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合集下载

掺混二甲醚的处罚标准

掺混二甲醚的处罚标准

掺混二甲醚的处罚标准
摘要:
一、二甲醚的基本信息
二、液化气中掺二甲醚的违法行为
三、相关法规及处罚措施
四、如何识别和避免液化气中掺二甲醚
五、结论:遵守法规,确保液化气安全
正文:
一、二甲醚的基本信息
二甲醚,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二甲醚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在液化气中掺二甲醚,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因为二甲醚的市场价格比液化气低。

二、液化气中掺二甲醚的违法行为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四部门《关于印发〈联合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紧急通知》,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属于违法行为。

三、相关法规及处罚措施
1.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3.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4.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如何识别和避免液化气中掺二甲醚
1.了解液化气的国标,丙烷和丁烷的含量不能低于97%,二甲醚含量超过3%的液化气视为不合格。

2.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液化气,避免购买低价、来路不明的液化气。

五、结论:遵守法规,确保液化气安全
为确保液化气使用安全,生产者和销售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禁止掺混二甲醚等违法行为。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识别正规产品,维护自身权益。

从质监职能看民用液化气中充二甲醚监管

从质监职能看民用液化气中充二甲醚监管

从质监职能看民用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案件监管徐建武金式明刘益颖近两年,液化气成本连续走高,而二甲醚价格远远低于液化气,在民用液化气中掺二甲醚似乎成为充装液化气行业中的“潜规则” ,质监局作为监管部门,如何在职能范围内做好监管工作。

一、民用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的成因和危害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 ,是一种低廉的新型燃料,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化学结构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资料显示,掺入二甲醚后造成液化气热值下降,热值仅为合格液化气的63% 左右,即一瓶(14.5 公斤)掺混二甲醚的液化气仅相当于合格液化气10 公斤的使用量,直接导致液化气不经烧,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火苗蹿动、燃烧不稳定等现象,并不时发出“呯呯”的响声,甚至产生断火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安全。

此外,在液化气中掺杂二甲醚会加速橡胶密封圈腐蚀和老化,导致钢瓶阀门及减压阀漏气,产生安全隐患。

部分液化气充装单位和个人在液化气中掺杂二甲醚,主要诱因是受利益驱动。

由于国家发改委推广二甲醚作为一种新的民用替代能源,众多炼油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二甲醚,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专用设备,未能真正进入民用燃气市场,价格相对液化石油气较低。

目前,每吨液化石油气价格7000 元左右,且价格波动较大,每吨二甲醚的价格4500 元左右,价格相对平稳,二者差价近2500 元,牟利空间相对较大,使得部分液化石油气贸易公司、危化品运输公司或者充装单位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销售以牟取非法利润。

此外,执法部门对掺杂、掺假等充装不合格气体违法行为的认定,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导致行政执法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在一定程度助长了充装站铤而走险掺加二甲醚的行为。

二、我市液化气掺混二甲醚现状我市正常运营的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共有17 家,今年 3 月份我局组织了一次对17 家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执法人员在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对各充装单位用于充装的液化石油气进行了现场抽样,抽取样品17 个,纳入检验批次的液化石油气236.45 吨,货值金额(每吨以5080 元计算)120.11 万元。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在液化石油气中人为掺混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易
挥发的液体,具有热值高、燃烧稳定等优点,可以提高液化气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同时也能防止液化气在高温下氧化分解、沉淀和结焦,保证液化气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液化气的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运输过程中对罐车没有做到有效控制,装运液化石油气的罐车也用于装运二甲
醚,从而造成罐车对液化石油气的污染。

请注意,二甲醚对钢瓶角阀中的橡胶垫圈、调压器中的橡胶件、橡胶软管和燃气具中的橡胶密封件有腐蚀作用,长期使用掺有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会导致燃气泄漏,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此外,二甲醚的热值约为液化石油气的60%,掺有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热值相对较低,影响燃烧效果,缩短使用时间,增加用户的充装频率,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不合格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须经整改复检合格后方能继续销售。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液化石油气时,也应注意检查其质量,确保使用安全。

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

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

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摘要:本文针对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使用。

其储存充装的专用钢瓶与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应有区别,两者不能掺混使用。

关键词:二甲醚;能源;储存;使用1二甲醚产能大增,标准相对滞后二甲醚是一种新能源,能够从煤、煤层气、天然气和生物质等多种资源制取,自身含有氧。

燃烧充分,不析碳,组分单一,无残液,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在交通运输、发电、民用及化工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甲醚在常温低压下易液化,可储存于密封的承压容器中。

近年来世界二甲醚市场发展推动二甲醚产量快速增长,在中国二甲醚生产与建设投资更呈井喷之势。

二甲醚在民用、车用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2006年底,我国二甲醚年产能为44.5万t。

而2007年达到220万t,猛增了394%。

2008年预测产能将达到436万t,2010年将达到1484万t。

第3届国际二甲醚会议暨第五届亚洲二甲醚会议于2008年9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

