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0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合金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合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2、使用金属和合金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作业:1、金属材料包括__ __和__ __。
2.合金的特性合金具有很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1)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____ 。
例如:钢片>纯铁片、黄铜片>纯铜片。
(2)合金的熔点比其组分金属____ 。
3.生铁的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
生铁和钢的主要不同在于含碳量不同。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____。
因为生铁和钢的不同,决定了生铁和钢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一预习反馈例1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准确的是(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分析活动二初探铁合金例2 关于生铁和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其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B.生铁是铁,钢是铁的氧化物C.生铁硬而韧性差,一般用于铸造D.钢是用铁矿石和焦炭作原料炼制而成的小结:如何从生铁到钢?活动三:再探多彩合金合金是。
⑴所有的合金是(纯净物或混合物);⑵造合金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⑶一般合金的硬度组成金属,熔点组成金属;⑷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合金是;常见的合金有生铁、钢、黄铜、青铜、焊锡、武德合金、不锈钢、硬铝等⑸金属材料指和⑹合金只改变组成金属部分的物理性质(熔点\硬度),不改变组成金属的化学性质例3.下列几种合金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它们的什么特性?(1)用不锈钢制造各种医疗器械或生活日用品:____________。
(2)用武德合金制电路保险丝:________。
(3)用硬铝制造飞机、汽车的外壳或作建筑材料: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相关合金的定量计算例4:现有一批铁合金样品5.7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样品是生铁还是钢?例5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协助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展开探究.【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原理】利用铜和锌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性质的差异,实行测定.【实验装置】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设计出了如图所示两种的“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中拟测定的量,除了向B中加入的黄铜粉末质量外,若用装置甲则要测,若用装置乙则要测和(室温恒定且室温下气体密度已知)(3)需检查气密性的装置是(填“甲”或“乙”)【实验操作、计算及分析】(4)先用热碱液除去黄铜表面的油污,再用水冲冼黄铜,然后再将黄铜放在稀硫酸中浸泡片刻,将黄铜放在稀硫酸中浸泡的目的是.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并称取出两份黄铜粉末,质量均为2g.(5)将2g试样放入装置甲的B中,由注射器A向B缓缓注入足量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后,将B中混合物,滤渣(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干燥、称得质量为1.35g,则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之后又用装置乙实行了测量,即使计算准确无误,但得出的锌的质量分数比装置甲偏大,可能的原因为(写出一种即可).课后巩固:1.下列关于铁、铝、铜的说法准确的是A.都是银白色金属B.都能与稀硫酸反应C.都能与氧气反应D.都能被磁铁吸引2.“真金不怕火炼”,这句俗语所体现的金的性质是A.硬度较小B.密度大C.导电性好D.化学性质稳定3.某不纯锌块6.5克,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0.18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Mg B.Al C.Fe D.Cu4. 铝、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如:(1)生活中,铝制品比较耐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亚铁盐,起到补血的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0

6.1 奇光异彩的金属
第1课时金属材料
一、设计思想
以人类探索自然发现金属和创造文明的历史线索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对金属材料实行理解。
学习简单的物理性质的探究方法,学习阅读归纳的学习方法。
以金属的物理共性和简单分类出发,思考金属的使用与性质的联系,并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2)知道常见金属材料的用途。
(1)由生活经验入手,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提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体验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我国古代金属发展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化学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课堂教学思维结构
五、教学环节设计及学科育人价值。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6

6.1 奇光异彩的金属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的分类与共性。
2.知道合金的概念。
3.知道铁和铜生锈的原因以及防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物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提升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
2.通过对铁制品锈蚀的探究,初步学会使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知道金属的共性。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三.教学流程
四.作业布置
练习册6.1 奇光异彩的金属P14-15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知道金属的分类与共性,合金的概念,金属生锈的原因及防锈的方法。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秩序良好。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金属。
接着通过阅读书本了解金属的分类,介绍合金的概念及优点,使学生对金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通过生活实例的解答,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再对一些问题实行讨论,进一步巩固应用。
最后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总来说之,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但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容
易,可多增加些课外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28

6.1.2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巩固置换反应的概念。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相关的置换反应实行简单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初步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相关的信息。
2、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巩固置换反应特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使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24

