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育种

合集下载

辣椒培育试验实验报告(3篇)

辣椒培育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引进不同品种的辣椒,进行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辣椒品种,为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辣椒品种:本实验共引进37个辣椒新品种,包括朝天椒29个、线椒8个。

2. 试验地:上良镇荣旺村和西屯镇店子村,占地50亩。

3. 试验种苗:15万株试验种苗。

4. 育苗点:7个育苗点。

5. 辅助材料:EM复合菌、肥料、农药等。

三、实验方法1. 育苗:在7个育苗点,采用营养袋育苗,培育15万株试验种苗。

2. 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处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 试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不同品种的辣椒。

4. 数据收集:定期观察辣椒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分枝数、果实数量、果实重量等指标。

5. 品种筛选:根据辣椒的生长特性、抗病性、产量、果实品质等指标,筛选出优质品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辣椒生长情况实验期间,各品种辣椒生长情况良好,株高、叶片数、分枝数等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

部分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如抗病毒病、抗疫病等。

2. 果实产量经统计,各品种辣椒产量差异较大。

其中,朝天椒品种产量较高,平均产量为2000kg/亩;线椒品种平均产量为1500kg/亩。

3. 果实品质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品种果实品质优良,口感辣味适中,色泽鲜艳,适合市场销售。

如朝天椒品种中的“红宝石”和“翠珠”等。

4. 抗病性经观察,部分辣椒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如“红宝石”、“翠珠”等品种,抗病毒病、抗疫病等能力较强。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实验引进的37个辣椒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良好,为辣椒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2. 建议(1)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辣椒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辣椒栽培技术研究,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

(3)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辣椒产业发展。

辣椒育种计划书

辣椒育种计划书

辣椒育种计划书篇一:作物育种计划书篇一:路。

实验一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一)播种材料的整理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1、种子净度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 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辣椒新品种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辣椒新品种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辣椒新品种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蔬菜作物,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辣椒种植者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品种,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一、辣椒新品种选育的意义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对于改善辣椒产量、品质和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提高产量和耐受性,从而增加种植者的收益。

其次,提高辣椒品质,如颜色、口感、香味等,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食物口感和风味的需求。

最后,抗病性是新品种选育中的重要指标,通过选育出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原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辅助育种工作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知识,通过筛选和挖掘物种基因组中的关键标记位点,对植物进行遗传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选育效率和准确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1. 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分子标记;2. 提取植物DNA;3. PCR扩增目标序列;4. 电泳分析PCR产物;5. 分析和研究所得数据。

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的优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选育效率: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者可以快速筛选和鉴定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减少繁琐的传统选育工作,从而提高选育效率。

2. 精确选育目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鉴定目标基因,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避免了传统选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3. 提高抗病性和耐逆性: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者可以筛选和鉴定植物的抗病性和耐逆性相关基因,从而选育出具有高抗病性和耐逆性的新品种。

4. 综合利用遗传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者可以对植物的遗传资源进行全面利用和评估,发掘出具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辣椒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辣椒新品种选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辣椒育种

辣椒育种

园艺科技学院021******* 王改辣椒育种技术辣椒(包括甜椒)(Capsicum spp.)是茄科辣椒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作物,2n=24。

果实富含辣椒素、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有芬芳的辛辣味,果实可炒食、盐腌制酱或碾成辣椒粉,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

一、辣椒的种质资源及分类辣椒属目前确定的植物种类为27种,其中已利用的12种,未被利用的15种。

主要栽培种有5个:一年生椒(C. annum L.),辣椒属中分化最多;灌木椒(C. frutescens L);亚马逊椒(C. chinense Jacquin);长柄椒(C. baccatum);毛辣椒(C. pubscens)。

Bailey(1923)认为一年生椒和木本椒是同一个种(C. frutescens L),分为5个变种:樱桃椒类(var. cerasiforme Irish);朝天椒类(var. conoides Irish);簇生椒类(var. fasciculatum Irish);长椒类(var. longum sendt);甜椒类(var. grossum Sent)。

我国辣椒主要品种资源有:湘潭迟班椒、云阳椒、潘家大辣椒、中江猪大肠辣椒、华椒17、21牛角椒、伏地尖、河西牛角椒、窑嘴大辣椒、羊角辣椒、雷阳大辣椒、矮脚黄、华椒1号、华椒2号、汉川椒、保加利亚尖椒、矮树早、枞阳“二垄”椒、三洲辣椒、海花3号、农大40、吉农方椒、红旗方椒、茄门、吉椒2号、麻辣三道筋、于洪早椒、同丰16、同丰19、同丰37、大同5号、选丰46、包子椒(甜椒)、铁把黑(甜椒)、巴彦大辣、双富大辣椒、铁皮青大辣椒、一窝猴小辣椒、线辣子、中子粒、8819、二金条、皇椒1号、攸县玻璃椒、邵阳朝天椒、虹豆辣(湘西长线椒)等。

