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两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随笔写作指导课件ppt课件

随笔写作指导课件ppt课件

适情调又极易导致写作中的不良倾向。在此,特提醒同学们注意两忌:
一忌立意的粗俗。高中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随心所欲,缺少思辨,
思想观点偏颇,总是着眼于个人得失,局限于个人小天地,肆意发挥个人
的不健康情感。天下文章意为先。与其他文章一样,随笔的立意(虽然它
不刻意为之)也要求纯正,要表现积极健康的情致理趣和高雅脱俗的道德
的意境, 让人物、事件和心情鲜活起来。这些细节让故事具有镜头感, 甚至产生了蒙太奇的
效果, 让生活随笔像一个微电影一样带给读者想象空间和美好体验。
12
3.要有趣。那些即将成为绝响的民俗、生活中的仪式、
奇人异事、同学聚会、相亲等生活点滴……都可以成为写作
对象。这些题材应该可以被作者赋予良好的生活情趣, 让人
二、随笔的特点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随笔的篇幅必短,有一个字数不多的限度。小题故可小
做,大题也不妨小做。只有这样,才能更引人入胜。比之长 篇巨作的大快文章,一篇随笔,少则几百字,多则一二千字。 这个“小”的另一层意思,指其题材,大都是凡人小事。但 能因小见大,在读者随心所欲地展览自己的低级情趣、消极情绪。
15
二忌用笔的粗糙。高中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结构安排、
技巧运用、语言表达上不讲究,缺少审美眼光,泛泛道来,寒碜
浅陋,面目可憎。虽然随笔强调意到笔随,章法也不甚讲究,但
这并不意味着写随笔时可以不必斟酌字句草草了事,而应在用语
自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个性和
另一方面,过去的杂书没有这么多。我们这个时代,书的种类大大增多,各种 各样,让人应接不暇。在增多人们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做选择所耗费的时间 成本。很多人,经常在网上逛书城,根据商家所提供的热卖书榜单,一本一本地买, 一本一本地读。可是,这些书至少现在并非本本都是经典,不但不是经典,还很可 能是垃圾,因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经典怎么可能这么快速地一本接一本地产 生呢?读书,最忌杂乱,读了很多,时间、精力耗费不少,而收效甚微。这,还是 读的,有的人呢?可能逛而不买,一直在逛书城,很多时光都浪费在逛上了。

文化随笔写作辅导ppt课件

文化随笔写作辅导ppt课件
同时,文化随笔有点见识,有点感慨,有点 情致,有点幽默感。忌平铺直叙,写成流水 账。
21
应注意的问题(二)
虚实结合 写虚太多,易流于空泛,言之无物 写实太多,则过于枯燥,缺少回味


描写
抒情
记叙
议论
22
五、作业要求
(1)内容须与本学期十个专题相关,题 目自拟。
(2)作业提交格式: 写明:姓名、学号、班级、专业 格式: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字数:1000~2000字 第六周辅导课(10月7日)提交手写版 23 和电子版
余秋雨《西湖梦》
7
推荐作品
周作人《雨天的书》 余秋雨《文化苦旅》 张中行《负暄琐话》 汪曾祺《岁朝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实秋《雅舍小品》 韩少功《夜行者梦语》
8
二、选题范围
十个专题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婚姻文化 ·礼仪文化 ·汉字文化
·古代教育与科举 ·生活哲学 ·美学与艺术 ·传统与现代 ·中国文化与世界
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 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 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 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汪曾祺《蒲桥集》
9
三、 文化随笔写作要点
◆选取熟悉、具体、有代表性的事物(如风物、世相、 人物、事件等等);
◆语气以亲切、平易为主; ◆应体现所述对象的文化内涵; ◆可灵活采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
10
写作要点1: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
请客半日忙。大包小袋地从街上买着东西回来了,就操心 自己的手艺,能否把一桌饭菜烹饪得有形有色有味?再是操心 要请的客人会不会到来?今日真是个好日子!一切该按心愿的 都按心愿进行了,送走客人,满屋狼藉,心身仍是不累,立在房 门口要给邻居家诉说:“他是×××呀!”×××总是有权有 势或者有名的人。可×××是何等人物,席摆好,客难请的。 于是,请过了客的夫妇在这个晚上吃残汤剩水时,一个人在 说:“我真怕他不来的。”一个在说:“他总算是吃过咱们的 了!”拿上等的饭菜给人家吃了,似乎那饭菜是多余的,像门口 的垃圾,垃圾车来拉走了,就得感谢的呀。

