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创通气(修改稿)南京-肖志辉
新生儿机械通气新进展

新生儿呼吸机性能明显改进
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 容积二氧化碳监测
新生儿呼吸机性能明显改进
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 支持通气与控制通气的自动转换功能; • 开放肺工具(Open Lung Tool); • 肺过度膨胀系数测定(C20/C); • 教学用投影接口。
肺功能监测 --阻力计算
• 总阻力是气道阻力,管路阻 力,Y-Piece适配器阻力和插 管阻力的总和
病耐受能力存在差异; • 新生儿呼吸代偿能力存在差异; • 新生儿原发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病程
不同,其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对治 疗的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
新生儿机械通气观念的改变
正确把握早期干预原则: • 在出现血气紊乱和临床呼吸衰竭前给予机械
通气干预,而不必等待血气分析结果达到所 谓的紊乱标准; • 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应注意早期干预。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
•当病人自主呼吸停止,呼吸机自动进入 指令通气,而当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 呼吸机自动进入支持通气阶段,以最低 压力,最佳频率通气。 •理论上可自动从指令通气→支持通气→ 脱机。此模式尚不能用于10公斤以下婴 幼儿。
比例辅助通气(PAV)
•PAV也称肺机械减负或负性呼吸机阻抗,是一 种同步部分支持通气模式; •自主呼吸决定通气的各个过程,呼吸机对自 主呼吸压力成比例地放大,起到减轻呼吸肌负 荷的作用。 •在这种辅助通气方式下,潮气量、吸气和呼 气时间、气流波型完全由病人控制。
VT = 8.1 mL VT = 6.5
VT [mL]
10
Volume Guarantee
Pinsp set by user
PIP [mbar]
Surfactant
PIP achieved by ventilator To deliver set tidal volume
新生儿无创通气进展PPT课件

何种n CPAP系统好?
是IFD在降低呼吸频率、氧浓度和,呼吸功上 优于其他CPAP装置
提供CPAP的系统并不重要,但应使用比较短 的双鼻孔鼻塞/面罩CPAP
8
nCPAP的最佳水平?
CPAP压力至少6cmH2O(A),CPAP水平应 根据临床、氧合及灌注情况个体化处理(D)
CPAP的压力一般设置在4-10cmH2O,压力的 设置主要根据临床医师对CPAP掌握的熟练程 度以及患儿肺扩张程度和临床状况
失败率
12
nCPAP应用尚需回答的基本问 题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后使用 CPAP的益处尚需进一步评价
理想的nCPAP水平及方法尚需进一步评价 早期使用CPAP者远期肺部和神经发育的预后
需进一步研究 使用CPAP时可接受的pH、PaO2、PaCO2的
范围?
13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eonat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英国NICU中NIPPV应用情况 48%NICU应用NIPPV 72%使用同步装置 80%把NIPPV作为CPAP失败的抢救性治疗 59%作为撤机后常规使用 10%作为初始治疗方式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2008;63(2) :F148-50
15
提供NIPPV模式的设备
6
nCPAP注意事项
经气管插管CPAP不推荐使用,特别是早产儿 ,因产生较高气道阻力而增加呼吸功
产房内极早产儿,若心率小于100次/分,或自 主呼吸功能不足,或有明显呼吸困难,不及 CPAP
CPAP联合PS是RDS更优化管理方案 CPAP可吞入较多空气,导致胃扩张,但不能
《新生儿无创通气》课件

研究成果与突破
无创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研究发现,无创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 和病死率。
无创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的氧合功能和呼吸状况,降低机械通气的 需求。
无创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预后分析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无创通气操作技能 和经验。
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保只对符合无创通气适应症的患儿进行通 气治疗。
加强监测与护理
对患儿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 症。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儿科、新生儿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协作 ,共同管理患儿。
06
CATALOGUE
新生儿无创通气研究进展与展 望
当前研究热点
鼻罩无创通气
面罩无创通气
通过鼻罩连接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适 用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
通过面罩连接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适 用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
无创通气设备
呼吸机
用于提供无创通气的呼吸 机应具备适当的压力调节 和流量控制功能,以确保 安全有效的通气支持。
湿化器
湿化器用于提供适当的湿 度,以减少呼吸道干燥和 痰液黏稠度。
02
CATALOGUE
新生儿无创通气技术
无创通气的原理
01 02
原理概述
无创通气是一种通过口鼻面罩或鼻罩等无创方式给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 的技术。通过减少呼吸做功,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改善氧合和 通气,缓解呼吸困难。
生理机制
无创通气通过提供一个正压支持,帮助新生儿呼吸,减少呼吸肌的负担 ,同时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
03
适用情况
无创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如早产
引领新生儿无创通气技术迈向新台阶

秒
双相触发器 (tr)* 双相 tr 是一种无创同步经鼻间歇性正压 通气 (SNIPPV) 支持方法, 使临床医师无 需借助气管内管就可提供呼吸支持。 采 用 SNIPPV, 临床医生可以选择不进行插 管或提早拔管, 因此减少了带机天数, 从 而可降低插管带来的风险。
时间 压力 (cmH2O)
先进的监测功能
监测屏
图形波形显示屏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市场不提供