6.1.1 奇光异彩的金属 一、本课知识点及属性: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置换反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及置换反应。
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学会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
难点: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四、教学资源:PPT 五、教学流程:引入---复习回顾---提出问题---讨论回答---归纳小结---小组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归纳小结--知识讲解---练习---练习讲解----提出问题--动画引入---知识讲解---练习---练习讲评---课堂小结 六、教学内容:知识点1: 金属与酸的反应习题:1、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 ZnB FeC HgD Mg 2、下列各项中,能用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 FeCl 3 B. AgCl C. CuCl 2 D. MgSO 43、把同样大小的金属颗粒投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 A 、Cu B 、Zn C 、Mg D 、Fe4、有X 、Y 、Z 三种金属,将X 、Y 和Z 分别浸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Y 表面不产生气泡;Z 表面产生的气泡比X 多。
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 、X 、Y B.X 、Z 、Y C.Y 、Z 、X D.Y 、X 、Z 知识点2:置换反应习题:1、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2Mg+O 2−−−−→−点燃2MgO CuO+H 2−−−→−△Cu+H 2O CaCO 3−−−−→−高温CaO+CO 2↑ 2CuO+C −−−−→−高温2Cu+CO 2↑ CO+CuO −−−→−△CO 2+Cu 2Al+6HCl →2AlCl 3+3H 2↑2、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单质B.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C.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单质D.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不是单质巩固性练习:1、下列置换反应准确的是()A.Mg+2HCl→MgCl +H2↑B. Cu+H2SO4→CuSO4+H2↑C.Zn+2HCl →ZnCl2+H2↑D.2Fe+6HCl →2FeCl3+3H2↑2、电路板中含有Al、Fe、Cu、Ag、Au等多种金属,为回收贵金属,把废旧电路板放入足量的盐酸中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的固体中都不存有的是()A.Al、FeB.Fe、AuC.Al、CuD.Fe、Ag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经各位老师修改后有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本节课最重要的是实验,实验的现象是否清楚是成功的关键。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33

氢气的性质、用途与制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说出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列举氢气的用途。
(2)设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3)设计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初步形成先预习后上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水平;使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根据氢气的性质推测氢气的用途。
在“设计验证氢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经历了持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完善的探究过程。
通过对实验仪器的分析,能挑选仪器、装配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巩固“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设计氢气可燃性、还原性等实验方案,增强化学学习兴趣,形成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实验室制取的原理和装置。
四、教学过程──还原性五、主要板书六、学案预习练习一、氢气的性质:,。
二、氢气的用途:小结: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课堂练习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发生、收集装置图(二)与装置B比较,启普发生器的优点是:四、氢气性质的验证(一)设计方案验证H2的性1. 实验目的:2. 实验步骤:3. 实验现象:4. 实验结论:(二)设计方案验证H2的比空气小1. 实验目的:2. 实验步骤:3. 实验现象:4. 实验结论:(三)(一)设计一套实验装置验证H2的性(反面)H2还原性CuO实验装置图1.实验原理:2.实验现象:3.实验操作顺序(1) 先后,目的是(2) 反应结束时,先后,目的是4. 实验装置注意点(1) 试管口,防止(2) 导气管,目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4

