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的兴亡ppt4 北师大版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17张)

2014年6月22日, “中国 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 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 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 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 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 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 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 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 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 成就。
第1课 隋的兴亡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
隋的统一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的覆亡
阅读P3,思考:3.隋朝如何治理国家?带来怎样的结果?
3. 治理国家:(1)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开创科举制。
结果: (1)疆域辽阔。 (2)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3)国力强盛
(4)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增。
疆域辽阔
(2)沟通隋海炀陆丝帝绸之路;
3(.大3)运促河进沿开岸凿城的镇影、响工商
业发展。
(4)贯通南北动脉。
假如你是隋朝时杭 州的一个读书人,要去 洛阳赶考,最好的方式 是?
材料:各段河道的水
位、说水明流:、中水国量人等有民很 大勤差劳别智,慧在,不富同有季创节还造 会力发…生…很大变化,开凿
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 难题。
杨坚(隋文帝) 开皇 外戚夺权
统一时间 589年
影响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第1课 隋的兴亡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
隋的统一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的覆亡
阅读P2(含小字),思考:2.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空前开发,为统一准备条件。 (2)民族融合加强。 (3)南方陈朝统治腐朽黑暗。 (4)隋文帝锐意进取,隋朝强大。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 设置进士科,确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的兴亡》优质课件(共56张PPT)

300余 无 无 190
地方佐官中央任命
隋炀帝时改州为 郡,同时规定:全国 各地的 “ 大小之 官, 悉由吏部” 任 命,而且县佐须用别 郡人,使地方豪强不 得把持本地政务。 安阳出土隋侍吏俑
⑶隋恭帝杨侑(you) ---- ⑷隋泰帝杨侗(tong) (617-618) (618-619)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 · 古代画像
隋炀帝 ·古代画像
隋朝北俗与汉制结合,太子不宜外出,而皇子又崇尚武功,二子杨广便承担 了代表皇室指挥军事之职,他统帅灭陈,立功在外,形成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实 力,也有了一批死党。 另外,由于北朝遗风,贵族妇女在政治中有相当高地位。隋文帝皇后独孤氏, 辅佐杨坚执政,在朝中很有影响,宫中上下将其与文帝并称为“二圣”。 独孤后 生性绝妒,不容杨坚接近女色。也讨厌群臣及诸子宠姬妾。大臣中凡有姬妾生子 者,皇后多会令皇帝斥责贬官。太子杨勇奢侈好色,宠妾疏妻,独孤后极为“恶 勇”,进而影响到杨坚对太子的看法。
杨勇(太子) 杨广(晋王)
隋 文 帝 独 孤 后
杨俊(秦王)
杨秀(越王)
晋王杨广生性狡诈诡谲,揣摩独孤后的情性,为取悦 于独孤后,杨广不惜将其他姬妾所生骨肉命人掐死,只有 正妃萧氏所生之子才禀告父母,给父母造成仅与元配厮守 终身的假相。杨坚素性节俭,杨广便在杨坚与独孤后同临 晋王府第时将后宫美姬都藏起来。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 宫女充当侍役,身上所穿全是粗布衣服。一切陈设都因陋 就简。架上的诸般乐器都尘堆垢积。杨广又以重金结交贿 赂朝内外,内外交谗。 开皇二十年,杨坚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不久杨广面目便暴露,派人监视文帝,调戏文帝嫔妃。仁 寿四年(604年), 杨广派亲信包围皇宫,调走嫔妃,派 右庶子张衡入宫,据《资治通鉴》引《通历》,张衡入内: “血溅御屏,冤痛之声闻于外”。文帝崩,杨广即位。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七下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40张)

洛阳含嘉仓;洛 口仓
粮仓丰实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原因 政 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人口
2、表现 垦田
粮食
三、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为巩固了隋加强王南朝对北交全通国, 的统治
2、大运河: 三点四段五河
(2.三大3点运)河(+ 的四4段开)凿(及+五概大况水5 系)=(一条运1 河)
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制度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 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确
立科举制。
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 重要标准。
阅读下面材料,思考隋朝经济 繁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隋初 人口 三千多万人
隋盛时
结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中有句解说 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 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 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构 成“人”字这“一捺”修筑的时间是 在什么时候?