参考文献 1 Migliori C, Motta M, Angeli A, Chirico G. Nasal Bilevel vs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reterm Infants. Pediatric Pulmonology. 2005; 40:426-430. 2 Lista G, Castoldi F, Fontana P, Daniele I, Cavigioli F Rossi S. Mancuso D, Reali R.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versus bi-level nasal CPAP in preterm babi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0 Mar; 95(2)F85-9. 3 Pantalitschka T, Sievers J, Urschitz MS, Herberts T, Reher C, Poets C.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of four nasal respiratory support systems for apnoea of prematurity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9 Jul; 94(4):F245-8. 4 Aghai ZH, Saslow JG, Nakhla T, Milcarek B, Hart J, Lawrysh-Plunkett R, Stahl G, Habib RH, Pvon KH. Synchronized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NIPPV) decreases work of breathing (WOB)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compared to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Pediatr Pulmonol 2006 Sept; 41(9):875-81.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导读:本文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 ,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术会议新闻稿【一】11 月25 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7 中国心理管理实践论坛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盛大召开。
来自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心理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机关、军队、公安、信访、妇联以及石油、电信、金融等机构的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会议。
国务院参事、中央联席办副主任王石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副书记段世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由专委会主办,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独家承办,格略集团心理管理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
论坛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经典研究与标杆实践的对接与引领”为主旨,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探讨在这个组织转型已成常态、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心理管理如何满足实际需求与实际,对接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组织和员工健康和谐发展。
开幕式上,专委会授予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心理管理研训中心”称号,并向其赠送了《心理管理——体系与技能》套书。
该书围绕当前国内逐渐兴起的员工帮助计划EAP 存在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成熟的模式、规范的机制、系统的策略、科学的工具和专业的技能六大问题,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管理体系如何在各级组织中构建并有效运行。
会上同时还发布了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知识普及平台——**网和中国**网,并启动了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百名专家巡讲、百佳实践推广“双百”计划。
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时勘、中石油首席职业心理专家檀培芳等十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组织心理建设》、《情绪劳动者的行为特征及抗逆力模型研究》和《石油行业跨文化管理的心理建设》等主题报告,就心理管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间歇正压无创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用 于新 生儿 呼 吸 衰 竭 的治 疗 , 得 了初 步 的 资 料 与 析 , 取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 ± ) 两缀 间比较正态分布用 数据 , 析 结果 具 有较 好 的疗 效 与安 全 性 , 报 道 如 t 验 , 分 现 检 计数 资料 比较 应 用 检验 , 00 P< .5为 差 异
李建伟 ( 东 医学院 附属 石龙 博 爱 医院 , 东 东莞 广 广 53 2 ) 2 3 0
【 要 】 目的 本 研究通过应用不 同方式的无创 机械通 气治疗 新生儿 呼吸 衰竭来 评估 间歇 正压元创 摘
通气( IP 在新生儿的应用价值 。方法 N P V) 选择 2 0 0 9年 1—1 2月我 院收治的各类呼 吸衰竭 新生儿 , 随机分 为两组 , 观察组予 N P V通气 , IP 对照组予 鼻塞持续正 压( C A ) N P P 机械 通气 。对 比两组通气后各 项血 气指标 、 无创 通气时 间 、 无创机械通气失 败率 。结果 两组 机械通气新 生儿一般 资料无差 异 。观 察组 的血 指标恢复 时间迅速 , 二氧化碳分 压( a O ) P C 下降理 想 , 中毒纠正 时间观察组 比对照组 明显 缩短 , 酸 无创 通气 时间观察 组 较对照组 缩短 , 无创通气 失败 率 ( 管插 管有创机 械通气 ) 气 比例 明显减 低。结论 N P V在新 生儿呼 吸衰 IP 歇 初始治疗 中治疗效果佳 , 有利于减少通气 时问及气管插 管的 比率 , 减少机械通 气损伤 。 【 键词 】 无创 ; 关 间歇 正压通气 ; 新生儿 ; 吸衰竭 呼
窒 息 , 例 合 并 休 克 予 气 管 插 管 机 械 通 气 。两 者 比 1 所 有新 生 儿治 疗 前 均 予 x 影 较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00 0 ) P= .0 2 。 像 学检 查 , 气 分 析 及 电解 质 检 查 。 所 有 新 生 儿 均 血 表 1 两组呼 吸衰竭 患儿原 发病的例数比较( ) 例 12 治 疗 方 法 . 予 常规 治 疗 , 括 气 道 清理 、 静 、 液 及抗 生 素 治 包 镇 补 疗 , 察组 采 用 间歇 正压 通气 , 观 采用 鼻 塞 法应 用 呼 吸
咖啡因治疗与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的关联

咖啡因治疗与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的关联发表时间:2016-01-28T15:39:30.4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楚雪[导读]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早产儿呼吸时间超过20秒,而且心率逐渐减慢到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时候。