会议旨在探讨全球视野下二甲醚作为21世纪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速和推进二甲醚产业化和市场化。

目前我省的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己有生产二甲醚的装置和大型的储存容器,但由于受到充装容器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二甲醚产业的发展。

为突破“瓶颈”,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则成为二甲醚产业寻求产能出路的一条“捷径”。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

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汽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

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

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

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

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

二甲醚不可作为民用燃料使用,也就是石油气的替代品,因为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橡胶密封圈有溶胀作用,对橡胶还有一定腐蚀作用。

长期充装掺杂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可能导致钢瓶阀门漏气,同时其不耐燃烧,且很容易发生爆炸,产生安全隐患。

国家名为规定二甲醚不可作为液化石油气使用。

部分充装单位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销售以牟取非法利润。

目前每吨液化石油气价格6000元左右,二甲醚为4000元左右。

这一价差是违法分子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的主要原因。

经查,此种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

从事批发业务的大型充装站从生产企业购进或从国外进口液化石油气,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按比例充装到客户的槽罐车中,再由槽罐车运送到各地的中小型充装站,由这些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还有些槽罐车分别从不同单位采购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充入同一辆车中,再运到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由此可见,二甲醚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气体质量,流通领域气体质量不负责。

二甲醚民用燃料知识

二甲醚民用燃料知识

二甲醚民用燃料知识国家质检总局的通知(质检特函)[2008]17号,并没有禁止往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而是不允许往装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里掺入二甲醚,对二甲醚以及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的使用,应当做到专气、专瓶、专用。

1、液化石油气钢瓶掺入二甲醚易造成阀门漏气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掺入二甲醚,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掺入二甲醚后造成液化石油气瓶阀的橡胶密封圈漏而带来隐患。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国使用已有40多年历史,40多年从来示发生过阀门大量漏气的现象。

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的介质是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烷”类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不会与钢瓶及铜质阀门发生化学反应;阀门的密封圈材料常用的是丁腈橡胶,具有化学稳定性,也不会与“烷”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40多年来液化石油气与液化石油气瓶阀相安无事。

在液化石油气钢瓶中掺入二甲醚起于2006年,到了2007年液化石油阀门漏气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呈上升之势,这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某些气瓶充装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将一定比例的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认为不会造成瓶阀漏气。

但实际上,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验中心在对混装后发生泄漏的瓶阀进行分析后发现,瓶阀橡胶密封圈的外形尺寸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阀门的泄漏。

2007年底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验中心分别试验了3家阀门厂提供的瓶阀橡胶密封圈,测试的瓶阀橡胶密封圈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 7512-2006《液化石油气瓶阀》的规定,通过模拟实验检验瓶阀橡胶密封圈孤耐液体腐蚀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瓶阀橡胶密封圈的外形尺寸、体积和质量均发生变化。

瓶阀橡胶密封圈承浸泡之前其外径尺寸是13.60mm,用正戊烷(国家现行标准GB 7512-2006《液化石油气瓶阀》中规定的试验介质)浸泡70小时并放置70小时后,其外径尺寸为13.54mm;用20%二甲醚和80%丙烷(液化石油气的一种成分)的混合液浸泡70小时后,其外径尺寸是12.90mm;用50%二甲醚和50%丙烷混合液浸泡70小时并放置70小时后,其外径尺寸是12.78mm;用二甲醚浸泡70小时并放置70小时后,其外径尺寸为12.70mm。

LPG掺混DME的安全防范

LPG掺混DME的安全防范

LPG掺混DME的安全防范摘要:介绍LPG掺混DME存在的安全与卫生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推荐使用三元乙丙橡胶替换掺混气储运设施的普通橡胶作为软密封材料,解决掺混气对软密封材料的溶胀破坏,达到预防掺混气泄漏的目的。

关键词:二甲醚、掺混、安全防范前言:近几年,在广东液化石油气的消费中,国产气供不应求,未来主要靠进口液化石油气来满足消费的增长。

然而,进口液化石油气,与石油一样,供应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常常容易因卖方的原因引起价格变动,给市场供应带来风险。

因此,采用价格低廉的DME掺入LPG中,可降低LPG燃气的成本,获取较好经济效益,致使许多企业纷纷加入到LPG掺混DME的行列中来。

1二甲醚的性质及用途1.1二甲醚的性质二甲醚是无色、易燃、能溶于水,有挥发性醚味的气体或压缩液化气体。

液体密度为0.660~0.680g/cm3。

它的化学式是CH30CH3,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毒性极低,能溶解许多化学物质。

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液化石油气(LPG)比较接近。

1.2二甲醚的用途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无毒的物质,气体加压时容易液化,可以用作喷雾剂及致冷剂。

