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底泥和青苔的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底泥处理与利用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底泥处理与利用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底泥处理与利用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利用水体生态资源养殖各类水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收益。

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底泥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底泥中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如果不得当地处理和利用,就会对水质环境造成污染。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底泥的处理与利用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一、底泥的特点底泥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物,主要由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构成。

它不仅是水产品的养分来源,也是有机物降解和微生物生长的基础。

然而,过量的底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等问题,对养殖环境造成威胁。

二、底泥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将底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挖掘、筛分和沉淀。

挖掘是将底泥从沉积区域挖掘出来,将其转移至其他地方进行处理。

筛分则是通过筛网的不同孔径,将底泥中的大颗粒物质分离出来。

沉淀是将底泥置于静置容器中,通过自然沉降使底泥中的颗粒沉积到底部。

这些物理处理方法可以初步清除底泥中的大颗粒和杂质,减少水体的浑浊度。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底泥中有机物的性质,以达到分解和去除的目的。

其中,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法、絮凝法和沉淀法。

氧化法可以通过加入氧化剂,如高锰酸盐和过氧化氢,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絮凝法则是通过添加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铁和聚合硫酸铝,促使底泥中的颗粒结合成较大的结块,方便沉降和分离。

沉淀法主要通过加入金属盐类,如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使底泥中的悬浮物快速沉积。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和消化底泥中的有机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指在通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质。

厌氧处理则是在无氧或弱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

这些生物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底泥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还可转化为无机物质,为水体提供养分。

三、底泥的利用方法底泥经过处理后,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清除虾蟹养殖池中青苔的妙招

清除虾蟹养殖池中青苔的妙招

清除虾蟹养殖池中青苔的妙招
不少养虾养蟹的朋友肯定都会碰到这样的难题:虾蟹养殖池中的青泥苔难以清除,且水肥不起来,草长不起来,严重影响了池中虾蟹的蜕壳生长。

经观察,这些池塘水质过瘦,清可见底,青泥苔丛生,水草泛黄,生长不旺;经水质检测,个别池塘ph值高达9.2,氮、氨、硫化氢含量一般不超标。

青苔是水产养殖池塘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转板藻、双星藻、水绵等,春季温暖时开始生长繁殖,主要危害:
①藻丝缠缚鱼、虾蟹幼苗、软壳虾蟹,常因不能游出,而致死亡;
②消耗水体营养,使水质过瘦;
③消耗水体及底泥的养分,缠缚水草,使水草长不起来;
④衰老死亡的藻体腐败变质,使水质恶化,碳酸盐过多,水体ph 值上升;
⑤藻丝附着在虾蟹体表及鳃部,影响虾蟹的摄食、呼吸等活动,从而严重影响了池中虾蟹的蜕壳生长。

如果用“硫酸铜”、“青苔净”等常规药物杀灭青泥苔,虽然易杀灭水草,对虾蟹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介绍一种巧妙的方法治理虾蟹养殖池中的青苔。

首先,选择晴天中午,每亩遍施磷肥与复混肥(1:2)7.5KG,水深70CM;
其次,三天后剂量减半再补施一次;
第三,五天后用肥水宝0.5PPM进行快速肥水;
第四,一周后用生物制剂(高效复合芽孢杆菌)进行了调水。

注意,对于青苔特别严重的池塘,可辅以草木灰覆盖青泥苔密集处配合使用;②高效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在使用前,可掺入等量的红糖、米糠或籽粕活2小时以上,再行使用,效果更佳。

如此操作,半个月以后,青泥苔逐渐消失,水草返青,水色变肥,水质各项理化指标趋于正常,虾蟹摄食、蜕壳亦趋正常,取得了明显效果。

水产养殖遇到青苔过度生长怎么办

水产养殖遇到青苔过度生长怎么办

水产养殖遇到青苔过度生长怎么办水产养殖遭遇青苔爆发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尤其是在稻田综合利用、虾蟹养殖中相对较为常见,一旦出现,就会迅速蔓延,对水质的破坏、对养殖的鱼虾蟹的危害很大,往往是养殖户感到头痛的事情。

青苔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青苔一旦爆发,就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无机营养盐类,挤压养殖池中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的生存空间,致使水质清瘦。

其次,青苔不同于有益藻类的悬浮,它需要依赖池底,不仅覆盖水面遮盖阳光,而且还会覆盖池底,其丝状形态还会缠绕养殖苗,尤其是虾苗、蟹苗易,影响正常生长、降低成活率。

第三,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尤其是在夏季,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会沉底变黑,其腐败分解过程中不仅会产生有害物质毒害鱼虾蟹,还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造成鱼虾蟹缺氧死亡。

