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江雪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江雪》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江雪》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江雪》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及赏析

【导语】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28⽇),字⼦厚,汉族,河东(现⼭西运城永济⼀带)⼈,唐宋⼋⼤家之⼀,唐代⽂学家、哲学家、散⽂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因官终柳州刺史,⼜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留诗⽂作品达600余篇,其⽂的成就⼤于诗。
骈⽂有近百篇,散⽂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柳宗元《江雪》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所有的⼭,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影踪迹。
江上孤⾈,渔翁披蓑戴笠;独⾃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踪:⼈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和⽃笠 笠:⽤⽵篾编成的帽⼦。
独:独⾃。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为⾸的政治⾰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与宦官的联合*,致使⾰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情,写下了这⾸令⼈传颂的名诗。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较幽僻,⽽诗⼈的主观的⼼情则显得⽐较寂寞,甚⾄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点⼈间烟⽕⽓。
这⾸《江雪》正是这样,诗⼈只⽤了⼆⼗个字,就描绘了⼀幅幽静寒冷的画⾯:在下着⼤雪的江⾯上,⼀叶⼩⾈,⼀个⽼渔翁,独⾃在寒冷的江⼼垂钓。
诗⼈向读者展⽰的,是这样⼀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寂静,⼀尘不染,万籁⽆声;渔翁的⽣活是如此清⾼,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天天在⾛下坡路的唐代社会⽽创造出来的⼀个幻想境界,⽐起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物,恐怕还要显得虚⽆缥缈,远离尘世。
诗⼈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条⼩船,⼀个穿蓑⾐戴笠帽的⽼渔翁,在⼤雪的江⾯上钓鱼,如此⽽已。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九(793 年)进士。
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
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
十年后改任刺史。
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
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
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
有《柳河东集》。
[注释]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孤零零的小船上有个披蓑戴笠的老翁,正独自顶风冒雪垂钓在寒冷的江面上。
[出典] 柳宗元《江雪》注: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3、[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5、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唐诗三百首】《江雪》译文注释_《江雪》点评_柳宗元的诗词

【唐诗三百首】《江雪》译文注释_《江雪》点评_柳宗元的诗词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江雪 唐 · 柳宗元古诗解释

江雪唐· 柳宗元古诗解释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寒冷冬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清静,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壮美。
首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荒凉、幽静的氛围。
千山鸟飞绝,意味着山林之间荒无人烟,而万径人踪灭,则更是强调了人迹罕至的荒凉之感。
这两句诗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和无垠,给人以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
第二句“孤舟蓑笠翁”,从人的角度切入,将目光投向一个独自一人的老人。
孤舟、蓑笠、翁,这些词语都表现了老人的孤独与质朴。
他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只是在自然之中,静静地享受着生命。
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通过这一句话将自然景象和人物融为一体。
独钓,表现了老人的孤独,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寒江雪,则更是强调了自然的冷酷与无情。
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与自然的共通性。
总之,江雪是一首精妙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清静和自然的雄伟壮美。
这首诗在唐代和后世都备受推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 1。
《江雪》原文+翻译+赏析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

《江雪》原文+翻译+赏析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诗意_柳宗元

《江雪》诗意_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
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
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
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
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
其中的深意,值得我
们好好体会。
【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江雪柳宗元 《江雪》这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 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 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 江雪柳宗元 ,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 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翻译 】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
1/8
唐顺宗永贞元年, 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 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 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 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 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 他就借描写山水 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 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诗。
【赏析】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
千山万壑, 树木茂密, 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 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
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 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 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
风雪满江,在那严 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
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 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
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难怪后世画家, 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 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
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 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 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
他在《答 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
在永州十年后, 他改任柳州刺史, 地虽更为僻远, 但有了实权, 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 兴利除弊, 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 贞不屈的精神。
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 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 心世界的形象表现。
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 也透露出 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 意境高洁。
绝、 灭、 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
入声字短促, 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 (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 字子厚, 汉族, 河东 (现在山西芮城、 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
2/8
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 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孟浩然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 文论说性强, 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 多所寄托, 有 《河东先生集》 , 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散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 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 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 容上, 针对骈文不重内容、 空洞无物的弊病, 提出“文道合一”、 “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 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 “辞必己出”。
此外, 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 动的优秀散文。
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 等方面, 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 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 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 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
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除寓言诗外,柳 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 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
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 传诵。
论说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的代表作。
《封建论》、《断 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
3/8
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 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 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 继承并发展了《庄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列子》、 《战国策》 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 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代表作有 《三戒》 ( 《临江之麋》 、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传》、 《罴说》等篇。
嬉笑怒骂,因物肖形, 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 继承了《史记》、 《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
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 《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 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 。
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山水游记 最为脍炙人口, 均写于被贬后, 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 《永州八记》 :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 《袁家渴记》、 《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 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 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 表现在极度 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 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
那时,柳宗 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 即今湖南永州。
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 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
其中以《小石潭记》 最为著名, 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文章引 人入胜,隽咏无穷。
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
以鱼写潭, 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 以鱼写人, 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状形、 传神、 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
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 交融。
骚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此论相当中肯。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 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 的精神。
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
4/8
都有相通之处。
《旧唐书》 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 涉履蛮瘴, 崎岖堙 (户乙)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与屈 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
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 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 》、《九章》体式。
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 得屈骚精髓。
《天对》、 《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 《七发》,造语奇特深奥。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 诗歌 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5/8
6/8
7/8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