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变质岩岩石学复习总结
11 变质岩石学总结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P-T-t 轨迹(a)造山带的变质带剖面构造演化两个阶段陆壳(或岩石圈)增厚阶段侵蚀阶段热演化三个阶段埋藏期加热期冷却期P-T-t 轨迹包括相应的三个段落野外野外PP -T 曲线热峰条件进变质递增变质退变质退化变质变质作用P/T 比类型(b)变质作用P-T-t 轨迹以视地热梯度划分高P/T 型(高压型):<20℃/km 中P/T 型(中压型):20~40℃/km 低P/T 型(低压型):40~80℃/km 很低P/T 型(很低压型):>80℃/km1230结晶程度可劈性易难劈开面平整光滑矿物肉眼不可分辩粗糙矿物肉眼可分辩黯淡丝绢光泽无微褶皱、褶劈强烈丝绢光泽微褶皱、褶劈定向且连续定向但不连续其它ACF 图:And Al 2O 3‧SiO 2A =1002(Mg Fe)O‧2Al 2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Al 2O 3]+[Fe 2O 3]Crd 2(Mg, Fe)O‧2Al O 3‧5SiO 2A =50, F =50An CaO‧Al 2O 3‧2SiO 2A =50, C =50DiCaO‧(Mg, Fe)O‧2SiO 2C =50, F =50Gro 3CaO‧Al 2O 3‧3SiO 2A =25, C =75Wo CaO‧SiO 2C =100[CaO]An –钙长石; Ant -直闪石; Cum -镁铁闪石; Gro -钙铝榴石; Hb-普通角闪石; Mi -微斜长石; Crd -堇青石; Ms –白云母[FeO]+[MgO]+[MnO]A’KF 图——矿物的标绘SiO 2过剩的岩石;泥质变质岩常含Pl或Ab和Ep(低3Al 2O 3·SiO 2·H 2O K :A ’=1:3的位温时取代Pl)不是标在的位置,而是在:A’=1:2(K =33、’=67)标在F =86位置,其成分可渐Ant -直闪石Cum -镁铁闪石红柱石变到K =14、F =71处堇青石Hb-普通角闪石Mi -微斜长石白云母ACF 与A’KF 图解联用共生分析、变质相和变质相系121岩石成分在ACF -ACF 图上不表示含钾矿物Ms、Bi; 图解外有Q、Ab2ACF图的A An-F 小三角形内时(泥质、长英质岩),以A ’KF 图为主,其它情况以ACF 图为主。
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资料

岩浆岩与变质岩复习参考1、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岩浆岩:地壳或上地幔深处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构造运动的驱使下,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地壳上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压力升高的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化而形成的岩石。
4、火山岩:岩浆及其他岩石碎屑、玻屑、晶屑等沿构造裂隙上升,由火山通道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浆岩。
5、熔岩:火山喷发溢流出的熔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6、火山碎屑岩:火山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质从大气中降落下来而形成的岩石。
7、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将矿物划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N8、SiO2对岩浆岩矿物组合的影响:1)过饱和岩:SiO2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各种硅酸盐矿物外,还有游离的SiO2结晶出来形成石英;2)饱和岩:SiO2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各种硅酸盐矿物后没有剩余,不会出现石英;3)由于SiO2含量不足,会形成一些SiO2不饱和的矿物,如橄榄石。
9、里斯曼指数:表示岩浆岩中全碱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之间关系的指数。
10、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自形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12、按岩浆岩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质的含量比例,将岩浆岩分为:全晶质结构(矿物晶体)、半晶质结构(矿物晶体+玻璃质)、玻璃质结构(玻璃质)。
13、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特征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或玻璃质,少数情况可为微粒结构显晶质,粒度可为细粒、中粒甚至粗粒斑晶常是高温矿物,如高温石英、透长石低温稳定矿物成因斑晶早形成,基质晚形成,常见于浅成岩和喷出岩中斑晶和基质差不多同时形成,常见于浅成侵入岩和部分中深成侵入岩中N14、环带结构:与反应边结构类似,不同的是反应的矿物与反应生成的矿物同属一类矿物。
环带结构在中性斜长石中最发育。
变质岩复习资料

