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知道,无论是北师大版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篇目与提高课文的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如何“长文短教”。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中的关键词“和”,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是围绕“和”而统领在一起的。

再如《画家与牧童》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出示题目时将画家写大一些,将牧童写小一些,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这么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从而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而后抓住“大”去感受画家戴嵩画技的高超和为人的谦虚宽容。而后问学生“画家本事这么大,这么谦虚,可不可以再写大些,牧童再写小一点,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因为牧童也很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再次读文感受牧童的人格魅力。这样抓住题目书写的不同作为研读的支点,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更从“大”与“小”中感受了人物的了不起。

二、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很多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概括主要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这样的句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赵州桥》中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等等。我们完全可以抓住那些句子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去读书,去发现,效果会很好。

三、理清脉络,重点突破。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故事先写了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突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饿的境遇;接着写小女孩冷极了,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三段相比,小女孩擦火柴所看到的幻像这一段应确定为重点。这一段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借着火柴的亮光,她的眼前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像呢?因为她太冷、太饿、太痛苦了,她想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欢乐、得到家人的疼爱。然而这一切,她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她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在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把感悟文章的侧重点放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上,启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朗读、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深同情感受小女孩此时的凄惨,最后达到理解小女孩之所以冻死街头的社会根源。

四、以文为例,重在训练

1、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

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它的凭借就是语言文字。对于长文,其丰富的语言说是我们的训练的着眼点。

抓重点段进行语言训练:比如《搭石》一课,可以通过寻找“美”这个阅读环节,组织学生读文感悟搭石的景色美、过搭石的协调有序美以及蕴含的人情美。而这些表现“美”的语段、词语,就是重点要品味的语段、词语。通过品读这些语段、词语,实现感悟理解。然后通过想象说话,描述搭石的景色美,讲述过搭石的协调有序美;以及扩谈过搭石情况进一步体会人情美,促进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积累,并完成转换表达。

抓住重点句进行训练:在《给予树》的教学中老师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做到入境动情。

词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透过一个词往往就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理解全文起导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重要善于捕捉重点词。再比如在《给予树》的教学中,抓住最能体现金吉娅矛盾心情的重点词语“沉默不语”进行训练。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联系上下文透过该词体会金吉娅的内心,再通过对比朗读、想象着朗读等策略,来感悟她对家人的爱。这样爱着家人却只给他们买棒棒糖,究竟是为什么?这使得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显得更有价值,理解也更到位。

2、挖掘文章写作“范例点”

由于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均在不同程序上发挥了其作文的样板作用。因此,对于某些长文,我们完全可从作文方法指导的角度来进行处理。如从课文的语文实际出发,从小处着眼,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语言表达的某个方面的技巧来进行教学;或从词语表达,或从句式运用,或从段落写作,或从人物塑造,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积聚一个闪亮“点”。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典型长文,同时也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通过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三件往事:和作者谈读书、谈“碰壁人”、救护车夫,来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很少,为别人想得多”的这种品质。因此,从写作的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质疑:文章是通过几件事来写伯父鲁迅先生的?这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写人离不开记事,从事情中可以反映出人的品质。针对学生经常抓不住写作重点、记流水帐的毛病,教师结合课文救车夫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指导。师:车夫是在什么情况下拉车?(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师:作者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烘托车夫生存环境的险恶,折射当时社会的黑暗)师:车夫的脚上淌着血,为什么不用“流着血呢”?〔引导学生推敲课文中某些重点句子或词语,既能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在讲读课文中经常进行这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益处。〕面对这位车夫,鲁迅先生是怎么做的?考虑作者哪些动词用得特别准确?(扶、蹲、来、洗、敷、扎这些动作,很细致、很具体、很形象地把鲁迅先生救护车夫的过程写出来了。表面看来,帮人包扎伤口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就在这件很平凡的小事上,却闪灼着鲁迅先生不平凡的品想品德。引导学生领悟:写人需要以事为载体,同时要善于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的描写丰满人物的形象)。同时,这篇文章的构段方式、用语特点、表达方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习作范例。

总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于“长文”,只要找准切入点,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纲举则目张。长文短教,老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幸福的。

