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培训PPT课件
《煤矿地质勘探培训》PPT课件

2 375-500 750-1000 1500-2000 2 375-500 750-1000 1500-2000
3
250-375 250-500
3
250
250-500
2、地面物探基本测线的线距,在同类构造中为钻探工程线距的二 分之一。 3、地质填图中实测地层剖面和山地工程的间距,执行《地质填图 规程》。 (三)选择基本线距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研究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类型,按其中勘探难 度较大的一个因素选择线距。 2、划分构造复杂程度的类型,原则上以井田为单位。
1、地质认识上的阶段性
四个步骤:(1)搜集资料,编制设计;(2)勘探施工;(3)地
质编录和综合研究;(4)编写地质报告。
2、基本建设上的阶段性
煤炭基本建设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
1)远景规划:根据普查所提供的煤层、煤质、构造等地质资料,
选择煤炭工业建设基地,初步划分矿区。
2)矿区总体设计:根据详查提供的地质资料,解决矿区内所有矿
5%,采用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3、面积的计算方法
面积测定之后,还要考虑煤层的倾角,煤层倾角小于15°时,
可用测定的平面面积计算储量,倾角大于15°时需要换算面积:
整理ppt
20
(1)煤层倾角15°--60°时:S=S1/cosα S1--水平投影面积,α—煤层倾角
(2)煤层倾角大于60°时:S=S2/cosα S2—立面投影面积,α—煤层倾角
预报、采取煤芯、测井、封孔。
四、地球物理勘探
它是利用不同岩性和矿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密度、电阻率、
磁性、放射性)来寻找煤系和煤层以及推断地质构造。
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的物探手段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
煤矿地质培训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煤矿地质概述 • 煤矿地质的基本要素 • 煤矿地质勘探与评价 • 煤矿地质管理 • 煤矿地质案例分析
01
煤矿地质概述
煤矿地质的定义与特点
煤矿地质的定义
煤矿地质是一门研究煤的形成、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地质学、矿 产学、煤化学、煤田勘探、矿山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灾害防治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针对地下水问题,需要进行防水治水;针对 瓦斯问题,需要进行瓦斯抽放和监测等。
03
煤矿地质勘探与评价
地质勘探技术
01
02
03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地层间的物理性质差 异,通过测量物理场的变 化,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 和煤层分布。
钻探工程
通过钻探获取地下岩芯和 煤样,直接观察地层岩性 和煤质情况。
某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该矿区地质灾害严重,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 沉降等类型,但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 了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矿区位于某山脉的南麓,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 复杂。在采煤过程中,由于大面积的开挖和地层破坏 ,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灾害,该矿 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边坡加固、实施泥石流排 导、控制开采范围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 低了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了采煤作业的安 全进行。
地质环境质量
评估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 境污染。
水文地质环境
评估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文环境的影响,预测可能引发的水文地质问 题。
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
矿山地质工作培训课件

矿山地质工作矿山地质工作一、岩金矿山地质工作种类矿山地质工作,从矿山建设到矿山关闭始终贯穿矿山开发的全过程。
按工作性质矿地质可分为勘探地质、工艺地质、经管地质和水文及工程地质。
勘探地质在矿山地质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地质是矿山开发基础的话,勘探地质更是其基础的基础。
工艺地质、经管地质和水文及工程地质也在矿山开发的不同工作环节中发挥着相应的保证和(或)监督作用。
勘探地质、工艺地质及经管地质工作,是矿山地质工作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
勘探地质工作从找矿、发现、追索矿体开始到划分成开采矿块并达到其周边控制为止,工艺地质工作从矿块切割开始,历经采矿生产、出矿配矿、选矿生产到尾矿排出为止,经管地质工作则多在生产期后进行,如损失、贫化经管及储量经管等。
按工作性质,各种矿山地质工作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分类。
勘探地质包括评价勘探和生产勘探,其工作内容包括:设计、施工、地质编录、地质取样、一加工、化验分析、矿块圈定和储量计算等。
工艺地质包括采矿工艺地质和选矿工艺地质。
经管地质包括资源经管、矿量经管、矿石损失与贫化经管等。
水文与工程地质也由两部分组成。
为适应对矿山勘探地质宏观经管的需要,主要依据矿山开发程序,将矿山勘探地质分为基建勘探、生产勘探和地质勘探三下类别。
地质勘探和评价勘探含义相同。
此处所指的基建勘探则是泛指在矿山设计和基建阶段所进行的勘探、勘查及其有关的地质工作。
如《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条例(试行)》对基建勘探所列的七条任务,其中两条属评价勘探性质,三条属生产勘探性质,另两条分别属工程地质和工艺地质性质。
二、岩金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各种性质的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迥然不同。
1.评价勘探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发现、追索和控制矿体,获得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
或上述目的达不到时,在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须作出否定的评价结论。
2.生产勘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变工业储量为生产矿量及变开拓矿量为采准矿量。
3.采矿工艺地质工作的目的,一是对矿块的空间形态、界限、产状、夹石、矿岩稳固状况等提供图件资料,满足回采生产工艺设计的要求;二是通过对采场回采作业面上边界的圈划,具体指导回采生产作业。
煤矿地质培训课件