试题1.热接触变质岩石是岩石的一种构造。
主要在受轻微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泥质岩石中,由炭质、铁质或空晶石、堇青石、云母等矿物的雏晶,集中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点,不均匀分布于基本未重结晶的致密状泥质基质中。
热接触变质岩由热接触变质作用(也称热变质作用)形成。
它是在岩浆体散发的热量和挥发份作用下,使围岩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的。
2.接触变质晕的发育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1)岩体的规律大小规模大、热量多,则晕圈宽度大。
(2)岩体的侵入深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迅速,散热快,使底板围岩烧烤变质(称烘烤或高热变质作用)晕圈宽度窄。
中深条件下,热能散失慢,晕圈发育宽度大。
(3)岩体成分酸性岩因富含挥发份,易促进化学反应,因而晕圈发育。
(4)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泥质岩和碳酸岩类易变化;石英长石质的岩石难以变化。
原岩结构细小疏松比结构致密的容易发生变质。
此外围岩的片理和层理与接触面垂直,在这方向上晕圈发育宽度也大。
(5)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关系接触面平缓则晕圈发育。
3.命名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一般采用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的方法。
岩石的基本名称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不同,有: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二字和主要新生矿物的名称。
如二云母变质石英砂岩。
2.具变晶结构或变成构造的(1)具定向构造的:根据构造特征分别定名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2)不具定向构造的:角岩(hornfels),具角岩结构或显微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它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称为角岩。
大理岩(marble)。
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
石英岩(quartzite)。
石英含量>85%。
如含长石15-25%,则称长石石英岩。
以上的进一步命名根据矿物含量。
<5%的不参加命名;含量5-10%的,冠以含字;含量>10%的,直接参加命名。
含量较多的矿物名称放在后面,含量较少的放在前面。
例如夕线石红柱石云母片岩。
变质岩复习资料

变质岩复习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一个亚固态的过程,由于物理或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矿物及其结构发生了改变,常常引起某个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与部分熔融共存。
2.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过程。
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3.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使岩石总组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体积不变。
4.晶内塑性变形:主要包括直线滑移、双晶滑移、单个晶体的扭折,它们与晶体位错移动相联合。
直线滑移:晶格滑移距离是结晶学基本单位的整数倍,滑移结果改变晶体形状但不改变晶格方位。
双晶滑移:滑移距离是结晶学基本单位的分数,滑移结果产生机械双晶。
单晶扭折:由于晶内变形不均匀而在滑移中发生旋转,导致滑移面弯曲扭折形成。
位错:是晶体内原子排列不完整造成的线缺陷。
5.晶界塑性变形:包括颗粒边界的滑移和扩散流动(压溶)。
扩散流动:较大应力下的颗粒边界→较小应力边界;晶体形状改变化学迁移→晶体生长;晶体形状改变。
这一过程可以有流体,也可以无流体。
压溶:有粒间流体参与时,通过粒间流体相的扩散流动。
6.变质分异: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形成机理: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化学不相容的两种岩石之间的化学位梯度自发引起;均匀岩石中粒间溶液活动化学组分化学位梯度引起。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先存岩石中的先存成核的结果(Bramwell, 1985)。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的结果。
7.P-T-t 轨迹:就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 图解中表示历程的曲线。
8.进变质:岩石在热峰前,温度随时间而增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质结晶作用。
递增变质:一个变质地区,地表沿一定方向,热峰温度连续有规律地增加的变质作用。
退变质:岩石在热峰后,伴随温度降低发生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变质岩总结

变质结晶主要有重结晶和交代两种机制
1.1 重结晶作用 recrystallization
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 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 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除H2O、 CO2外,封闭系统)
单矿物Si/Ca质岩 的重结晶 矿物的重组合, 无变质反应、无 矿物成分变化, 仅结构变化
1.温度(T )和压力(P )
1.1 温度(T) T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T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可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
T升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
形转化; T升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作 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 此外,T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1)负荷压力 自上覆 岩石柱
2)定向压力 来自构造运 动 3)流体压力 来自粒间孔 隙流体
作用于单位岩石的不同压力类型简图 σA. 垂直直应力;σB. 侧向直应力; Pl. 负荷压力; Pf. 流体压力。
2.流体成分Fluid composition(x)
变质岩中含H2O矿物(云母、角闪石等)、碳酸盐 矿物及这些矿物包裹体的存在,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的 存在,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存在流体相的直接证据 早先,人们认为下地壳和上地幔是缺乏流体的。 然而,近30年来变质岩和上地幔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证明,即使在麻粒岩和地幔岩中流体也是广泛存在的
2.大陆碰撞造山带的P-T-t 轨迹
构造演化两个阶段 热演化三个阶段 P-T-t轨迹包括相应的三个段落
(a)造山带的变质带剖面
陆壳(或岩石圈)增厚阶段 埋藏期
侵蚀阶段 加热期 冷却期
(b)变质作用
P-T-t 轨迹
岩浆岩变质岩部分知识点概括

