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及落实新发展理念发言稿.docx

[标签 :标题 ]

篇一: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治国理政论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规律新认识

的集中体现,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

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

发展理念。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

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

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

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

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

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

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树立系统和

全局的观念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

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

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

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

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

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

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

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抓住关键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

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

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

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

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

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

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

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

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

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

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根本在于深化改革

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目前,绝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已经实现市场化,但在农产品、能源产品、环境服务等领域,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在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领域,

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同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等也未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作用发挥。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需要推动的改革也不少。以推动创新发展为例,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放在培育和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上。例如,进一步加强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在政府采购、

补贴奖励、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环境;加快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等。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再好的理念也要靠人来落实,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落实新发展理念,应建立有效的

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引导干部行为,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一方面,改进政绩考核

制度,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社会稳定等方面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干部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以新状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篇二: 3 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

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当代中国进步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

会的全面发展贡献了中国文明和智慧。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既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的

新认识,也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优秀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弘扬。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深刻理解、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

内涵并自觉践行,让中国传统文华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应始终成为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方

向。

从传统革新精神到创新发展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对创新的推崇,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治理

层面上要善于求新。三千年前的《诗经》就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提出周朝虽然是旧

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变革求新。《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朝王安石为国

家改革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倡导国家、民

族要发展就必须善于变通、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易传》提出“日新之谓盛德” ,只要做到持续不断的以新代旧,国家盛德大业就会实现。二是个人思想层面上要追求革新。《大学》

记载,商汤王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盘铭》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坚持每天洗澡才能使身体焕然一新,而思想上的改造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求新过程。

《尚书》提出的“作新民”,就是激励人们弃旧图新,要有新想法、新作为。这些中华传统

典籍都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古人对创新精神的崇尚。当今中国坚持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发展的动力问题,涵盖了科技、理论、制度、文化四大方面,并结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急

需进行思想和模式深刻变革的要求,提出我们每个人都应挣脱陈规陋习的精神束缚,敢于求新、求变。创新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革新思想的充实和完善。

从儒家“贵和尚中”的精神到协调发展理念。儒家文化以“贵和尚中”为核心,“和”即和

谐,包含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协调。在儒家文化中,“和”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目的和根本。《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则

相生”,明确指出“和”是所有人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和”能使万事万物兴旺。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达到“和”就可以使天地各自安定在自己应处的位置,万物也

能生长繁育了。同时儒家认为,“和”也是人际关系的根本,所以《论语》称:礼之用,和

为贵。

第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具有包容性。一方面,“和”是一种善于协调的态度和方

法。《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主张应在保留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和谐,学会团结合作

的为人处事方式。另一方面,“和”并不是抹杀一切不同。《国语》讲“和实生物”,不同性

质的物体达到和谐才能生出世间的所有事物。当今坚持协调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

问题,改变单一发展偏好,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达到全方位的系统、整体发展,实现均衡

发展的和谐状态。协调发展,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凝练和提升。

从古代朴素自然观到绿色发展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朴素自然观思想。首先,主

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孟子》认为:“知其性则知天矣”,天和人都具有相同善的本性;《庄子》主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和人达到一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从西

周时期的“天定人伦”思想的萌芽,到北宋张载“天人合一” “民胞物与”的经典解说,无一不

体现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文化主流思想。其次,主张对万物要有关爱,善待自然、善

待环境。《庄子》讲“爱人利物之谓仁” ,要爱护自身以外的人和环境。《孟子》称“材木不可

胜用也”,劝告人们对大自然的开采要适可而止。再次,主张对自然要有敬畏。儒家文化

的“君子畏天命” ,强调人事必须顺应天意 ;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

为”,提出自然法则不可违背,尊重万物的存在,才能实现国泰民安。当今坚持绿色发展,

将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显著提高人民

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绿色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 核心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从中华民族亲仁善邻的传统到开放发展理念。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对外

经贸往来。丝绸之路的形成、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华民族开放发展的生动史实。在传统文化中,

开放发展思想集中于推崇多方共济、和平相处,开放、和平的意识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

神世界。主要体现:一是善待其他国家和民族。《左传》《论语》弘扬:“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俗语“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等等,都表明了与人为善、与邻国

