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安全与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如何健康安全合理的用药?

如何健康安全合理的用药?

如何健康安全合理的用药?健康与疾病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人类为了维护健康,不断与疾病斗争。

生活中,我们也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突然就生病了,例如发病率较高的流行性感冒,可能因为季节交换气温突变,或者因为病毒感染导致此病病发。

当疾病到来后,当然希望可以尽快赶走病魔,免得身体遭受折磨。

药物治疗是疾病最为常用的手段,也是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合理用药才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确保身体安全呢?不合理用药风险大,健康安全受威胁!药品在使用中对人体生理效用和特异性的强烈性,决定了药品在使用中具有双重性,药品使用是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使用不当则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可能致残和致死。

药源性疾病中存在一部分和疾病是因为患者不合理用药导致的。

古语云“是药三分毒”,药物在起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有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一点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重点。

药物使用后可以通过人体参与病理过程干预,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人体结构、机能均比较复杂,药物治疗不可能达到物理运动那样高密度准确性,此种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人们设计的药品,调整人体生命运动过程的药品,不可能完全遂心愿。

在治疗中需要符合用药目的,尽可能降低药物的伤害,提升治疗效果。

药品不合理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加重药物对身体各项机能造成的影响。

WHO公布的资料表明,世界死亡人数中,有1/3死于不合理用药。

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WHO共同制定了药品合理使用的生物医学标准,相关标准包括用药指征适宜、药物正确无误、使用途径、用药对象适宜、调配无误、药物使用剂量适当等。

健康安全合理用药的原则你都清楚吗?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药品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或者具有一定目的性调节生理功能。

合理用药包括经济、有效、安全用药,其中安全是首要原则。

安全简言之所用药物使得患者承受治疗风险小,还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尽可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有效则是用药关键,用药后患者疾病可以彻底治愈,或者疾病进程延缓、临床症状缓解等。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实施方案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实施方案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实施方案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静脉输液治疗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还存在更多安全隐患,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重点关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频次、液体总量(毫升)和药品品种数量等指标,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明确了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其中“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被列为十大目标之一,七项核心策略系统地将静脉输液的质量安全管理细化到实践层面。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对于患者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一、改进目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频次、液体总量(毫升)和药品品种数量等指标逐年降低。

二、专项工作小组本院成立由医务科牵头,医务科、临床科室、药学部、信息科、护理部等部门组成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专项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人员: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药学部负责人组员:护理部主任、信息科科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工作秘书:三、改进措施(一)制定静脉输液治疗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优化药品供应机制,保障常用药物口服、外用等剂型的合理供应。

(三)研究确定并不断完善本院无需静脉输液治疗的病种清单,持续积累临床管理和实践证据。

(四)强化静脉输液治疗药物监测和预警机制,关注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使用体积、频次、数量、药品种类和不良反应/事件等情况,并向临床及时反馈预警信息。

(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与再教育,加强循证理念的教育,促进医务人员科学选择给药方式,建立优化给药途径的激励约束机制。

(六)建立本机构静脉输液治疗的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并组织人员对评价指标结果进行点评。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与输液安全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与输液安全

01
02
03
04
问题提出
某社区医疗机构输液过程中存 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改进措
施。
改进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输液 流程和操作规范,增加监控设
备。
实施效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输液安全事 故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案例分析
该案例表明,通过加强管理和 培训,医疗机构可以显著提高
输液安全水平。
案例三
问题提出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抗过 敏、抗感染、强心等。
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 门报告,以便对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5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输液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提高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
01
定期开展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医 护人员对输液安全的认识和操作 技能。
02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为患者提供 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确保输液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 行空气消毒和环境清洁。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确保在配药、加药、输液等
输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当患者出现严重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高热、昏迷等紧急状 况时,需要使用输液进行治疗。
禁忌症
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水肿、肝功能不全等的患者,以及老年人 和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输液治疗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02
安全合理用药输液的原 则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环境管理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配药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1、摆药查对。

