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2023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基本部类的(),使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不断升高,适当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有些城市进而成为不同层次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A. 乘数效应B. 木桶效应C. 蝴蝶效应D. 聚集效应正确答案:A,2.(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A. 节约土地B. 集约开发C. 先建设后规划D. 合理布局E. 城乡统筹正确答案:A,B,D,E,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镇”这一名称的最早出现,是公元4世纪的北魏时期,当时是国家设置于各地的()。

A. 军事组织B. 法律组织C. 一级行政单元D. —级执法机构正确答案:A,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统一规划B. 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应当以批准的城市规划为依据C. 城市的中心区等重点地区应当编制地下空间详细规划D. 地下空间规划应以开发利用人防地下设施为主要内容正确答案:D,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城市土地使用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对()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竞争的结果。

A. 不同环境B. 不同地租C. 不同方式D. 不同价格正确答案:B,6.(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发展趋势包括()。

A. 大分散小集中B. 新都市主义C. 新型集聚体出现D. 从圈层走向网络E. 从现实走向虚拟正确答案:A,C,D,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成果中,大中城市规划图纸比例为()A. 1:5000~1:20000B. 1:10000~1:25000C. 1:10000~1:20000D. 1:5000~1:10000正确答案:B,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规定的是()。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中不包括()A. 集聚规模的差异B. 环境质量的差异C. 生产效率的差异D. 生产力结构的差异2.(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城市分区规划中再生水利用规划主要内容包括()A. 估算分区再生水需水量B. 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合理布置再生水厂布局、规模和服务范围C. 进一步确定再生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D. 对总体规划中再生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E. 确定再生水设施的项目预算表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新加坡的交通发展模式为()A. 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B. 以小汽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C. 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D. 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与小汽车并重)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不属于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原则的是()A. 系统性原则B. 匀布原则C. 自然原则D. 地方性原则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不属于划定规划区遵循原则的有()A.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B.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C. 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D. 坚持实用性的原则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次数分布情况的分析方法是()。

A. 频数分析B. 频率分析C. 集中量数分析D. 离散程度分析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哪项不属于详细规划阶段的燃气工程规划工作内容()。

A. 计算燃气管网管径B. 规划布局燃气输配管网C. 预测用户燃气用量D. 选择气源种类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编制要求具备()的单位承担。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城市2. 城市化3. 城市化水平4. 城市规划5. 区域规划6. 人口机械增长率7. 人口自然增长率8. 可持续发展9. 城市外部结构10.城市景观规划11.路幅宽度12.道路宽度13.七通一平:14.城市设计15.一书二证二填空题1. 城市是由于人类集居中对什么方面的要求而产生:2. 现代城市的含义:3. 工业革命的标志:4.“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的四大城市功能:5.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方面:6. 城市规划的层面:7.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8.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9. 城市的用地评定分类:10.地形的一般分类:11.城市用地性质的划分:12.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地理上的城市用地构成为:13.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14.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的分类:15.城市人口按劳动构成的分类:16.城市居住区用地的组成:17.我国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18.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19.城市水源的选择所考虑的要素:20.城市工程管线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的划分:21.城市步行街的分类:22.城市广场按功能的分类:23.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的发展阶段:24.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的层次划分:25.我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26. 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27. 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所具有的效力:三简答题1. 城市是如何产生与发展2. 城市化历史进程分为哪三个阶段3.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特征4. 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什么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7. 城市规划的意义8.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9. 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有哪些10.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方面要素11.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什么12.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13.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要求15.城市规模通常是由什么来界定的16.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的灵魂与特点1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18.城市规划中的建设引导性的规划是指什么规划19.古希腊时期城市的典型格局是什么20.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典型格局是什么21. 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是什么22.我国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制度来得到保证的23.城市绿地系统形态构成的四种形态要素及其具体含义四论述题1.“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内容及其意义2. 如何做好城市给水管网的规划工作3. 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其考虑要求。

城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第2 (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 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

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 (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确定发展目标。

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

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城镇化的阶段包括()。

[2012年真题]A. 集聚城镇化阶段B. 郊区化阶段C. 逆城市化阶段D. 再城镇化阶段E. 新型城市化阶段2.(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A. 总体规模B. 平面布局C. 竖向分层D. 横向分层E. 总体种类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在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图纸中的综合交通规划图上应标明()。