第四,青苔清除比较麻烦,耗时耗人力,增大了养殖户的成本。

不过,青苔过度生长的处理并不难,现在有很多办法都可以在青苔爆发时解决问题,清理青苔和抑制青苔的再次形成和生长。

首先,我们要了解青苔的成因。

水塘中的青苔一般是丝状的苔藓藻类植物,这种藻类在自然水体中分布很广,大多数自然水体都有青苔的孢子,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它们就会生长、繁殖,一般的养殖塘,难以避免要从自然水体中补充水源,带入青苔的孢子是难免的。

由于其繁殖很快,条件适合的时候会成爆发态。

不过,青苔孢子需要必要的条件才能生长和繁殖。

由于青苔和硅藻、绿藻不一样,不能悬浮在水中就能生长,它需要首先在底泥上“生根发芽”,因此,如果水的透明不高、水比较深,青苔孢子就不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不容易成长起来,这就是青苔不容易长在肥水、深水塘的原因。

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青苔的生长特性,在青苔爆发时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物理方法。

一方面,有条件的可以补充水以增加水塘的深,一般水深60厘米以上的塘就不容易长青苔。

另一方面,采取人工打捞,由于这人工费用比较高,有人专门设计了一款成本极低的自制工具是可以使用的,用带密钉(勾)的竹竿,绳系两端,从池塘中拉过,丝状的青苔就被带走集中在一起,方便捞走,工作效率比较高(如图所示)。

水产养殖中底泥和青苔的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中底泥和青苔的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中底泥和青苔的处理方案
泥皮是由长期积累的残饵粪便有机质、死亡动植物的水中腐烂以及底部藻类细菌堆积形成的有害产物。

气泡是导致泥皮上浮的原因,而气泡的来源包括光合作用产生气体和底泥厌氧发酵产生气体。

当气泡形成足够多时,再水中的浮力大于泥皮的重力,泥皮就会飘起来。

要形成气泡,需要水体清澈见底,光可以直照底泥,同时水体溶氧不够底泥分解,造成底泥的厌氧发酵加剧,温度回升,温度越高,产气量越多。

底泥的形成是由池塘的污染大于水体的净化能力,有机质会堆积,前年养殖中出现大量蓝藻,在11月到2月,这段时间对蓝藻的生长不利,所以沉积到底泥休眠,底质营养盐充足及底泥里氨氮含量偏高,底质富营养化容易恶化水质,积累底泥,饲料头喂过多造成大量残饵及粪便产生,沉积到池塘底部,日积月累。

泥皮的危害包括包裹水草且泥皮上浮会存在遮光现象,造成塘中伊乐草长不起来,甚至死亡,泥皮大量存在会影响螃蟹的饵料投喂,水中溶氧不足造成螃蟹吃食量下降,塘底出现的泥皮分解作用会较大的影响底部溶氧,底部有机质耗氧,造成溶氧偏低,藻类生长缓慢,泥皮会阻断水体与底泥的之间的对流,导致底部缺氧发臭,进而产生亚硝酸盐及氨氮,泥皮中含有的休
眠蓝藻孢子,容易导致蓝藻的爆发。

针对泥皮的处理方法包括打捞及下风口放水和使用底改氧化分解处理。

具体方案包括使用底改,底泥较多出加大用量干撒,氧化分解底泥,降解水中亚硝酸盐、氨氮、藻类死亡等毒素,同时改善底泥,肥水产品+腐殖酸钠可使水中有益藻类迅速成为优势种群,迅速培养有益藻类,增加溶氧。

虾池塘底青苔的处理

虾池塘底青苔的处理

总结词
使用生物制剂是处理青苔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中微生态制剂在虾塘中具有显著的效 果。
VS
详细描述
微生态制剂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够 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和溶藻作用来控制青 苔的生长。同时,这些微生物还能产生多 种营养物质,促进虾的生长。
成功案例二:通过生物清除法成功控制青苔
总结词
生物清除法是一种环保且高效的青苔处理方法。
避开虾活动高峰期
在处理青苔时,应尽量避开虾活动的高峰期,以 减少对虾的影响。
保持水质稳定
在处理青苔时,应注意保持水质的稳定,避免因 用药导致水质突变,从而影响虾的生长和生存。
观察虾的活动情况
在处理青苔后,应密切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如出 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注意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平衡
01
注意光照强度
注意水温
大量消耗营养物质
青苔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些物质是虾和其他水生生物生长 所必需的。
当青苔大量繁殖时,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导致虾和其他水生生物缺乏 必要的营养物质而生长缓慢。
遮光影响水草生长
青苔大量繁殖会遮蔽阳光,导致水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 死亡。
水草死亡会进一步影响水质,导致水质恶化,形成恶性循 环。
详细描述
生物清除法主要是利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抑制或杀死青苔,这种方法不仅对虾无害,而且能够改 善水质,提高虾的产量和品质。
经验分享:如何保持池塘水质稳定
总结词
保持池塘水质稳定是预防和减少青苔生长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日常管理中,应定期进行清淤、消毒和肥水工作,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青苔生长。此外,合理 投喂饲料、加强日常巡塘和及时处理残饵等措施也能够保持池塘水质稳定,从而降低青苔生长的风险 。

虾田里有青苔怎么办?怎么清理可以用盐杀死吗?

