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长文短读的技巧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例说(精华版)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例说(精华版)一、语法分析法:首先要记住一个结构:(定)+主 + (状) +谓 +(定)+宾。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臵,推知它的词性或判别活用,进而调动积累的实词义项去决断它的语境义。
【例1】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尸者,辄捕之。
”(《核按纽》“栾布”教本P113)选项A:夷三族夷:平(×)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2】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客居的人户)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
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
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
太宗(元太宗)恻然,为免其逋。
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免三年。
诏下,公私便之。
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核按纽》“谭澄”教本P154)选项D:诏下,公私便之便:方便(×)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3】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
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
(《核按纽》“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教本P151)选项B:取永丰仓,以赈穷乏穷:贫穷(×)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4】(杜)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核按纽》“杜诗”教本P176)选项C:诗雅好推贤雅:文雅(×)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5】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2007北京卷)选项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二、课本迁移法: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
例说作文结尾的几种技巧

子讲故事 ; 怎样教 孩子模仿 故 事等 。故 事作 为教育
手段 的知识 和办 法 , 能帮助 家长 完整掌握 某一 种教
育技能 。
意见 , 在一些活动 中进行辅助工作 , 使他们不能真正 引领全 体家 长发 挥资源的力量 。幼儿园应从教育教
恰 当地运用疑 问句结 尾 , 能激 发读 者进一 步思 考和反思 , 具有启发 、 感染 和强调的功效 。例如甘肃
高考佳作《 米卢与孔明》 :
为何千年的文化积 淀却让我们越发 的功利 与短
名人名言 、 词歌赋和 俗语 谚语 等都是 前人 智 诗 慧的结晶 , 往具 有很 强 的哲 理 意韵 和 启示 作用 。 往 巧引妙摘这些意味厚重 、 富有思想质感的名句结尾 , 2 帮助 家长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 者。 . () 1推动亲职教育 。 主要 教学策略有 : ①教学 内容兼 顾知识 、 态度 与 技能 。例如 :幼 儿故 事研 习班” “ 的内容有 : 故事对幼 儿身心发展 的作 用 ; 幼儿故事 的结构分析 ; 怎样为孩
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 着文明, 却在 心 中滋
长着狭 隘?米卢与孔明, 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 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 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
() 2 创建家长核心 。 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一直被视为 家长 核心。传 统的家长委员会承担 着监督 和建议 的角 色 , 只负 责
情况 的第一手资料 , 体验教师的工作过程 , 减少对幼 儿园和教师 的误解 ; 能发挥家长 的专业特长 , 为教育
过程提供人力物力资源 , 少教师的部分压力 ; 减 帮助 家长获得一些教育 的新观念 和具体 的操 作方法。
朗诵的技巧

朗诵的技巧篇一: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一、朗读的气息1.朗读的气、声、字训练呼吸姿态要求气要吸到底不可提胸与耸肩注意三个支撑点前胸脖梗儿和腰眼腹肌收缩是关键说话底气在丹田2.朗读的发声方法:喉部放松、打牙关、提颧肌、挺软腭3.朗读的吐字吐字原理话说喉腭舌齿唇相互配合发语音吐字讲究辙与韵声母韵母来相拼字头字腹到字尾字的动程必须准气息调整要适当朗诵乐感声音纯二、朗读基本技巧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技巧运用要经过两个阶段:其一:学习阶段――“刻意雕琢”阶段;其二:熟练阶段――“回归自然”。
不经过“刻意雕琢”,就不能“回归自然”,因为不敢雕琢,就永远不会雕琢,不学习技巧,就永远不能掌握技巧,也只好停留在自然状态中长期“自然”下去。
下面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讲一讲朗读的基本技巧。
1.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如何表达重音呢?在确定了重音后,我们就要运用恰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
提到重音的表达,人们往往理解为加重读。
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
如果各种重音都用使劲念、大声读的方法加以突出,不但不能突出重音,也显得单调。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音表达方法:(1)加强音量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
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
这样可以在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
(2)增加音高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
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
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
例如:(3)增加音长(4)重音轻读(5)语法重音一般短语的谓语重动宾结构的宾语重定语状语和补语重疑问和指示代词重列举的并列词语重比喻句中的喻体重轻声音节的头音重人名地名的尾音重(6)逻辑重音朗读重音可以任意转移但一定要符合语言逻辑绝对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必须前后呼应才有道理语法重音服从逻辑重音是因为语言环境有差异逻辑重音要标上着重号以便于正确地体现语意2.停连――朗读中的标点符号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
余映潮教学艺术手法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76)“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一般来讲,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课文在两千字左右、文言文课文在四五百字左右的,就可以视作长文。
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弱势。
有时候,长文也是难文。
“长文短教”,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教材处理方式。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二是取较少的内容教完篇幅较长的课文。
研究“长文短教”,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二是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三是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四是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的空间。
中学语文教材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课文需要考虑“长文短教”的问题。
那么,“长文短教”需要哪些技术性的手段?教师要用心地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多角度地研读课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取、组合、提炼、选择。
不论什么样的“长文短教”,课始的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文意整体把握”的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长文短教”,由于“文长”,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问题没有来得及处理。
解决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点有关内容的讲析,以求更好地对所需教学的内容进行覆盖。
“长文短教”讲究对教学内容的剪裁与选择。
或选取课文的某一个部位,如最精致的那一部分,最核心的那一部分,最难以理解的那一部分等;或确定某一个话题,以带动课文中“某个线条”内容的品读;或对某个知识点、能力点进行训练。
对此,我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有如下细化的阐释:我们就可以从如下很多的角度来进行教材处理:1.紧扣课文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2.根据课文内容,以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3.分析竖式结构课文的脉络与布局,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4.分析横式结构课文的写作特点,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目的进行短教。
语言技法妙用例说

