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作家专题阅读——冯骥才
中考冯骥才《老夫老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老夫老妻冯骥才“离婚!马上离婚!”这是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来的一句话。
六十岁后她就不再喊这句话了。
今天又喊出来,可见她已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撞着,他急速而无目的地在屋子中间转着圈。
转了两圈,站住,转过身又反方向地转了两圈,然后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啪” 的一声带上门。
老婆儿火气未消,面对空空的屋子不住地出声骂他。
墙上的挂钟当当响起来,已经八点钟了。
他们这场架正好打过了两个小时。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
她耳边又响起刚才打架时自己喊的话:“离婚!马上离婚!”她忽然觉得这话又荒唐又可笑。
她开始感到屋里空荡荡的,悔意悄悄浸进心中。
她想,两人一辈子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来了,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两个小时了却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
瞧他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是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夜色并不太暗,在路灯的辉映下,繁密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而落。
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雪。
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她从多少天对他的种种感觉中,已经又担心又期待地预感到他这天要表示些什么了。
在河边的那段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似的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
他呢?竟然像傻子一样一动不动,任她用雪打在身上,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她打着打着,忽然停住了,呆呆看了他片刻,忽然扑到他身上。
她感到,他有种火烫般的激情透过身上厚厚的雪传到她身上。
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
其所著的《俗世奇人》几乎人尽皆知,我们了解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文采横溢的人。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冯骥才:原来是这么一个人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作家、艺术家。
他写的“俗世奇人都是些天津卫的奇人奇事。
恰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
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摄影师和专家进行文化采风和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就在强调天津城市文化的时候,他看到了一本介绍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的书。
马尔罗在任文化部长期间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这大大增强了法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法国进一步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呼吁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
这对他触动不小。
他模仿法国人,当时提出了“大到教堂,小到荷包”的口号。
他关于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在两会上获得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3年,他受邀去巴黎,大量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
回国后,随即着手做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以十年为期。
在这个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里,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传承谱系、传播方式、绝活传奇都被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
他把这叫做“摸家底”。
十多年过去,“家底摸清楚了”——“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加起来超过1万项。
”他对这些数据记得很牢,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日韩等其他国家“非遗”虽少,每项却有学者团队支持,而中国却并非如此,非得国家拨款建项目才行。
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2013年,他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演讲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冯骥才

叶
。
半成 了 黑 影
,
一
,
半被 照 透
,
,
的 绿 蔓里 边 发 出
嫩 的呜叫
。
一
种尖细
。
又
娇
那 些 大 文 豪的 名 字 :
绳 撞 得 来回 摇 动
.
会儿把灯
如 同碧 玉
斑 斑 驳驳
生意葱茏
。
我猜到 是 它 们 有 了
跟 着跳 到 画 框
46
30
上去 了
.
位 当代 最流 行 的 作 家
90
篇最新作
北 不 远 的 牙 医 华 大 夫请 来 凑 上
院
。
钻 出后 门 绕 到 前 街 远 远 把
,
。
说 了句
“
:
这 药我送 了
”
。
便 回 到
桌
。
玩
得 正 来神 儿
.
,
忽然三 轮
一
靠在
门边 的张 四 悄悄招 呼过
来
.张 四 闯进 来
右 手托 汗
。
往 门上
.
靠
。
打 怀 里 摸 出七 块 银 元 给 了他
对 白鸟 上 下翻 飞 疾如 闪 电
,
贬 的 绰 号 叫做
苏七 块
当面称
,
样 响 要 是 当 年 入 班 学戏 保
.
只
听
.
“
咔嚓 咔嚓
”
.
不
。
等病 人 觉
,
他 苏大 夫
.
背后 叫 他 苏七 块 谁
。
准是 金 少
下动
山 的 冤
“
热点作家03冯骥才-2022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原卷版)

热点作家03 冯骥才一、人物简介冯骥才,1942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
二、代表作品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
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
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
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
1982年,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发表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
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任第七届政协委员;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鸟》。
1988年,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95年,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东亚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说《石头说话》。
1998年,凭借小说《石头说话》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2000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
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画集《名家·名品》。
2006年,完成艺术理论专著《文人画辩》。
2007年,出版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
2009年,出版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
2011年2月,出版《冯骥才画集》。
2012年9月,出版文集《冯骥才课文》。
2016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足本)。
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献你一束花冯骥才①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
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②她一直垂着头。
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
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
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③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最新推荐】实用类文本阅读《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附答案)-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实用类文本阅读《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附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
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今天,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不保护,我们的根就没了“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
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
”中国文联副主席、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
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
”经过去年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查,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
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
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
”冯骥才说。
要保护,知识分子有责任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
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他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
[精]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重点作家作品预测试题含解析
![[精]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重点作家作品预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43a96cfab069dc502201c6.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重点作家作品预测试题含解析(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老母为我"扎红"冯骥才①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②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
故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
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
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
所有孩子自出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
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我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说一个字:好、好、好。
③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
④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98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
而且,一入腊月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
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她眼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她执意要把深心的一种祝愿,一针针地绣入这传说能够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⑤于是在除夕这天,我要来体验七十人生少有的一种幸福——由老母来给"扎红"了。
⑥母亲郑重地从柜里拿出一条折得分外齐整的鲜红的布腰带,打开给我看;一端——终于揭晓了——是母亲亲手用黄线绣成的四个字"马年大吉"。
竖排的四个字,笔画规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很清晰。
这是母亲绣的吗?母亲抬头看着我说:"你看绣得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馬)字下边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冯骥才