魏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
前
秦
)
东北 魏齐
西北 魏周
隋东 汉蜀北朝东 宋齐 梁陈吴
晋
南朝
第1课 隋的兴亡
一、隋朝统一南北
C.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D.开通大运河
3.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事件( D)
A北魏政权的建立 B.大运河的开通 C.西晋统一全国 D.隋军灭陈
4.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 C)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统治残暴 C.繁荣而短暂D.开凿大运河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七下 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29张)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南北重归于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运河
3.假如你生活在隋炀帝末年的隋朝江都,最有可能看
到的景象是( )
A.杨坚建立隋朝
B.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C.隋炀帝乘龙舟
D.当时正在开凿大运河
4.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局面形成于( )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 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 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 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一
两
三
四
五
条
千
点
段
大
贯 通 南 北 动
多 千 米
中心洛阳、永东济北渠、通济 到涿郡(今渠北、邗沟、江
水 系
京)、东南到河余 海河、黄河、
杭(今杭州) 淮河、长江、
钱塘江
脉
隋
永济渠
朝
大 运
洛阳
洛阳
河
通济渠
涿郡
涿郡
邗沟
江都
江南河
余余杭杭
积极作用:
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 消极作用:
文化联系的纽带 ②沟通亚洲内陆“丝绸 之路”及海上“丝绸之 路”的纽带。 ③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
滥用民力,给 劳动人民带来 沉重的徭役负 担。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10.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连接今天淮
河与长江的一段叫(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31张)

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和交流。
隋朝大运河
帝王:隋炀帝。
涿郡(今北京)
规模:
永济渠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涿郡,南至余杭;
洛阳
通济渠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和江南
河四段;
邗沟
连接了海河、黄河、
江南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五大水系;
余杭(今杭州)
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水系 段运河 座城市 千千米 世界第
隋氏:隋炀帝。
作之:开凿大运河。
评价: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迁往较为安定的江 南地区,使江南经济迅速发展。隋朝定都长安,而狭小 的关中地区不能满足京城的庞大开支,必须大量转输江 南物资供给京师。但由于我国大多数河流都是东西走向, 南粮北运需要水陆转输,不仅旷日持久,耗费也多。隋 统一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全国各地的联系也日 益密切。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政治控制,便于把南方 地区的粮食运往都城长安和北方地区,隋炀帝下令开凿 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根据材料指出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条件、目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直进船》 唐·李敬芳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是暴政之一, 加速隋朝灭亡。
一分为二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 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 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 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 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 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隋朝大运河
帝王:隋炀帝。
涿郡(今北京)
规模:
永济渠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涿郡,南至余杭;
洛阳
通济渠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和江南
河四段;
邗沟
连接了海河、黄河、
江南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五大水系;
余杭(今杭州)
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水系 段运河 座城市 千千米 世界第
隋氏:隋炀帝。
作之:开凿大运河。
评价: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迁往较为安定的江 南地区,使江南经济迅速发展。隋朝定都长安,而狭小 的关中地区不能满足京城的庞大开支,必须大量转输江 南物资供给京师。但由于我国大多数河流都是东西走向, 南粮北运需要水陆转输,不仅旷日持久,耗费也多。隋 统一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全国各地的联系也日 益密切。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政治控制,便于把南方 地区的粮食运往都城长安和北方地区,隋炀帝下令开凿 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根据材料指出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条件、目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直进船》 唐·李敬芳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是暴政之一, 加速隋朝灭亡。
一分为二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 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 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 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 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 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兴亡(北师大版)(共25张PPT)

隋炀帝事 业的起点,生命的终点,像一 个流放者,又像一个守望者, 在运河终点默默观看千年的沧 桑巨变。 设 计 意 图
课后拓展
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 析它们的相同点。
(1)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完成了统一:秦结束了春秋战 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 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 (2)都是短命的王朝,历二世而亡:秦朝存在14年;隋朝持 续37年。 (3)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长城,修建骊山陵等;隋修 运河,营建东都等。 (4)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 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5)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初 期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 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实 际过程中,门阀世族就完全 把持了官吏选拔权,才德逐 渐被忽视,家世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为唯一标准。
科举制的实行使得国家广招人才,加强了 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兼 顾了百姓利益,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有一条运河留存千古
1.分别用不同类符号圈划地名和河段要点。
605年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 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永济渠
三市: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南到余杭
通济渠 邗 沟 江 南 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
推荐口诀: 大运河,千里长, 南北交通来加强, 三座城,四河段, 五大水系一连贯。
四、有一场败亡警世恒久
2.史实梳理:隋的暴政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隋
农民起 义
地方割 据势力 兵变
的
暴 政
618年 隋朝灭 亡