浅谈长文短教

浅谈长文短教 所谓“长文”,就是篇幅较长、文字较多、信息量大的课文,教学上也往往难以处理,而其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新课程语文,长课文多而课时总量少,因此,研究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所谓“长文短教”,就是在课文长,课时少的情况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善于突出一个重点,以此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篇很长的文章在短时间内完成,难度的确很大,这就必须要求在备课、课堂设计以及课前准备上下工夫。长文短教需要教师研究如何巧读课文、如何精选课文内容、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做到精练、高效、有用,余映潮老师在《长文短教》一文中从教材处理的角度分不同情况谈了自己的认识,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我们的教学教材,是我们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集体备课,在统一文本取舍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处理教材,准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师自身对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获得自己的切身体会,有自己的心得,才能提炼出课堂最精确的切入点,整体把握,合理取舍,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做出最有效的引导。 3、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语言、内容、能力和思想精神同生共构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教学要达到,在语言训练上,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情感上,要得到熏陶感染;在能力上,要有真正的提高;在学习方法上,能够得到感性认识;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 4、课堂问题要集中、点拨要适度、讲解要精要。首先问题要集中,要有个主问题,教学围绕主问题层层展开。由于文章长,选取的文字也会比较多,对选取的点不大可能一一深入探究,因此,对需要点拨的部分要有轻有重。另外,对于教学内容,能引导学生弄明白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明白,学生自己弄不明白的,要做适当的讲解。5 、不要压缩挤占学生的时间。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预习,使它们拥有自己对文本的原始体验,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对话,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参与。其次,仍要以学生为主,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长文短教还应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这里仅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日期: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吉春花 曹献红提出长文短教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而余映潮则推广了长文短教,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学语文中三分之一的课文都属于长文,所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一、紧抓线索,提纲挈领 长文短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短教”的线索,寻找长文的明暗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纲挈领,更好地教授,教师切忌随心所欲地讲述,而要寻找长文中展现的线索,或抓住情感线,或抓住时空线,以此来重点突破。 例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提纲挈领抓住的线索就是在时空交错的过程中,那一层层向前发展的乡愁,这种情感是逐步递减的,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线索来进行赏读,采用“合分合”的方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让学生在欣赏《思乡曲》之后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此之后再分别抓住文章中的不同词句来理清楚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是看见的,但是这里却说听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滂滂沛沛、忐忐忑忑’等叠词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回忆江南……’此处的长句是如何展现绵绵雨意的,还有其他句子也体现这种感觉吗?”在分析词句之后,可以再次将线索收拢起来,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整体感受:“余光中用怎样的语言

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福建省上杭县临城城北小学邓丽琴邮编:364216 内容摘要:文章有长有短,可教学时间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讲究适当的策略,面对一篇长文,可以直奔中心,可以从题眼入手,可以以点带面,可以把细节串联。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长文短教,甚至长文巧教的目的。 关键词:长文短教;题眼切入;以点带面 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篇目以提高课文的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 文章的长度不变,那么重要的就是在如何短教。文章的短教,应该怎么短?总不能只讲一半吧?那是不行的。所以,短教,不仅仅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更高的就是要选择好一个切入点,怎么样选择内容和方法。我们一篇短文尚且有许多的内容,丰富的文字含义背后,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何况是长文呢?怎么去把这些内容很好的和语文素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的风格等很好的联系起来,这就要考虑内容的取舍了。即我们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直奔中心法 我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最高明的雕塑家是把石块的多余部分恰到好处的凿掉的人,而最好的老师应当是那些删繁就简为孩子成长指明捷径的人。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很多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主要是周晔在伯父去世时看到很多人来悼念他,不禁回忆起关于伯父的四件事。最后一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文章的中心句。上课时就可以抓住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学生初读课文后就直接提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找到中心句后,再提问:从哪些地方看出鲁迅先生是这样的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治车夫、关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如何长文短教

小学语文教材中如何长文短教 上传: 杨明生更新时间:2012-6-4 19:36:40 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尽管内容丰富,学生爱读,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觉得处理这类课文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教师要善于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要善于突出重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努力开拓思路;非重点内容则以读带讲,快节奏过去。这样不仅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我常采用的长文短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审题目,明主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有些文章,看题目便知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纲,由此教师就可以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譬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和”字,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恨、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都是围绕这一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二、抓重点,找突破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故事先写了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突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饿的境遇;接着写小女孩冷极了,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三段相比,小女孩擦火柴所看到的幻像这一段应确定为重点。这一段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借着火柴的亮光,她的眼前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像呢?因为她太冷、太饿、太痛苦了,她想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欢乐、得到家人的疼爱。然而这一切,她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她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讲解这一重点时,我把侧重点放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上。这样学生才能深入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才能了解小女孩之所以冻死街头的社会根源。 三、善质疑,重指导 要做到长文短教,必须在设计问题上花大力气。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教师可以把作者思路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维质疑与作者的思路合拍,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相交织,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这就必须化难为易,围绕文章三大板块设计问题。 第一板块以凡卡写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的一次延伸,所以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诉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 接着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这些问题提出的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这一问题有利于发散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三策略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三策略” “长文短教”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使语文教学中的长文教学变得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字数过多、阅读时间过长、信息量过大的文章和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抓住主线阅读,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设计情境。核心问题导学 教师在备课开始的时候就要树立起“短教”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就能在不失文章内涵基础上尽量压缩教学时间,设置课堂合作环节,这样便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解文章的内容。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中《边城》一课,文章中涉及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笔者在进行设计时,就抓住一点――通过对话、动作以及景物的描写,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抓住一些核心信息,理解了文章描写的那种纯洁的湘西爱情故事。教师让学生带着“边城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美?”“文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这三个问题来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湘西的风景秀丽、淳朴民风、爷爷对翠翠的爱、翠翠对傩送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的真挚感情以及