个 “ 怨”字。诗作的下篇,数字从 “ 万”到 “ 一” ,呈 降幂 式溶 人诗
中,爱恨之 情汹 涌澎湃 ,忠 贞 之意 不绝 如缕 ,读罢掩 卷 ,情意 绕梁 不
绝。
琅上口,算得上是那时幼童学习生 活中的一份享受。 数 目字寻常而又枯燥 ,难讨人 于枯燥的数字中翻出神奇 ,牵出条 条情意经纬,织出篇篇优秀诗章。 数字入诗 ,道法精深 ,手法多 样,给人印象特深的,不能不提到 清代诗人陈沆那首为人津津乐道的
千山只等闲的战斗豪情 ,其潜在的 内涵就非同一般了。 有些诗句中的数字,本身不一 围,形成节奏旋律 ,从而兴起一种 别致 的音乐美 ,民歌 ,童谣 中尤 胜 。且听听鄂西南 山区的一节童 谣,那漾漾乡情,令人心旌摇动: 打铁一 ,一只羊毛扎一支笔 , /打铁两 ,两个娃娃对巴掌,/ 打 铁三 ,三月的桃花最好看 ,/打铁
却把难以言状的沙暴中的太阳的奇 异形象:那椭 圆的形 、暗红的色、 模糊的边沿、朦胧的亮度描摹得那 样的精准 、传神 ,映衬出彼时彼处 的天宇长空是那样的苍茫、凝重 ,
.
寻 常数 字 ,织 出多 少 情 意
经纬
年长一些的朋友 ,忆起 当年发 蒙读书,大概不会忘记那首随口念 四五家 ,楼 台六 七座 ,八九十枝
花。 ”短 短 四句 二 十字 ,1 0 个 自然 数 字依 次穿插 其 间 ,诗意 盎 然 ,琅
中的一个特例,一朵奇葩,那常见 的就是数字适当人诗 ,其 量不多 ,
一
景。 “ 七八颗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
渲染 出社林茅 店静 谧的 初夏夜 色 。
喜欢,但语言能人 ,文学高手却能 前” ,更是 以不起眼 的两个约数 ,
句子太长读着喘不上气朗读中应该如何停顿

句子太长读着喘不上气朗读中应该如何停顿上学的时候,每当语文课学习新课文,老师总是让第几排第几个开始,一人独一段的把全文读完。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配合标点符号来呼气吸气,碰到很长的、没有标点的句子,经常处理不好气息的分配。
那么在朗读中,怎么处理好停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句子太长读着喘不上气朗读中应该如何停顿,欢迎借鉴参考。
一、气息停顿气息停顿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朗读者的呼吸在不影响成句的地方进行一个短暂的停顿。
不能妨碍语意表达,也不能分割语法结构。
二、符号停顿根据符号不同,停顿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
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三、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
“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而在播音主持中:停顿也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理停顿生理停顿是指表达者根据自身气息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做一个短暂的停歇或换气。
需要注意的是: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也不可割裂语法结构。
例如:“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
什么是句法手段?举例说明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别。

什么是句法手段?举例说明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别。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句法手段的概述在语言表达中,句法手段是指通过调整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和结构,以达到更准确、生动、丰富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技巧。
三年级语文教案:如何教孩子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

