广泛地征询各级主管、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步骤、考评指标和标准、考评表格形式、信息反馈、绩效面谈、绩效改进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根据会议记录写出发析报告书,针对目前绩效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整和改进的建议。

2、问卷调查法。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员工之间的干扰,充分了解各级主管和下属对绩效管理系统的看法和意见,可以预先设计出一张能够检测系统故障和问题的调查问卷,然后发给相关人员填写,采用问卷调查的主法,好处是有利于掌握更详细、更真实的信息,能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剖析。

3、查看工作记录法。为了检验管理系统中考评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可以采用查看各种绩效管理原始记录的方法,对其作出具体的评价。

4、总体评价法。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可以聘请企业内外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进行总体的评价。

用总体评价法评价绩效管理系统,应从哪些方面研究和分析:简答题201211:P196:

总体的---功能、结构、方法、信息、结果分析。

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与应用

员工绩效的特征P197: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从考评内容上看,绩效考评分为P197: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

考评的三类效标P197:特征性、行为性、结果性

品质主导型P197:着眼于“他这个人怎么样”,考评涉及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行为主导型P197:着眼“干什么、如何去干的”。重点考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

行为导向主观考评方法P198 :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优缺点简答题强制分布法P199:亦称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综合分析题200811 优缺点简答题

假设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整体呈正态分布,中间最多,好差是少数,按照一定百分比将被考评员工强制分配到好中差各个类别中。优点:避免过分严厉或宽容,克服平均主义。

缺点:难比较员工差别,不能在诊断工作问题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

各种绩效考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P197-198

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看,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和效果主导型三种类型。(1)品质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

为主。品质主导型的考评很难具体掌握,并且考评操作性及其信度和效度较差,涉及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2)行为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

评,重在工作过程而非工作结果,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较强。行为主导型适合于对管

理性、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特别是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3)效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

重的是员工或团队的产出和贡献,即工作业绩,所以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很强。此类考评方法具有滞后性、短期性和表现性等特点,它更适合生产性、操作性,以及工作成果可以计量的工作岗位采用,对事务性工作岗人员的考评不太适合。

行为导向客观考评方法P200-203:

关键事件法:对事不对人,考虑到行为的情境,考评特定的工作行为。

时间跨度大,费时费力,不能定量,不能区分重要性,很难比较。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P201:综合分析题步骤:岗位分析-建立等级-分配归入-审核正确性,优点:考量更精确,标准更明确,良好反馈,提高连贯性可靠性,利于综合评价判断。

缺点:费用高,费时费力。说法优缺点201311

行为观察法P202:能区分行为重要性,费时费力。综合分析题200805 行为观察量表P203

评定。。。行为用5-1和NA代表频率,1个大项-6个小项,06-10分未达标准,26-30分最优秀。加权选择量表法:便于反馈,核算简单,根据工作内容设计不同的考评表,打分容易。

结果导向考评的形式P205-207:以实际产出为基础种类201311

①目标管理法:可测量的工作结果P206结果易于观测,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绩效的横向比较,

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内容,适合对员工进行反馈和辅导。说法201311

采用目标管理法来考评绩效,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具体性,目标数量不宜过多,目标要可测量,员工参与目标设定,应制定达到目标的详细步骤和时间。

②绩效标准法:与目标管理法接近,采用更直接的工作绩效衡量指标,适用于非管理岗位员工,

指标要具体、合理、明确,有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的约束,要规定完成目标的先后顺序。

③直接指标法:可监测、可核算指标构成考评要素,作为考评员工的主要依据,节省成本。

④成绩记录法:适合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员。

应用各种考评方法时,可以采用哪些有效措施和方法,防止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问题

P207 综合分析题201205

1、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和各种原始记录为前提,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

2、从企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特点,充分考虑本企业员工的人员素质状况与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考评工具和方法,更加强调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认真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而有效地避免各种考评误差和偏颇的出现。

3、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

4、为了避免个人偏见等错误,可以采用360度考评方法,由多个考评者一起来参与,由较多的考评者参与,虽然可能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以使绩效考评作出更准确可靠的判断。