楚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210000【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与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的关联。
方法:选择妊振 32周内出生、出生后使用无创辅助正压通气的早产儿40例,按床位位先后顺序分为2组,枸橼酸咖啡因组(观察组)20例,采用负荷量20 mg/kg(相当于咖啡因碱基10mg/kg)静脉滴注(30 min), 24 h后给予5 mg-10mg/( kg.d)「相当于咖啡因碱基2. 5-5 mg/( kg.d)静脉滴注或口服;氨茶碱组(对照组)20例,剂5. 0 mg/kg静脉滴注,间隔12 h后给予1次1.5-2.5mg/kg,q12h,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结论: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相当于咖啡因碱基10 mg/kg),对缩短妊振32周内的早产儿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有效。
【关键词】:枸橡酸咖啡因;无创辅助正压通气撤机时间;氨茶碱早产儿呼吸时间超过20秒,而且心率逐渐减慢到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时候,除此情况外还出现了肌张力低下,青紫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下,发生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一般称为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
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
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不影响气体交换。
而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害,对将来小儿智力发育有影响。
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的最新进展引言:早产儿是指在孕期36周之前出生的婴儿,由于其肺功能不完善,常需要呼吸支持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无创通气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中。
与传统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具有采用面罩或鼻塞等非侵入性方式进行通气,减少患者对机械设备依赖和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
目前最为常见的无创通气技术包括鼻插管辅助通气(NIPPV)和连续性正压呼吸道压力(CPAP)。
NIPPV是一种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方法,通过在自主呼吸基础上加强压力供给以提高肺泡内压力,有助于保持肺通气和防止呼吸暂停。
研究发现,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NIPPV在降低早产儿并发症风险、减少BPD(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的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CPAP是通过正压将氧气输送进入婴儿的肺部,使其保持开放状态。
对于轻度呼吸窘迫的早产儿,采用CPAP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需要并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在近期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使用提前使用CPAP可以显著降低早期死亡率。
二、支持性喷雾治疗支持性喷雾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辅助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该技术通过向婴儿提供含有特定药物或生理盐水溶液的微小颗粒来改善呼吸功能。
其中最常见且被广泛应用的是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喷雾治疗。
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物质,它能降低肺泡毛细血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塌陷。
传统上,给予早产儿表面活性物质通常需要有创操作,但随着喷雾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无创方式进行支持性喷雾治疗。
近期研究显示,使用喷雾方式给予早产儿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和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三、床旁超声引导下插管在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领域中,床旁超声引导下插管技术是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概述
无创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无创机械通气的分类(N-CPAP) 无创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无创/有创机械通气的比较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和其他相关科学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各种先进的治疗理念、手段与方法被 引入临床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的 治疗效果。其中,无创性(非侵袭性)治疗方 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广。 无创性机械通气技术即是非侵袭性治疗方 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无创治疗的基本要求
在保证基本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温和 的方法,尽可能减轻或弱化治疗措施对机体的 伤害。即:保证治疗 + 减少伤害 新生儿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无创治疗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无创的概念是相对的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史源,等: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5):316-7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以无创连接方法(不进行气管插管)建立 患儿与呼吸机的通气回路,并在整个呼吸周期 (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提供持续可控性气道正 压,即: 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从而达到辅助机械通气的目的。
