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概念:总量指标

合集下载

统计学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指标数值 相对数 另一地区或单位同类指标数值
例: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个公司商品销售额 分别为5.4亿元和3.6亿元。则
甲公司商品销售额 是乙公司的倍数
5.4 3.6
1.5
说 ⒈为无名数,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明 ⒉用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数
实 计际 划完 任成 务数 数100﹪
⑵ 考察计划执行进度情况:
计划完成 进度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数 全期计划任务数
100﹪
例:某企业2004年计划产量为10万件,而实际至第三季 度末已生产了8万件,全年实际共生产11万件。则
二、总量指标的基本分类
按反映的总体内容 不同分为: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不同分为:
按计量单位不同分 为: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 劳动指标 价值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也叫总体单位数是总体内所 有单位的总数
✓ 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 量值)的总和
如:产值、产量、劳动生产率 评价:<100% 未完成
=100% 完成 >100% 超额完成
计划指标按最高限额规定下达
如:成本,原材料消耗、商品流通费用 评价:<100% 超额完成
=100% 完成 >100% 未完成
(一)计划任务数表现为绝对数时
⒈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⑴ 计划数与实际数同期时,直接应用公式:
总 总体 体全 部部 分数 数值 值100﹪
[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大陆总人口为 126583万人,男性为65355万人,女性为61228万人。

《统计学》第4章总体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第4章总体指标与相对指标
21
• (四)动态相对指标 •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现象 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报告期指标数值 100% • 动态相对指标(%)= 基期指标数值
• 动态相对指标就是发展速度。
22
• 例:某大学在校生人数1990年10000人, 2000年为15000人,则该校在校生人数 2000年是1990年的150%。 • 即:动态相对指标= 15000 100% 150%
380 100 % 76% 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500
32
(3)当计划任务数是比上期提高或降低百分 之几的形式出现时 • 计划完成程度(%)=
1 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数 100% 1 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数
•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 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25
[例3]某城市人口1000000人,零售商店3000个。则: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个 / 千人 1000000人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千人拥有3个商业网点, 指标数值越大,商业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方便, 表示强度越高,这是正指标。
26
• 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对换,则: 1000000人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33人 / 个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个商业网点为333 人服务,指标数值越大,需要服务的人数 越多,商业欠发达,即表示强度越低,这 是逆指标。
• 相对指标的概念 把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加 以对比而得到的统计指 标 •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相对比率,相对指标也 通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无名 数 系数 或倍 数 成 百分 翻番 数 数或 千分 数
有名 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 数 分母指标数值计量单位 同时使用的一种表示方 法,主要用于部分强度 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综合指标

统计学原理——综合指标

20 110
乙厂
150
100.7 115
丙厂 230
237
合计
500
498
31
案例资料:某桥车厂2005年和2006年的产量 资料如表所示
项目
经济型 豪华型
合计
2005年
45 11 56
实际 52 20 72
2006年
计划 同行业先进水平
50
66
15
30
65
36
该厂2006年的利润总额为12626万元,产品总产值 为14519.5万元,占用资金总额为7.05亿元,职工 人数为2500人。2006年轿车生产单位成本计划降低 5.5%,实际降低6.7%,2005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为4.45万元/人。
2、特点: (1)将数量差异抽象化 (2)只能就同类现象计算 (3)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3、分类: (1)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 何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5
二、算术平均数
1、简单算术平均数:
x x1 x2 xn x
n
n
2、加权算术平均数:
x x1 f1 x2 f2 xn fn xf

市场个数(fi)
4 9 16 27 20 17 10 8 4 5
∑fi= 120
Mi fi
580 1395 2640 4725 3700 3315 2050 1720 900 1175
∑Mi fi =22200
k
X
Mi fi
i 1
22 200 185(台)
n
120
39
三、调和平均数
40
41
32
排 姓名 名

统计学教案——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教案——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教学重点、难点】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分量指标的概念、种类【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

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二)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

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

2.价值单位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

3.劳动量单位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成本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三)作用1.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其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入手。

2.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

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基础计算的。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

