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的理性探索
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及关键问题分析

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及关键问题分析区域医疗联合体是指由多个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负责一定地域内医疗服务和管理的综合性医疗组织。
通过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加强医疗服务的协作与配合,提高地区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下面将分析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及关键问题。
一、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1.明确目标和定位: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前,需要明确其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
定位可以根据各医疗机构的规模和专业特长来确定,明确各医疗机构在联合体中的作用和分工。
2.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区域医疗联合体需要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明确各成员的权责,确保联合体的运作有序。
可以设立联合体委员会或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各成员机构派代表参与决策和监督工作。
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医疗联合体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成员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
可以通过共享各类医疗信息,如患者就诊信息、医疗卫生数据等,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
4.实施医疗标准化管理:区域医疗联合体需要实施医疗标准化管理,统一各成员机构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
可以通过制定共同的诊疗规范、医疗路径、手术操作规程等,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差异。
5.推动专业人才合作与培养:区域医疗联合体需要推动各成员机构的专业人才合作与培养。
可以建立医疗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展临床技术培训、研究交流等活动,提高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关键问题1.合作意愿和动力: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需要各成员机构具有合作意愿和动力。
有些医疗机构可能担心合作会削弱自身的利益,因此需要在合作前对各成员机构的利益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确保各方都能够获得合作的实际利益。
2.利益分配机制:区域医疗联合体涉及不同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各成员机构在联合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应该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各自的贡献程度和获得的收益进行分配,既保障各机构的利益,又能够促进联合体整体利益最大化。
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构建探讨

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构建探讨医疗联合体实质上是由政府牵头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医改方法。
目的是使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纵向下沉,从而达到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居民就诊的合理分流。
文章首先分析了医联体构建存在的关键问题,对医联体的构建提出建议:统一管理,优化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联体的信任度;促进医联体内医疗协作、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和设备共享;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转变患者就诊观念等。
在医联体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医疗质量为原则,提供既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又适合高层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最终实现高效利用医疗资源,全面促进医院发展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目标。
标签:医疗联合体;资源整合;分级诊疗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为了在区域范围内发挥大医院的支持作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同质、医疗信息互联,使居民就近享受优质服务。
它的模式是一定地域内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建医疗集团或成立协作联盟,成为责任和利益共同体,这是遵照新医改对公立医院实施改革的一项探索性举措[1]。
建立医联体,可以促使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实现“强基层”,从而达到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居民就诊的合理分流,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格局。
1 面临的障碍1.1管理体制的问题医联体由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组建而成,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医疗水平、经济水平以及人力资源发展不均;不同机构之间的交联也必然会存在冲突,如信息标准、业务整合等方面。
这必然会对医联体的有序运转、管理和作用的发挥带来影响。
正是由于存在如医疗水平、利益分配、患者信任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差异,在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通道不畅成为了突出的问题。
1.2利益的补偿和协调机制的问题在我国由于行政区域划分的不同,人事编制、分级财政等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大大的制约了医疗资源结构布局。
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及关键问题分析

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及关键问题分析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联合体是指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协同合作,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经验1.建立联合体组织机构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统筹管理联合体内的医疗资源。
这个机构可以是由各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联合体管理委员会,也可以是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来牵头组织。
这个机构要能够协调各方的利益,确保联合体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核心是整合医疗资源,通过合作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让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能够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和检查结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还可以整合医疗设备和人员资源,统一采购和统一培训,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水平。
3.推动多方合作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需要推动多方合作,包括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等。
只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才能够实现联合体的效益最大化。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各方的合作。
4.推动医保与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建立医保与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的对接,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与医保部门的协作,可以探索建立按病种付费、按照病种分级诊疗的新模式,推动医疗机构向按病种付费、按病种诊疗的方向转变,促进医疗服务的合理化、规范化。
1.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在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和竞争。
一些医疗机构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意参与到联合体中来。
此时,需要通过协商谈判和政策引导,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医疗联合体的建设。
2024年医疗联合体方案范文