第一节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简介
一、地质基础知识 二、煤层埋藏特征 三、地质构造对煤矿
生产的影响
教学目的阐述
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地质 作用的分类和地壳的物质组成, 掌握煤层的埋藏特征、地质构造 的类型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地质基础知识
1、地球及地质作用
根据卫星轨道分析发现,地球是一个梨 状体,北极凸出约10m,南极凹进约30m 。
泥裂 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因失水收缩而 形成与层面大致垂直的裂逢。
化石 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遗体化石
炭化植物树干
遗迹化石
结核 是岩石中的自生矿物集合体,多呈球状 体或不规则状体,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 与周围有显著不同。
锰结核
钙质结核
3、煤的形成
在煤矿中遇到的岩石几乎都 是沉积岩,煤就是一种沉积岩, 它不仅是一种主要的能源,而且 也是冶金、化学等工业极其重要 的原料。那么煤是怎样形成的呢?
按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物理风化作 用(机械破坏)、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
根 劈 现 象
生 物 风 化 作 用
2)、剥蚀作用
岩石风化后 的产物被风、雨、 流水、海浪及冰 川等在原地剥离 开来的作用。
美国西部风蚀地貌
3)搬运作用 剥蚀下来的物质由风、流水、冰川、海浪
等营力从风化剥蚀区搬到另一个地方去,这 种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砂 岩
沉积岩 粉 砂 岩
泥 岩
地壳表面的岩石主要是沉积 岩,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有:
层理构造 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等)
化石 结核
层理 是指岩石的成分、结构、颜色沿垂直方向变化而表 现出来的层状构造,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等。
2024版煤矿地质PPT课件

煤矿地质PPT课件•煤矿地质概述•煤层与煤质目录•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瓦斯地质•顶底板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01煤矿地质概述煤矿地质定义与特点煤矿地质定义研究煤的形成、赋存状态、煤质变化及煤矿床与周围地质体之间关系的科学。
煤矿地质特点以沉积岩为主,构造复杂,含煤岩系及煤层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煤矿地质研究意义指导煤炭资源勘查预测煤炭资源量,评价煤炭资源勘查前景。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分析煤矿地质构造,预测地质灾害,提出防范措施。
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煤质变化规律,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1 2 3通过采煤实践,逐渐积累煤矿地质知识。
古代煤矿地质知识积累随着地质学的发展,煤矿地质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近代煤矿地质学科形成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煤矿地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现代煤矿地质学科发展煤矿地质发展历程02煤层与煤质泥炭沼泽是形成煤层的主要环境,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并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泥炭,泥炭再经过成岩作用转变为煤。
煤层的形成煤层的分布受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
不同地质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煤层分布特点各异。
煤层的分布煤层在地下常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其产状受地层产状控制,一般与围岩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煤层的赋存状态煤层形成与分布煤质评价与分类煤质评价根据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等指标,对煤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指标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等。
煤的分类按照煤的变质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
其中烟煤又可细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等。
煤质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煤矿的开采、运输和加工利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主要受古地理环境、沉积物供应、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不同地区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各异。
煤层厚度变化类型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可分为稳定型、较稳定型、不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四种类型。
2024版《煤矿地质勘探培训》PPT课件

02
地质构造与煤层赋存
2024/1/26
7
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
褶皱构造
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对煤矿的开拓 和巷道布置有重要影响。
2024/1/26
断裂构造
岩层受力后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根据断裂面的产状,可 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煤矿生产安全 构成威胁。
目的
了解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矿 床的地质特征,进而对矿床进行工 业评价,为矿山设计建设提供必要 的地质资料。
4
煤矿地质特点及意义
特点
煤矿床多赋存于沉积岩中,其形成与 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煤层厚度、结构、 煤质等变化较大,且常受后期构造运 动的影响。
意义
研究煤矿地质特点有助于了解煤层的赋 存状况、变化规律及开采技术条件,为 煤矿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实践案例分析
2024/1/26
19
典型案例分析(成功或失败)
案例一:某煤矿成功勘探经验分享
勘探背景与目标
勘探方法与流程
2024/1/26
20
典型案例分析(成功或失败)
勘探成果与效益
案例二:某煤矿勘探失败原因分析
勘探背景与目标
2024/1/26
21
典型案例分析(成功或失败)
勘探方法与流程 失败原因分析与教训
05
解决方案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培训 和演练,提高现场人员应急处 置能力
06
2024/1/26
23
经验教训总结及启示意义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前期地质资料收集和分析,为勘探提供准确依据
《煤矿地质勘探培训》课件