文艺随笔两篇PPT演示教学

文艺随笔两篇PPT演示教学

文艺随笔两篇PPT
自学指导一
1.《咬文嚼字》作者___朱__光_潜(1897年-1986 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
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 )。现
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翻译家。
2.议论文三要素:___论_、点 ____论__据、______。
议论证论文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举_例_论_证__等。对比论证
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③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 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 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④“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 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四题,练习册基础巩固第五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1)炼字的重要性。 •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
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三
思考பைடு நூலகம்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三题。
文艺随笔两篇 ----不求甚解
•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 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 实质”。
• 全文的思路;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 子--引语录—结上文。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 的论证方法,并进行分析。(10分钟展示 答案)
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五自然段从反面列 举普列汉诺夫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 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 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自然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 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 度读书的经验。

上课用短文三篇ppt课件

上课用短文三篇ppt课件
9
研读第三段
1.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不要害怕死亡,只有乐于生,才能不感到 死之苦恼。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 使它过得丰盈饱满。
2.“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
惋惜”?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
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
“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 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 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 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 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 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 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 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 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 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23
重点研读
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作者为什么说“我
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
的原则”?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
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
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
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
人若不努力思想,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27
重点研读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即怎 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 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六条理念。
作者特别强调十六条中的一条:“当你 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 紧挨一起。”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 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v ——这就是本文所昭示的基本的意义。

文艺随笔两篇PPT课件

文艺随笔两篇PPT课件
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④“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
同,精神一致。
第18页/共20页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四题,练习册基础巩固第五题。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0页/共20页
“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 的读书态度。第六自然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介绍古人 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经验。 • 引用:文章第八自然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 书方法是可取的。
第15页/共20页
文章主旨
主旨(中心论点):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第16页/共20页
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教育家、翻译家。 2.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论证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第2页/共20页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8分钟后交流成果)
第3页/共20页
• 第一部分(1-2),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 第二部分(3-4),“李广射虎”这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
味。 • 第三部分(5),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的方法:运用联想结合意境。
第4页/共20页
第8页/共20页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9页/共20页
文艺随笔两篇 ----不求甚解
第10页/共20页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 2.找出并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3.对比《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

文艺随笔二篇PPT幻灯片课件

文艺随笔二篇PPT幻灯片课件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语言与情感有关
10
思考 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 作方法?作用何在?
写作方法:对比 作用: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11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 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 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 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 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 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 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实 例有何用意?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
字谜:
小老鼠吃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2
朱光潜
3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 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 自己的学识。
31
作者是怎 么驳斥那个 “对任何问题 不求甚解都是 不好的”错误 观点的呢?也 就是说,作者 是怎样来论证 的呢,请同学 们快速阅读课 文,谈谈本文 的论证思路
引竖
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语 靶
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
录子


四字的两层含义
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 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 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 虚心、会意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 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散文二篇 PPT (3)

散文二篇 PPT (3)

15 整二体篇感 知
读了《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你认为生命有哪些特点?
生命是易逝的, 更是永久的, 它充满了希望。
课文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 次,概述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生命的意义,欲扬先抑。 第。二部分(2-4)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 的意义。正面展开 第三部分( 5):赞美生命是奇迹,高唱生命的凯 歌。
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是按照境界、 感情的由浅入 深的逻辑顺序 排列的
对人类 苦难的同情 对知识的追求
对爱情的渴望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作者的 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最 (是否)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
(追求)知识——人类(了解 苦乐); 自然科学(科技的威力,现代武 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 社会科学(三大宗教、马列主义)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为什么说生命是奇迹?
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 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主旨归纳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延续上,感 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发出由衷的 赞叹。
结构梳理
永 时间流逝
可怜