2024年医疗联合体方案范文【引言】近年来,医疗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大家更加意识到医疗体系的不足。
为了解决当前医疗资源不够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医疗联合体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____年医疗联合体方案展开讨论,探究其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效果。
【正文】一、什么是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是由多个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合作体系,旨在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其成员可以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各类医疗机构。
二、医疗联合体的意义1. 整合资源,提高综合实力医疗联合体可以整合各类医疗机构的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叠浪费,并且充分发挥各个机构的专长,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2.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医疗联合体,各个医疗机构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科研合作、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协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体验。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联合体通过建立健全的患者转诊机制和病案资料共享平台,加强医患沟通,避免信息不对称,提高医疗质量,避免错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
4. 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性通过医疗联合体,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
三、____年医疗联合体方案1. 建立医疗联合体组织架构在____年,应建立完善医疗联合体的组织机构,包括医疗联合体理事会、医疗联合体办公室等,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责,确保医疗联合体的正常运转。
2. 制定医疗联合体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联合体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
规划应包括医疗联合体的组成机构、发展方向、服务范围等内容,为医疗联合体的发展提供指导。
3. 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医疗联合体的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共享等功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疗联合体方案

医疗联合体方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需求与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长,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成为当前的一大挑战。
把城乡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具有合理结构、高水平的医疗联合体已成为当前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方向之一。
下面,本文将对医疗联合体的概念、建设思路、实施方案、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联合体的概念医疗联合体(Medical alliance)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任务分工、协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一种寻求利益共赢、合作共存的新型医疗服务组织,它能够有效将城乡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联合起来,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水平,协调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思路1、确定联合目标:确定联合体发展的大体目标,即协调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适应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2、选择联合成员: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参与联合体建设,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级别之间、特色医院之间的合作,可以充分挖掘各自的优势,增强覆盖面和市场竞争力。
3、确定联合方式:根据联合目标和成员条件,制定不同的合作模式,包括借助政策支持、经济贸易合作、技术协同、知识产权专利共享等多种方式,组建灵活多样的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和推广共建共享的共赢机制。
4、推进联合发展: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层层设立管理团队和联席会议,按照分工合作、协作共创、完善监管、激发活力等四大原则,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提升联合体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质量。
三、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方案1、拥有医疗软硬件资源联合体的主体单位必须拥有一定的医疗资源和条件,既包括医疗软件、医疗器械等硬件条件,也包括医疗经验、医疗团队等软件条件。
2、形成优质专业医疗服务服务联合体的主要功能是集中优势,各种技术与设备向联盟内集中,使得联合体中的医疗机构可以进行医疗资源共享,专业科研、医疗人员交流共享。
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探索和实践

基本内涵
• 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形式之一 • 集团化是一种较为紧密型的医联体 • 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内涵
三、主要目标
1.分级诊疗 构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看病难”问题
2.提高医保效率 发挥医保政策“指挥效应”,建立“守门人”制度
、分级支付制度,解决“看病贵”问题 3.生命全周期管理 为病人提供预防、门诊、住院、康复和管理等连续
5.三医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医保政策未充分发 挥配套支持作用
问题对策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进一步明确政府出资人投入责任,切实履行对集团
医院、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全科医师编制、 学科发展、大型设备购置的投入,同时及时清理化解集 团医院债务,可将医院债务移至财政。
要推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下放,真正发挥 管理平台在医疗联合体的核心作用。
性服务模式、分工协作模式,专科联盟协作模式,资产重 组模式,区域内整合模式。 (2)在横向管理模式上:探索专科资源横向整合模式、资 源共享模式、横向托管模式、连锁经营模式。
结束语
公立医院改革内容复杂,任务艰巨。充分发挥医 疗联合体的作用,把优质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基层社区 ,探索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一种行之有效和 可资借鉴的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在资源互动的制度 化水平、双向转诊的规范化水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的连锁化水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以期取 得进一步的成果,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医疗 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基层的服务能力(软件和硬件)还需要大力 提升
社区的全科医生严重短缺;社区的服务能力仍然薄弱 ;社区的住院病床相对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分级诊疗工作的 实施与推进。
3.市、区、集团责权利难以界定
浅谈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对策与建议

