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 2013 myEAtrade All Rights Reserved. FOREX EA 法宝一:公开市场业务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

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不同:一个是向一级交易商操作,一个是直接从二级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适用条件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适用条件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适用条件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整、货币投放和准备金率调整。

它们的适用条件如下:
1. 利率调整:当经济处于通胀过高或通缩过度的状态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借贷成本,从而调节经济活动水平。

当通胀过高时,央行会提高利率以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缓通胀压力;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通缩时,央行会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2. 货币投放:当经济活动不足时,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种政策工具通常被称为量化宽松政策,适用于经济衰退或通缩时期。

3. 准备金率调整: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的比例。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提高准备金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降低过度投资的风险;当经济不足时,央行可以降低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刺激消费和投资。

综上所述,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它们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货币投放和准备金率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借贷成本,从而调节经济活动水平。

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学年论文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学院:商学院专业:金融系班级:09级1班学生姓名:完成时间:二О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强。

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货币供求均衡、利率和汇率的合理水平、资本流动及经济发展与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无论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工具有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一般性政策工具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三大法宝”。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及其现实效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来研究中央银行是如何运用这“三大法宝”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调节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关键词: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传导机制,现实效应abstractWith moder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importance of monetary policy is growing by. Monetary policy on a the currency of the country of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of a reasonable level,capital 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has the dominant role. The central bank as a monetary policymakers,mainly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money supply to adjust interest rates and the whole economy affect investment and,whether the deflating monetary policy or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is through the use of monetary policy tool to realize. Monetary policy tools have general policy tools,selective policy tools and other complementary policy tools three categories. General policy tools as the central bank's main monetary policy tools including legal deposit reserve discount policy, the policy,and the open market operations,commonly known as the “three magic weapon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monetary policy tools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ts practical effect,with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central bank is how to use this “three magic weapons”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impact the entire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Keywords:monetary policy,“three magic weapons”,conduction mechanism,the reality effect目录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以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主,以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为辅。

货币政策三大手段(1)

货币政策三大手段(1)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

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

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

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公开市场业务(o 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通胀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下滑,热钱有流出的迹象,外汇占款持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采取加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单纯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通胀卷土重来。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 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我国整个社会商业信用水平不高。 二是票据市场发育不成熟。 三是商业银行承兑、贴现操作不规范。 四是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
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基本途径
•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重视 并加强再贴现政策工具。 •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票据市场发展与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 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社会商业信用票据化。 •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之间的关系, 大力发展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 •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搞活与规范发展之间的关系,提 高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操作的水平。
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 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 有以下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 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 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 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 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 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 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
我国采用过的货币政策工具
★1984-1994年: ☆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 ☆再贴现. ★1995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 ☆利率管制逐步放松; ☆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贷款与再贴现 存款准备金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窗口指导等

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就是指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操作.“三大法宝”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社会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性工具,也是数量型信用控制工具。

特点是体现在中央银行使用这类工具时主要对信用总量进行统一的收缩或扩张。

下面来说明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是如何操作的: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有关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事项,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反之,亦然。

因此,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例如,在今年我国中央银行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就上调了3次.我认为总原因就是因为我国要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定的货币政策。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是在这几年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

房价在不断地上升,有段时间房价是一天一个价。

我不知道听谁说的,他的一个朋友在那段时间有一次在海南开会,开会前买套房子,开会后卖掉都能把来回飞机票的钱给赚回来。

而且在今年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物价在不断的上涨,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上的闲钱比较多,就更加有能力消费.12月份的节日也挺多的,又接近过年,我相信消费一定会出现井喷现象,到时候物价还会进一步的上涨。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就要减少货币供给量,让人们没有那么多闲钱去消费投资,中央银行就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能力扩大,货币乘数下降来抑制。

金融课堂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金融课堂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金融课堂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我国宏观经济,有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为实现这四大目标,国家会推出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我们经常能听到高层说要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就是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当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确定后,央行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今天主要聊聊央妈货币政策工具的“三板斧”。

央行借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工具,能够影响市场经济中的贷款成本和贷款规模。

虽然“三板斧”操作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标都一样:调控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每收到一笔客户的存款S,都要向央行存入一笔法定存款准备金S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于S1/S。

这在前几篇文章中,已经反复讲解过。

理论上,市场中的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而货币乘数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我在文章纸面富贵:货币创造的逻辑中推导了这个公式。

根据该公式,央行通过调低或者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提高或者降低货币乘数,进而能够成倍数地增加或者减少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处于衰退状态,中国人民银行为刺激经济增长,便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如果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说明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则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降低货币乘数和信贷规模。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质上是提高了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越多,银行能贷出去钱就会越多,最终市场上的货币量也会增多。

我在文章你存入银行的钱,最后都去哪了?(一笔钱带你了解银行资产业务)中讲过,信贷就是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过程。

举个例子。

假如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M2为100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1%。

假设现在降低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则法定存款准备金会减少1万亿(100*1%),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10万亿(1/10%),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达到110万亿。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被确定后, 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来 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所谓货币政策工具, 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 对金融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运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可 以直接控制的, 其运用可对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用活 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中央银行的货 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类: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 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即传统的三大货 币政策工具, 俗称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一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在于, 它是对总量进行调节, 实施对象普遍、全面; 影 响广泛、深入; 使用频繁、效果显著。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 备金率, 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 中 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 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 最初始于英国。

但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 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则始于1913 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

开始, 准备金没有伸缩性。

1935 年, 美联储首次获得了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权力, 存款准备金制度才真正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就目前来看, 凡是实 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 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容, 主要包括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即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资产的内容, 一般只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和 中央银行创造的存款; 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一般是确定存款余额。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 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 资金的流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中最易事实的手段; ②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作用迅速, 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必须立 即执行; ③存款准备金制度对所有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 有的金融机构都受到同样影响。
优点
不足
①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 预期影响太大,不宜作为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 具,央行因此有将准备金率固定化的倾向; ②该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 备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 ①央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 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水平; ②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 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不会造成经 济的不必要紊乱; ③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他有价证券 的收益率或利率,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①传导机制缓慢,其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 见效; ②公开市场操作对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和收益率 影响很大,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多样的证券种 类; ③当商业银行的行动不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公 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再贴现 ①有利于发挥央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②通过对贴现对象的选择、贴现票据的规定,可 以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的作用; ③调整作用缓和,可以配合其他政策工具,避免 引起经济的巨大波动。
①再贴现政策具有顺周期特征,当经济处于扩张 阶段,若央行无法迅速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业 务会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扩张,反之亦然; ②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央行; ③再贴现政策的宣示作用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