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FTP报文格式及协议分析
主要协议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协议作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我们开展了主要协议分析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常用网络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机制,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网络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机制。
2. 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培养网络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PC机、网线、Wireshark软件。
2. 实验网络:局域网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PC等设备。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分析以下协议:1. IP协议2. TCP协议3. UDP协议4. HTTP协议5. FTP协议五、实验步骤1. IP协议分析(1)启动Wireshark软件,选择合适的抓包接口。
(2)观察并分析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头部校验和、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字段。
(3)分析IP分片和重组过程,观察TTL值的变化。
2. TCP协议分析(1)观察TC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标志、窗口、校验和、紧急指针等字段。
(2)分析TCP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终止的过程。
(3)观察TCP的重传机制和流量控制机制。
3. UDP协议分析(1)观察UD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校验和等字段。
(2)分析UDP的无连接特性,观察UDP报文的传输过程。
4. HTTP协议分析(1)观察HTTP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包括请求行、头部字段、实体等。
(2)分析HTTP协议的请求方法、状态码、缓存控制等特性。
(3)观察HTTPS协议的加密传输过程。
5. FTP协议分析(1)观察FT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包括命令、响应等。
(2)分析FTP的文件传输过程,包括数据传输模式和端口映射。
FTP协议分析报告

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年级: 2009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号:____田C510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12.26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四 FTP 协议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习 Serv-U FTP Server 服务软件的基本配置和 FTP 客户端命令的使用,分析FTP 报文格式和 FTP 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
FTP 基于 TCP 协议,它通过两个 TCP 连接来传输一个文件,一个是控制连接,另一个是数据连接。
相应的,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 需要两个端口,分别用于控制连接端口(用于给服务器发送指令以及等待服务器响应)和数据传输端口(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发送一个文件或目录列表)。
两种连接的建立都要经过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同样,连接释放也要采用“四次握手”方法。
控制连接在整个回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状态。
数据连接是临时建立的,在文件传送结束后被关闭。
FTP 的连接模式有两种,PORT 和 PASV。
PORT 模式是一个主动模式,PASV 是被动模式,这里都是相对于服务器而言的。
当 FTP 客户以 PORT 模式连接服务器时,它首先动态地选择一个端口号连接服务器的 21 端口,注意这个端口号一定是 1024 以上的,因为 1024 以前的端口都已经预先被定义好,被一些典型的服务使用或保留给以后会用到这些端口的资源服务。
经过 TCP 的三次握手后,控制连接被建立。
这时客户就可以利用这个连接向服务器发送指令和等待服务器响应了。
当需要从(或向)服务器传送数据时,客户会发出 PORT 指令告诉服务器用自己的那个端口来建立一条数据连接(这个命令由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当服务器接到这一指令时,会使用 20 端口连接客户指定的端口号,用以数据传送。
当FTP 客户以 PASV 模式连接服务器时,控制连接的建立过程与 PORT 模式相同,不同的是,在数据传送时,客户不向服务器发送 PORT 指令而是发送 PASV 指令,服务器收到 PASV命令后选择一个端口号发送给客户,客户选择一个本地端口号与服务器发送过来的端口建立一条数据连接。
通信协议之FTP协议ftp协议详解

通信协议之FTP协议ftp协议详解FTP协议详解一、引言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标准协议。
它是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文件下载、上传和管理等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FTP协议的相关内容。