做到一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

做到双人查对。

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姓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医务人员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四、操作管理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不得在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进行深静脉置管。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0.5%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一、环境管理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配药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134、5, 12,3并告知患,45患者有无6静脉药物配置室工作制度1.抗肿瘤药物的静脉输液剂进行加药配臵操作,督促合理用药,调配药品,保管药品,药品消耗统计盘点等工作;2.审核处方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如有疑问及时与病区联系,准确无误后方可调配药物;拒绝调配配伍禁忌、滥用药品、超剂量处方;3.调配时应思想集中,认真仔细,避免发错药物;4.配臵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一丝不苟,按处方要求和药物剂量进行无菌配臵,不得随意更改;5.核对成品时,按处方要求逐项对照核对,防止加错药物;6.药品定位存放,定期检查质量,注意药品有效期;对变质、破损药品应登记制表上报,经科主任批准后作报废处理;7.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脱岗,不串岗;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安静有序,做好安全保卫工作;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时必须及时逐级向上级报告;静脉药物配置室工作制度1.为全院抗肿瘤药物的静脉输液剂进行加药配臵操作;思想应集中,工作认真负责,避免差错;配臵室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2.3;45.,678; 91次对室内,必要时34.61.静脉药物配臵室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三个不”、“两个经常”:不洗手不配臵、不留指甲、不留胡须及长发;经常洗澡、经常换衣、袜;2.静脉药物配臵室人员配臵前必须戴好消毒口罩,穿戴隔离衣、帽、鞋,必要时戴手套;3.在工作区内工作人员不得吸烟、用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保持工作区内肃静;4.静脉药物配臵室人员的手不得直接接触药品和接触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5.配臵中,操作人员如确有必要去卫生间,要脱去工作服、换鞋;6.静脉药物配臵室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皮肤病、外伤感染和药物过敏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药品入库工作制度1.对入库药品应严格执行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验收项目包括: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等;2.药品验收后,保管员应在发票上签字;3.药品入库后,立即办理入库及入账登记,并输入计算机管理; 4.入库药品应及时放入相应库位;5.对验收中发现有问题的药品,应及时和药库联系进行退货;静脉药物配臵室洁具室管理制度1.洁具室为存放和处理各种清洁用具专用场所,其余工作场所均不得存放洁具;2451.2.1.2.3.4.5.6. 75%酒,送入传递窗出;7. 包装:将灭菌塑料袋套于静脉输液袋外,封口;8. 分装:将整理箱臵于专用药车上,由送药护士送至各病区交病区医疗护士,并由药疗护士在送达记录本上签收;操作流程图:静脉药物配制室专科差错、事故定性及防范预案差错:凡发生排药、冲配药物错误,未达病区或已达病区未造成病员输入; 定性:一般差错; 防范预案:1. 药师认真审方、排药、核对后入舱;2. 护士在冲配输液前应再次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准确无误后在进行配臵,一旦有疑问及时提出;3. 针对药名相同,商品名不同的药物,配臵人员要熟悉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4. 由于药品厂家的更新,导致输液标签上的药品名与实际不相符合,应及时与计算机维护人员取得联系,使得两者相统一,以防止冲配错药物;药品保管工作制度1.药品应按药理分类分类存放整齐,便于盘点、发药;2.对有温度或湿度要求的中西药品,根据药品储藏条件要求选择合适的库房或冰箱进行保存;3.近效期药品应将有效期标于醒目处,以便经常检查;效期在三个月之内的药品应通知药库进行处理; 4.药品应实行先进入先出库的原则,以保证药品质量;5.库房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应有防盗、防火设备,库房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6.库存药品应定期检查,对变质、失效、过期、霉烂药品,应报经领导批准后作撤销处理;静脉药物配臵室错误医嘱处理程序1. 现临床医生所开医嘱错误,立即将药物挑出,不可配臵;2. 马上通知该项医嘱开立者,并指明医嘱不合理处;3. 请临床医生停止旧医嘱,并开立新医嘱,在规定时间内由临床护士将医嘱传至配液室;4. 将错误医嘱中的处臵标签及药物打包并用塑料袋用封口机封好带回病房;5. 做好不合理医嘱的登记记录;静脉药物配置室安全工作制度1.配臵室应配备品种、数量充足的消防设施;2.易燃、易爆物品应设臵符合消防要求的专库保管;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洒落地面或流人下水道;使用后剩余物品应放回专库;3.对产生有害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不得随意操作而造成人体伤害;4.对细胞毒性药物应按操作规程配臵;配臵和使用时应有防护设施,以免伤害眼睛、暴露的皮肤及衣物; 5.毒性药品使用应按特殊药品相关管理办法执行;6.对玻璃制品及易损伤人体皮肤的物品在处理和使用时应小心,并有防护措施;7.对电器设备应在使用前检查有无漏电情况,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8.对水、电、气的阀门或开关,除清场; 10.个1施;234567。