课后拓展
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 析它们的相同点。
(1)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完成了统一:秦结束了春秋战 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 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 (2)都是短命的王朝,历二世而亡:秦朝存在14年;隋朝持 续37年。 (3)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长城,修建骊山陵等;隋修 运河,营建东都等。 (4)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 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5)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初 期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 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实 际过程中,门阀世族就完全 把持了官吏选拔权,才德逐 渐被忽视,家世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为唯一标准。
科举制的实行使得国家广招人才,加强了 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兼 顾了百姓利益,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有一条运河留存千古
1.分别用不同类符号圈划地名和河段要点。
605年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 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永济渠
三市: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南到余杭
通济渠 邗 沟 江 南 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
推荐口诀: 大运河,千里长, 南北交通来加强, 三座城,四河段, 五大水系一连贯。
四、有一场败亡警世恒久
2.史实梳理:隋的暴政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隋
农民起 义
地方割 据势力 兵变
的
暴 政
618年 隋朝灭 亡
北师版新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共40张PPT)

A.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C.辽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 B.黄河,淮河,乌江,钱塘江,长江 D.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
A)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 口仓
粮仓丰实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原因 政 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人口
2、表现
垦田 粮食
三、隋朝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1、开凿的目的: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 的统治
2、大运河: 三点四段五河
2. 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 (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一条运河)
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 通济渠 三点: 中心洛阳、 北到涿郡、 南到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水: 海河、黄河、 淮水、长江、 钱塘江
3
+
4
+
5
=
1
洛阳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1.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 系的纽带; 2.还是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 3.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隋朝覆灭
由于众叛亲离,隋炀帝最终被部 下所杀,隋朝覆灭.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 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 A.秦朝 B.东汉 C.东晋 D.三国时期
2.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的功绩的是(
) D A.重新统一全国 B.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C.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D.开通大运河 3.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事件( D) A北魏政权的建立 B.大运河的开通 C.西晋统一全国 D.隋军灭陈 4.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 C)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统治残暴 C.繁荣而短暂D.开凿大运河 5.隋炀帝开凿我国古代最长的大运河的根本目的( C) A.攻打高丽 B.巡游江南 C.巩固统一的局面 D.转运粮食 6.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A)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 口仓
粮仓丰实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原因 政 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人口
2、表现
垦田 粮食
三、隋朝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1、开凿的目的: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 的统治
2、大运河: 三点四段五河
2. 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 (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一条运河)
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 通济渠 三点: 中心洛阳、 北到涿郡、 南到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水: 海河、黄河、 淮水、长江、 钱塘江
3
+
4
+
5
=
1
洛阳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1.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 系的纽带; 2.还是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 3.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隋朝覆灭
由于众叛亲离,隋炀帝最终被部 下所杀,隋朝覆灭.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 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 A.秦朝 B.东汉 C.东晋 D.三国时期
2.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的功绩的是(
) D A.重新统一全国 B.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C.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D.开通大运河 3.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事件( D) A北魏政权的建立 B.大运河的开通 C.西晋统一全国 D.隋军灭陈 4.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 C)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统治残暴 C.繁荣而短暂D.开凿大运河 5.隋炀帝开凿我国古代最长的大运河的根本目的( C) A.攻打高丽 B.巡游江南 C.巩固统一的局面 D.转运粮食 6.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33张)

隋
朝
疆 域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 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
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
了基础。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 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 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 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 荣。
——范文澜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原因
二、隋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
负担。
三、隋朝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
1、开凿的目的: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 3、历史地位:古代世界最长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隋的的兴亡:
1、建立者:隋文帝,年号开皇 2、末代皇帝:隋炀帝 在位期间: 开辟大运河(南北经济交流),建立科举制 3、隋亡原因:暴政 4、唐朝建立: 李渊建立,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 秦、西汉、东汉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宋元 明清
