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11.01•【字号】津工信医药〔2021〕1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21年11月1日(联系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物医药产业处高杰联系电话:83608096)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极具成长性和带动性。
为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十四五”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一)发展基础与优势1.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天津市已经建成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创新孵化、产业化、流通等价值链主要环节完成了布局,发展质量效益较高,增速稳定。
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600亿元,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
经济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
2. 优势产业全国领先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必净注射液、京万红软膏等中药特色产品国内知名;皮质激素、GCLE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维生素B1产业世界第一,α-2b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胰岛素生产规模亚洲最大;酶制剂、花青素和益生菌在技术水平和年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九安医疗的电子血压计销售数量列世界第三位,国韵生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产量位居国内首位。
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3.28•【字号】津药监械管〔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津药监械管〔2019〕1号各药品监管办公室、各有关处室、各区市场监管局、器械检验中心、器械审评中心、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部署及市市场监管委、市药监局相关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我局制定了2019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2019年3月28日2019年天津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2019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药监局、市场监管委和市药监局的工作部署,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以深化“审评审批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评审批效能为目标,以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
一、不断完善法制机制建设(一)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法制建设。
积极参与国家药监局组织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规章的修订工作;对我市医疗器械监管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对标国家药监局新规章予以修订并重新发布;推动我市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制修订工作。
厘清监管人员在企业安全生产的权责;不断优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工作程序;重新调整我市医疗器械重点监管产品目录,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第三方参与,有利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创新环境。
(器械注册处、器械监管处)(二)研究建立协调联动的风险会商机制。
适应机构改革监管的需求,建立监管风险会商机制,充分共享和交流在监督检查、监测评价、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办、协查核查工作中获取的监管信息,通过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风险,形成监管闭环,进一步增强监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东丽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东丽政发〔2021〕5号各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2月23日东丽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贯彻落实《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撑,助推东丽绿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工作重要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作为新动能引育的战略力量,加快实现“科创绿谷·临空新城”定位,力争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引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主体云集、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天津创新创业高地。
二、总体目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2%以上;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000件。
(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知识产权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00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达到270家、22家和18家,科技型上市企业1家。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5.01•【字号】津南政办发〔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津南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1年5月1日津南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鼓励产品模式创新第三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第四章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五章鼓励高层次人才引进第六章鼓励产业平台建设第七章鼓励建立政府引导机制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天津市关于鼓励医疗器械发展的意见,按照《天津市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方案》(津市场监管药注〔2018〕23号)、《天津市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享受本指导意见内容的主体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在津南区内注册经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的医疗器械企业及机构。
2.符合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要求且委托津南区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的注册人。
第二章鼓励产品模式创新第三条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取证。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当年在津南区取得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同一产品不同型号合并计算,不含设备零部件)且产品在津南区实现生产的企业,按产品实际研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50% 予以奖补。
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分别最高奖补50万元、200万元,同一企业在同一年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四条鼓励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附件6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一)高端医疗器械围绕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和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方向,聚焦使用量大、应用面广、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医疗器械,鼓励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品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填补国内空白,推动一批重点医疗器械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大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国产知名品牌。
1.影像设备。
鼓励国内空白的PET-MRI、超声内窥镜等创新设备产业化。
推动具备一定基础的PET-CT、CT、MRI、彩色超声诊断设备、电子内窥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等设备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加快大热容量X射线球管、超导磁体、新型超声探头等核心部件及图像处理软件等核心技术的开发。
2.治疗设备。
鼓励国内空白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设备产业化。
推动具备一定基础的高能直线加速器及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血液透析设备(含耗材)、治疗用呼吸机、骨科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3.体外诊断产品。
鼓励国内空白的全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流水线(TLA)等创新设备产业化。
