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试管苗快繁中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也受到各种病毒的威胁,其中普通马铃薯Y 病毒和葡萄叶病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马铃薯病毒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应用于普通马铃薯Y病毒、葡萄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花叶病毒等病毒的控制。
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将受病毒侵染的母株去除外在病毒污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无病毒的试管苗,再进行大规模繁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一、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试管苗体内外病毒,降低病毒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
二、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规模繁殖马铃薯健康种苗,提高种薯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降低耕地污染和农业用药量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病毒,降低马铃薯的病害发生率,从而减少对土壤和水的污染,降低农业用药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提高农民收益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选择底薯并进行消毒。
选用优质种薯作为材料,切割成小块,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外在污染细菌。
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采取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底薯比如去除病毒后得到的组织块,放在含有营养物质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培养,最终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
三、快速繁殖无病毒试管苗。
将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通过快繁技术进行扩繁,获得大量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再进行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育苗培育。
四、田间移栽。
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栽到田间进行培育,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种质资源。
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项有效的马铃薯病毒控制技术,可以保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纯度和优质性,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植物之一。
然而由于病毒的不断侵袭和疫病的流行,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繁殖健康无害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已成为种植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马铃薯营养组织中培养出无菌结果愈伤组织,然后通过激素处理,使其分化成愈伤组织和根发生体,并再次通过激素培养,使其分化成幼苗。
经过快速繁殖和转移,只需数月就可以获得大量无菌试管苗。
1、原种资料筛选首先要去毒源,选择健康、无病毒的马铃薯株作为原种资料。
2、表型鉴定通过观察和检测,鉴定选定的原种资料是否存在病害。
3、进行消毒处理将所选的马铃薯根茎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原种资料无菌。
4、组织培养将原种资料营养组织分离出来,并进行无菌培养,培养至结果愈伤组织。
5、激素处理将结果愈伤组织分裂成愈伤组织和根发生体,经过激素处理,使愈伤组织分化成为幼苗。
6、快速繁殖和转移幼苗经过快速繁殖和转移,可以在数月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无菌试管苗。
1、高效快捷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无菌马铃薯苗,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繁殖的效率。
2、无病毒由于是无菌培养,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和侵袭,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病害的问题。
3、一致性强试管苗的形态、生长状态、品种、性状和同一生产人群下的分布均一。
4、推广灵活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进行灵活推广和应用。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成为解决马铃薯病害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并推动种植业的发展。
实验13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

▪ 4 实验用具和仪器
▪ 酒精棉球、小块纱布、枪状镊子、手术剪、 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超净工 作台等。