魏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魏
(
前
秦
)
东北 魏齐
西北 魏周
隋
东 汉
蜀
北朝
东 宋齐 梁陈
吴
晋
南朝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
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 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 都长安 。
2、隋朝的统一 589年
隋灭陈,南北统一 。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改南方陈国 。陈朝后主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 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 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 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 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很大变化,开凿 运河需要解决很多 技术难题。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 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 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 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 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 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 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 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 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 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 面的杰出成就。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
1.北方_民__族__大__融__合___,
隋 统 一 的
客 观 上
南方_经__济__发__展_____; 2.长期的__分__裂__割__据__,
人民渴望___统__一___;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___腐__败___;
条 件
主 观
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开凿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加强南北联系交流(经济 发展)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 地区的控制。(政治上)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条件)
(2.三大3点运)河(+ 的四4段开)凿(及+五概大况水5 系)=(一条运1 河)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 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造 就出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第1课 隋的兴亡
学习目标: 1.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2.隋统一的条件,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一、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
2.隋的统一
时间:581年
时间:589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经过:
材料一:
材料二:
《汴[biàn]河直进船》 《汴河怀古》
唐·李敬芳
唐·皮日休
汴水通淮利最多, 尽道隋亡是此河,
生人为害亦相和。 至今千里赖通波。
东南四十三州地, 若无水殿龙舟事,
取尽膏脂是此河。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是否认同两诗对“此河” 的评价?
➢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
(1)两则材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需 要全面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 好事。
永济渠 洛阳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三点: 中心洛阳、 北到涿郡、 南到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水: 海河、黄河、 淮水、长江、 钱塘江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1.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 伟大的创造力; 3.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沟通海、陆交通; 4.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 设置进士科,确
立科举制; 统治残暴…灭亡
唐高祖: 建立唐朝
都长安
1.秦、隋两朝的相同点
(1)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开创新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灭亡:暴政;短命(秦15年,隋3合7年作)与探究1
(4)工程:秦——长城;隋——大运河 (5)为后继朝代提供经验教训,为汉、唐的繁荣 奠定基础。
都城:长安
影响:
建立方式:外戚夺权
年号:开皇
杨坚
“沿长江兵分八 路全线出兵”,
“仅用四个月” 灭陈,完成统一。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 大军南下,陈后主 携二妃躲入枯井, 也称“辱井”。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 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 次实现了统一。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 业?
疆域辽阔
材料一:“古今
称国计之富者莫 如隋。”
材料二:各地运
往都城的布帛和 粮食络绎不绝。 京城及各地官仓 储粮多的千万石 ,少的也有数百 万石。
隋朝经济繁荣,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国力强盛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隋大运河 1.大运河开凿 的原因和条件
2.大运河的开 凿及概况
杭州拱宸桥(大运河第一桥) 3.大运河通航 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的影响
(2)开创科举制。
结果:(1)疆域辽阔。 (2)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3)国力强盛 (4)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增。
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 四千六百
人
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 五千五百 多万顷 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洛阳含嘉 长安太仓 仓;洛口
仓
粮仓丰实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2)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 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 于国家统一。
(3)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 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 徭役负担。
假如你是隋朝 时杭州的一个读书 人,要去洛阳赶考, 最好的方式是?
材料:各段河道
的水说位明、:水中流国、人水 量民等勤有劳很智大慧差,别富, 在有不创同造季力节…还…会发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 汉(西汉、东汉) 三国
晋(西晋、东晋) 东魏 北齐 北朝:北魏 西魏 北周
581
隋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58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 ——隋唐(公元6—10世纪)
本单元概括
• 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 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三、隋的覆亡
隋炀帝游江都
1.隋朝为什么二世
而(隋亡1)炀?统帝治暴残暴政;
(2)连年大兴土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根次本发动原对因外
战争;
(4)农民起义;
(5)各地方长官和 割据势力纷纷起兵
2.唐的建立及统一 建立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隋文帝: 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改革前朝制度; 开创科举制;
上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
运用得当。
隋统一的意义
1.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 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 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2.有利于此后经济发展,为隋唐的 强盛奠定基础。
阅读P3,思考:隋朝如何治理国家?带来怎样的结果?