5、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考评者培养训练,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并进行专门的系统性培训,使他们不断地增长绩效考评及其各种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绩效考评的各种方法,具有实际运作的操作技能,能独立地调整、处理绩效考评中出现的偏误和问题。

6、为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应当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

绩效考评数据应该?201311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分章详细总结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从内容上看,区分为: 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 5费用规划(预算、核算、审核、结算、控制)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 1性质任务2职责权限3岗位关系4劳动条件和环境5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P2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工作岗位分析信息主要来源于: 1书面资料2任职者的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观察岗位规范的内容包括: 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岗位、组织、协作、行为)2定员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 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推荐教材)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和配合程度) 工作说明书的分类:岗位、部门、公司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资料(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与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1工作岗位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一遍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三)总结分析阶段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确任务目标的原则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4“因事设岗”原则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1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2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3岗位的工时制度4劳动环境的优化 工作岗位扩大化包括: 横向—将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后由几个人共同完成几道工序;单调工作中个增加一些变动元素;采用包干责任制;减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纵向—将经营管理者的部分只能转由生产者承担 为了使岗位丰富化,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1任务多样化2明确任务的意思3任务的整体性 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5注意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中的程序分析包括: 1作业程序图2流程图3线图4人—机程序图5多作业程序图6操作人程序图 编制包括: 1机构编制2人员编制(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 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区别: 1单位不同2应用范围不同 企业定员的原则: 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改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有利于促进员工队伍的素质 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 按照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企业定员标准可分为:1单项定员标准2综合定员标准 按照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企业定员标准可分为: 1效率定员标准2设备定员标准3岗位定员标准4比例定员标准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PDCA绩效管理

PDCA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绩效主要体现为“效率”(努力用正确方法做事)和“效果”(做正确的事),具体讲是员工一段时期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的总和及部门一段时期完成的情况以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目标管理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赢利情况。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员工绩效管理考核与组织绩效管理两大企业管理运作系统。PDCA是管理原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ISO9000演变与发展的结果。 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力求“打破现状实现管理突破”螺旋上升,挑战企业更高前景目标的过程。通过企业根据前期运作情况与发展愿境、内外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制定企业预期目标(MBO)、发展战略、各种预算、规范企业中各单位绩效活动,追踪校验并定期汇总分析与综合评估。可以讲是企业最高层表达企业文化、实施管理的重要途径,向员工表达了企业所推崇的做事方式,鼓励什么行为,什么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维持良好工作环境等。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指导、管理、奖励与发展、诊断与协调来发现企业管理的不足及影响工作绩效的组织系统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有利于提高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通过绩效管理有利于协调部门关系,协调员工关系,提升企业团队精神。在整个的绩效管理中,员工都是主动参与的,被鼓励发表意见,提出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及建议,员工得到了企业充分的尊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个工作业绩的“生命共同体”、负有共同完成即订工作目标的责任、能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所以员工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与成就感,从而提升企业员工归属感,优良企业“雇主品牌”的建立也利于提升企业对外人力资源总体竞争优势。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利克特管理方法Ⅳ”即“集体参与法”的体现。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员工不断改善影响员工绩效的组织因素,如岗位轮换、工作气氛、学习氛围的营造、员工个人能力、态度、工作环境条件,工作任务与目标等。同时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持续不间断运用“头脑风暴法”、“脑力激荡术”、“期望与过程激励”等强化手段以及正确使用目标控制与纠正偏差措施尤为重要。总之,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管理,但是,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组织绩效的前提。 企业绩效管理经过持续“PDCA戴明环”的循环管理,最终应达到的目标是:1、培养企业优良绩效文化氛围;2、立足市场制胜业绩并维持螺旋上升;3、建立企业高素质、高效率的员工团队; 4、鼓励并不断激励先进,健全优秀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5、不断挑战创新为企业追求卓越成效; 6、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人本管理相联系的循环系统。 具体讲,企业进行员工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时刻掌握员工第一手的资料,考察员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检讨工作质量,通过各种考核手段的实施、各种考核资料的汇总分析,有利于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考察员工发展潜力,为企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确客观地评估企业各岗位所承担的风险、贡献的大小,推动企业员工薪酬福利待遇的公平、公正合理定位。同时,通过系统循环对企业各岗位工作说明书的反复回顾与修订,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提供了详细依据;有利于企业为鼓励员工开展奖励工作;通过考核资料的收集建档,有利于企业面对产生职位空缺时进行及时调整选拔可用人才;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员工考核,及时发现企业组织结构、工作分工与员工能力等缺陷问题,调整企业组织人员,制定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并通过绩效管理系统论证培训效果。可以认为:考核工作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制约企业绩效发展与达成因素中,关键是:1、员工个人:能力、知识、技能、性格、工作态度等;2、企业组织系统:工作任务的一致与合理性、目标的复杂性、困难程度、目标间的冲突、企业运行工作准则及奖惩制度、工作环境与条件、部门划分与人员配备、工作职责详尽程度与冲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历年真题