信息,提高煤矿地质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物探技术在煤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概述
物探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体的技术,包括地震波法、电磁法等。
物探技术在煤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可以用于探测煤层厚度、断层、岩溶等地质构造,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物探技术的优势
物探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特点,能够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提高煤矿地质勘探的 可靠性。
勘探方法与技术选择
勘探方法
综合运用地面物探、钻探、采样测试等多种方法 。
技术选择
选择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配合数字测井和样品 分析。
勘探流程
制定详细的勘探计划,确保各阶段工作有序进行 。
勘探成果与矿区评价
勘探成果
准确查明了煤层分布、厚度及煤质特征,绘制了详细的煤层分布 图。
矿区评价
根据勘探成果,对矿区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
开采建议
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和技术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化探技术在煤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01
化探技术概述
化探技术是通过化学方法探测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进而推断地
下地质构造和矿体的技术。
02
化探技术在煤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化探技术可以用于探测煤田瓦斯、地下水等方面,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
保障。
03
化探技术的优势
化探技术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煤质及开采条件评估
总结词
评估煤的质量和开采条件
VS
详细描述
煤质及开采条件的评估包括煤的灰分、挥 发分、硫分、发热量等方面的检测,以及 煤层稳定性、可采性、采煤工艺等方面的 评估。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煤的质 量和开采条件,为制定合理的煤炭加工和 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最新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_培训课件.pptx

•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 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 第八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 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 适用范围: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 第十章 附则
• 第一百条 本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 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 时废止。
• 由此说明包括所有煤矿山,也就是说包括了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
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原《规程》强调:研究与解决煤矿 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 生产建设的需要。 ◆本次《规定》强调:查明隐蔽致灾 因素,处理灾害,预防事故。
➢ 主要任务:
•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1、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 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2、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新增)。 3、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 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4、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 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5、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出台背景、适用 范围、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
➢ 出台背景:
1、时间因素:
上次的规程出台距今已经30年了;
2、煤矿经济类型多样化:
企业经济类型的变化给煤矿 单一的投资模式、经济效益 需求发生变化,使得规程不 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3、技术发展的需要
煤矿采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 原规程不能适应技术的要求,如 高产高效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神 东集团采用郑煤机生产的7m 高大 支架,使得工作面单产超过万吨。
绿色开采,自动化开采,无 人开采都对煤矿地质条件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4、 规范规定的更新替代
(1)原1984年实施的《矿井地质规程》中依据的《矿井水文规程》(1986) 已经被2009年颁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所替代。
(2)原《矿井地质规程》中的储量分类方案早已作废,被1999年发布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所替代,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也已经变更,具体体现在2002年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中,这就使得《矿井地质规程》相关内容无法可依。
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 修订内容:
第二章 第一条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原为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井工开采:
1、5类变4类(指按照矿井地质条件分5大类矿井——当构造复杂程度和稳层稳 定程度均为Ⅳ类时,称之为五类矿井,变更为煤矿地质类型为四大类—— 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
2、增加瓦斯类型; 3、增加水文地质类型 4、修订了煤层倾角指标 5、明确了特殊地质因素 6、注记中明确了划分依据
• 第七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 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 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 第八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 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培训课件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解读
陈江峰 教授、博士(后)
河南理工大学
培训依据:新规定2014.3.1实施,替代1984《矿井地质规程》
(试行)和1983《露天煤矿地质规程》 (试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
•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 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 业: 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 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 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2013年12月31日
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原《规程》强调:研究与解决煤矿 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 生产建设的需要。 ◆本次《规定》强调:查明隐蔽致灾 因素,处理灾害,预防事故。
➢ 主要任务:
•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1、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 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2、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新增)。 3、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 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4、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 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5、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适用范围: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 第十章 附则
• 第一百条 本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 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 时废止。
• 由此说明包括所有煤矿山,也就是说包括了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
➢ 讲解提纲:
• 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出台背景、适用范围、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 • 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 三、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 四、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 五、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 • 六、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 • 七、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 • 八、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 • 九、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 • 十、附则 • 共计10章100条(原《矿井地质规程》总计8章77条)
(3)本《规定》新增的关于瓦斯地质问题采用2009年颁布的《防治煤与瓦 斯突出规定替代1995年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5、资源条件变化
深部未曾开采区域,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如地温高、压力大、瓦斯问题 突出等等;
据统计,我国已探明煤炭资源中,埋深超过千米的约占50%,目前我国煤矿 开采深度每年以8m至12m的速度增加。我国煤矿目前平均采深已达500多米, 采深超过千米的矿井47处,年产能9456万t,最深超过1500m。
• 所以在本次修订中讲《矿井地质规程》名称修改为《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
“矿井”→“煤矿”
• 在《煤炭工业设计规范》(GB50215-2005)中明确了矿井仅指地下开采的煤矿 。
➢ 第一章 总则(增加3条):
• 第六条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 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6、 安全问题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要求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环境,这一切都与煤矿地 质条件密切相关,需要煤矿地质工作超前实施或紧密相随。
如华北煤矿山的水、瓦斯、地应力;南方煤矿山的水、瓦斯、地质灾害; 西北煤炭自燃问题等等。
➢ 制定目的:
•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