3. 治理国家:(1)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 ④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 了科举制。 ⑤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 打击下灭亡的。 ⑥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 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 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 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 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 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 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 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 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 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 面的杰出成就。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
1.北方_民__族__大__融__合___,
隋 统 一 的
客 观 上
南方_经__济__发__展_____; 2.长期的__分__裂__割__据__,
人民渴望___统__一___;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___腐__败___;
条 件
主 观
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开凿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加强南北联系交流(经济 发展)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 地区的控制。(政治上)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条件)
(2.三大3点运)河(+ 的四4段开)凿(及+五概大况水5 系)=(一条运1 河)
•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 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造 就出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第1课 隋的兴亡
学习目标: 1.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2.隋统一的条件,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一、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
2.隋的统一
时间:581年
时间:589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经过:
材料一:
材料二:
《汴[biàn]河直进船》 《汴河怀古》
唐·李敬芳
唐·皮日休
汴水通淮利最多, 尽道隋亡是此河,
生人为害亦相和。 至今千里赖通波。
东南四十三州地, 若无水殿龙舟事,
取尽膏脂是此河。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是否认同两诗对“此河” 的评价?
➢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
(1)两则材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需 要全面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 好事。
永济渠 洛阳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三点: 中心洛阳、 北到涿郡、 南到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水: 海河、黄河、 淮水、长江、 钱塘江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1.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 伟大的创造力; 3.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沟通海、陆交通; 4.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 设置进士科,确
立科举制; 统治残暴…灭亡
唐高祖: 建立唐朝
都长安
1.秦、隋两朝的相同点
(1)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开创新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灭亡:暴政;短命(秦15年,隋3合7年作)与探究1
(4)工程:秦——长城;隋——大运河 (5)为后继朝代提供经验教训,为汉、唐的繁荣 奠定基础。
都城:长安
影响:
建立方式:外戚夺权
年号:开皇
杨坚
“沿长江兵分八 路全线出兵”,
“仅用四个月” 灭陈,完成统一。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 大军南下,陈后主 携二妃躲入枯井, 也称“辱井”。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 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 次实现了统一。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 业?
疆域辽阔
材料一:“古今
称国计之富者莫 如隋。”
材料二:各地运
往都城的布帛和 粮食络绎不绝。 京城及各地官仓 储粮多的千万石 ,少的也有数百 万石。
隋朝经济繁荣,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国力强盛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隋大运河 1.大运河开凿 的原因和条件
2.大运河的开 凿及概况
杭州拱宸桥(大运河第一桥) 3.大运河通航 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的影响
(2)开创科举制。
结果:(1)疆域辽阔。 (2)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3)国力强盛 (4)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增。
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 四千六百
人
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 五千五百 多万顷 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洛阳含嘉 长安太仓 仓;洛口
仓
粮仓丰实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2)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 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 于国家统一。
(3)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 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 徭役负担。
假如你是隋朝 时杭州的一个读书 人,要去洛阳赶考, 最好的方式是?
材料:各段河道
的水说位明、:水中流国、人水 量民等勤有劳很智大慧差,别富, 在有不创同造季力节…还…会发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 汉(西汉、东汉) 三国
晋(西晋、东晋) 东魏 北齐 北朝:北魏 西魏 北周
581
隋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58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 ——隋唐(公元6—10世纪)
本单元概括
• 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 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三、隋的覆亡
隋炀帝游江都
1.隋朝为什么二世
而(隋亡1)炀?统帝治暴残暴政;
(2)连年大兴土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根次本发动原对因外
战争;
(4)农民起义;
(5)各地方长官和 割据势力纷纷起兵
2.唐的建立及统一 建立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隋文帝: 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改革前朝制度; 开创科举制;
上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
运用得当。
隋统一的意义
1.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 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 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2.有利于此后经济发展,为隋唐的 强盛奠定基础。
阅读P3,思考:隋朝如何治理国家?带来怎样的结果?
3. 治理国家:(1)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 ④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 了科举制。 ⑤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 打击下灭亡的。 ⑥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