推动具备一定基础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型分子诊断仪器、即时检验系统(POCT)等体外诊断产品及试剂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4.植入介入产品。
推动全降解冠脉支架、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神经刺激器、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运动医学软组织固定系统等创新植入介入产品的产业化。
5.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医疗器械专业化咨询、研发、生产、应用示范服务平台,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核心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已上市产品质量跟踪评价和应用示范等公共服务,推动行业全面转型升级,促进产品质量性能提升。
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高端装备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决定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对于提升天津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本行动计划中的高端装备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
行动计划期限为2015-2017年。
一、我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有力带动下,我市高端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3年,全市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850亿元。
(一)部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航空航天领域,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总装为龙头,涵盖研发、部附件组装、零部件制造、机载设备和飞机内饰改装的航空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并加快向下游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海工装备领域,自主研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模块化钻机建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热力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海水淡化日产能力占全国的35%;智能装备领域,汽车冲压模具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0%,复合型压力传感器、汽车焊装生产线和智能化印刷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0%、35%和25%,均居行业首位。
(二)聚集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航空航天领域,在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研发制造基地、神州彩虹无人机等航空总装项目带动作用下,波音、西飞机翼、古德里奇发动机短仓、佐迪亚戈航空座椅、索纳卡缝翼、泰雷兹雷达等一批配套企业加速聚集,透博梅卡、海特高新、庞巴迪公务机等航空维修培训与金融服务企业快速发展。
海工装备领域,聚集了中海油、博迈科、新港船舶、太重机械、海王星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船重工707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05•【字号】•【施行日期】2024.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附件: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任务分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5日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本市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更好服务经营主体为导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行政审批集成便利行动1.提升准入退出规范化水平。
深化经营范围标准化登记改革,试点开展经营范围一般事项自主公示。
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移动端查询档案。
推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
推行“代位注销”制度,优化企业注销签署流程,推进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改革。
2.提升公共服务集成化能力。
探索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机制,逐步实现联合踏勘、联合施工。
试点推广重大项目接电“四同步”服务模式,大幅压减接电时间。
优化供水接入,具备施工条件后6个自然日内完成供水接入工程施工。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坻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坻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8•【字号】宝坻政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坻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宝坻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区政府第129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21年6月28日宝坻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本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四个面向”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引领,坚持“科创之区”发展目标,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创新人才队伍引育,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借助北京科创资源,深化“通宝唐”科创协作,引领我区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2%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亿元。
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基本保障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体系化、专业化、特色化优势更加突出。
新动能群体规模显著提升。
到2022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家以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雏鹰企业80家、瞪羚企业16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累计16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Hale Waihona Puke 关,提供对外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国家、部委及市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中心以及国家和市级企业 技术中心,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 企业申报各类创新载体资质,开展对外研发和生产技术服务。
营销服务网络平台。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特点,支持有条件的 企业建设专业化的市场开发人才队伍,拓展国内外医疗器械营销 网络,带动相关企业开发市场。
(四)加大研发支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加大对医疗器械创新研 发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重点项目推动高 水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支持企业积极建设和申报企业重点 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研发载体,引导企业成为创 新主体,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严格政府采购制度 在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制 度,规范医疗设备采购和管理。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责 任,在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依法采购国产设备。
-5-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和我市各项人才政策,加 大对重点引进人才和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先引进与我市优势领域 相关互补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先进项目和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我市现有的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的企业及其研发团队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并鼓励企业加强人才队 伍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扩充及完善研发团队,持续提高企业的 研发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天津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 年)
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多学科交 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性、 带动性和成长性。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的 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发展,依据国家《医疗 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1]705 号)和《天 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实施期限为 2015-2017 年。
-2-