二、协议概述FTP协议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协议,客户端通过FTP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文件的传输和管理。
FTP协议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使用21号端口作为控制连接端口,使用20号端口作为数据连接端口。
三、FTP协议的工作流程1. 连接建立阶段客户端通过TCP连接到服务器的21号端口,建立控制连接。
控制连接用于传输命令和响应,以控制文件传输的过程。
2. 用户认证阶段客户端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服务器验证用户的身份。
如果认证成功,客户端可以执行文件传输和管理操作。
3. 文件传输阶段a.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文件传输命令,如下载文件(RETR)、上传文件(STOR)等。
b. 服务器接收到命令后,建立数据连接,使用20号端口进行数据传输。
c. 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数据连接传输文件内容。
d. 文件传输完成后,数据连接关闭。
4. 目录操作阶段客户端可以发送目录操作命令,如切换目录(CWD)、创建目录(MKD)等,对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管理。
5. 连接关闭阶段客户端发送关闭连接命令,服务器关闭控制连接。
四、FTP协议的命令和响应FTP协议定义了一系列命令和响应,用于控制文件传输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FTP命令和响应示例:1. 命令a. USER username:发送用户名进行认证。
b. PASS password:发送密码进行认证。
c. RETR filename:下载指定文件。
d. STOR filename:上传指定文件。
e. LIST: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子目录。
f. CWD directory:切换到指定目录。
实验七 FTP报文格式及协议分析

实验七FTP报文格式及协议分析【实验目的】1、理解FTP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2、熟悉常用的FTP命令。
【实验内容】1、分析FTP报文的结构,熟悉各个字段的内容、功能、格式和取值范围;2、单个或批量发送已经编辑好的FTP报文;3、分析FTP的会话过程。
【实验原理】FTP的连接常用的文件传送协议包括FTP和TFTP,它们都是文件共享协议中的一个大类,即复制整个文件,其特点是:如果要存取一个文件,就必须先获得一个本地的文件副本。
如果要修改文件,只能对文件的副本进行修改,然后再将修改后的文件副本传回到原结点。
FTP和其它C/S应用程序的不同是它在主机之间建立两条连接,一条连接用于数据传送,另一条连接用于传送控制信息(命令和响应)。
FTP使用TCP的服务,熟知端口21用于控制连接,熟知端口20用于数据连接。
控制连接的步骤如下:●服务器在熟知端口21发出被动打开,等待客户;●客户使用临时端口发出主动打开。
数据连接的创建过程与其它不同,其步骤如下:●客户使用临时端口发出被动打开;●客户使用PORT命令把这个端口号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收到端口号,并使用熟知端口20和收到的临时端口号发出打开。
FTP的通信在异构计算机上运行的FTP客户和服务器必须进行通信,这两台计算机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字符集、不同的文件结构以及不同的文件格式,FTP必须使这种异构性得到兼容。
通过控制连接的通信使用NVT ASCII字符集,通信通过命令和响应来完成。
通过数据连接的通信遇到的异构问题由定义三个通信属性来解决:●文件类型,FTP能够在数据连接上传送下列文件类型中的一种:ASCII文件、EBCIDIC文件和图像文件,图像文件是一个二进制文件。
●数据结构,FTP可以使用下列对数据结构的解释中的一种,在数据连接上传送文件:文件结构(默认)、记录结构和页面结构。
●传输方式,FTP使用三种传输方式在数据连接上传送文件:流方式(默认方式)、块方式和压缩方式。
通信协议之FTP协议ftp协议详解

通信协议之FTP协议ftp协议详解FTP协议详解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标准协议。
它是一个客户端-服务器协议,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将文件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
本文将详细介绍FTP协议的工作原理、协议格式和常用命令。
一、工作原理FT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进行通信。
客户端是发送文件的一方,而服务器是接收文件的一方。
客户端通过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来发送命令和数据,服务器则负责接收并执行这些命令。
FTP协议使用两个独立的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控制连接负责发送命令和接收伏务器的响应,而数据连接负责传输文件的实际数据。
当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时,首先建立控制连接。
客户端通过控制连接发送命令,如登录、上传文件、下载文件等。
服务器接收到这些命令后,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并通过控制连接返回响应。
当需要传输文件时,客户端会发送一个PORT命令告知服务器要建立数据连接的端口号。
服务器通过该端口号与客户端建立数据连接,并传输文件的数据。
数据连接建立完成后,文件数据通过数据连接进行传输。
二、协议格式FTP协议使用文本格式进行通信,每条命令和响应都以行结束符(CRLF)作为结束标志。
1. 命令格式FTP命令由一个命令码和参数组成,命令码用于指示服务器要执行的操作,参数用于指定操作的具体内容。
