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总)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

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
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
19.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答:
;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答:
。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
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也没有正确认识他人的优缺点;
从不行动;陶醉于某种虚幻的想象中不能自拔。这也正是
许多人的共同毛病。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目的就是为
了揭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爱幻想、不行动、不自知的共同
毛病,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参考答案 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在虚
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 力层级C。为了降低难度,命题者已经明确告诉考生,这 篇文章在构思方面有个先抑后扬的特点,要求具体说明并 分析其作用。考生只需找到文中女主角起先故意贬抑男朋 友的句子,在找出后来又赞扬或者自贬的句子,就算是具 体说明了本文先抑后扬的特点。先抑后扬属于营造情节方 面的手段,它和情节的波澜有关;情节又是为塑造人物、 表达感情服务的,所以还必须抓住这个方面的作用。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于目前小说考得少,命题形式也只有两种方式,一 是4道题均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主客观综合题,3道主观题, 1道“5选2”的客观题。总分为18分。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
小说涉及的主要考点有以下几个: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在 小说鉴赏中主要指对文章情节的把握。“文章的思路”是 指小说展开的线索以及小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个考点在小说 鉴赏中主要指对各情节点内容的把握以及小说主题的概括。
2020济宁市中考小说阅读专题总复习

课堂练习
•说说《孔乙己》一文标题的作用。 •说说103页《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一文标题 的作用,5小题。 •说说105页《逍遥游》一文标题的作用,4小 题。 •说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标题的作用。 •说说《变色龙》一文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含义
• 技法一、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 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 作用。-----《美丽的颜色》
2、说明指导122页,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 线的句子。(4分
句子作用
句子作用
结构 内容
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 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结构
中间的作用:承接上文、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承上启下。
结尾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 头(标题)、总结全文。
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是----;内容上的作用是---
答题格式
• 内容+主题 • 格式:本文通过描写了------内容/塑造了什么人物,赞
美了/歌颂了/批判了/讽刺了-/揭露了/谴责了----
课堂练习
• 1、说说《孔乙己》一文小说的主题。
• 2、说明指导124页小说《鸥小姐》,5、 揣摩13段画线句子,探究小说主题,大 胆说出你的理解。(3分)
•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入手,联系 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变色龙》
•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 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紫藤萝 瀑布》标题本身的意思+结合文章分析其含义
• 答题格式:本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
课堂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小说阅读训练一

训练一情节结构分析练前提醒高考试题对小说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设题往往与小说的环境、人物、结构和主题紧密相关。
常见的题点有:①梳理、概括情节(很少考);②情节整体的构思与布局(重点);③某一情节(含开头、结尾段落)的作用(重点)。
1.分析整体情节构思、布局题。
①抓住特点,可以从线索安排、叙述技巧、情节技巧等角度判断。
②分析作用:一要结合技巧、特点来表达,如双线的作用是使内容充实、主题丰富等;二要综合考虑情节、人物、环境、主旨方面的作用,且“作用”阐述要具体。
2.分析情节作用题。
①情节方面: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呼应某一情节等。
要特别注意该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在情节链中的某一环。
②环境方面: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③人物方面: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④主题方面: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⑤读者感受方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3.分析结尾表达效果。
答这类句段作用题,一要结合段落内容(写人还是写景、叙事),二要学会把它们转换为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等在全文中的结构作用即可。
结尾段要特别注意其位置和内容特点,从表现手法、人物、情节、主旨及读者等角度综合思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阅读文签:微型小说+幸亏“未遂”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地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上,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把老太太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地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复习要点1、把握主题,理解情节在复习小说时,首先要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是理解整个小说的关键。
要认真阅读小说,理解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小说中的各个情节所蕴含的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理解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认真阅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环境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掌握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认真阅读小说,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和情节的作用。
二、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作者、时代背景、题材等文学常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
2、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情节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要掌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各个情节,理解情节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掌握环境描写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环境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5、表现手法分析掌握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和情节的作用。
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2、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并处理进程间的通信。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阅读训练(1)情节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

小说阅读训练(一) 情节结构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湖桥绝唱李培俊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跳动忽快忽慢。
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
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
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
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天成生来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
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
可是近两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
村里人都觉得,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不一样了。
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
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被砸肿了也不离开施工现场。
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树、梨枣树、山楂树,分给各家经营管理。
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
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
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果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儿了,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
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
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
有义就说:“支书,你还来唱戏?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总结)

C、细节描写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三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要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素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环境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 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9
位于开头:
结构上的作用: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
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奠定
考法二 情节类探究
• (一)探究情节类题目的答题技法 • (1)亮出自己的见解。探究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先
确定自己的观点。
• (2)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 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 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事 件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命题角度二:环境
18
19
相关知识储备: 1.环境描写的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 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 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 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景物的特点有:安宁;热闹、生机;萧 索、冷清、孤寂等。
20
2.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 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 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 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 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 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 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 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 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点睛: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 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 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 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 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 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 应。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课后巩固: 运用以上所学的四步读文法用批注的方 式在原文中归纳《创新方案》145页《梨花 箱》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旨 等内容,并完成第2题。
第二讲:突破选择题准又快
答题思路 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 通读全文,关注细节。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运用四步读文法把握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 节是什么,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边读边圈点、 批注。 第二步:通读选项,明确问题。 通读所有选项,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区间及对象,然后再次扫描 全文,勾画出答题范围和重点信息。
速读《创新方案》第12页《战争》, 学习用四步法大致归纳和分析小说的情节、 人物、环境和主旨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任务驱动1):把握小说情节 切分层次,理清情节关系:
第二步(任务驱动2):了解人物形象(以主人公“格罗斯 文诺”为例)
相关描写 形象特点 第③段的语言描写 机智幽默 第⑧段的语言描写 有责任感和孝心 第⑪段的侧面描写(文中 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 “我”的评论) 第⑭段的语言和肖像描 美丽、直率真诚、渴望爱情、 写 追求美好、谨慎理性、不幸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 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 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 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 子,真诚待“我”。
(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 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 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 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 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 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 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 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文学类文本阅读 之 小说阅读
第一讲
读懂文章、掌握考点
二、读文章关注点,定解题信息区间
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文学体裁,也是考生最熟 悉、最具有阅读经历与阅读兴趣的一种文体。但考场小说 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因此,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大体读懂,找到 答题区间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 为更好地解答小说阅读题目,快而准地找到答题区间,考 生可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4步法读文:(详见《创新 方案》12页) 第一步(任务驱动1):把握小说情节 第二步(任务驱动2):了解人物形象 第三步(任务驱动3):分析环境描写 第四步(任务驱动4):把握主旨意图
第三步(任务驱动3):分析环境描写 本文主要是描写了当时二战时期的社会环境,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暗示了反战主题和对和平的呼 唤。 第四步(任务驱动4):把握主旨意图 对战争毁灭美好事物的谴责和反思,对和平 的呼唤。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是(3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不仅直 接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也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 了充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 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 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 必胜信念。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 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 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 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 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特别注意: ①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常见技巧的使用。②如果是表 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 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 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 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有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 制造波澜;是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第三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首先,结合四步读文法理清小说主旨和艺术技巧并做出准 确判断。 比如主要情节是什么,主要人物有何性格特点,表现了什 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 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 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 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其次,选项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 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 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 法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