▪ 5 药品和试剂
▪ 马铃薯快速繁殖培马铃薯脱毒试管
7 实验操作流程
▪ 〔1〕准备工作 ▪ ①接种室的清洁和消毒 ▪ ②超净工作台的开机和消毒 ▪ ③剪刀、镊子、已灭菌培养皿、酒精
棉球、酒精灯、待用培养基等的准备 ▪ ④ 实验材料的准备
〔2〕无菌操作
▪ ① 实验操作前,操作人员洗手及手和小臂 消毒〔注意问题?〕
▪ ② 使用的镊子、解剖刀等用95%酒精浸泡, 之后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放在灭菌 后的培养皿中冷却后使用。
▪ ③培养瓶外壁的消毒
〔2〕无菌操作
▪ ④将马铃薯试管苗剪为单节茎段后接种到 培养基中,在植入材料的前后,培养瓶的 瓶口须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灭菌。
▪ ⑤封口、标记、将培养瓶置于培养架上, 在温度20-25℃,光照强度2000-3000lx, 光照时间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
图1 马铃薯试管苗的茎段扦插繁殖
实验1-3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 1 实验目的
▪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无菌操作的根本技术; 了解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过程,为马铃 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根底苗。
▪ 2 实验方法:单节茎段扦插〔短枝发生型〕 ▪ 3 实验原理
▪ 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带有腋芽的马铃 薯单节茎段进展芽生长和根再生形成单苗, 从而到达快速繁殖的目的。
气雾培法快速繁殖马铃薯种薯

气雾培法快速繁殖马铃薯种薯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现在,马铃薯已被农业部认定为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对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重视起来了。
气雾培条件下,长成“树”状的马铃薯植株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中部地区。
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马铃薯种薯繁殖成本偏高,迫切需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的种薯扩繁方法。
水培的马铃薯种薯位于南美洲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向全球推广马铃薯种薯气雾培扩繁技术。
气雾培用于马铃薯扩繁最早源自1996年韩国的开创性工作,我国科学工作者也是较早紧跟上来。
后来,国际马铃薯中心集成这项技术,向全球推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自2006年以来,该技术在南美洲已成功应用与推广,方法与材料相对简单,每株可生产100个微型薯。
气雾培产生的马铃薯种薯气雾培是一种无土栽培方法,首先用于蔬菜生产。
不同于水培方法(根系浸于营养液中),气雾培经雾化设施把营养液雾化为营养雾,根系“沐浴”于营养雾中,从“营养雾”获取氧气、水分与养分。
气雾培原理图气雾培扩繁种薯,同传统扩繁方法相比,该方法结薯数量提高了10倍,而且成本低,速度快。
现在,我国一些公司也开始生产马铃薯种薯,大部分仍采用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就是马铃薯体外试管苗(就是组织培养方法生产的马铃薯脱毒苗)移植到温室内土壤中(经消毒处理)继续培养,让试管苗产生微型种薯。
气雾培产生的种薯这种方法主要是土培(土壤栽培),也有的用其他基质与土壤混配形成的基质。
一般需要给土壤或基质消毒,常用溴甲烷(溴甲烷成本低),有效地清除土壤或基质的节肢动物、线虫、病原菌与杂草等。
试管苗移栽到温室的土壤或基质中培养,每株植物可以产生5~10个种薯。
现在,国际马铃薯中心推荐蒸汽消毒,效果更好。
传统方法扩繁马铃薯劳动量大(每次需要翻土、消毒)。
气雾培产生的马铃薯种薯现在,国际上很多国家与公司用水培方法扩繁马铃薯种薯。
但相对于土培与水培来说,气雾培方法结薯数量多,成本低,更高效。
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等

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等作者:井林张宏博王英霞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2期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井林张宏博王英霞马铃薯是具有多器官繁殖特点的作物,可以利用芽眼、地上枝条、匍匐茎及嫩牙进行繁殖。
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使马铃薯的良种繁殖由慢变快,在短时间内繁殖繁殖大量优良种薯。
在加速繁殖马铃薯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混杂和感染病毒引起种性退化。
下面介绍几种繁殖方法。
一、良种高速繁殖法1、分株繁殖:播种后一个薯块往往可以长出2-3个植株,将健壮株的各株分开栽植,比在同一穴里可以显著提高繁殖倍数。
方法是:苗长到6-7个叶片时,每穴只留1个茎,将多余的植株连根从薯块上掰下,直接坐水栽到空垄上,促进扎根生长。
植株成活后,进行2-3次中耕培土,以利结薯。
2、育牙掰苗繁殖:在马铃薯正常播种前2-3个月,将精选无病的健康薯种放于暖室内催芽,幼牙萌发后,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15-20d,使牙粗壮变成绿色,然后按牙切块,准备育苗播种。
3、扦插繁殖:扦插是提高繁殖倍数潜力最大的方法。
利用得当可以获得几百倍乃至几千倍的繁殖倍数。
具体做法分四个步骤:(1)掐尖憋杈:播种后,当幼苗长至7-8个叶片时,将顶部生长点带两个叶片掐下(即打顶),一般为4-5厘米长,并将其扦插于土床中育苗。
(2)分段:生长点掐下之后,侧枝迅速生长,每个叶腋都长出一个分枝。
待分枝长到5-7个叶片时,将每个分枝基部第一个叶片处掰下,然后将分枝截成带有1-2个叶片的枝条(长6-7厘米)及时扦插在床上,进行育苗生根。