岩浆岩变质岩部分知识点概括岩浆的穿越之旅第一幕襁褓中的浴火重生希腊人非常的可恨,Magma的出生一点儿都不知会我们,当那一股股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硅酸熔融体在上地幔地壳蠢蠢而动时,殊不知一股多么可怕的力量在慢慢集聚啊,也许这也是希腊最近闹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太不够意思了。
岩浆的温度1.二氧化硅:岩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温龙,只要二氧化硅离家出走,减少了,温度就高,反之就低。
基性岩浆性格暴躁,温度高(1000-1200),脾气大,中性岩浆估计和李莲英有丝丝瓜葛,温度中(900-1000),酸性岩浆温顺可亲,太像喜羊羊了,温度低(700-900)。
2.深度:岩浆很不老实,当他往地下深处钻时,温度增加。
估计那里有嫦娥姐姐在地球内建的行宫吧,这个旁人兴许不知道哩。
3.含水度:水是个好东西,可以扑灭岩浆的怒火,当嫦娥姐姐不理他了,就喝点水降降温。
言外之意就是含水的岩浆比不含水的岩浆温度高。
岩浆的粘度1.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岩浆的粘度越大。
看来俩人真是兄弟啊。
那么亲密呢。
2.温度温度高,岩浆的粘度越小。
看来脾气暴躁不好哦。
3.压力压力越大,岩浆的粘度越大。
人的压力是要适度滴,不要背负太多,否则就太累了。
岩浆岩顾名思义是由岩浆固结冷凝而成的岩石嘛。
{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
火山岩:熔岩,火山碎屑岩。
}岩浆岩兄弟的物质成分1.化学成分MgO,FeO随SiO2含量增加而减少。
(反比关系哦)Na2O,K2O,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
(正比关系哦)2.矿物成分据化学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矿物铁镁矿物望文生义,谁多就是谁。
据含量划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小于15%)副矿物(小于1%)据成因划分:原生矿物(岩浆冷凝形成)成岩矿物(岩浆完全结晶,外界条件改变,形成锌矿物)岩浆期后矿物(岩浆基本凝固,后期受气体挥发分热液影响,交代蚀变)他生矿物(岩浆同化围岩捕掳体)外生矿物(地表风化)据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关系:1.二氧化硅过饱和岩,不饱和岩,饱和岩2.碱质含量里特曼指数(<3.3钙碱性岩;3.3-9碱性岩;>9过碱性岩。
变质岩(复习)

1.为什么自然界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沉积岩两大类?答: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
这必然引起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调整或改造),以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答: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都是内生地质作用,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答:变质作用的发生过程主要是一个升温过程,而岩浆作用主要是降温过程。
(变质反应重结晶)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条件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条件下的矿物晶出。
(变晶结构)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也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线。
(部分重熔)4.为什么说温度是变质作用最重要的因素?答:○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
CaCO3(Cc)+SiO2 (Q)⇌ CaSiO3 (Wo)+CO2↑温度是变质反应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平衡参数。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进变质反应进行,使新矿物和新组构能以较快的速率和较大的规模形成。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体相,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5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
5.负荷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改变发生变质反应的温度。
压力增高,多数情况下可使吸热反应的平衡温度升高。
如: CaCO3(Cc)+SiO2(Q)⇌ CaSiO3(Wo)+CO2↑压力由105Pa(1bar)增高到0.1GPa (1Kb)时,发生这一反应的温度将由470℃增到670℃。
变质岩知识点总结