肺泡压力变化: 正压通气和自主呼吸的对比 P 正压通气
t
吸气
自主呼吸
二、无创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目的:在不造成患儿创伤性损伤的前提下, 提供有效的辅助通气效果。 即:提供气道正压,保证FRC
无创机械通气的分类
无创间歇指令正压通气:(N-IMV) 无创辅助/控制正压通气:(N-A/C) 无创同步间歇指令正压通气:(N-SIMV)
“肺不张损伤”
PIP, PEEP压力不够
E I V P
V
T
FRC COP P
CCP
通气不足, 肺不张损伤, 低氧血症
PIP适当, PEEP不够
E I V
VT P FRC CCP COP P
RECOREX, high delta P, increased surfactant turnover
适当的 PIP, 适当的 PEEP
V VT FRC P CCP
氧合良好, FiO2较低, 肺损伤减少
COP
P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前提:明显的自主呼吸,且无严重的PCO2蓄积
1、无上机指征的早产儿 2、呼吸暂停 3、新生儿湿肺 3、呼吸窘迫综合症(轻度) 4、新生儿肺炎 5、呼吸机撤机后过渡 6、其他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肖志辉
肖志辉,男,1956年7月出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医学博士 江苏省围产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专长:儿内科学,新生儿专业 省级重点临床专科、重点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医学专家库成员 1989年至1990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 学医学院进修儿内科、医学遗传学
无创通气的可能并发症
气压伤:发生率为有创通气的1/3左右 原因:设定压力过高 腹胀:常见于过度烦躁或呼吸急促患儿 原因:大量吞咽空气 循环功能的影响:如心功能、肾功能影响 原因:胸腔压力过大、回心血流量减少 鼻粘膜损伤: 原因:鼻塞尺寸、压迫过紧、时间过长
结语
新生儿无创通气是一种简单、经济且安全性较 高的治疗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创通气符合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呼吸生理 需要 早期、及时应用无创通气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有 创通气的必要性 应用无创通气时应有有创通气的备用方案
早产儿发生率不断上升 早期干预理念不断加强 治疗方法学的多样性 医疗器械的可选择性 患儿家属的要求与配合
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
原则:先无创,后有创,再无创; 尽早、尽快、足够疗程 对所有胎龄30-35周的早产儿均适用 应用过程中严密监视呼吸状况
无创/有创通气的主要区别
无创通气(非侵袭性操作)
无创机械通气的定义
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予以 患儿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保 证患儿呼吸支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 患儿的损伤和并发症的产生。
无创机械通气概念的提出
基础医学的不断进步 —— 解剖学、生理学、 病理学、微生物学等 临床治疗学的不断深入 —— 治疗手段、治疗 目的、治疗效果(近期和远期)等 人文医学的不断完善 —— 病人的感受、家属 的心理要求等 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 —— 材料学、机械制造 学、微电子技术学等
无创治疗 ventilation) 有创通气(invasive ventilation)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目标
1、维持适当的气体交换,PaO2,PaCO2 2、尽可能减少肺损伤 3、尽可能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 4、尽可能避免其他损害(如脑损伤) 5、尽可能减少呼吸功(work of breathing)
新生儿呼吸生理
新生儿呼吸生理的基本特征
潮气量小 呼吸频率快 呼吸节律不稳定 气道阻力较大 呼吸代偿能力差 易受其他疾病的影响
肺泡通气的基本要素
肺泡 Ball 气流 Flow 压力 Pressure 容量 Volume
顺应性(compliance)
“气囊的特性”
有创通气(侵袭性操作)
优点: 1、使用简单 2、对患儿影响小 3、并发症少 4、易脱机 缺点: 1、易漏气 2、通气效果不肯定
优点: 1、通气效果肯定 2、适应症广 3、通气模式多 缺点: 1、对患儿影响大 2、并发症多 3、治疗费用大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不必要的、过度的 医疗干预往往是得不偿失、甚至是有害的
Volume
C=
P
Pressure
V P
V
Volume Change = Pressure Difference xx Compliance of the Balloon Volume Change = Pressure Difference Compliance of the Balloon
N-CPAP的作用机制
增加肺泡功能残气量(FRC) 增加跨肺压 增加呼吸驱动力 降低气道阻力 减少PS消耗 减少呼吸功
RDS患者非均匀性的肺泡
呼气
稳定的 机械通气
不稳定的 机械通气
非机械通气状态
吸气
“Baby Lung”
Recruitment/de -recruitment injury
侵袭性操作与非侵袭性操作的区别
侵袭性操作
非侵袭性操作
1、治疗部位直接 2、适应症广 3、治疗时间长 4、治疗效果肯定 5、容易产生并发症 6、对病人伤害较大 适应病人:病情较重者
1、治疗部位间接 2、适应症相对较窄 3、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4、治疗效果不肯定 5、不易产生并发症 6、对病人伤害较小 适应病人:病情较轻者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运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为两种:
1、经鼻罩(塞)通气法 2、经鼻-面罩通气法
无创机械通气的必要性
在保证主要治疗目的的基础上:
治疗的精细化、简单化和准确化 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痛苦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无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
呼吸系统问题仍是新生儿医学的重点问题:
持续气道内正压
10 cm H2O PEEP
Time
N-CPAP的临床应用
1973年Kattwinkel首先将鼻塞(nasal prong) 装置应用于CPAP,即经鼻CPAP(NCPAP) 。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目前的NCPAP已能 满足压力调节、氧浓度控制、气源加温与湿化 等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NCPAP应用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禁忌症:
前提:无有效的自主呼吸,有明显的PCO2蓄积
1、重度窒息 2、严重RDS 3、胎粪吸入综合症 4、重度肺炎 5、频发呼吸暂停 6、其他心肺功能不全情况
无创通气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与PS的联合应用: 适用对象:30-32周以下的早产儿 与i-NO的联合应用: 适用对象:MAS或复杂先心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