二、育种目标(一)丰产性高产一直是优良辣椒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

丰产性是受许多性状影响和制约的数量性状,其中最直接的受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辣椒茄子苗的育种方法

辣椒茄子苗的育种方法

辣椒茄子苗的育种方法
辣椒和茄子育苗的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辣椒,大多数选择栽大苗,且在第一花蕾显现时进行定植。

如果定植过早,辣椒可能会长得过快,只长个,不结辣椒。

不同的季节所需的育苗时间也不同,夏季的育苗时间相对较短,大约四五十天,当植株长到15厘米,
有六七片叶子时即可。

冬季则需要七八十天,当植株高20厘米左右,长有10片叶子时可以定植。

对于茄子,其根系再生能力较差,因此在种植时多选择小苗。

如果带有蕾种,可能会造成苗期植株生长过慢,无法及时去掉花蕾。

茄子的育苗时间根据季节有所不同。

秋季育苗大约需要四五十天,夏季育苗可能需要40天左右。

当幼苗长到15厘米高,有六七片叶子时可以定植。

此外,无论是辣椒还是茄子,定植前一天都需要浇一次透水,以利起苗。

在种植时也需注意,如果是大棚种植,大约在4月份上旬即可定植;如果是温室种植,3月上旬即可定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书籍。

辣椒的良种繁育技术

辣椒的良种繁育技术
为了避免品种退化,应定期更换种植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好的优良品 种。
抗病毒害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减少病毒害的发生。
提高适应性
在引种时,要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品种。同时,加强田间管 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提高植株的适应性。
强化技术创新
推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 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 紧密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 推广。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育种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 进,为辣椒良种繁育提供人才保障 。
THANK YOU.
04
辣椒良种繁育的实践应用
辣椒良种繁育的应用场景
农业生产
辣椒良种繁育技术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选择优良品种 、改善种植条件、提高种植技术等方式,提高辣椒产量和品 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科学研究
辣椒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要 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辣椒良种的培育、筛选和鉴定,为科 研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辣椒良种繁育包括品种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 种等多种方法。
辣椒良种繁育的重要性
1 2
提高产量和品质
优良品种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提 高种植效益。
增强抗性
优良品种可以增强对病虫害和其他逆境的抗性 ,提高种植安全性。
3
满足市场需求
不同品种的辣椒可以满足市场对不同颜色、形 状、口感和用途的需求。
常见问题
品种退化
01
长时间种植同一品种的辣椒会导致品种退化,抗病性下降,产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以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辛辣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的需求,培育新品种的辣椒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辣椒新品种选育的方法。

一、种质资源收集与筛选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是选育新品种的第一步。

种质资源的收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人工引种和种质资源库等途径进行。

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搜集来自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类型的辣椒种质资源。

收集到的种质资源需要经过筛选,选取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较好抗逆性的品种。

二、亲本选择与配组在亲本选择时,需要根据选育目标和亲本间遗传差异的亲缘关系进行选择。

亲本的选择应注重综合性状,如产量、品质、抗病性等。

同时,亲本间的配组也需要考虑杂交优势和亲和力,以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三、杂交与选育辣椒新品种的选育主要依赖于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将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遗传的分离再组合,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杂交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授粉时间和授粉方法,保证杂交的成功率。

四、遗传稳定性鉴定在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时,需要对杂交后代进行遗传稳定性鉴定。

遗传稳定性鉴定主要包括性状表现稳定性和遗传背景稳定性的评估。

通过对杂交后代的多年试验和遗传分析,确保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稳定的性状和遗传背景。

五、多点试验与推广在确认了辣椒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后,需要进行多点试验和推广。

多点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品种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新品种的市场适应性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确保新品种的推广效果。

六、品种保护与推广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后,需要进行品种保护和推广。

品种保护主要包括品种权的申请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繁殖和销售。

同时,对于成功推广的品种,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提高品种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总结:辣椒新品种选育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遗传学、生物技术和农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概述辣椒(Capsicum annuum)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调料植物,其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自然杂交自然杂交是辣椒新品种选育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种植多个不同类型的辣椒植株,利用自然传粉的过程,将不同类型植株的花粉传递给雌性花器官,实现杂交。

自然杂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种质的丰富性,并产生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手工杂交手工杂交是对自然杂交的一种有目的的改良方法,通过人工将所需的花粉施加到特定雌蕊上,实现精确的杂交。

手工杂交的优点是可以选择性地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无需等待自然传粉的过程。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在辣椒新品种选育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辣椒中导入或删除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对性状的改良。