亲近友好的原则。二是协同万邦、和平相处。《尚书》讲“抚绥万方” ,国家强盛根本在于安抚、团结各个邦国。古代兵书《司马法》上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好战好争斗,大国也

会灭亡。《左传》提出“止戈为武”,消灭暴乱,停止动用武器,才能安

定天下。这些传统文化都对善于团结协作、争取和平发展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作了详细论述。

当今坚持开放发展,在和平共处原则下,坚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提高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开放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爱好交流、重视

和平思想的强化和延展。

从传统的公平正义思想到共享发展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着公平、平等、正义思想。一

方面,强调社会应充满公平正义。《礼记》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主张财产公有、为政公

平、推行公道。《吕氏春秋》说“治天下也,必先公” ,主张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做到公平先行。《左传》提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强调好东西不独自占有,要拿出来和其他人

共同分享。《论语》讲“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担心分配得到的份量少,而是担心分

配得不均匀。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坚持共享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

强调公平还应该尽量照顾社会上的弱者,关爱困难群体。《礼记》说“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社会上的老弱病残都能得到关心和照料,描绘了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安康富足小

农经济和谐社会的图景。当今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破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

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共同富裕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理想。共享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公平思想的现代阐释。

篇三:带头树立和落实新理念

带头树立和落实新理念

机关党委副董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持新展、展、色展、开放展、共享展,明

确了十三五期乃至更期我国各工作展的新理念。于自治区信局来,五大展理念我更好地更扎地推信制度建指明了展思路和展方向,是引信机构践展、开党廉政建和反腐工作新局面的一面旗。

落新理念,是关。新展理念成普遍践,关在各干部的和行

。既通深学新理念扎根、成信念,又通用不断深化、提升能力,在

践中干部、干部,就能各干部成落新展理念的示范者、人,彰

新理念的真理力量和践价。“关少数”的关作用,聚全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我就一定能在新展理念的指引下,共同“十三五” ,得全面小康社会决

段的新利。

立和落新展理念,作一名干部,就要率先在思想上与新理念表、向新

理念看。五大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形下什么的展、如何展的重大,既是我党社会展律的深刻,也是破解矛盾和的良方。“一了千明,一迷万惑”,立和践行五大展理念,是关系展全局的一深刻革,必然伴随着思想

的解放、念的更新。旧的念于展人民有害无益,不破不立,只有决清除不适、不适合甚至背新展理念的,深刻把握新展理念的核心要、丰

富内涵、意,我才能立与代和践展相适的思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跟上代,在念中得展机遇。

立和落新展理念,作一名干部,就要在践中按新理念事、新理念

落地。理的生命在于践,新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上,而成展的指棒、行的度量衡。在新的坐系下来,畸形展、涸而、自我封、与民争利、忽民生

的做法和行,与新展理念背道而,必决正,底摒弃。天下大事,必作于,

必成于。只有遵循律科学地干,开拓取造性地干,瞄准短板地干,以人民中

心地干,才能新理念化改革的新力、展的新路子。只有持从出,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把新展理念切体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落上,体在社

会展的各域各,才能做到崇尚新,注重、倡色、厚植开放、推共享。

立和落新展理念,作一名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要把学

五大展理念同学近平系列重要精神密系起来,不断加深理解、深化。要持理系,把党的理新成果化划展的具体思路,

化落展任的工作措,化推科学展的成效。要以“三三”要求来五大展理念,准要、措施要,以“ ”的精神改工作作,以“ ”的干

抓好展任,增机遇意、患意、任意,新的展而斗。

2016 年是我国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段的开局之年,

五大展理念将以此起点,穿十三五乃至更期的展之路。“新展理念是方向,是匙。”“用新展理念衡量工作、指行、干部,在新展理念中找机遇、

打造亮点、拓展” ?? 向全党全社会出了全面落新展理念令,以新理念引新展,以新践厚植新,我作自治区信局机关党委,一定会定地、

极地立和落新理念,真学近平系列重要精神,深入理解五大展理念的深刻内涵,五大展理念篇布局,提高信工作的量和效率。

《立和落新展理念言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