能力,提升产业规模,扶植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企业, 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构建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技 术领域,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 出、经营规范有序、规模日益扩大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 2017 年,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 150 亿元,形成 20 家 年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 15 个销售额过亿元的产 品系列,培育形成临床诊疗设备、家用医疗器械、高端耗材、植 入物、诊断试剂等 5 个国内优势领域。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1.引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创新 能力,带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层 次技术人才,引进高水平投资项目,持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2.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的作用,扶持高水平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项目,提高科研成果转化 效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机制,鼓励企业面向高校、研究机 构开展技术合作攻关,引导临床医疗机构与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3.打造分领域拳头产品。根据我市现有的优势领域,培育一 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形成一定规模、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优秀 产品。深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特色,形成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培育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4.培育综合性企业集团。利用政策手段和资金引导,通过引 进、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 1-2 个涵盖多领域、拥 有好产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多元化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提升我
17
部合作交流与共享。
盟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
完善我市产业布局,构建区域特
9
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
度,扶持我市企业发展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医疗器 市科委、市教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医疗
10
械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
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打造我市医疗器械优势特色领 11 域,培育分领域内拳头产品,打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商务委
造医疗器械知名品牌
-8-
序号
工作任务
-6-
加强我市各区县、功能区、产业聚集区间的联动,将促进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各类引导资 金、天使资金以及专项资金培育初创期的医疗器械企业,将培育 发展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调整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的重 要手段。加强医疗器械领域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 型医疗器械企业来津投资落户,带动我市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责任部门
培育我市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和大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
12
型企业集团
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委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
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链,促进上下
13
委、滨海新区、南开、北辰、津南、西青、
游相关企业集群发展
东丽等区县人民政府
丰富企业产品种类和型号,挖掘
14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附表: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7-
附表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部门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向产业
1
委、滨海新区、南开、北辰、津南、西青、
链高端环节转移。
东丽等区县人民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
优化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创新发
2
委、市市场监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
细分市场,构建立体化产品线
加强市场开发,促进产业销售渠 市卫生计生委、市商务委、市医疗器械产
15
道建设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公共技术服务 市科委、滨海新区、南开、北辰、津南、
16 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 西青、东丽等区县人民政府
服务
完善产业战略联盟,加强产业内 市科委、市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6
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
金、培育初创期企业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
加强医疗器械领域招商引资,引
7
委、滨海新区、南开、北辰、津南、西青、
进国内外优秀企业来津落户投资
东丽等区县人民政府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公
8
市科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共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建设
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和管理制
高端耗材领域。重点发展功能性、安全性非聚氯乙烯避光输 液器、自充停精密输液器等高端注射、输液耗材产品以及血液回 路、呼吸回路、心外手术体外循环管路等多样化、专业化的高端 医用一次性用品。
植入物领域。重点发展关节、脊柱、创伤系列骨科相关植入 器材及配套手术器械以及生物降解心脑血管载药支架、颅内药物 支架、椎动脉药物支架等相关产品。
诊断试剂领域。重点发展单克隆抗体临床检测试剂盒、化学 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系列胶体金检测试剂盒及相关配套设备。
2.打造重点服务平台 依托滨海新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 联合研究院等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研发载体,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公 共服务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针对领域内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
展。
保局、市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严格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
3 例》,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生产经 市市场监管委、市卫生计生委
营秩序
优化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发挥财
4
市科委、市财政局
政资金引导作用。
落实产业促进政策,提高行政工 滨海新区、南开、北辰、津南、西青、东
5
作效率
丽等区县人民政府
有效利用中小企业相关专项资
-1-
械(中国)有限公司的外科手术器材、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的冠脉载药支架等产品具备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
2.具有一定的产业资源优势 天津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化工和机械装备制 造业基础较强。全市共有医疗机构 4909 家,其中三甲医院 23 家, 是全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 具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完备的学科体系,医疗器械产业的 发展有着充分的技术保障。 3.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全市共有约 500 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其中二、三类医疗器 械生产企业 350 余家,共有 1400 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初步 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辐射东丽区、津南区的东南产业区,以 及以南开区、北辰区、武清区、西青区为核心的西北产业区的发 展格局。其中,滨海新区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152 家,是我市 医疗器械产业主要聚集区。 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 题:一是产业规模仍旧偏小,和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产品水平有待提升,原始创新产品较少,高端产品多以技术 引进或零部件国产化为主;三是优秀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 大型综合性龙头企业。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依托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 园,立足现有优势,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