自然界里DME并不存在,必须由原料来制成,天然气和煤是目前较好的原料。

DME的生产方法大致可分两类,一种是的甲醇脱水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被称为直接合成法的方法,即从合成甲醇到脱水所有的反应均在同一容器中进行。

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有两种采用不同工艺和催化剂的甲醇脱水法。

由于其具有生产成本低、易压缩、使用安全、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而且燃烧过程中无残渣和黑烟,CO、NO排量也低,同时也有汽化潜热比较高的特点。

浓度大于95%的二甲醚可直接作为替代LPG的燃料使用,所以,它可作为民用燃料,取代LPG,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2LPG掺混DME燃烧DME作为民用燃料,必须有适合其燃烧的燃具。

然而,国内目前民间使用最普遍的是LPG燃具,中小城镇乃至农村都在使用。

浅析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与管理策略

浅析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与管理策略

浅析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与管理策略近几年来,我国乃至世界的油价都在不断增长,这对液化石油气也产生了影响,其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而二甲醚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成本与液化石油气相比非常低廉,因此,不断被掺入液化石油气中。

本文分别详细的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及二甲醚,并指出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杂二甲醚所产生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手段及管理策略。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气相色谱法目前,由于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不断上涨,价格低廉的清洁燃料二甲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二甲醚可以从煤炭中转化出来,我国的煤炭资源又非常丰富,于是,二甲醚便不断的被掺入液化石油气中,这已经成为我国石油行业内部公开化的秘密。

由于二甲醚在应用于储运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将掺杂到液化石油气中的二甲醚有效的检测出来。

1 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1.1 液化石油气在石油中进行重油、煤油、汽油及柴油等油品的提炼操作时,会在最后产生一些石油尾气,这就是石油气。

再对石油气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将其回收再利用:针对石油气,采取一定的程序,并对其进行加压,将其转化为液体状态,并装入受压容器中,从而形成了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很多,主要有丙烷、丁烷、丙烯及丁烯,还有少量的戊烷与戊烯以及一些微量硫化合物构成的杂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石油化学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作为化学工业的一种基本原料同时又是一种新型燃料的液化石油气,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首先,液化石油气可以作为燃料,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优点非常多:热值非常高,不会造成烟尘污染,也不会形成炭渣等杂质,操作起来十分方便,等等。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其次,在化学工业的生产方面,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分离液化石油气,能够得到很多原材料,包括乙烯、丙烯、丁烯以及丁二烯等,这些原材料能够在生产一些合成产品如合成橡胶、合成塑料以及合成纤维等以及一些医药、染料及炸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

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汽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

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

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

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

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

二甲醚不可作为民用燃料使用,也就是石油气的替代品,因为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橡胶密封圈有溶胀作用,对橡胶还有一定腐蚀作用。

长期充装掺杂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可能导致钢瓶阀门漏气,同时其不耐燃烧,且很容易发生爆炸,产生安全隐患。

国家名为规定二甲醚不可作为液化石油气使用。

部分充装单位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销售以牟取非法利润。

目前每吨液化石油气价格6000元左右,二甲醚为4000元左右。

这一价差是违法分子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的主要原因。

经查,此种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

从事批发业务的大型充装站从生产企业购进或从国外进口液化石油气,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按比例充装到客户的槽罐车中,再由槽罐车运送到各地的中小型充装站,由这些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还有些槽罐车分别从不同单位采购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充入同一辆车中,再运到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由此可见,二甲醚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气体质量,流通领域气体质量不负责。

同时,质监部门流通领域处罚均针对充装行为,不涉及气体质量。

笔者认为,质监部门对二甲醚可以抽检,但送检要求检验事项只能是针对液化石油气是否含有二甲醚,如果含有,可以依无证充装或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充装进行行政处罚,检验报告不涉及液化石油气质量是否合格。

在流通领域抽检液化石油气是否含有二甲醚,如果含有,可能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行政处罚后依职责分工移送工商部门进行处理。

..............................................................................
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四部门《关于印发〈联合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依法查处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违法行为,并明确:对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依据《城镇燃气用二甲醚》(CJ/T259)附录A进行;对液化石油气质量及其中烃类组分的检测,依据《液化石油气》(GB11174)进行。

《通知》还要求加大《液化石油气》(GB11174—1997)国家标准和《关于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检出限量问题的函》的宣贯力度,指导、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
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据以上文件,执法实务中,检测液化石油气时,若C2、C3、C4总量不小于97%,二甲醚等其他成分总量不大于3%,检测机构一般不会判定送检样品不合格。

相应地,若用于充瓶的液化石油气中,检出二甲醚等其他成分总量大于3%,则认定该批液化石油气为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国家标准的不合格产品,工商机关对其经销商应当适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查处。

另外,如果涉案液化石油气C2、C3、C4总量不小于97%,二甲醚等其他成分总量不大于3%,但有证据证明经营者故意在液化石油气内掺入少量二甲醚,即使掺入量不超过3%,也应当认定为掺杂使假,按《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