命令格式如下:命令码参数1 参数2 ...例如,登录命令的格式为:USER usernamePASS password2. 响应格式服务器对于每条命令都会返回一个响应,响应由一个三位数的状态码和一条描述信息组成。
响应格式如下:状态码描述信息例如,登录成功的响应为:230 User logged in三、常用命令FTP协议定义了一系列命令,用于完成文件传输和管理操作。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命令:1. USER:用于指定登录用户名。
命令格式:USER username2. PASS:用于指定登录密码。
通信协议之FTP协议ftp协议详解

通信协议之FTP协议ftp协议详解FTP协议详解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它允许用户从一个计算机向另一个计算机传输文件,并且具有一些特定的命令和规则来管理文件的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FTP协议的工作原理、命令和应答、数据传输模式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
一、工作原理FT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工作。
客户端是发起文件传输请求的一方,而服务器则是接受请求并提供文件传输服务的一方。
客户端通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来进行通信,并发送命令来控制文件的传输。
在建立连接之前,客户端需要先与服务器进行握手,以建立控制连接。
握手过程使用TCP协议,客户端通过连接到服务器的默认端口(21)来发起连接请求。
服务器接受连接请求后,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欢迎消息,并等待客户端发送命令。
二、命令和应答FTP协议定义了一系列的命令和应答,用于控制文件传输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FTP命令和对应的应答代码:1. USER:用于指定用户名,格式为USER username。
服务器会返回应答代码331,表示需要用户输入密码。
2. PASS:用于指定密码,格式为PASS password。
服务器会返回应答代码230,表示用户已成功登录。
3. CWD:用于改变当前工作目录,格式为CWD directory。
服务器会返回应答代码250,表示目录改变成功。
4. LIST:用于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格式为LIST [pathname]。
服务器会返回应答代码150,表示数据连接已建立,然后发送文件列表,最后返回应答代码226,表示传输完成。
5. RETR:用于从服务器下载文件,格式为RETR filename。
服务器会返回应答代码150,表示数据连接已建立,然后发送文件内容,最后返回应答代码226,表示传输完成。
6. STOR:用于向服务器上传文件,格式为STOR filename。
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FTP协议分析报告

实验二HTTP、FTP协议分析1. 本次实验包括HTTP、FTP两个协议的分析(详见一、二)。
2. 参考文档所述步骤,完成数据包的捕获并进行分析;3.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叙述实验过程要层次分明,对关键的过程或结果截图说明、分析,回答实验文档所提的思考题、问题。
一、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分析【实验目的】掌握HTTP协议的原理和报文格式;了解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实验容】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捕获HTTP报文并进行分析编辑一个HTTP数据报文并进行发送,并捕获该报文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步骤一: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捕获HTTP数据包并分析:(1) 在主机上打开协议分析仪,点击工具栏上的“过滤器”,“类型过滤器”的下拉列表中选择“HTTP协议”,确定后开始进行数据捕获:(2) 使用实验室主机上的浏览器,例如IE,打开一个网页,如URL是HTTP//(3) 在协议分析器中找到捕获的数据包,观察HTTP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命令:【思考问题】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问答下列问题:1. 当实验主机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什么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一个主页是否只有一个连接?2. 请求主页后,返回的浏览器容的字节长度是多少?3. 如果请求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服务器将会应答什么?答:1. 当实验主机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地址信息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一个主页是只有一个连接。
2. 请求主页后,返回的浏览器容的字节长度是3. 如果请求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服务器将会应答404错误。