变质岩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变质岩:是经过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对早先形成的岩石进行改造使其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原岩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下为建立新的平衡以达到相对稳定的自然现象。
二、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温度:是主要因素:表现在:温度升高,岩石内部质点的活动能力升高,促进物质成分迁移,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如高岭石经过高温吸热形成红柱石和石英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重结晶压力:静水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体压力挥发物质的作用:除水的作用外,还有CO2, 、F、Cl、S、P等挥发物质的影响,分布于矿物的溶液中,称间隙溶液三、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作用:在高温下,矿物在固态的情况下,重新生长的过程,或是岩石中的化学组分重新分配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还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质相消失。
由于这种作用常常造成岩石中各种组分的重新组合,所以又称为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是指变质条件下,由变质原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带出,而造成的一种矿物被另外一种化学成分上与其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变质分异作用变质分异作用是指在岩石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造成矿物组合不均匀的一种变质作用。
变形和碎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是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变质的主要方式。
各种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就会出现塑性变形或破裂现象。
在较高的温度和静压力条件下,岩石应变以塑性变形为主,此过程岩石保持着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条件下,多数岩石具有较大脆性。
当其受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就会出现碎裂现象。
四、变质岩的特征及分类变质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SiO2 、 Al2O3 、 Fe2O3 、MgO 、 FeO 、 MnO 、CaO 、Na2O 、K2O、H 2O、 CO2和TiO2、 P2O5 等氧化物组成根据原岩的化学组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把变质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等化学变质作用,另一类是异化学变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总结第一章: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怎样理解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界限,与成岩作用、岩浆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局部和区域构造的关系?
变质作用发生的方式?
第二章变质反应及其控制因素
1、变质反应有那些主要类型?
2、固-固反应和脱水反应有何特点?
3、何为连续反应与不连续反应?
4、控制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它们怎样影响变质反应?
第三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1、何为等化学系列?变质岩石的五个等化学系列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上有那些特征?
2、变质岩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3、变质岩的变晶结构和岩浆岩的结晶结构有何不同?
4、变质岩的主要构造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粒度、自形程度、形态及相互关系等特征,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
交代结构
(1)交代残余结构
(2)交代假象结构
(3)交代净边结构
(4)交代蠕英结构
变形结构
构造:岩石中各种矿物及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及排列方式等特征。
3.3.2 变质岩的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包括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
构造、变余波痕构造等。
与火山岩有关的构造如变余杏仁构造、变余流纹构造和变余枕状构造等。
(1)斑点构造
(2)板状构造
(3)千枚状构造
(4)片状构造
(5)片麻状构造
(6)条带状构造
(7)块状构造
(8)褶劈构造
条痕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第四章共生分析和共生图解
1 如何认识和确定变质作用的平衡?
2矿物平衡共生组合的定义
3 吉布斯相律和柯尔任斯基矿物相律有何异同?
4 如何用矿物相律来讨论变质作用的相平衡?
5 ACF、A'KF和AFM图解有哪些特点?如何把矿物成分和原岩成分投影在这些图解上?
6 如何用这些图解进行变质矿物共生分析?
第五章变质相、变质带和变质相系
1、变质相的概念?
2、何为变质带(递增变质带),有几种类型?
3、接触变质作用有哪些变质相?其主要变质反应和矿物组合如何?
4、区域变质作用有哪些变质相?其主要变质反应和矿物组合如何?
5、何为变质相系?主要有几种类型?与大地构造的关系?
第六章接触变质作用及岩石
1、何为接触变质作用?
2、不同原岩接触变质岩的特点?接触变质大理岩,角岩有那些特点?
3、热接触变质晕有那些特点?
第七章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1、区域变质岩石有哪些主要类型?
2、如何区分片岩和片麻岩?
3、麻粒岩的定义,形成条件?
4、蓝片岩的定义,分类和矿物组合及其构造意义?
5、榴辉岩的特点、分类、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如何?
第八章其它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什么是混合岩?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混合岩的成因有那几类?
3、何为动力变质作用?
4、岩石的韧性变形有几种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5、动力变质岩石有那些主要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6、冲击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和埋藏变质作用有哪些特点?
7、何为汽成水热变质作用?汽成水热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类型?
第九章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
1、变质带、变质相系与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的内在联系
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2、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变质作用特征,与变质相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