例如,可以通过导入抗病基因,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或者通过导入抗虫基因,增强辣椒对害虫的抵抗力。

辅助选择辅助选择是一种高效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通过对辣椒种质进行精细的评价和筛选,选择出具有优异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辅助选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提高选育效率。

遗传育种遗传育种是传统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之一。

通过对辣椒自然遗传变异的观察和分析,选择具有期望性状的个体进行育种。

遗传育种依赖于辣椒的自然变异,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理想品种的选育。

其他技术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新兴的技术被应用于辣椒选育,如形态指标辅助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这些方法利用形态特征或分子标记对辣椒种质进行评价和筛选,能够更加准确地选择出具有理想性状的品种。

结论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结合不同的品种和要求,可以更加高效地选育出优异的辣椒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价值。

病虫害筛选病虫害筛选是辣椒新品种选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种学课程论文》辣椒育种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2 月15 日辣椒育种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辣椒是一种茄科辣椒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辣椒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

本文通过从生产现状、生物学基础、开花授粉习性等方面简要概述了辣椒的特性,以及简单介绍了辣椒的人工杂交制种技术,旨在与读者共同学习关于辣椒的育种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辣椒,育种,开花授粉习性,人工杂交制种技术,种质。

一、概述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

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

能增进食欲。

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明朝末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

辣椒在我国南北普遍栽培,南方以辣椒为主,北方以甜椒为主。

辣椒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菜中之首,胡萝卜素含量也较多,还含有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适于生食、炒食,还可加工成辣酱、辣油、辣椒粉。

(一)起源和分布辣椒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

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

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在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明鉴三大辛辣调料。

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辣、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国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

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花椒。

特别值得说的是中国古代普遍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

历史上常用的“五味”,其中花椒在其中居第二位。

而所谓“三香”为花椒、姜、茱萸,其中花椒又为首。

过去使用的“五香”,也是由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

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

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

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

(二)我国生产现状辣椒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也是设施生产的主要蔬菜种类。

目前其主要形式有: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中、小拱棚覆盖栽培,大棚覆盖栽培。

各种栽培技术目前在各地已日趋成熟,形成了山东、河北等地的日光温室主菜区,海南、湛江、北海等地的南菜北运基地,以及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

中国、印度位居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欧洲主要辣椒生产国有西班牙、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德国等。

我国辣椒生产现状为辣椒数量增加、质量下降当前,辣椒生产迅速发展,生产没有操作规程可依,自由式生产导致辣椒产品质量不稳,生产效益下降。

生产环境日趋恶化。

科学技术支撑滞后辣椒生产特别是设施生产过程中,一是缺乏适宜的优质、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二是缺乏适宜辣椒生产的设施及其配套技术;三是缺乏高效无毒或低毒的农药和化肥;四是缺乏规范的栽培技术,以及贮藏包装运输技术规程。

政府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推十分重视。

(三)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随着辣椒用途的日益拓展,未来国际辣椒产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辣椒生产格局将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辣椒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工专用型辣椒种植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围绕辣椒育种、辣椒功能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我国辣椒种植主要面临品种结构单一、病虫危害日益加剧、效益低下,产品耐贮性差,货架期短等诸多问题,未来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露地品种突出耐贮运和反季节栽培,大量培育保护地、出口和加工品种;开展良种及材料引进;重视分子育种研究。

(四)育种目标培育适于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多抗、丰产、优质新品种是当前国内外辣椒育种的主要目标。

丰产性育种、提高品质的育种、抗病育种、适于保护地栽培品种的选育和适于加工和干制品种的选育将成为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

一,丰产性;高产一直是优良辣椒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

丰产性是受许多性状影响和制约的数量性状,其中最直接的受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辣椒的单株产量取决于花数、坐果率、单果重、采收期 同时还受株型、叶量、光合效率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病性等因素的制约。

国外多数研究认为配制杂种一代要以果数型作母本、果重型作父本产量优势才最大。

二,抗病性;病害是造成辣椒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的主要因素。

1、抗病毒育种病毒是辣椒病害中较严重的病原发病植株表现为花叶、叶片皱缩、畸形、鞋带状严重的植株矮化甚至引起系统坏死导致辣椒产量严重下降以致失败。

2、抗疫病育种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世界性病害。

在辣椒生育期的各个阶段、在各个器官上均可发生寄生。

“八五”期间我国已将抗疫病作为辣椒抗病育种的目标。

3、抗其他病害育种经过研究国外育种工作者在野生资源中发现了抗白粉病、黄萎病、番茄斑枯病、细菌性斑点病、果腐病等抗病材料。

针对这些病害开展抗性育种也应是某些地区的育种目标。

三,品质:1、果实的营养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干物质的含量、矿质营养元素等主要决定着辣椒的营养品质。