按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多次掰杈分段,直到当地初霜前60~70d为止,过晚时不易结薯。
(3)上床育苗:在地头上做成高20-23厘米地上土床,宽1米左右,长可根据扦插量而定。
扦插前要整平床面,浇透水,把掐下来的尖和分成段枝条。
按3厘米株行距均匀的斜插在苗床上,扦插深度3-5厘米,土面上只保留一个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
苗床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广大农民和经济发展所依靠的重要农业领域。
而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马铃薯种植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其中,病毒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以下就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定义、制备流程、优势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是指利用组织培养和生物学技术手段在无菌条件下,从被病毒污染的母株中取材,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一定数量无菌苗,最终培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健康幼苗。
二、制备流程1、材料准备选择健康的马铃薯作为原材料,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和芽眼筛选。
同时还需准备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再生能力,无菌培养必需的基本培养基、辅助培养基及添加适量激素和营养物质的诱导培养基等。
2、无菌处理将马铃薯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材料无菌化。
处理方法包括酒精消毒、盐酸消毒、滴定消毒等。
3、切瘤、分化在消毒的基础上,进行切瘤和分化处理,分离出芽鳖、块茎鳖、滋液鳖等预备试管苗材料。
4、根、茎、叶分离通过培养基的诱导,将原始材料中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和再生,形成独立的无菌苗,以便进行大规模培养和繁殖。
5、无菌培养得到无菌苗后,进行无菌培养,增殖数量,以期达到无菌苗的快速繁殖和生长。
6、弱化适应繁殖的苗期过长、适应性不足,则会极大地限制试管苗的生长和繁殖。
为此,可以通过加强营养管理、控制温度环境以加强其适应能力。
三、优势及应用1、提高繁殖能力试管苗繁殖效率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健康马铃薯苗,提高其生产效益。
2、保证生产质量脱毒试管苗繁殖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每批苗都具有相同的生长特征和品质,可以保证生产质量。
3、有效防控病害通过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病等病害的传播,提高马铃薯的健康状态,减少生产损失。
4、推动可持续发展脱毒试管苗效益显著,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增加就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马铃薯快速繁殖(实验结果)

一.实验设计方案快速繁殖培养基为MS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的配方如下:MS培养基+5mg/L 6-BA+8%蔗糖。
采用固液培养法诱导。
结薯率=总结薯个数/植株总数×100%单薯的重量=总重量/总薯数*100%步骤(3)培养将果酱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条件是室温25-27℃。
每天光照16小时。
光强2000-3000lx。
②、更换培养基后,将果酱瓶放在室温25-27℃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静止培养,不需要摇动或者摆动。
(五)注意事项由于高温高压灭菌会对部分物质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配制培养基时要予以注意。
如NAA要最后加。
(一)实验现象及观察结果1、马铃薯试管苗快繁结果:下图为马铃薯试管苗快繁结果:图1 马铃薯试管苗快繁结果由图可见:经培养,瓶内15株(每瓶5棵,共3瓶)均成活,长势良好,株高和茎粗正常,叶片深绿色偏小;未出现茎段陡长的现象。
但由于培养时间较长,果酱瓶内培养基明显减少。
2、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本小组实验绝大部分培育的苗尚未开始结薯,有极个别瓶苗结1-2个。
因此,不方便计算结薯率和单薯的重量。
(二)实验分析讨论1、光照对苗的快繁影响较大。
中期观察发现,苗未直立生长,且整体向一个方向倾斜,有较明显的向光生长趋势。
后期对培养瓶移位,改变捕光方向和位置后,有明显改善。
这是由于培养架内各处光照不均匀,以至偏向角落的苗向光生长。
2、马铃薯试管苗快繁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的苗始终不长高,且不生根。
这是由于扦插时,违背了其形态学特性,故不生根。
3、避光才能诱导微型薯的产生。
在培育过程中,不时会有同学打开挡光布,甚至直接将培养瓶拿出来观察,这对试管薯的诱导是及其不利的。
4、有些同学快繁培养基耗尽后未及时更换或补充新的培养基,以致快繁苗因营养缺乏而死。
(三)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包括以下主要环节:培养基的配制、试管苗快繁培养以及马铃薯试管薯诱导。