兄弟间的手足情谊。学生只要抓住主要的感情基调,对文章进行理解. 的时候,就能够很快融入其中。 二、抓住主旨,把握差距控学 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长文的教学效率,教师主要采用“一点画圆”法。其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文章的主旨中心来进行教学,以长文的主旨和教学目标为圆心,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半径进行画圆,然后完成整个长文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整个知识的构建过程高效进行。整个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长文的主旨和学生理解之间的差距,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差距。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孔雀东南飞》的时候,这篇文章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是由于是汉乐府歌,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需要围绕着主旨和学生的兴趣来进行解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悲壮的爱情进 行讲解,然后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是孔雀东南飞?”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就引入了孔雀是爱情忠贞的象征这个知识点。再如“刘兰芝回到娘家以后有不少的达官贵人来上门说亲,刘兰芝是被休回家的弃妇,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砩厦潘登啄兀

短文长教(杨氏之子文本解读)

短文长教,意味无穷 ——《杨氏之子》文本解读 一、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二、选编本课的目的 1、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理解古文的意思; 3、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三、文本解读 课文很简单,简单到只有55个字;情节更简单,简单到只三两句话就能把“故事”讲完,是典型的“微型小说”。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如何让学生透过这短短的55个字来走入文本,我认为教学时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读准停顿,反复熟读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

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以采用直观形式全文写在黑板上或课件展示。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 第二步,理解课文意思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理解字词意思 [同学之间通过讨论可以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精妙语言 抓住“聪惠”一词进行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首先交流杨氏之子给你的最深印象,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能体现杨氏子聪明的关键语句。引出这篇古文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通过反复对读,让学生发现,杨氏子聪惠表现在: 一、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 二、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 三、“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惠”是个通假字,作“慧”讲。但当我们的目光盯住“聪惠”

长文短教教学案例

长文短教教学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根据教材特点引导阅读,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课文重点。 师:“自作自受”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说谁“自作自受”? 生:“自作自受”的意思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文中是桑娜说自己“自作自受”。 师:对!桑娜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她是怎样做这件事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边读边想,片刻,纷纷举手。) 生:桑娜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生:桑娜去看望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里收养。 师:你概括得很好,既全面又具体。 生:桑娜看见西蒙死了,因为孩子总不能同死人呆在一起,

所以就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了。她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 生:桑娜认为,西蒙已死,照顾收养这两个孩子是她理所当然的事。 生:“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说明桑娜当时并没有过多的犹豫,是她善良的本性驱使她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已经深入到课文中去了。那么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做这件事的,之前她在干什么?再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生:桑娜在家补破帆,实际是在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渔夫冒着风暴去打鱼,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很艰难。 生:桑娜当时心里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怕丈夫出事。因为她们家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要是丈夫出了事,她带着五个孩子根本没法活下去。 生:桑娜在久等丈夫不归、内心恐惧不安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生病的女邻居,这说明桑娜一直牵挂着西蒙,她真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师:好一个“一直牵挂”,概括得好。请同学们再读9至11自然段,看看桑娜做了这件事后又是怎样想的,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知道,无论是北师大版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篇目与提高课文的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如何“长文短教”。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中的关键词“和”,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是围绕“和”而统领在一起的。 再如《画家与牧童》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出示题目时将画家写大一些,将牧童写小一些,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这么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从而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而后抓住“大”去感受画家戴嵩画技的高超和为人的谦虚宽容。而后问学生“画家本事这么大,这么谦虚,可不可以再写大些,牧童再写小一点,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因为牧童也很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再次读文感受牧童的人格魅力。这样抓住题目书写的不同作为研读的支点,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更从“大”与“小”中感受了人物的了不起。 二、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初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示例