2008年5月人力资源治理师考试(三级)试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第1~16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l~8题) 1、关于职业良心的讲法中,正确的是( )。 (A)假如公司老总对职员好,那么职员干好本职工作确实是有职业良心 (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 (C)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按照科业道德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工作 (D)一辈子不‘跳槽”是职业良心的全然要求 2、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差不多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个人主义 (D)利己主义 3、关于职业技能,正确的讲法是( )。 (A)职业技能决定着从业人员的职业前途 (B)职业技能的提高,受职业道德素养的阻碍 (C)职业技能要紧是指从业人员的动手能力(D)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先天素养无关 4、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的修养境地是( )。 (A)诚信 (B)仁义 (C)反思 (D)慎独 5、对待工作岗位,正确的观点是( )。 (A)尽管自己并不喜爱目前的岗位,但不能不用心努力 (B)敬业确实是不能得陇望蜀,不能选择其他岗位 (C)树挪死,人挪活,要通过岗位变化把本职工作做好 D)企业遇到困难或降低薪水时,没有必要再讲爱岗敬业 6、关于诚信,正确的讲法是( )。 (A)忠诚单位领导 (B)任何时候都不讲假话 (C)真实 无欺,遵守约定践行承诺(D)善意的谎言体现了诚信的社会价值 7、关于办事公道,正确的讲法是( )。 (A)坚持办事公道,耍求当事人不讲人情 (B)人们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是为公道 (C)一个人做了一件公道的情况就讲明他

是公道的人 (D)公道自古不变,其标准历来是统一的 8、关于节约,正确的讲法是( )。 (A)节约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相符合 (B)在物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无须崇尚节约 (C)今天所倡导的节约要紧指物质生产领域,而非个人生活领域 (D)不管职位高低,人人都历行节约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 A)鲜亮的行为性(B)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C)法律强制性(D)利益相关性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职业技能的特点包括( )。 (A)遗传性(B)专业性 (C)层次性(D)综合性 12、坚守岗位约差不多要求是()。(A)遵守规定 (B)履行职责 (C)临危不惧 (D)相机而动 13、从业人员做到真诚不欺,要( ) 。(A)出工出力(B)不搭“便车” (C)坦诚相待(D)宁欺自己,勿骗他人 14、从业人员做到坚持原则,要( )。 (A)立场坚决不移 (B)注重情感 (C)方法适当灵活 (D)和气为重 15、执行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包括()。(A)牢记操作规程(B)演练操作规程(C)坚持操作规程(D)修改操作规程16、从业人员节约资源,要做到()。(A)强化节约资源意识(B)明确节约资源责任 (C)创新节约资源方法(D)猎取节约资源酬劳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17~25题) 17、超市正在营业,突然停电了,超市内一片黑暗,人们纷纷呼喊着、拥促着向外挤,超市陷入了混乱。这时你会( )。 (A)担心超市会发生踩踏事故 (B)可能超市会丢失专门多东西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案