(除黑色金属外)
2.金属的共性
(1)导电性导电导热最好的是银,
(2)导热性常用铜做电线。
(3)表面有光泽──铂和金常做饰品。
(难与空气、水等反应)
(4)有延性和展性──最好的是铝。
反思重建
3、教学难点: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最低达成度:
综合分析问题水平的培养。
5、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备注
学生交流:了解人类发现金属、理解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
图片展示:课文P26/6.1-1(各种金属的制件)
这些金属为何有这些用途呢?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思考与练习:课文P28/1~5
应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似导电性:良好
导热性:良好抗腐蚀性:优异
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对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鼓励。
拓展:1.金属之最(课文P29)2.地壳中主要金属元素(课文P25)
3.影响金属价格的因素(课文P29)4.合金的定义及性质(补充)
反馈交流练习
布置
作业
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属,写一篇科普小论文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一、金属的分类和共性1.金属的分类
重金属(密度>4.5g/cm3)
根据密度
金轻金属(密度<4.5g/cm3)
属黑色金属
根据习惯(铁铬锰及它们的合金)
板书:2.金属共性
学生讨论归纳:金属能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出示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课文P28表(一些金属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4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理解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3.知道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4.知道铁与稀酸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在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过程中,初步学会使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书写三、教学难点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光亮的铁钉、镁带、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教师实验:镁带、稀盐酸、试管、酒精灯、火柴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你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我们使用学过的化学知识也来打打假。
提问:如何鉴别真假黄金?还有其他化学方法鉴别真伪吗?了解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方法加以鉴别了。
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授板书:6.1.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提问:1.金属能与什么物质反应?2.镁和铁哪个更活泼?为什么?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第一种方法。
提问:工业上怎样处理生锈的铁制品?加入的酸较多时还有什么现象?【探究】铁能与稀盐酸反应吗?其他金属也能与稀酸反应吗?书写化学方程式及现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实验:铁钉与盐酸反应学生实验:镁带、锌粒、铜巩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理解通过反应现象、反应条件能够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验证铁能提问:产生的气泡是什么物质?(提示从质量守恒角度分析)如何检验?(提示考虑气体性质)演示实验:镁带与稀硫酸反应检验气体产物根据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其他产物,板演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学生铁与酸反应生成物中的铁元素显+2价)板书:金属+酸→盐+氢气提问:对比实验1、2得到什么结论?对比实验2、4得到什么结论?哪两组实验对比可得出Zn>Cu镁和铝哪种更活泼呢?通过控制变量实行对比实验,观察图中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情况,推测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实验方法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解题规律 (1)首先将金属按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2)试剂的选择:
① 选取两端的金属(即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金属单质),中间 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 即“两金夹一盐”) ② 选取活动性排中间的金属单质,两端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 液。 ( 即“两盐夹一金”) ③ 选取铁的化合物时,应选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化合物。
专题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用金属活动性顺 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利用金属的活动 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 象
1、填写学案:一、知识归纳 时间2分钟
金属活动性顺序
1、规律: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宁夏中考)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 象是 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快 ,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 色固体附着,这说明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
经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 鉴定,小明妈妈买的小金佛 确实是用黄铜假冒的。
已知黄铜是铜锌合金,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黄铜中 铜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镁、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
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
试剂: 镁片、 铁钉、 铜片、稀硫酸(H2SO4)、
(2)锌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中有Zn(NO3)2 、Cu(NO3)2 , 滤渣中只有Ag 。
(3)锌将银完全置换出来后,又置换出部分铜。溶液中有 Zn(NO3)2 和Cu(NO3)2 ,滤渣中有Ag和Cu 。
(4)Zn与AgNO3和Cu(NO3)2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有 Zn(NO3)2 ,滤渣中有Ag和Cu 。
(5) Zn与AgNO3和Cu(NO3)2完全反应后,仍有剩余。溶液中 只有Zn(NO3)2 ,滤渣中有Ag、Cu、 Zn 。
从小明妈妈 受骗这件事中 你能获得那些 启示?
再见
2018、 5
2、应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①金属的位置 越靠前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位于 氢(元素)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 的氢。
③位于 前面 的金属能把位于 后面 的金属从它 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2、填写学案:二、诊断测试 时间8分钟
答案 : (对的划√,错的划×)
1-8 C B B D A A B A
中一定不含有Cu(NO3)2和AgNO3
优先反应原则:“远距离先发生”
① Zn + 2AgNO3 = Zn(NO3)2 +2 Ag ② Zn+ Cu(NO3)2 = Zn(NO3)2 + Cu (1)锌很少,置换出部分银。 溶液中有Zn(NO3)2 、 Cu(NO3)2和AgNO3,滤渣中只有Ag。
9、Fe+CuSO4=FeSO4+Cu
10、磁铁吸引;(稀盐酸或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
11、①、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
渐变为浅绿色
② Zn+2HCl=ZnCl2+H2 ↑ ③ A、B
评分标准:选择题每题1分,填空题每空1分(方
程式每个2分),共计15分。12分以上为优秀,9分以 上为及格。
小明妈妈的烦心事:
前不久,小明妈妈从商 贩手中买了一尊小金佛,家 人怀疑该金佛是用黄铜(铜 锌合金)假冒的。于是就想 请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帮忙 鉴定。
如果你是台里的鉴宝专 家,你如何来鉴定这尊金佛 的真伪?
真假黄金的鉴别:
1、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 2、与某些可溶性盐溶液反应。 3、灼烧。 4、测硬度 5、测密度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
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 铁片表面有红色 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固体析出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Zn Fe Cu Ag
。
往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B。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滤渣B中一定含有 Ag,可能Cu
B、滤液A中一定含有Zn(NO3)2 ,可能含有 Cu(NO3)2 C、滤液A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D、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
稀盐酸(HCl) 、 硫酸镁 (MgSO4) 、
硫酸亚铁(FeSO4)、 硫酸铜 (CuSO4 )
【作出猜想】
。
【方案简述】
。
【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温馨提示:
1、金属使用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是为什么? 2、要取大小相同的金属片,液体药品的取用量为
1—2毫升。 3、操作顺序:先用镊子夹取固体药品,后倒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