二、FTP协议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FTP协议的工作原理;2、了解FTP协议的常用命令,并领会其链路管理、理解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3、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实验容】1. 登录FTP服务器,并捕获FTP报文进行分析;2. 了解FTP的使用方法和常用命令,并用PASV模式,观察FTP的两个连接3. 了解FTP的工作过程;【实验步骤】步骤一:登录FTP服务器,捕获数据报文并进行分析(FTP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2.21,用户名:ftp,密码:123)1、在实验主机上启动网络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并进行数据捕获:在工具栏点击“过滤器”按钮,会弹出“设置&过滤器”对话框,在“过滤器类型”中选择“类型过滤器”,类型值中选择“ftp协议”,点击“设置参数”按钮后“确定”,然后启动捕获:2、登录FTP服务器: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ftp 192.168.2.21 ,即可建立与FTP服务器的连接,按照提示输入账号(ftp),密码(123),便进入了FTP的命令行界面,此时运行FTP的命令dir、get、quit等,从中可以看到FTP的反馈信息,以及FTP服务器的文件容:图2-1 运行FTP的命令dir图2-2 运行FTP的命令get图2-3 运行FTP的命令quit3、暂停协议分析器的捕获,可以通过捕获的数据报文看到刚才的交互过程中,FT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作详细情况,FTP报文的格式和命令的使用,以及服务器端的响应代码。
FTP协议实验报告

FTP协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在Linux系统上完成一个文件传输协议(FTP)的简单实现。
2、深入理解FTP协议的原理和协议细节。
3、学会利用Socket接口设计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
4、掌握TCP/IP网络应用程序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实验原理1、FTP协议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即文件传输协议的缩写。
该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
FTP会话包括了两个通道,一个是控制通道,一个是数据通道。
控制通道是和FTP 服务器进行沟通的通道,连接FTP服务器,发送FTP指令;数据通道则是和FTP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或者获取文件列表的通道。
FTP协议中,控制连接的各种指令均由客户端主动发起,而数据连接有两种工作方式:主动方式(PORT方式)和被动方式(PASV方式)。
主动方式下,FTP客户端首先和FTP服务器的控制通道对应端口(一般为21)建立连接,通过控制通道发送命令,客户端需要接收数据的时候在这个通道上发送PORT命令。
PORT命令包含了客户端用什么端口(一个大于1024的端口)接收数据。
在传输数据的时候,FTP服务器必须和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服务器通过自己的TCP 20端口发送数据。
被动方式下,建立控制通道的过程和主动方式类似,当客户端通过这个通道发送PASV命令的时候,FTP server打开一个位于1024-5000之间的随机端口并且通知客户端,然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将通过这个端口进行数据的传送。
2、socket编程(1)什么是Socket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
网络的Socket 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
(2)Socket的建立为了建立Socket,程序可以调用Socket函数,该函数返回一个socket描述符。
Socket 描述符是一个指向内部数据结构的指针,它指向描述符表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FTP报文格式及协议分析
【实验目的】
1、理解FTP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熟悉常用的FTP命令。
【实验内容】
1、分析FTP报文的结构,熟悉各个字段的内容、功能、格式和取值范围;
2、单个或批量发送已经编辑好的FTP报文;
3、分析FTP的会话过程。
【实验原理】
FTP的连接
常用的文件传送协议包括FTP和TFTP,它们都是文件共享协议中的一个大类,即复制整个文件,其特点是:如果要存取一个文件,就必须先获得一个本地的文件副本。
如果要修改文件,只能对文件的副本进行修改,然后再将修改后的文件副本传回到原结点。
FTP和其它C/S应用程序的不同是它在主机之间建立两条连接,一条连接用于数据传送,另一条连接用于传送控制信息(命令和响应)。
FTP使用TCP的服务,熟知端口21用于控制连接,熟知端口20用于数据连接。
控制连接的步骤如下:
●服务器在熟知端口21发出被动打开,等待客户;
●客户使用临时端口发出主动打开。
数据连接的创建过程与其它不同,其步骤如下:
●客户使用临时端口发出被动打开;
●客户使用PORT命令把这个端口号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端口号,并使用熟知端口20和收到的临时端口号发出打开。
FTP的通信
在异构计算机上运行的FTP客户和服务器必须进行通信,这两台计算机可以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字符集、不同的文件结构以及不同的文件格式,FTP必须使这种异构性得到兼容。
通过控制连接的通信使用NVT ASCII字符集,通信通过命令和响应来完成。
通过数据连接的通信遇到的异构问题由定义三个通信属性来解决:
●文件类型,FTP能够在数据连接上传送下列文件类型中的一种:ASCII文件、
EBCIDIC文件和图像文件,图像文件是一个二进制文件。
●数据结构,FTP可以使用下列对数据结构的解释中的一种,在数据连接上传送文件:
文件结构(默认)、记录结构和页面结构。
●传输方式,FTP使用三种传输方式在数据连接上传送文件:流方式(默认方式)、
块方式和压缩方式。
命令处理
FTP使用控制连接在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之间建立通信,在通信时,从客户项服务器发送命令,而响应从服务器发回到客户。