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方案 以某生产企业为例 一、定义 绩效考评简称考绩,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察和评定,即根据工作目标或一定的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等进行定期的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一、目的 1、绩效考评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感。 2、除此之外,有效的绩效考评还成为各种人事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劳动报酬(提高工资)、晋升、培训、裁员计划以及为员工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提供信息。 3、具体来说,为了更好的了解员工队伍的工作态度、个性、能力状况、工作绩效等基本状况,为公司的人员选拔、岗位调动、奖惩、培训及职业规划等提供信息依据。从而更好地引导员工行为,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绩效,发掘员工潜能,同时实现员工与上级更好的沟通,创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推动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适用范围 我所设计的这个绩效考评方案主要是对全体正式进行的定期考评,适合公司所有已转正的正式员工。 新进的实习员工、竞争上岗的见习员工等特殊阶段员工的考评另行定制,不适合此考评,但可以引用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数据信息,作为企业对员工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 三、绩效考评对象、考评方式以及考评内容 1、考评对象 根据企业内不同的考评岗位,我们分为三个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执行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范围和侧重点,来分别进行绩效考核。 2、考评方式 关键事件法(KPI)、目标考核法(MBO)、以及量表评估法、360度考核法等

3、考评内容 (1)高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绩效、工作任务执行绩效等 (2)中层管理执行人员:管理能力、工作任务执行绩效、工作态度等 (3)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执行绩效、工作态度等 四、考评原则 1、公开性和民主性原则 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吸收员工代表参与考评标准的制定。考评前,一定要将考评标准向全体被考评者公布,让员工知道考评的条件与过程。考评结束时,要给被考评员工解释和申诉的机会和权力。这样,他们才会对考评工作产生信任感,对考评结果持理解和接受态度。 2、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 考核标准的制定必须以职务分析所确定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为基础,做到科学合理。进行绩效考评时,对他们应一视同仁,不掺入个人好恶等感情成分,厚此薄彼。 3、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由绩效的多维性和多因性可知,员工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表现为多个方面。为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与客观,绩效考核的标准应包括工作绩效的各主要方面,并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不同方面赋予适当的权重,以避免片面性。 4、立体考核原则 由不同类型的考评者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各有优缺点,因此,对员工的绩效应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把上级的评定、同级评定、下级评定和员工自我评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版教材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电子版(出版社母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基本原理,岗位信息的来源,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以及工作岗位分析及编写工作说明书的程序和步骤。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遗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而人力资源规划又对企业人员的招聘、选拔、培训、考评、调动、升降、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步骤与方法,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管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利用各种有效的考核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企业发展

1.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1.1绩效考核的定义 绩效考核,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是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体现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 1.2绩效考核的目的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提供反馈信息,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并与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员工进行制度性考核和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为企业最高管理者进行企业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也为员工岗位变动、薪酬分配,人员任用,干部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人员调配等提供客观依据。 1.3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员工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另外,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科学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会起到积极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版教材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电子版(母版)教材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工作岗位分析的基本原理,岗位信息的来源,工作说明书的容,以及工作岗位分析及编写工作说明书的程序和步骤。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 人力资源规划的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彼此协调并实现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遗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而人力资源规划又对企业人员的招聘、选拔、培训、考评、调动、升降、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步骤与方法,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一)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站在如何激励人、开发人的角度,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组织的绩效目标是由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和组织目标决定的,绩效目标要体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是部门绩效管理的基础,岗位工作分析是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 其次,绩效考核结果在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上述各个环节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而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将对上述各个环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绩效管理和招聘选拔工作也有密切联系,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素质对绩效管理影响很大,人员招聘选拔要根据岗位对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 通过薪酬激励激发组织和个人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培训开发提高组织和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带来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绩效管理,你是谁?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按管理主题来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另一类是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考核方式,其核心都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不应在指标的得分上斤斤计较。 绩效管理几种典型模式 通过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德能勤绩”式 “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曾一度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年终考评中普遍采用,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还在沿用这种思路。