三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流畅的朗读能力。
一、直接指导——肢体语言和音频指导1. 肢体语言:初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老师可以用右手托住孩子的右肩,缓缓提示孩子“放松一下”、“沉下去”,这样孩子会感到更加放松,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朗读之中。
2. 音频指导:语音或者课文配合音频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感。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秀的录音,注重声调、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这样,孩子可以得到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读文章。
二、教学环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1. 故事阅读:孩子们喜欢故事,老师可给孩子们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孩子读故事中自己的部分。
老师需要注意跟读的节奏以及语气表达的多样性。
2. 朗诵训练:通过朗诵来加强孩子的口语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示范,让孩子们模仿,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
让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语调、语气和语音的味道。
3. 拼音练习:在孩子初步接触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建立孩子们的拉丁字母和中文的联系,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和发音。
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朗读中加入“拼音闪光灯”,让孩子练习拼音与汉字的关联。
三、授课方法——分层教学1. 短句子模式的训练:比较简单的短句子模式容易给孩子建立语言感觉,减少他们的口吃和表达障碍。
2. 带口头语言提示的段落训练:教师在段落的朗读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讲解段落的内容,让学生朗读。
这样孩子的朗读不仅能够准确无误,而且能够表达出段落的句子思想和意义。
3. 非重复性、复杂语序的文章模式的训练:孩子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语序复杂,绕口儿。
对这一类文章的训练,可以遵循“反复重复”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和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孩子如何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需要耐心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长文短读的技巧
————————————————————————————————作者:————————————————————————————————日期:
例说长文短读的技巧-中学语文论文
例说长文短读的技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三千多字,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篇长文。
文章以英子小学毕业典礼为线,将几件往事和当下发生的眼前之事交错来写,使情节错落有致、波澜不断。
插叙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读来严谨周密又充满情味。
将这篇文章读完都要费很长的时间,那要准确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了,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怎样才能将这篇文章教短呢?下面看一看我在这堂课上的部分课堂实录: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大家?
生A:落下的花叫什么名字?
生B: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是花工吗?
生C:“爸爸的花儿”为什么落了?有哪些含义?
师:同学们从课题中就提出这么多问题,而且都有价值,分别涉及了对题目、内容、人物的理解。
那么我们就开始朗读课文吧,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
生:拿起笔在文章中圈点勾划,朗读课文。
师:想一想刚才大家提出的几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了。
文章在第几段出现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我”是在做了哪些事后心里默念这句话的?
生A:第67自然节。
生B:毕业典礼结束后回到家里放好毕业证后默念的。
师:她的家里有什么事发生了?
生C:爸爸病逝了。
师:你通过阅读文中的哪些语句得知的?
生D:从第60、63自然节老高的话中知道的。
生E:英子预感到什么事赶不上,参加完毕业典礼拿着毕业证后路催着自己快回家。
生F:还有早晨妈妈红肿的眼睛好像也在暗示着爸爸快不行了。
生G:还有,当我回到家里,看到院子里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地上还有落下的小石榴,这些也好像在说爸爸不行了,去世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作者在文中一路伏笔,给了我们大量的暗示。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爸爸的花儿为什么落了,有哪些含义”这个问题了:爸爸病重没时间照顾花了;文题既指爸爸种在院子里的夹竹桃落了,又暗示了爸爸去世了,他的生命之花凋谢了。
揣摩一下我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带着感情读一读文题。
生:爸爸逝去会使她的心情非常难过、悲伤、沉重。
生:带着这种感情再次读文题和第67自然节“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回想一下,英子是在什么时候知道爸爸像“花儿”一样逝去了呢?
生A:参加完毕业典礼回到家之后。
师:课文围绕毕业典礼这件事还写了哪些时间段的事?
生:(争先恐后地说)毕业典礼之前、中间的事。
师:这些写爸爸的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A:还没毕业的时候。
师:英子是在什么时候想起这些以前的事的?
生B:在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
师:把还没毕业时候的事插在毕业典礼的过程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记叙顺序?生C:插叙。
师:结合我们前面所讲的内容,请再用一句简洁的话来重叙述课文内容。
生D:课文主要写了英子在小学毕业典礼前后的活动和在毕业典礼中想起的与爸爸相关的四件事。
师:你总结概括的真不错。
现在我们用一句话就简短地说清了这篇长长的文章,想一想,我们是用了哪些方法完成的呢?
生1:根据文章的题目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2:要知道文章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生3:还要知道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师:大家说的真好,你们现在已经掌握了把长文章读短的一种方法了,这种方法就叫“长文短读”。
板书:1、明确重点人物;2、概括文章情节;3、把人物放到情节中。
不难看出,要想让七年级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内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找出文中的叙述人物,找到串联全文的“线”。
这篇文章叙述人称是第一人称“我”,“我”就是这篇文章的“线”性人物,而“我”参加的毕业典礼则是一个“线”性事件,串联了其他的各个人物和事件。
二、抓住文中关键人物,捡拾丰腴情节的“珠”。
在课堂中,通过设问的环节让学生立刻发现了文中的关键人物“爸爸”,然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爸爸”的四件事。
为了突出“爸爸”这个关键人物,在概括时一律把爸爸作为事件的主人公。
这样就概括出了爸爸医院叮嘱、打逼我上学、喜欢种花、让我独自寄钱的美丽丰腴的“珠”来。
用黑板简洁的板书明晰了概括情节内容的完整思维过程,“线”“珠”清晰,学生一目了然,再加上阅读体验,概括文章的内容便水到渠成。
三、把人物放到情节中,以“线”穿“珠”成“项链”。
英子参加毕业典礼的过程是一条“线”,回忆中的爸爸的四件事是一颗一颗的情节之“珠”,把它们穿联起来,就成了“英子在参加小学毕业典礼前后的活动和在毕业典礼中想起的与爸爸相关的四件事”这件美丽的“旧事”“项链”。
于是,长长的一篇文章被我们读“短”了,读清晰了。
赵荣刚,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