静脉输液反应的分类与防治

静脉输液反应的分类与防治

一、输液反应的分类
1.4 严重过敏反应:
除去过敏原,静脉用药者换掉输液器和管道,勿拔针。患者平卧位、给氧。
抢救措施则
首选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可作为救治的二线用药。
液体复苏可用于严重过敏反应伴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二、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严格进行药品 和输液耗材管理
安全适宜的 配药与输液环境
➢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 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 体温可达40℃以上。 ➢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 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等。
一、输液反应的分类
1.1 药物热原反应:
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
抢救措施
立即静滴或静注地塞米松,或静滴氢化可的松,或肌注苯海拉明。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 烦躁不安、口唇发绀。 ➢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 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音,心音弱。
一、输液反应的分类
1.3 容量负荷过重:
立即停止输液,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抢救措施则
立即高流量吸氧,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
➢临床表现: (3)患者接触已知过敏原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血压下降:
婴儿与儿童:收缩压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值。1岁以下,收缩压<70mmHg;1-10岁,收缩压<(70mmHg+2×年龄); 11岁以上及成人: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
➢注:当患者症状满足以上3个标准的任意一个时即可能发生了严重过敏反应。
规范的操作流程
二、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 药品及溶媒使用前认真查看标签是否清晰,检查是否过有效期。

合理输液与安全输液的分析

合理输液与安全输液的分析
本次调查共计历时31天,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91人,其中本科83人,硕士6 人,博士2人,所有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工作,6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数据统计及分析,2名博士研究生负责数据 深 度处理和技术指导。
过度和不合理输液的危害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静脉输液治疗是复杂的并且有损静脉的,治疗风险相对较高。
① 使用静脉输液给药的药物越多,接触到不安全和不合理输液的患者越多; ② 过度输液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并且给患者增加较大的不必要的风险。
静脉输 液角度
国家基本 药物制度
药品零加 成政策
国家卫生 政策重要 组成部分
合理用 药问题
提供 答案
政策下合理 用药的现状
Early appraisal of China's huge and complex health-care reforms. Lancet. 2012. Impact of China's essential medicines scheme and zero-mark-up policy on antibiotic prescriptions in
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 药品评价. 2016. 156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指标的综合分析. 药学实践杂志. 2017.
2019年全国范围内居民输液使用和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历时31天,共调查4123人,共回收3983份,有效问卷3792份,问卷有效率为95.2%,涵盖 了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6个地级市(区)、83个乡(镇)及83个村(街道)。
背景与意义
信息技术助力医院药学学科发展
跟不上发展
瓶颈,淘汰

输液的名词解释

输液的名词解释

输液的名词解释输液是指将药物、液体等溶液通过静脉、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输入到人体内,以治疗疾病或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输液是医疗领域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既可以是疾病的治疗,也可以是对身体的调节与维持。

1. 输液的基本概念与历史背景输液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液体溶液进入体内的治疗方法,它起源于古代医学。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各种草药、植物浸泡水煮熬膏剂,通过口服或外用来治疗疾病。

然而,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静脉注射药物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作用于疾病部位。

因此,输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逐渐兴起。

2. 输液的分类输液可以根据药物性质、治疗目的和治疗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药物性质,输液可分为水溶性药物输液和油溶性药物输液。

根据治疗目的,输液可分为营养输液、药物输液和生理盐水输液等。

根据治疗方式,输液可分为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3. 输液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过敏史、病史、用药情况等。

其次,输液器材和药物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质量检查,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例如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调整输液速度等。

4. 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与预防措施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注射部位疼痛、淤血、渗漏、感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用合适的注射器材和药物,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适的药物。