人力资源三级英语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are better also to service the needs of their colleagues and their employer. As Human Resource Manager,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them in the age of advancing technology are great and each manager must utilize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m in order to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effectively. HR personnel must constantly keep up to date with change and therefore must experience on going training to keep abreast with development. A wonderful resource is internet and here at this venue, managers are able to obtain current information on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rough web-based training. In today’s society, everything now is computer based. Standard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record and store information. Programs have been designed to analyze inputted information thereby giving the HR professional a wide variety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s easy to store and easily accesses. Emailing is now a necessity. Instantaneous communication is possible not only with words but with sound and picture. It is easy to interface with employees, colleagues, and business partners and associates. It is apparent that technology will continue to grow at a rapid pac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Human Resource Personnel to be aware of these changes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their department. Training and computer learning are essential if the HR Manager hopes to continue as a professional and contributing work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do not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service to ______? A.the co-workers B.the customers C.the line manager D.the senior management ●What is not the element of the instantaneous communication? ______ A.Photo B.Music C.Text D.Smell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ight most likely disagree that ____. A.Managers can obtain current information on technological changes trough web-based training. B.Programs have been designed to analyze inputted information. C.Email is difficult to interface with employees, colleagues, and business partners and associates. D.Training and computer learning are essential if the HR Manager hopes to continues as a professional and contributing worker.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完整电子版(考试重点含对应页码)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2 1.战略规划(根据发展战略和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 3.制度规划 4.人员规划(内容: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定额、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 5.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企业组织结构层次P2 分为两个层次1.经营体制2.职能体制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原则P3-4-5 1.任务目标原则 2.分工协作 3.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 4.权责对应原则 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 6.稳定性和舒适性原则。(注意了解原文:跨度问题) 直线制的优点和缺点P5(其他制优缺点) 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 2.组织机构缺乏弹性,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事务依赖少数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管理全才。 企业发展历史上,企业组织结构出现过多种形式P5-6 一; 二;职能制:也称多线制,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只能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厂长下设职能部门并有权向下传达命令,直接指挥下级,下级即服从直线领导,也服从各级职能部门指挥。优点:1提高企业管理专业化程度和专业水平2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供详细业务指导3减轻了直线领导的工作负担4有利于提高各职能专家自身的业务水平5有利于各职能管理者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的实施。缺点:1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不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造成管理混乱,令下属无所适从2直线人员和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易产生分歧,争名夺利,争功诿过3机构复杂,增加管理费用4知识面和经验狭隘,不利于培养全面性管理人才5组织决策不够慢、不够灵活,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必须经过改造才能应用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 三;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厂长领导下设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厂长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领导,直线管理人员指挥下级,职能部门是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是指导关系,非领导关系。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职能部门弥补了领导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缺点:1职能部门过多,横向联系和协作变的更加复杂和困难;2都向领导汇报,无法将精力集中于企业管理重大问题;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无法解决时,企业将面临改革问题。 四;事业部(也成分权制);是在直线职能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大权,通过利润指标控制事业部。优点:1权利下放,高层拜托日常事务,集中精力2事业部摆脱事事汇报,搞好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适应能力3事业部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工作,实现高度专业化,形成大型联合企业4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和经营挂钩;缺点不足:1组织结构重叠,人员膨胀;2事业部忽视企业整体利益;事业部适合: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实用性的企业。 组织结构实施要则P8 1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2明确责任和权利原则3先定岗再定员原则4合理分配职责原则 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P8 管辖人数多少应根据1.下级的分散程度2.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3.工作内容4.下级的能力5.上级的能力6.标准化程度。组织结构图绘制的基本图示P9 1.组织机构图 2.组织职务图 3.组织职能图 4.组织功能图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绘制基本方法P12 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分权制)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第四章绩效管理 企业管理的四大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成长机制;竟争淘汰机制。 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 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 其潜力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作业环境,持续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绩效管理不仅强 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促进员工实现工作目标和个人和谐发展的过程。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由于涉及的工作对象和内容不同,可分为:管理的总流程设计; 具体考评程序设计. 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 一、准备阶段: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无论何工种 何级别。 绩效管理参与者涉及五类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具体参与者由其中哪些人组成,取决于:考 评类型、考评目的、考评指标和标准。对操作工人考评,应以员工直接主管为主要信息源;