初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示例 ——《鲁》第一课时教学构思与实践 焦圻中学龚德国 教好长文,一则教师洒脱,二则学生活跃。但如何教好长文,方法又不是千篇一律。我们只有以“短”教为出发点,才能教好长文,否则,顾这顾那,胡子眉毛一把抓,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思维定向目标训练方法,化长为短,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均可采用此法进行教学。下面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下简称《鲁》)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一谈这种方法使用时应把握的几个方面,以期能给各位同仁“长文短教”一点启示,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教学重点和目标的确定 《鲁》是初中语文第五册小说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鲁》一文的训练重点有两个:一是分析人物性格;二是理解结构特点。依据单元教学重点,《鲁》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和目标应是:通过理解课文结构,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定 长文短教最忌面面俱到,针对不同的长文,我们应该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鲁》是一篇浅显易懂的文言小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为此,我依据语文整体教学原则,运用系统化理论,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采用思维目标定向训练,在

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阅读,循序渐进,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三、目标训练题的拟定 拟定目标训练题的原则是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法的要求来拟定。如《鲁》第一课时可以拟如下目标训练题: 1.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并概括出鲁提辖的性格特点。(第一组)2.读课文注释,注意课文中词语的含义,并给预习提示中的字注音。(第二组) 3.分组阅读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三组:阅读1—7自然段 第四组:阅读8—9自然段 第五组:阅读10—20自然段 第六组:阅读2 l自然段 要求:①说出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复述故事梗概(提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本课时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下面两种方法: 其一是运用整体法进行学习。这里所谈整体,是指本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阅读提示中强调了哪些问题?课文注释中有哪些字词要重点掌握?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本课时教学重点和训练重点是什么?等等,这些学生在学习前都必须明确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学习时才会胸有成竹,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其二是掌握复述故事梗概的方法。如何复述故事,教师指导欠当,

教学案例回忆鲁迅先生课堂实录欣赏

教学案例《回忆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欣赏 《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的作品,题目一目了然地传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读罢,文章很长,也很散,不像平时学习的课文那样脉络清晰。我在想,我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到长文短教? 本课是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精读,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而本课的细节描写很典型,我觉得老师的引导还是有所必要的。以前听余映潮老师的课,特别欣赏他上阅读课的方法,于是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在脑海里勾勒出上课的大致轮廓,静待课堂上学生的教育生成。 一上课,我先抛出“从__________________,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准备用这样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我问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词语、修辞、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七嘴八舌间把我想要传达的意思全表达出来了。我让他们边读边批注。 在他们读的过程中,我把关键字用小括号写在

“从__________________,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下面,如下:(词语、修辞、人物形象、内容、结构、语言、表现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 十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接下来是孩子们的发言。 “从‘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家里很有钱。”学生齐笑,班级的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我示意他请坐,“同学们看他找得多认真,象牙烟嘴,什么描写?” “细节描写!”(生) “好,不错,做下批注。”(师) (师板书:“细节”二字) “我找到的也是‘举着象牙烟嘴’,还有‘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个爱抽烟的人。”(生笑。)“‘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笑得咳嗽起来’老师重读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的相关思考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的相关思考 长文短教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根据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分散,提取教学内容中的精华,进行整合并着重讲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方式。本文深人研究了高中语文长文短教的方法,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认识长文短教的具体内涵 教师作为长文短教的关键引导者,应该明确长文短教的具体内涵,并且进行深人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完成学习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开展长文短教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怎样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怎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等等。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钻研和整合,并将知识条理化,提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避免传统语文“满堂灌”教学的种种问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出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长文短教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自主探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二、明确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气氛 科学有趣的问题是引起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首先,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究,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方式;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因为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合理地构建教学过程,提出合理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小学、初中时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问:现在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的梦想有所改变。最后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梦想会有所变化,是因什么而改变的呢?这样逐渐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使学生逐渐明白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方向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另外,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确保长文短教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中的人物个性、事件发展过程等进行细致地分析,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首先,教师应该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从语法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后,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去总结,培养学习的总结能力。这样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法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的训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让学生能够最快地掌握所读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的精妙之处,使其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和