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

2.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等。

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状况的数量的指标,如:人口数、房屋的居住面积,企业数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a.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则无意义。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4 - 13
2、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 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数、商品库存 数、牲畜存栏数、土地面积数等。 时点指标的特点 第一,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 时点上的状况,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计数, 若累计相加,所得到的结果包含着大量重复计算, 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 系。如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资产总额并不一定大于 月末资产总额。
资金 占用
资金利 润率
500 3000 16.7% 万元 万元 不可比 不可比 可比 5000 万元 40000 12.5% 万元
乙企业
4 - 28
比较两厂经济效益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 分母 为1 有名数
4 - 29
用倍数、系数、成数、﹪、‰等表示
分母为 1.00
分母 为10
分母 为100
4 - 14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14
2014-4-23
时 点 指 标
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4 - 15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计数,时点指标间断计数 ⑵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⑶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 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
4-1
第一节
总量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产值、总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

统计学教案——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教案——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教学重点、难点】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分量指标的概念、种类【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

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二〕计量单位实物单位实物指标说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

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

价值单位价值指标说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

劳动量单位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本钱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三〕作用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根本情况,从其根本状况和根本实力入手。

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根底。

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根底计算的。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

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

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根本建设投资额等。

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状况的数量的指标,如:人口数、房屋的居住面积,企业数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a.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那么无意义。

总量指标_统计学基础_[共3页]

总量指标_统计学基础_[共3页]

统计学基础62量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例如,人口的出生率、平均身高、劳动生产率、出勤率等。

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总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

相对指标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相比的比率,说明总体内部的结构、比例、变化程度和强度等。

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即用两个总量指标相除而得到。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

所谓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实物形态及性能特点,由国家统计规定的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台、辆等。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反映事物价值量的指标,如2013年某企业固定资产总额为200万元等。

第二节 总量指标社会经济现象基本情况往往首先表现为总量。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总量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规模、水平、基本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一、总量指标的定义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例如,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 845亿元,2013年年末总人口数136 072万人等。

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总体范围大,指标数值就大;总体范围小,指标数值相应就小。

例如,2013年年末总人口数136 072万人就是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口总数的汇总。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对统计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后得到的各项总计数字,是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结果。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总量指标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统计学基础综合指标

统计学基础综合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用两个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对比,以反映某一现 象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条件下发展的均衡程度。
比较相对指标= 某一总体的某类指标数值 另一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
例1:2005年美国的GDP为124550.7亿美元,人均GDP为43740美元, 而同年中国的GDP为22289.0亿美元,人均GDP为1740美元。则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相对数):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 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结构、变化程度或现象之间的数量 关系。(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相对指标=对比数 基数
statistics
第三节 平均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概念(统计平均数):是反映统计数据(总体单位 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平均指标的特点:将各统计数据的差异抽象化,代表了全部 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反映了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的作用
全期计划数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2.计划指标是相对数
实际完成百分比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 100%
计划百分比
①当计划指标是增长率时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1 1
? ?
实际增长率 计划增长率
? 100%
②当计划指标是降低率时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1 ? 实际降低率 1 ? 计划降低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国峰
Business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
点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总成果的统计指 标。
它反映被研究对象实在的、绝对的数量,故又 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
2、总量指标的特点
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并且要 有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数值随着研究范围的大小而 增减。
只有对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
3、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总体的起点。 总量指标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 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 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用来反映总体中总体单位 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用来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 量标志所有标志值的总和,表示其数量规模的指 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 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 总量。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 况的总量。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1、直接法:对所有的总体单位直接进行调查登 记,然后逐步汇总得到的总量指标。
2、推算法:根据各种关系推算总量指标或根据 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
※ 计算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明确总量指标的计算范围。
2、在对实物指标进行汇总时,要注意现象的 同质性,不同质的现象水平不能简单相加汇 总。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差别: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可加性
具有
与时间长度的 关系
有直接关系有 没有直接关系 间断计数取得
3、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 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实物量指标: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价值量指标: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以劳动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3、计量单位与计算口径要一致,对一些重要 的总量指标,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单位计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