为了培训和开发人才,宜采用上级考评、自我考评和同事考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可 采用由主管主持,技术人员自己、下级、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的会议讨论形式。 1.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以及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 绩效考评涉及五类人员:1.考评者2.被考评者;3.被考评者的同事4.被考评者的下级;5.企 业外部人员 绩效考评的类型:1.上级考评2.同级考评3.下级考评4.自我考评5.外部人员考评 选择考评参与人员取决于三种因素:1.被考评者的考评类型、2.考评的目的、3.考评指 标和标准 贯彻绩效管理制度的策略:“抓住两头,吃透中间”: (1)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 (2)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3)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2.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正确的选择考评方法。 选择绩效考评方法时要考虑3个因素: 1.管理成本:进行管理成本分析; 2.工作实用性:任何一种考评方法都必须体现实用性的原则; 3.工作适用性:考评方法、工具与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之间的对应性和一致性。 选择绩效考评的方法,考核效标通常分为三类: 1)特征性效标: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沟通能力、可靠度、 领导技巧等。 36 2)行为性效标: 侧重点是考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此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 往频率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全案(doc 265页)

弗布克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实务系列 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全案孙宗虎罗辉编著 北京

目录 第1章绩效指标设计与绩效考核 第2章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2.1 董事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2.2 监事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2.3 总经办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2.4 总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5 生产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6 营销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7 客服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8 行政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9 生产总监绩效考核方案 2.10 销售总监绩效考核方案 2.11 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方案 第3章战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3.1 战略规划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3.2 企业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3.3 战略规划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3.4 企业管理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3.5 战略规划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3.6 企业管理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第4章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 4.1 技术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4.2 研发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4.3 技术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4.4 研发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4.5 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第5章采购供应人员绩效考核