短文长教与长文短教

“长文”如何“短教”长文”如何“短教”内容摘要:本文指出在“长文短教”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将其归纳成三个问题:长文需要面面俱到的讲解吗?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地取舍呢?长文教学的侧重点又是什么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及理论知识分别从三方面进行论述,表明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长文短教研读教材教材整编侧重教学自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小学课本里慢慢出现了篇幅较长的文章,升至六年级,长文的比例明显增加了,这大概是为了更好地与初中的语文教学接轨: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初步掌握学习这种篇幅较长文章的方法。而对于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一篇长文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完,且要抓住文章要点,学习知识呢?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思考:长文需要面面俱到的讲解吗?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地取舍呢?长文教学的侧重点又是什么呢?而这三点也应是贯穿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思考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年的四月份我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长文短教”讲座,收获颇多,感悟颇深。结合老师的讲座与自己的教学经历,对于以上三个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一)长文需要面面俱到讲解吗?答案是否定的。余映潮老师在诠释“长文短教”的含义时,用了两点来解释:一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完篇辐较长的课文;二是取较少的内容

教完篇辐较长的课文。即分别从时间和内容上来进行处理长文的教学。而已有的长文教学经历也让我发现了,在教授这种长篇幅的课文时,的确是可以不用面面俱到的对课文进行讲解:一是时间不允许。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小学阶段是每堂课四十分钟。要想在这四十分钟内把一篇一千字以上的文章巨细无遗的讲解是根本不可能之事,也不合理;二是中高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自学提纲”的形式开展教学;还可以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就布置好自学任务,即把课堂内的教学适当的分散到课堂前自学,减轻教学内容的容量。在学习六下第四组课文中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前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结合具体的句子或词语,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女孩的处境;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美好幻像的句子,完成相关表格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所要预习的这两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前者奠定了课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小女孩所见到的美好幻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后者则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写作表达方式:虚实结合。而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既让学生熟悉了、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课文内容,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节省了这部分的思考的时间,而节省的时间则可以运用于课堂上其它问题的思考上。(二)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地取舍呢?既然是“长文短教”,那么着力点在“短”。

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5641406.html, 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 作者:许天元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所谓长文指的就是文字多,篇幅长的文章,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认为,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课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课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视作长文。在新编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长文的篇幅有了明显的增加,当前广大教师在处理这些文章的时候往往会走向两个方向:一是对课文进行层层剥离,深入分析,力求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全面实现。结果是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学生只是获得了一些知识上的积累和方法上的训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本就没有得到提升。另一种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感觉糊里糊涂,学完之后更是毫无印象,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都大打折扣,学习目标的实现根本无从谈起。很明显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长文到底应当如何来教呢?《新课程标准》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行语文教材内容庞杂,所以怎么教,尤其是教什么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说来,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有它的整体性、计划性,单元教学目标不可能机械地重复,我们必须吃透教材,不做重复工作,要做到长文短教就必须真正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依据这一标准,我认为长文的处理应注重在“短”字上入手,具体的做法应当是多种多样的,现略举几例以作探讨: 一、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教学目标,是长文短教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明显,所谓“工具性”,即体现为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过程和方法”的改进;所谓“人文性”,则体现为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因而,从大处落脚,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使两者结合。一篇长文,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需要探究的问题必然比短文要多得多,但是要做到长文短教我们就必须明白,一堂课要真正解决好的应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两个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文本,初步制定几个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课堂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大胆取舍、精心选择切实可行的单一的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合理、简洁的教学目标是长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认为就可以重点落实这样的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我想就这篇文章来说,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了解了“百草园”生活的精彩有趣,“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并且通过体会这种强烈的对比,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应该是水道渠成的了。至于其他教学目标,例如:领会课文按时、空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本文的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吉春花 曹献红提出长文短教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而余映潮则推广了长文短教,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学语文中三分之一的课文都属于长文,所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一、紧抓线索,提纲挈领 长文短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短教”的线索,寻找长文的明暗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纲挈领,更好地教授,教师切忌随心所欲地讲述,而要寻找长文中展现的线索,或抓住情感线,或抓住时空线,以此来重点突破。 例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提纲挈领抓住的线索就是在时空交错的过程中,那一层层向前发展的乡愁,这种情感是逐步递减的,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线索来进行赏读,采用“合分合”的方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让学生在欣赏《思乡曲》之后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此之后再分别抓住文章中的不同词句来理清楚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是看见的,但是这里却说听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滂滂沛沛、忐忐忑忑’等叠词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回忆江南……’此处的长句是如何展现绵绵雨意的,还有其他句子也体现这种感觉吗?”在分析词句之后,可以再次将线索收拢起来,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整体感受:“余光中用怎样的语言