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各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谨慎。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近年来在马铃薯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可以大幅提高马铃薯的繁殖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了病毒和病菌的传播,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技术流程、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是通过将健康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培养基中,通过适宜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使其快速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继续培养和繁殖,最终获得大量无病害的苗种。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选择健康组织: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组织,如叶片、茎芽等,进行无菌处理,去除表面的病菌和病毒。
2. 建立培养基:根据马铃薯生长的特点和营养需求,配置适宜的无菌培养基,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3. 培养和繁殖:将经过无菌处理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繁殖。
通过以上原理,可以有效地实现马铃薯的脱毒繁殖,得到大量无病害的试管苗,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苗资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的流程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无菌处理、培养基配置、培养和繁殖等步骤,下面将对其具体流程进行介绍。
2. 无菌处理: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组织放入无菌工作台中,进行进一步的无菌处理,包括盆栽、割取等操作,确保组织的无菌状态。
3. 培养基配置:按照配方将无菌培养基配置好,包括营养盐、植物生长激素、碳源等成分,确保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繁殖效率:传统的马铃薯繁殖方式存在生长周期长、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而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2. 避免病毒传播:马铃薯作为病毒携带者,传统繁殖方式易导致病毒的传播,而试管苗繁殖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有效保证马铃薯的健康和质量。
3. 提高产量和品质:无病害的试管苗具有较高的生长力和抗逆性,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试管苗快繁中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陈丽华,李云海(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2)
摘 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在马铃薯良种工厂化生产中应用广泛。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苗的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且生产出健壮的苗,是每一个生产性组培室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们采取在培养瓶中留茬并补加液体培养基的方法,使每瓶母苗可重复利用4~5次,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地提高了苗的繁殖系数。
在相同时间内,把马铃薯试管苗的繁殖倍数由常规繁殖方法的9倍提高到现在的3114倍。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苗;组织培养;繁殖系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目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快速繁育中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手段,用于脱毒种苗生产、品种资源的保存、遗传育种操作等各方面,也是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规模生产的前提,其繁殖速度是一般常规方法不可比的。
但是,在具体的试管苗生产实际操作中,如何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试管苗繁殖率,是各个生产环节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改进。
现将快繁技术的改进方法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合作88、紫花大西洋等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
112 方法
11211 常规方法
常规的马铃薯试管苗繁殖程序为:用MS附加激素的固体培养基,每个培养瓶(中号罐头瓶)中加入培养基25ml,高温高压灭菌并冷却凝固后约212cm 厚,然后每瓶接种马铃薯试管苗茎段20段。
25天左右,小苗长至7~8cm高(约6~7个叶节)时,可进行转接。
一般每瓶母苗可转接3瓶左右新苗,母瓶中留下的带根的基部茎段连同剩余的培养基一起被丢弃。
11212 改进方法
在上述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础上,把剪去上层茎段(用于转接)后的带根的基部茎段连同剩余的固体培养基保留,并在其中加入30ml新的液体培养基(成分不变,只是不加琼脂),然后放回培养室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