5.1 采购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5.2 供应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5.3 采购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5.4 供应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5.5 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第6章生产工艺人员绩效考核6.1 生产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6.2 工艺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6.3 生产车间主任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6.4 生产车间班组长绩效考核指标量表6.5 生产车间班组长绩效考核方案 第7章产品质量人员绩效考核7.1 产品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7.2 质量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7.3 质量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7.4 质控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7.5 产品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第8章设备管理人员绩效考核8.1 设备动力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8.2 设备能源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8.3 设备维修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8.4 设备采购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8.5 设备采购人员绩效评估方案 第9章运输配送人员绩效考核9.1 运输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9.2 仓储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9.3 运输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9.4 仓储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9.5 配送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9.6 配送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完整版)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五篇薪酬管理 第十四章:岗位评价 第一节:岗位评价概述 一、含义:岗位评价又叫值为评估或工作评价,按照一定的客观衡量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岗位的性质,责任大小,劳动强度,难易程度,任职资格进行评价的过程。 二、用途:确定职位级别的手段,薪酬分配的基础,员工确定职业发展和晋升的参照体系。 三、岗位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脏哦能的人 2.员工参与岗位评估 3.岗位评估的结果应当公开 4.要体现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四、岗位评定的流程 1.工作分析:①确定企业战略和组织目标。②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工作分析③确定工作分析的具体方面,通常包括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和工作环境等。④形成系统,规范化文件,即岗位说明书。 2.成立岗位评价小组 3.选择岗位评价的方法 4.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5.确定岗位等级 第二节:岗位评价方法 一、分类:量化、非量化 二、非量化:排序法、分类套级法 三、量化:要素比较法、要素记点法 四、排序法:最简单的岗位评价方法,通常是依据工作复杂程度等总体指标对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排序,通常只是对各部门的岗位进行排序 1.分类:定限排序法、成对排序法 2.操作步骤 1)获取岗位信息 2)选择报酬要素并对岗位进行分类 3)对岗位进行排序 4)综合排序结果 3.优点:快速、简单、费用较低,而且容易和员工进行沟通 4.缺点:适用于同月个部门内部岗位排序 1)没有给出测量每项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价值的标准,只是笼统地将一个岗位与另一个岗位进行比较, 在排序方面很难达成共识,尤其是在一些价值差异不是很明显的岗位之间 2)不同来源和不同工作背景的人不可避免的会在评估过程中夹杂个人主观意志甚至偏见 3)最终排序结果仅仅揭示了岗位的相对重要性,而具体的岗位之间差异多少,却不能显示出来 4)岗位数量太多事排序法使用难度很高,15种岗位是使用上限 五、分类套级法:把岗位按照一系列事先确定好的等级进行分组和归类 1.主要特征:快速地对大量的岗位进行评价,在公共部门和企业中广泛运用,尤其存在于技术类工作组织中 2.步骤:确定合适的岗位等级数量、编写每一岗位等级的定义、根据岗位等级定义对岗位进行等级分类3.优点:简单、容易解释、执行起来速度快、对评估者的培训要求少 4.缺点:岗位等级描述容易出现范围过宽过窄的情况、可以通过修改或者歪曲工作说明书来操作岗位评估结果、与排序法一样很难说明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价值差异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正文: 华立公司得绩效考核 摘要:华立公司原本就是一家在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力、公司中有良好得沟通合作氛囤得企业。但就是,在引入了新得销傳人员KPI绩效考核体系之后,销傳人员得行为发生了显著得变化,员工一味追求完成任务指标,减少了跨部门得沟通协作,造成了企业得业绩下滑,组织气氛也不再与谐融洽。 案例分析题 1.公司引入了KPI墳效考核指标体系得目得就是什么? KPI即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就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得输入端、输出端得关键参数惊醒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得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就是把企业得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得远景目标得工具,就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得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得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得绩效衡量指标,就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得量化指标,就是绩效计划得重要组成部分。当进行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时,设计者要求遵循SMART原则,SMART原则就是5个KPI系统设计原則,用英文单词得缩写:S 代表具体(specif ic), M代表可度董(measurable)原则,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原则,R代表现实性(rea I i st i c)原则,T代表时限(time bound)原则,这五个原则,就是KPI系统设计者所熟悉得。 由案例可以知道:公司老总想要借助外资公司得管理经脸以使公司注入新得血液,得到更好地发展,而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销隹部得引进,就是由美国人引入,目得就是想要使销售部得工作更加透明,更易童化。进而使销傅人员得考核指标非常细化与董化,规定了销傳部门人员每月、毎周、甚至毎天得具体工作内容例如:要打几个coldcal I (就就是给新客户主动打电话),每周要完成多少个客户得上门交谈,每月要完成至少多少得销售额等等非常详尽得指标。具体来说,该公司引进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就是根据SMART原则。力求达到以下目得: 1、规定绩效考核中得特定工作指标,使之具体而不茏统,进而使公司更加明确销售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在原文主要体现为销傳人员对新客户主动打电话,与客户上门交谈以及每月完成多少销售额等许多详尽得指标。 2、使绩效考核得指标可度董,以便使更多得绩效考核指标得以量化。在原丈体现为规定了销隹部门人员每人每天要打几个cold call (就就是给新客户主动打电话),每周要完成多少个客户得上门交谈,毎月要完成至少多少得销售额。 3、使绩效考核得指标在员工努力得得以实现。从案例很多地方可以瞧出销隹部人员得确在为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忙碌,甚至到了焦头烂额得地步。 4、使绩效考核符合现实性原则,让绩效考核指标实实在在,可以证明与考察。这些从案例中电话记录以及拜访客户得签名可以瞧出。 2.公司引入了KR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后得效果如何? 由案例可以总结出:该公司引入KPI指标体系后,效果就是非常不好得。用案例得原话来讲:在引入了新得销傳人员KPI绩效考核体系之后,销售人员得行为发生了显著得变化,员工一味追求完成任务指标,滅少了跨部门得沟通协作,造成了企业得业绩下滑,纽织气氣也不再与谐融洽。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了员工得压力,使员工不满于公司得绩效考核管理规定,而絆职,流失了大量优秀得员工。 使员工一味追求完成任务目标,城少了与市场部,产品开发部得联系,不再有市场一线人员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