A. 主次干路走向、红线宽度、道路横断面、重要交叉口形式;重要广场、停车场、公交停车场的位置和范围B. 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和强度划分、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地下矿藏和地下文物埋藏范围、用地适宜性区划C. 行政区划、城镇规模、城镇等级、城镇职能分工、市域主要发展轴(带)和发展方向划区范围D. 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城市总体规划附件不包括()。

A. 规划说明B. 城市现状图C. 专题研究报告D. 基础资料汇编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交通设施的位置.界限或布点应在()中体现。

A. 用地编码图B. 总图则C. 地块控制总图则D. 设施控制总图则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属于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是()。

A. 西安B. 平遥C. 天津D. 邯郸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经济活动的日益分散导致公司管理活动的(),使得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必须位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市场经济环境良好的城市。

A. 统一化B. 复杂化C. 程序化D. 详细化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A. 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B.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 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D. 城市规划区范围9.(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关于对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

(按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镇)现代城市定义: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

(包含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与过程。

(包括人口转变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与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的区域。

、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与行政管辖的意义。

《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

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从防御要求出发。

城市化:农业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与过程。

城市化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与地域空间的变化。

《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A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C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A 综合性B 政策性C 前瞻性D 单一性3、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属于()A 居住用地B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D 仓储用地4、城市道路系统中,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为()A 30-50km/hB 50-80km/hC 80-120km/hD 120km/h 以上5、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500-800mB 800-1000mC 1000-1200mD 1200-1500m6、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属于()A 生产绿地B 防护绿地C 附属绿地D 公共绿地7、以下哪种规划属于法定规划()A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B 城市总体规划C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D 城市概念性规划8、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B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C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D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9、城市规划中,“一书两证”指的是()A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 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 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D 项目建议书、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10、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通常位于()A 城市中心B 城市边缘C 城市工业区内D 城市住宅区附近11、城市规划中的“五线”控制不包括()A 红线B 绿线C 蓝线D 紫线E 黄线F 黑线12、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A 建筑设计B 空间环境设计C 景观设计D 道路交通设计13、以下哪种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城市模式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A 保护文物古迹B 保护历史街区C 保护传统风貌D 以上都是15、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A 生态环境保护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功能分区D 可持续发展16、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 增加道路面积B 发展公共交通C 限制私人汽车使用D 优化交通管理17、以下哪项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A 旧区改造B 基础设施更新C 历史文化保护D 城市新区开发18、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B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C 城市政府的政策D 城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20、以下哪种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A 系统规划法B 理性规划法C 交往规划法D 综合规划法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

(按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镇)现代城市定义: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

(包含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转变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的区域。

、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

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从防御要求出发。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讲究的是皇权至上。

《管子。

度地篇》已有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而近水而沟防省。

”强调自然至上。

《商君书》则更多地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长安城特点:希波丹姆模式: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繁盛时期的著名的建筑师,他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西特:《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第二节空想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太阳城)、罗伯特欧文、傅立叶Owen 1771-1858)提出的。

“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的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提出,1898年,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

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

他的“花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距离上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

卫星城:卫星城镇规划理论①“卧城”——子城只有居住建筑,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的需要仍需到母城解决。

②半独立卫星城镇——子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③独立卫星城——城市规模较前两种形式大,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

子城具有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生活接近自然,减少了对母城的依赖。

8、《雅典宪章》:1933年(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9、《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理论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如图)。

这种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为邻里单位的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美国建筑师C.Stein设计的雷德朋(Radburn)新镇大街坊充分考虑了私人汽车时代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采用了人车分离的道路系统以创造出积极的邻里交往空有机疏散思想:凡·沙里宁(E. Saarinen)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的理论。

他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是有机的集合体。

他对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以及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治理城市问题的对策。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

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第三章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目前我国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正式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性意见,作为总体规划的依据。

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各自需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图5-1)。

图5-1: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简答题):1.现场踏勘。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3.分析研究。

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

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a)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b)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c)道路系统规划设计;(d)绿地系统规划设计;(e)工程管线规划设计;(f)竖向规划设计;(g)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效益投资。

第四章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如城市的工厂、住宅、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都要由土地来承载,而且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使之具有城市整体而有机的运营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

”水文地质条件:它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条件。

风象:风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等。

某城市地区累年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图 P书73页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式见书74页。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用地评定的分类:(1)一类用地: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

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其具体要求是:(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2)二类用地: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