冷峻锐 利 . 逼视 而来。这原来是我放在 那里的一尊 抛 入 了尘 嚣 .或 是 支 付 给 种 种 一 闪 即 逝 的 虚 幻 的
坑 。我 的时光 只有被 安顿在 这里 , 才不 会消 失 , 它
我瞪 着眼前的重 重黑影 . 劲看去。就在烛光 而被 我 转 化 成 一 个 个 独 异 又 鲜 活 的 生 命 . 以及 一 使
散 布 的尽 头 , 然 看 到 一 双 眼 睛 正 直 对 着 我 目光 行 行 永 不 褪 色 的 文 字 然 而 我 一 年 里把 多 少 时 光 忽
中考热点作家
最新作品读赏练之 ⑨ 0 0
链 接 中 考
献 你 一 束 花 / 20 (0 6年 辽 宁 省 沈 阳市 ) : 《 七块 ) 20 苏 ) 0 7年 山 东 省 淄 博 市 ) ( : ( J)2o  ̄ L (o 8年 广 东 省 汕 头 市 ) ; 《 去 了的书桌/2o 失 (o 8年 吉 林 省 长 春 市 ) :
辛 , 奈 与 突 兀 。 我 更 想 从 中找 到 自 己 的足 痕 , 无 从 的 迷 人 而永 在 的 灵 魂 春 天 落 英 缤 纷 的 京 都 道 藏 院 到 冬 日小 雨 连 绵 的 雅 此 刻 , 的 眸 子 闪 闪 发 亮 , 野 开 阔 , 间 里 我 视 房
典 德 尔菲 遗 址 :从 重 庆 荒 芜 的 红 卫 兵 墓 到 津 南 那 的 一 切 艺 术 珍 品 都 一 点 点 地 呈 现 它 们 不 是 被 烛 条 神 奇 的蛤 蜊 堤 ; 一 个 会 场 到 另 一 个 会 场 . 个 光 照 亮 . 是 被 我 陡 然 觉 醒 的 心 智 召唤 出 来 的 。 从 一 而
, .
如 《
《 夕照透入 书房/ 2o (o 8年 内蒙古赤峰 市) :
灵魂的巢冯骥才的阅读理解答案(精选9篇)

灵魂的巢冯骥才的阅读理解答案(精选9篇)篇1:灵魂的巢冯骥才的阅读理解答案灵魂的巢阅读材料①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
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
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
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子。
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
②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
一次一位生活杂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
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
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③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
④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
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
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
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
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
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
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
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
我还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
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
然而,就是在这样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
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
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
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
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⑤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
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
使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
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一身黑”的穿着打扮,是刷子李显示自己刷墙技术的主要道具,也是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看着可能缺乏美感,读着却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在之美。
C.小说以“刷子李”为题,既表明小说所写的主人公的身份,也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两把刷子,才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主题(道理)。
④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这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⑤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师傅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⑥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好似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3.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⑨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⑩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奇了!曹小三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刷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徜若没这个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③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不信;行内的生气,也愣说不信。
3.有高超的技艺,他刷过的屋子,单坐着都赛升天一般美;自信、爱炫耀,他刷浆故意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派头十足,做事有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且身上如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包容徒弟,善于引导,及时解答徒弟的疑惑。(答出三点即可)
4.答题示例:有本事的大有人在,不要轻易怀疑别人;人的本事是学来的,认真学习非常重要;人要有专业技能,专业上精益求精,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言之成理即可)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⑧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下。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5. C(本文主题应该是: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
(二)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里。
D.小说结尾一句的意思是:曹小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也是聪明的,能明白别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道理。
【答案】
1.曹小三的活动是文章叙事的线索;通过写曹小三,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真有绝活
2.(1)仔细寻找的意思,突出了曹小三求证刷子李是否真有传说中那手绝活的好奇心和认真劲。(2)迅速偷看一眼,表现出曹小三生怕自己看错,想仔细确认但又担心被师父发现,想看不敢看的矛盾心里。
【中考热点作家专题阅读——冯骥才】
(一)刷子李
冯骥才
①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各行各业,皆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久了,名字反倒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⑾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别人的名气全是虚的?那是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⑿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1.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曹小三?
2.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