的 生命创造新的生命 感动

命 生命的快乐和威势 赞叹
赞先 美抑 生后 命扬
人为什么活着?
“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 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 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 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 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 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 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缘缘堂随笔素材PPT课件

缘缘堂随笔素材PPT课件

。并常常在怒自觉中感悟到自己“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
,以至于“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在这其中。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对春天的
蔑视:“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与
到处争先恐后的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昧,
不过于此了!”甚至觉得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与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也是可
墨交代“去年夏天的事”,直至第六段才涉及画集。大量的文字似乎与主
题无关。其实不然,这种貌似“不平衡”的结构设计恰恰透露出作者独特
的艺术匠心:大旱让人苦闷、恐慌,云霓带来慰藉、希望;“现代的民间
”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作者希望画集《云霓》能成
为“大旱时代”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云霓”。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云霓”
的爱国、爱家情怀。本篇文笔通俗易懂,选材立
意很有代表性,所谓一经点出,境界全出,赋予
了很强的人生哲理。
-
20
生机(漫画)
你们从中感悟到 了什么?
-
21
谢谢
-
23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这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小文章,同样的太阳、同样的风,由于季节的不同, 人们对它们的感情居然大相径庭,在这里,丰子恺抒发的是自然有常。人 生无常的感慨。与他的很多文章一样,丰子恺善于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捕 捉细微之处,从中发现哲理。书桌旁的阳光让归来的“我”“感到异样”, 紧接着,我发现“它非但不像一两月前地使我讨厌,反使我觉得暖烘烘地 快适”,我开始吃惊于自己的感觉——“前日之所恶变成了今日之所欢”, 环视房中的物件,有的“变好了”,也有的“变坏了”,但转念一想,东 西并没有变,变化的只是自己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 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 实质”。
• 全文的思路;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 子--引语录—结上文。
.
14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 的论证方法,并进行分析。(10分钟展示 答案)
.
15
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
6
材料:
•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 一句台词。
•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 的话语。
•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 对它的改动。
•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
7
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 (1)炼字的重要性。 •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
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③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 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 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 盾。
④“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 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 一致。
.
19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四题,练习册基础巩固第五题。
.
20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5分钟后展示答案)
.
13
•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人们 对“不求甚解” 态度,再提出作者的观点。
•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先指 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再具体解释陶 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是“虚 心”,二是表示读书的方法。
.
3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给文章划分 层次。(8分钟后交流成果)
.
4
• 第一部分(1-2),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 第二部分(3-4),“李广射虎”这个例子说 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 第三部分(5),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的方法: 运用联想结合意境。
.
5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材料, 小组分析作者通过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5分钟后小组展示)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
1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
2
自学指导一
1.《咬文嚼字》作者朱__光__潜__(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 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1]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教育家、翻译家。
2.议论文三要素:_论_点__、__论_据___、 _论__证___。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__例_论_证__、对__比_论_证__、 _比_喻_论_证__、_道_理_论_证__、_引_用__论_证___等。
•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五自然段从反面列 举普列汉诺夫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 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 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自然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 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 度读书的经验。
• 引用:文章第八自然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 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是可取的。
.
8
自学指导三
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
.
9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三题。
.
10
文艺随笔两篇 ----不求甚解
.
11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主 旨。
2.找出并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3.对比《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
.
12
自学指导一
.
16
文章主旨
主旨(中心论点):读书要把握住精神 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
17
合作探究
思考《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否 矛盾?为什么?小组讨论解决。(5分钟后 小组》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 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 实质,不要困于表面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