由FTP客户控制进程发送的命令形式时ASCII大写字符,后面的变量可有可无,通常将命令划分为6组:接入命令、文件管理命令、数据格式化命令、端口定义命令、文件传送命令以及杂项命令。
●接入命令:USER、PASS、ACCT、REIN、QUIT和ABOR;
●文件管理命令:CWD、CDUP、DELE、LIST、NLIST、MKD、PWD、RMD、RNFR、
RNTO和SMNT;
●数据格式化命令:TYPE、STRU、MODE;
●端口定义命令包括PORT和PASV;
●文件传送命令:RETR、STOR、APPE、STOU、ALLO、REST和STAT;
●杂项命令:HELP、NOOP、SITE和SYST
每个FTP命令至少产生一个响应,响应有两个部分:三位数字的树以及紧随后面的正文,数字部分定义代码,正文部分定义所需要的参数和额外的解释。
第一位数字定义命令的状态,第二位数字定义命令的意义,第三位数字提供附加信息。
【实验步骤】
练习一:分析FTP报文格式
1、运行报文仿真编辑器。
2、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开”菜单项,选择安装目录下Data目录中的报文仿真编辑
器存档文件ftp.pef。
或者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报文”菜单项,选择FTP类型添加一条报文记录。
模本文件中的报文或新增加的报文会自动显示在报文列表框中。
报文列表框中显示的内容包括:报文序号、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3、从报文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录,报文仿真编辑器中间部分自动显示此条报文记录的协议
结构树,同时16进制对照表中显示该条报文对应的16机制值。
4、选中协议结构树中的“FTP”结点,报文仿真编辑器右侧部分的属性列表自动显示当前
FTP各个字段的内容,协议结构树中的结点与16进制对照表的内容是联动的,选中一个结点,16进制对照表中会在相应的位置改变颜色。
5、在属性列表中查看FTP中每行的结构和所代表的内容。
练习二:发送和接收FTP报文序列
1、运行报文解析器,选择“开始捕获”快捷菜单,此时报文解析器处于捕获状态。
2、在报文仿真编辑器的报文列表框中选择一条或多条报文记录,然后点击“发送报文”快
捷菜单,当看到“发送成功”消息框时表示所选报文已经发送到所在的局域网中。
3、报文解析器中的报文列表框中会自动显示已经捕获到的报文,报文列表框中显示的内容
包括:报文序号、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4、点击报文解析器的报文列表框中的一条记录,报文解析器中间部分自动显示此条报文记
录的协议结构树,对照报文仿真编辑器中协议结构树中的内容,查看是否一致。
练习三、分析FTP报文的会话过程
1、单击报文仿真编辑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选择安装目录下Data目录中报文仿真
编辑器存档文件:ftp.pec,报文仿真编辑器显示预存的FTP报文段;
2、单击报文解析器工具栏上的“开始捕获”按钮,报文解析器开始捕获数据报;
3、单击报文仿真编辑器工具栏上的“发送报文”按钮,报文仿真编辑器弹出“发送成功”
对话框,发送出报文列表框中的报文;
4、可以看到报文解析器接收到报文仿真编辑器发出的报文,单击报文解析器工具栏上的
“停止捕获”按钮,停止捕获报文;
5、单击工具栏上的“协议分析”按钮,报文解析器弹出协议分析对话框。
在“协议”下拉
列表中选择“FTP”,对话框下部的列表框中显示存在的FTP连接。
选择一个FTP连接,单击“确定”按钮;
6、报文解析器左侧的报文列表中显示这一次FTP连接中所有的报文,右侧以图形的方式显
示该FTP连接的交互过程。
选中左侧报文列表中的一条记录,报文解析器中部显示该报文的协议结构树,右侧的协议交互图中以蓝色突出显示该FTP报文段;
7、在左侧的报文列表中选择不同的FTP报文段,观察协议交互的进行过程,以及FTP各
个字段值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
例:MAC帧首部
目的地址:FF-FF-FF-FF-FF-FF
源地址:00-01-6C-E9-0D-2C
类型:ARP
ARP
硬件类型:以太网
协议类型:IP
硬件地址长度:6
协议地址长度:6
操作:ARP请求
源硬件地址:00-01-6C-E9-0D-2C
源协议地址:192.168.1.6
目的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目的协议地址:192.168.1.2
(16进制显示框)
00000000:FF FF FF FF FF FF 00 01 – 6C E9 0D 2C 08 06 00 01
00000010:08 00 06 04 00 01 00 01 – 6C E9 0D 2C C0 08 01 06
00000020:00 00 00 00 00 00 C0 A8 – 01 02
其中“类型:ARP”对应值为08 06
3.未知数据包的分析
本部分通过Sniffer软件捕获本机所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未知数据包,要求对所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数据包一如下(下图截取了该数据包16进制表中的前10行):
未知数据包二的16进制值
根据以下举例,分析上述捕获的数据包为一个什么协议的请求报文。
未知数据包二如下:
未知数据包二的16进制值
分析如下:
第一行前12个字节为协议MAC帧首部中的目的硬件地址和源地址。
紧随其后的两个字节是MAC帧首部中的类型字段,标识从上层接收到什么类型的协议,“08 06”表示从上层收到的是类型的数据报。
则接下来的数据就代表该数据报的内容。
“00 01”表示硬件类型为以太网,
“08 00”表示采用的协议类型为IP类型,
“06 04”分别表示硬件地址长度为6字节及协议地址长度为4字节,
“00 01”表示执行ARP请求操作,
“00 13 d4 ae 44 26”“3b 4f 12 9b”表示了源硬件地址,源协议地址(59.79.18.155)“00 00 00 00 00 00”“3b 4f 12 fe”表示了目的硬件地址和目的协议地址(59.79.18.254)。
剩余的0均为填充数据。
综上得出,该数据包为一个什么协议的请求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