虾田里有青苔怎么办?怎么清理可以用盐杀死吗?

虾田里有青苔怎么办?怎么清理可以用盐杀死吗?虾田里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大量的青苔,对养殖户的造成很大的困扰,很多养殖户问能否用盐来杀死青苔,其实盐来杀青苔是没有多大效果的,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去掉虾田里的青苔呢?下面是6个去除虾田里青苔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一、打捞青苔一般常见青苔分别有,有沉入水底的,有附着于水草上的,有漂浮水面的,有呈团状的,有呈块状的,最不好处理的是零星散布于水中的。

呈布状的青苔和呈团块状的相对比较好打捞,最不好打捞是滑滑的青苔。

在打捞滑滑的青苔时要准备网眼密一些的工具,从池底向上捞时,动作尽量要放慢些。

如果有水草已经覆盖了青苔一定要将其打捞处理,即便将少量水草一起捞出也不能放过。

二、晒田这种办法适合在无虾苗和成虾的池塘,在整个冬季或初春,晴天少雨,气候比较干燥,晒田来杀青苔,最为简单、适用又经济。

不管是老塘还是新塘,都需要将池水排放干净,如果淤泥比较深的池塘要进行开挖滤水沟。

一定要注意,一旦发现有积水就要及时进行排净。

池塘经过暴晒池底和冻土处理以后,大部分的青苔都能被处理掉。

在晒低时,如发现成块的青苔,一定要晒干一面以后在翻过来再晒,等青苔晒干以后拖走或进行焚烧。

三、加深水位适合在成虾比较多和已有幼小虾的池塘运用,在初春或冬季,可以把水位加深,有助于遮光,消灭青苔。

等到水位加深至1m以上后,水的透明度就达不到70cm以上,底层就没有光照,因此生长在底层的青苔不能进行光合作物,时间久了,底层青苔和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的深水层中的青苔就没办法生存下去,从而杀灭青苔。

四、喷洒药物可以使用青苔净进行杀灭青苔,该药物是一种生物型酶制剂,不会伤害到鱼虾蟹,不会伤害到草藻苗,没有副作用,还能直接有效的进行杀灭各类青苔。

全塘青苔:如果全塘都布满了青苔,首先要进行人工捕捞部分青苔,让池塘形成一个回形沟,可以提高小龙虾的生活空间,然后再进行杀灭青苔。

表面青苔:如果池塘表面上层有青苔可以直接喷洒青苔净,大概3天左右,青苔就会发黄,这个时候开始下肥,配合已经发酵好的巨能EM菌,等青苔就要消亡没有了,再进行解毒与改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底泥处理与利用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底泥处理与利用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底泥处理与利用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然而,水产养殖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养殖底泥的处理和利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底泥处理与利用技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养殖底泥的特点养殖底泥是指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赤潮、粪便、饲料残渣等废弃物形成的淤泥状物质。

养殖底泥具有以下特点:1. 富含养分:养殖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

2. 高容重:养殖底泥具有较高的容重,难以自然沉积。

3. 潜在的环境风险:养殖底泥中的有机物和养分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二、养殖底泥处理技术1. 厌氧发酵:通过将养殖底泥置于密闭容器中,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成稳定的有机质和沼气,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 筛分和沉淀:通过物理方法将养殖底泥进行筛分和沉淀,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以获得净化的底泥。

3. 氧化法: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养殖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4. 高温焚烧:将养殖底泥进行高温焚烧,以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三、养殖底泥的利用技术1. 农田施用:将养殖底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既能提供养分,又能改善土壤质量。

2. 生态修复:利用养殖底泥进行湿地修复,通过底泥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湿地植被的生长,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静水育苗:利用养殖底泥中的养分和微生物,进行稻田静水育苗,增加稻米产量和土壤肥力。

4. 养殖底泥制砖:将养殖底泥与适量的水泥和沙子混合,制成养殖底泥砖,用于建筑和路面材料。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底泥处理与利用技术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处理技术,可以将养殖底泥转化为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养殖底泥的合理利用也能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