浅谈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对策与建议摘要: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其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
文章浅析了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从认识误区、权益交换、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构建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主要内容;对策与建议新医改以来,我国关于医疗联合体的研究探索日益增多。
医疗联合体也称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一般来说,它是指将以区域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联合若干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其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
笔者在此就医疗联合体的主要内容及构建对策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主要内容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社区首诊、分级就诊服务,针对社区医生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工作,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共享。
1.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体制内的分级医疗和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而社区首诊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双向转诊制度是建立在社区首诊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的诊断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上,而对于“治不了的病”、“治不好的病”,也就是常规的疑、难、杂、重的疾病则转入二、三级医院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对症治疗。
象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这些小病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后,可以降低小病的医疗费用,节省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从而提高疑难杂症患者的治疗水平,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实施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合理、高效、优质的患者就诊流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是要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的信任、增强依赖,促使这种新型就医模式的形成。
目前,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对患者来说也不是硬性要求,患者就诊自由不能剥夺,可以自行到看好的医院就诊。
基于“三医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发展探讨

基于“三医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发展探讨近年来,“三医联动”已成为医改的重要方向之一。
医疗联合体作为实施“三医联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就“三医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发展进行探讨。
医疗联合体能够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存在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充分。
而医疗联合体通过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服务,减少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医疗联合体可以建立多学科、多专家协作机制,提升诊断和治疗水平。
医疗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医生往往难以涵盖所有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而医疗联合体能够通过建立多学科、多专家的协作机制,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提升整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专家会诊、多科室协同等方式,可以快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疗联合体可以实现社区医疗与专科医疗的有机衔接,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随着医改的推进,社区医疗已成为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
而医疗联合体可以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社区医疗与专科医疗的有机衔接。
可以建立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定期沟通和交流机制,实现患者从基层到专科的顺畅转诊和管理,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医疗联合体还可以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改进。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问题在医疗领域时有发生。
而医疗联合体可以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医疗联合体作为实施“三医联动”的重要形式,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要推动医疗联合体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医保支付、医院管理体制、医生待遇等一系列问题,提供政策和经济保障。
还需要加强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和互信,切实提升医疗联合体的整体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点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坚持强化公益,提高效率
坚持统筹协调,利益兼顾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试点目标
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中低收入国家死亡原因预测
死亡原因前三位排序:癌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
• Source:Abegunde D et al. The burden and costs of chronic disease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ancet, 2007, 370:1929–1938.
系数越大,卫生服务
主要是奢侈消耗品
Sourc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6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贫富差距明显拉大
< 0.2 0.2-0.3 基尼系数 0.3-0.4 0.4-0.5 分配平均 比较平均 相对差距 差距较大(警戒)
> 0.6 中国公民实际收入统计: (中国二元结构理论) (财富集中度与两极分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新华 医院 集团 成员
(分布图)
崇明医院
第三人民医院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启动暨签约仪式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
三级医院(建设中) 新华医院(崇明) 堡镇人民医院 庙镇人民医院
5家二级医院
Source:《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中国卫生费用筹资结构
percentage of 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100% 80% 60% 40% 20% 0%