这样处理后的母苗一般培养5~7天就可进行第一次转接;母瓶仍保留并继续培养7~10天可进行第二次转接;用同样方法,分别继续培养10~15天、15~20天、20~25天可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转接。
且各次转接后均不再加入新的培养基。
2 结果分析
从改进方法的各次转接试验中随机抽取5瓶苗,调查其株数、株高(以平均叶节数表示)等情况,被调查的品种为合作88号,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改进方法中的每瓶试管苗平均
表1 各次转接的试管苗生长情况调查
转接次数(培养天数) 苗 生 长 情 况
(株数及株高)
平 均
(株数及株高)
第一次株数(株/瓶)23252420232310
(5天)株高(叶节)45343318
第二次株数(株/瓶)32303122272814
(7天)株高(叶节)56578612
第三次株数(株/瓶)38375046424216
(12天)株高(叶节)67567612
第四次株数(株/瓶)33343035363316
(15天)株高(叶节)65676610
第五次株数(株/瓶)20141713271812
(20天)株高(叶节)34323310
常规培养株数(株/瓶)22252324262410
(25天)株高(叶节)54565510
收稿日期:2002-12-06
03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
株数及平均株高与转接次数之间,大致呈现正态分布的关系,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每瓶试管苗的平均株数及平均株高先呈增加的趋势,到第三次转接时平均株数最多、平均株高最高,每瓶平均株数达到了4216株,平均株高达到了612叶节,而后又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用这样的方法繁殖试管苗,因保留的母苗本身有根,能充分吸收加入的液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因此,第三次转接前的苗分枝多且生长速度快(仅生长速度就比常规节段繁殖速度快2~5倍),对加速试管苗的繁殖非常有利。
随着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被各次生长的苗吸收而逐渐减少,从第四次转接开始,每瓶试管苗平均株数和平均株高又逐渐减少,苗的生长速度减慢(如需要15~20天才能转接一次等),且变得越来越弱。
但是,一般情况下第四次转接及之前的苗均生长良好,可用于快速繁殖。
第五次生长出来的苗,因节间变短、生长速度慢且较矮较弱(玻璃化),各次生长累积的根层占了培养瓶高度的3~5cm(培养瓶高度为11cm,直径615cm),培养基连同根开始变黑或严重发黑,因此,这时的苗不宜再保留。
据初步计算,1瓶母苗(平均每瓶24株)按常规方法繁殖出来的新苗,24天后能进行一次转接,一般可扩繁到9瓶左右合计216株苗;在第39天时,这216株苗才生长到2~3个叶节高,还不能进行转接,其繁殖倍数为9倍(216/24)。
用改进方法进行扩繁,根据表1的结果,一瓶24株的母苗39天时繁殖出来的试管苗株数为:216+(2310+2814+4216+ 3316)×3+(2310+2814)×3,合计753株,繁殖倍数为3114倍,其繁殖倍数比常规繁殖法大大提高。
3 讨论
311 留茬剪切段方法
在剪取小苗时应注意,转接母苗时不要把母苗提出瓶外剪切,应在瓶内剪切,在苗的根部以上部分留一小片叶,也就是1~2个叶节。
这样加入无菌的液体培养基后母苗才会健康地生长出小苗。
剪切时注意不要把母苗的根提起来,灼烧灭菌的剪刀应冷却后才能使用;在加入液体培养基时也应注意培养瓶的瓶口应在酒精灯上灼烧,防止污染菌带入瓶内;手要用75%酒精消毒。
这些重要环节做好了,才能够保证上述所说的母苗重复利用4~5次而不被污染,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12 培养条件
在固体培养基培养阶段,通常每瓶接种试管苗的株数为15~20株。
固体培养的母苗在加入液体培养基后,可利用的试管苗株数可达到30~40株/瓶。
原因是加入液体培养基后带根的母苗发出许多丛芽。
其培养条件为每天15小时光照,光照强度1500Lux,温度在20~22℃,再加上使用透气封口膜,即可快速培养出根系发达粗壮、节间短、叶片多且大的健壮的马铃薯试管苗。
采用留茬重复利用母苗方法,可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人、财、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同时为加大每瓶试管苗的接种密度提供了条件,缩短了繁苗时间,提高出苗率,培养基和培养物的利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灌溉新技术
—雾化软带微喷技术
日本住友集团多年试验研究开发成功雾化软带微喷技术。
其核心是高效节水的“住友”微喷带。
其材料为特殊激光打孔的多孔微喷灌聚乙烯带,耐压耐用耐老化,正常使用可达5年以上。
使用水压2kg/cm2以内,最大铺设长度100m,百米喷水量为3~10m3/小时,喷水宽度315~10m。
比转达喷式灌溉省水50%。
一个温室大棚只设一条带子,每米造价6~8元,投资800元即可解决灌溉问题。
住友微喷带分为三大类型,即室外型(R型)、室内型(M ARKⅡ型)、微喷型(M U LT160~100)。
适用于温室大棚及露地的草坪、花卉、果树、蔬菜、粮食等多种作物。
其特点是:
1 使用压力低 激光打孔雾化强度高、水滴小、打击强度小,更适宜作物生长。
2 安装使用简便 仅用一个方便直通即可连接带子,减少了配套设备成本。
一条带子可喷10m宽、100m 长范围的面积。
可卷收移动使用和保管,安装拆卸简便。
每卷重2kg和7kg。
3 使用灵活 可一条带子独立使用,也可以加三通、四通,6~8m间距设支管,增加带子,按单元轮灌使用。
需要进行水力计算以确定水泵,可调节水压控制喷水的高度和宽度。
柿子平架栽培技术
柿子树高达315m以上时,管理作业需要借助脚架而不方便和不安全。
为此,日本福冈县开发了一种培养矮树的平架栽培技术。
平架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树冠内光照条件好,果实肥大,着色良好,产量增加。
因为不使用脚架作业而缩短了摘蕾、摘果、防治病虫害及收获作业时间。
因为没有支撑树枝的支柱,可引入各种管理机械而达到省力。
另外,树枝诱引固定到架上而增强了抗风害的能力。
树龄在20年以上的常规栽培树,通过精细整枝、修剪也可以转为平架栽培而不降低产量。
现在福冈县特产品种“富有”平架栽培约有50hm2。
并正在向坡地引进开发此项技术。
13
2003年第2期 云南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