因此,相关机构和养殖户应积极推广并应用这些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产业。

青苔的预防及处理建议

青苔的预防及处理建议

青苔的预防及处理建议一,青苔的生物学特性。

(一)基本生物学青苔是大型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水绵)的俗称,主要包括水绵藻,水网藻,刚毛藻,基枝藻,转板藻等种类。

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有水绵藻、水网藻、刚毛藻三大类型。

光照和水分,水体中必要的营养盐是其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生存能力强,适宜生长温度为5~20℃。

青苔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蔓延最快。

春季气温上升到10℃左右开始发生,一旦遇到适合的生态条件(水温20℃左右)就会大量繁殖。

春末夏初之间发生较盛,高温干旱的夏季发展缓慢,秋季为第二高峰期,冬季随气温的降低发展缓慢直至停止生长。

(二)青苔的繁殖方式有两种生殖方式:一种无性的断裂生殖;另一种是有性的结合生殖。

1,无性生殖:直接由植样,断落的小枝、鞭状枝、株芽、假根芽包、块茎、内生芽包、脆折的叶片、断茎等都可以形成新的植株,它可以的吸收利用水体的营养,生长速度快,所以会越捞越多,导致青苔难杀。

2,有性生殖:是结合生殖,结合生殖之后会形成一个孢子,而这个孢子的壁非常厚,一般的氧化剂,和可以让细胞壁变性的一些常见的消毒剂对它效果作用不大,它可以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沉到土里,以度过比较恶劣的水体环境,水体环境好了,它再萌发,这就是青苔比较难杀的原因之一。

(三)常见青苔种类的区分1,水绵是丝状,刚毛藻是树枝状、伞状;水网藻是网状囊袋状。

图1 示池底水绵滋生2,水绵和水网藻都是漂浮在水的表面,一般悬浮,很容易移到风尾,水绵生长初期藻体颜色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开始是在浅水底处萌发生长,渐渐蔓延开来,严重时像一巨网布满整个池塘,以后渐变黄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变成棉絮状,漂浮水面,尤其晴好天气光照强烈,水面随处可见。

图2 示水绵漂浮于水面,呈絮状而刚毛藻基本上要固着,一般在塘边、塘底、或者水草上,比如用茶麸肥过水的,出现过泥皮的,经常会出现刚毛藻。

图3 示水体中的刚毛藻3,水绵滑腻,刚毛藻粗糙略硬,水网藻如同水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皮的认知及处理
✧泥皮的认知
泥皮是长时间积累的残饵粪便有机质、死亡动植物的水中腐烂以及底部藻类细菌堆积形成的有害产物!
✧泥皮的上浮
气泡才是促使泥皮上浮的真凶!
1.气泡的来源
①光合作用产生气体
②底泥厌氧发酵产生气体
当气泡形成足够多时,再水中的浮力大于泥皮的重力,泥皮就会飘起来。

2.气泡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水体清澈见底,光可以直照底泥。

②水体溶氧不够底泥分解,造成底泥的厌氧发酵加剧,温度回升,温度越高,产气量越多。

✧底泥的形成
①池塘的污染大于水体的净化能力,有机质会堆积。

②前年养殖中出现大量蓝藻,在11月到2月。

这段时间对蓝藻的生长不利,所以沉积到底泥休眠。

③底质营养盐充足及底泥里氨氮含量偏高,底质富营养化容易恶化水质,积累底泥!
④饲料头喂过多造成大量残饵及粪便产生,沉积到池塘底部,日积月累。

✧泥皮的危害
①包裹水草且泥皮上浮会存在遮光现象,造成塘中伊乐草长不起来,甚至死亡!
②泥皮大量存在会影响螃蟹的饵料投喂,水中溶氧不足造成螃蟹吃食量下降。

③塘底出现的泥皮分解作用会较大的影响底部溶氧,底部有机质耗氧,造成溶氧偏低,藻类生长缓慢。

(据调查,普遍有泥皮的池塘溶氧量都偏低)
④泥皮会阻断水体与底泥的之间的对流,导致底部缺氧发臭,进而产生亚硝酸盐及氨氮!
⑤泥皮中含有的休眠蓝藻孢子,容易导致蓝藻的爆发。

✧泥皮的处理
a.泥皮上浮的情况,可以通过打捞及下风口放水来处理。

b.泥皮附底的情况,可以通过使用底改氧化分解处理。

具体方案
①使用底改,底泥较多出加大用量干撒,氧化分解底泥,降解水中亚硝酸盐、氨氮、藻类死亡等毒素,同时改善底泥。

②肥水产品+腐殖酸钠可使水中有益藻类迅速成为优势种群,迅速培养有益藻类,增加溶氧。

陈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