其次,进行严格的消毒与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液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输液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在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输液方式和药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逐渐采用新型的输液装置,如无针注射器、电子输液泵等,提高了输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
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工艺比较
生产工序数 灌装区 密闭性
塑料瓶
6 8m2 气帘
非PVC软袋
4 4m2 气帘
B-F-S工艺
1 0.3m2 密闭装置
题纲
1
中国输液现状
2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3 如何提高输液安全—合理用药
4
小结
合理用药
《处方管理办法》(2007)合理用药的原则: 安全、有效、经济
WHO (1985).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 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所耗经费对 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
1990 规定:每毫升输液中10微米的微粒不超过20粒,25微米的微粒不超过2粒
1995 未做改变
2000 增加光阻法
2005 增加对100ml以下静脉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的限定
2010 增加对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的限定
药典2010版光阻法对不溶性微粒的限定
药典2010版显微计数法对不溶性微粒的限定
则”
…部分省份出台和医院已出台相关措施 进行控制
• 一些省份近年来出台输液管控政策,以基层医疗机构为 主
省份
福建
广东 甘肃
新疆
四川 宁夏
安徽
年份
政策名称
2009 福建省乡镇卫生院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指导意见
2009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2012 关于规范村卫生室静脉输液的通知
2013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 “零微粒”标准。
2020/12/8
输液反应因素分析
不溶性微粒超标和细菌内毒素增加是输液反应的2大主要原因
37.5%
288例输液反应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4月第3卷第12期 赵广娟 《临床输液反应288例分析及对策》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1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Contents
1
中国输液现状
2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3 如何提高输液安全-合理用药
4
小结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 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 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 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5um不溶性微粒变化:70---73---102---219
加药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5um不溶性微粒变化:58---2163---3271
配置环境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输液方式经历的变革
全开放式
半开放式
密闭式
输液器选择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穿刺方式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避免同孔穿刺,减少不溶性微粒产生
卫生部/卫计委针对输液管控发布相关信息及声明…
• 2011年初,针对关于我国“年人均输液8瓶”的报道,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要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 革等措施来加以改善
•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合理用 药十大核心信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 其中之一
“用药要 遵循能不 用就不用 ,能少用 就不多用 ;能口服 不肌注, 能肌注不 输液的原
中国输液现状
中国输液现状
2013年输液行业报告显示,输液使用132.5亿瓶/袋
中国输液现状
现状
1. 注射剂使用过度
(>>2.5~3.3袋/人 国际水平)
2、抗菌药物滥用 3、合并用药严重
增加内毒素、不溶性 微粒叠加的风险
(加药率>90%)
4、对输液不良反应 重视不够,隐匿 性危害不关注
数据来源: 1 中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13年不良反应报告》 2 湖北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08年不良反应报告》
类别
>=10微米
大容量注射剂 25粒/ml
>=25微米 3粒/ml
>=10微米 12粒/ml
>=25微米 2粒/ml
26
不溶性微粒标准亟待提升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1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2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用药差错带来的风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不溶性微粒可叠加
注:内毒素也有累加作用。
加药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 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 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 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
不溶性微粒随血液进入体内
人体毛细血管直径6~8um,婴幼儿为3~5um
六、广泛开展科学规范进行静脉输液的宣传。各 地要加强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教育,通过简报、 新闻媒介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纠 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
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
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 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 ,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具体使用指征如下: (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
结果:
微粒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静脉压增高、肺 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 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 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 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 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冠脉栓塞,可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肾动脉栓塞,可诱发肾性高血压 可能形成结石
进入血液循环,直接导致血管栓塞,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血管壁正常状 态发生改变,使得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造成血栓和静脉炎 症状: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 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甚至导致休克、 死亡。
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隐匿 危害
1
2
3 4
不溶性微粒造成的危害
类别
肉芽肿
微循环障碍
静脉炎 热原样反应
危害
进入肺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形成肉芽肿,导致肺不张,影响肺功能 进入肝脏,与多核巨细胞阻塞门脉三联管,导致结节性肝硬化
成为导致ICU患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衰竭的关键因素
脑血管栓塞,可造成语言与运动障碍
眼底血管栓塞,可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失明
– 2013年3月,广州市博爱医院提出要控制输液量, 8月份该院儿科开始在全院率先严格控制输液比例
– 2013年9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取消所 有门诊静脉用药
中国输液现状
当前有的村卫生 所或医院为了骗钱, “凡病皆吊瓶”的现 象非常严重。哪怕是 牙痛、伤风感冒等小 病,也要挂“吊瓶” 。
外国人视输液为 小手术,澳大利亚人 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 。而我国医院出于经 济利益考虑,不开输 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 立足。
25
中国药典逐年提高标准
历版中国药典对注射剂中微粒检查法比较
出版年
限定及变化
1977 仅规定对注射液做澄明度检查,使用目视灯检法,只能检查大粒子(50微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