来表达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启超在“三步读书法”中提到可以先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一条线索进行学习,通过“合分合”的方法把握住文章中的线索,这种方法可以长文短教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感知文本的内容。 二、以点带面,独辟蹊径 在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大胆进行取舍,找到独辟蹊径的文章学习突破点,然后以此来带动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长文的文本特点来选择教学重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被问者中的“母爱”所感动,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母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着一点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对母爱的描述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作者给母亲出了难题,一个怎样的难题?如何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要写的是‘地坛’,为什么又要写‘母亲’呢,母亲的形象在地坛描写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切入这个点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作者对母爱的表述是多变的,他们可以从母亲的付出,面对苦难,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中了解母爱,找到“送我上地坛”、“在家担心我”、“去地坛找我”等片段中发现作者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展现了母爱。通过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到痛悔和怀念的整个过程,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 秦牧在谈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提到过“牛嚼鲸吞”的方法,这其实和以点带面的长文短教方法也有所相似,抓住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细嚼”精读,而对于其他方面则通过“鲸吞”的方法来带动一整个“面”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

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容量大的文章。一般来讲,我们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短教”,就是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凸现重点,把握本质,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 辩证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是长文短教的关键。它的关键就是要解决课文长而教学时间相对不足的矛盾。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以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抓住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 二、抓住中心(重点),统领一文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很多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实,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概括主要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这样的句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赵州桥》中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等等。我们完全可以抓住那些句子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去读书、去发现,效果会很好。 三、理清脉络,重点突破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分析课文的脉络与布局入手,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游泳游泳本领高“望着妈妈笑” 读书上夜校读书“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掩护掩护李大叔“把缸挪回原地” 斗争勇斗鬼子“什么也没看见” 遇害宁死不屈“有志不在年高”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经处理?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善于突出一个重点,以此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本文就长文短教谈谈自己使用过年基本方法,供大家讨论。 一、以点带面法 有些课文,我们如能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就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教学效果,而这种“点”往往集中在个别词语上。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白杨》一文, 只需抓住“高大挺秀”和两个“沉思”便可使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思路豁然贯通,与此同时也把读书的“金钥匙”交给了学生,①读课文,把形容白杨树的一个词语找出来。(高大挺秀)②“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要想理解这个词语,就得往下读,请同学读第三小节。练习:“你看那树多高?”说明白杨树();“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说明白杨树();“你看它多直!”说明白杨树()。③为什么不说“高大挺拔”,却说“高大挺秀”呢?请同学读第一段。④作者赞美白杨树仅仅因为它“外秀”吗?请同学读第14小节。爸爸这样说只是在赞美白杨吗?围绕“高大挺秀”这个词进行辐射式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方法,而且深刻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借白杨的品质,来表白爸爸的心。最后抓住文中的两个“沉思”引导学生探讨两次“沉思”的内容有何不同, 从而使学生知道,通过写爸爸的两次沉思,意在说明:老一代像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为建设边疆作出贡献;而新一代也像小白杨树那样,“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二、以句穿文法 许多课文中都有点晴之笔。这种句子容量大,常能起到提 纲挈领,统领一段或一篇主要内容的作用。它与全文各个部分都有内在联系,教师如果能将这个重点句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直达教学目标。如《小音乐家杨科》一文中第七小节“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小扬科酷爱音乐胜于爱自己的生命,在全文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扣住这句话设计问题进行读议。①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酷爱

《长文短教-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长文短教,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遵照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展服务,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阶段目标 1、课题组成员认识到长文短教需要巧读课文,精选课文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到精炼、高效、有用。 2、通过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基本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总体目标等相关内容。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 三、研究内容 1、进行课题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课题资料。 2、认真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利的参考。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4、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长,课时少,效率低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课堂实效。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摸索出相应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充实和丰富学识修养。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方式,做好学习笔记。课题组教师要自觉学习课改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2、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探讨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组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加强集体备课,人人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参与课堂教学研讨。 3、完善课题管理机制,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根据进修学校课题阶段计划,制定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期末撰写相应的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收集整理个人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等。 五、工作安排 八月份: 1、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从报纸、书刊、互联网中搜集课题的相关材料,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进行审批。 九月份: 1、继续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课题资料。 2、研究确定夏阳中心小学为课题实验学校。 3、与实验校夏阳中心小学联系,协商课题研究有关事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 4、课题研究小组人员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5、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 ①实验小学: 实验班级:实验小学四(5)班; ②夏阳中小: 实验班级: 6、教师进修学校拟定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也分别拟定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