Out-of-pocket expenditure
Pre-paid private expenditur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Other general govemment expenditure
医疗资源整合* *
通过一系列组织、协作职业者和非正式的医疗人员 规划、管理、提供 一整套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服务给个体消费者
* Source:Vondeling H.Economi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care:an introduction.Int J Integr Care,2004,4(l):l一10. * * Source:Hardy B,Mur一Veemanu l,Steenbergen M,Wistow G.Inter一agency services in England and the Netherlands: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grated car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Health Policy.1999:48:87一105.
50.0
0.0 综合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站 ) 病床使用率(%)
source: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0)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两看问题依然存在
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2%
(其中:城市为47.9%、农村35.6%)
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
(其中:城市22%、农村20%)
Manangment Service Organization )
完全一体化组织——(Fully Integrated Organization)
Alison Evans Cuellar - 2006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国外实践
资源整合形式
“HMO”模式医院管 理集团
可供借鉴之处
居民就医模式改革
– 由居民分散自由就医逐步调 整为选择联合体定点就医, 建立社区看门人制度
基本内容
社区首诊 双向转诊 分级医疗
相互促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区域性
医疗联合体建设
双向转诊、分级医疗 区域性医疗资源整合
理论参考 实践经验
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证依据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Kongstvedt PR
* 从医疗服务的水平和级别角度出发:
医院的横向整合定义为围绕临床上的卫生保健服务进行的资源整合 医院的纵向整合定义为不同水平的卫生保健服务之间进行的整合
一定区域内(崇明)的不同水平的卫生保健服务之间进行的整合。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 构建联合体模式
开放式医生—医院组织——(Open Physician — Hospital Organization)
紧密式医生—医院组织——(Closed Physician — Hospital Organization) 开放式管理服务组织——( Open
Source: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卫生服务弹性系数
(卫生总费用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
日本 英国 德国 荷兰
1.45 1.80 1.91 1.99 中国
法国
1.18
系数越小,卫生服务 主要是社会必需品
意大利 1.85 美国 瑞典 1.22 1.95 2.0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国内实践
资源整合模式 资源整合形式
医疗机构双方资产的完全 融合
以专科技术合作为主展开 的两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互 惠互利合作 以管理、技术为纽带 依托核心医院的特色专科, 以学科为纽带
兼并模式
合作模式 托管模式 集团模式
国内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基本内容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卫生状况评价
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序
中国列为188位(倒数第4位)
成员国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
中国列为144位
WHO结论:中国卫生行业公平性差、效率低下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主要问题
卫生投入水平不高
医疗联合体的理性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徐卫国,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上海交大临床医学院内科学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大中国医院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 上海医院协会副会长 上海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总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报告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背景
基本内容 初步探索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5.20 5.10 5.00 4.90 4.80 15,000.00 4.70 4.60 10,000.00 4.50 4.40 4.30 4.20 4.1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国 2006 占GDP 2007 2008 2009 2010 0.00 5,000.00 20,000.00 25,000.00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中国卫生绩效基本概况
(1978~2010)
我国卫生总费用 人均卫生费用 医护人员总数 卫生机构数量 增加 176倍 增加 113倍 增加 32.5万人次 增加 4.8倍
每千人床位数
增加 2.34倍
现行体制未能有效调动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source:《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崇明县传染病医院
崇明县精神卫生中心 崇明县妇幼保健院
18家社区卫生中心
区域内社区卫生中心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拟行措施
管理模式改革 –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监负责制 – 由不同医疗机构分散独立的管理 调整为联合体的统筹管理
支付模式改革
– 由市区两级财政对不同医疗机 构的分别投入调整为对联合体 的统一投入 – 由医保对各医疗机构的单独支 付调整为对联合体的统一预付
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养
建立居民健康 信息化档案
报告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背景
基本内容 初步探索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医疗资源整合(Spreeuwnberg和Kodner)*
筹资、管理层面、组织层面、服务提供和临床水平等方面 设计一整套方法和模式 以在各类治疗和保健部门中和相互之间建立连接、联合和合作关系
香港
医疗集团(三级网络)
统一制度 全民医保 信息共享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国外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特 征
基本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国外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动因
成本节约论: 降低医疗费用――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市场能力论:
提高市场份额和讨价还价能力,可为成员更好的提供服务
基本内容
研究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
26%
14% 60%
8000 6000 4000
9333
城市
县级市
县
2000 2173 0
4031
城市
县级市
县
source:《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