2、果实的辣味和风味辣椒的辣味由辣椒素引起辣椒素含量是辣椒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

不同的辣椒品种其辣椒素含量差异比较大。

辣椒的风味是由果实中几种数量很少的芳香物质所致。

3、果实的商品品质商品品质由单果重、果长、果宽、果肉厚及可食用比率等构成。

一般果实较大、形状及大小较一致、具光泽、质地紧密、果肉厚的辣椒耐运输较抗果顶腐烂病。

四,熟性;为了达到周年均衡供应辣椒生产也要求早中晚熟品种配套。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蔬菜春淡季明显早熟辣椒效益好育种工作者曾把早熟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

但是早熟品种由于主要强调早相对忽略了生育期短、受自然因素影响产量较低、品质也较差等问题。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早熟品种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选育适于延后栽培、耐贮运的品种是辣椒育种新目标。

二、生物学基础植物学特性1.根①属浅根系作物,主根不发达,入土浅,根量较少。

②主根的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再生能力比番茄、茄子弱。

2.茎①茎直立,基部木质化,较坚韧。

②分枝习性:双叉状或三叉分枝。

③生长型:无限分枝类型、有限分枝类型无限生长型:植株较高大,当主茎长到5~15片真叶时,顶芽分化成花芽,花蕾以下抽生2~3个侧枝。

正常情况下,每个分枝每隔1~2片叶,顶端又各自形成花蕾,其下在抽生1~2个侧枝,依次抽生各级分枝,果实着生在分杈处。

有限生长型:株型矮小,主茎生长至一定叶数后顶端形成花簇封顶,其下腋芽抽生分枝,1~2节后又形成花簇封顶分枝的叶腋还可能抽生副侧枝,在侧枝和副侧枝的顶部均可形成花簇封顶,以后植株不再抽生分枝。

各种簇生椒属此类型。

3.叶①单叶、互生、全缘,卵圆形、椭圆形或披针形。

②叶片大小、性状、色泽与品种和管理有关4.花①完全花,单生或簇生3~5朵。

②属常异交作物,虫媒花。

③植株营养不良时,短柱花增多,落花率增多。

营养良好,长柱花增多,落花率降低。

花芽分化:⑴具有3~4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

⑵植株分化到4~20片真叶时,形成辣椒第一花芽(早熟品种分化出4~8片叶,中、晚熟品种分化出11~20片叶),从此辣椒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

5.果实①浆果,由果皮和胎座组成。

细长形果多为2室,圆形或灯笼形果多为3~4室②无限分枝类型的品种多为单生花,果实多向下生长;有限分枝类型的品种多为簇生花,果实多朝上生长。

③形状:圆锥形、短锥形、牛角形、长形、圆柱形、棱柱形细长形、圆形、灯笼形④颜色:青熟果皮呈深浅不同的绿色,少数品种为白色、黄色或绛紫,老熟果皮转为橙黄、红色或紫红。

绝大多数品种成熟过程中果实由绿直接转红。

少数由绿转黄,再转红(五彩椒)。

红果皮含有茄红素、叶黄素及胡萝卜素。

黄果中主要含有胡萝卜素。

6.种子①千粒重4.5~7.5克。

种子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甜椒种子大,辣椒种子小。

②种子寿命3~7年,使用适期为2~3年。

三、开花授粉习性辣椒是一种以自交为主的常异花授粉作物,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

据报道,辣椒陆地有7.6%-36.8%的天然杂交率,平均16.5%。

1、花器结构辣椒花是两性花,花冠白色,也有黄色、浅蓝色。

花瓣与雄蕊数为6,雌蕊柱头高于或低于雄蕊或相平。

2、花朵开放及授粉一般经过小蕾---大蕾---松苞---始花---展开即青蕾---白蕾---花瓣中部分开---各花瓣顶部分开---各花瓣平展180°的开放过程。

3、注意事项花药一般在花始开或展开时散粉。

绝大多数在清晨开放,少数在午后或傍晚开放。

当日开放的辣椒花花粉生活力最强,划分萌发率最高75%,前一天次之48%,后一天急剧下降16%。

有试验表明,在田间温度22.5-28.5℃范围内,辣椒通过子花或异花授粉后6h,大部分花粉粒已在柱头萌发。

从传粉到开始受精大约12h,从开始受精到几乎完成受精大约14h,整个授粉过程约26h。

四、主要性状遗传特性辣椒的农艺性状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前者是少数基因控制 性状表现为不连续、易于进行分组 且大都不受环境条件影响 后者是那些由微效多基因控制 性状表现为连续 不以分组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这两类性状处分是相对的。

一 辣椒质量性状遗传;1、茎叶性状遗传Greenleaf等报道 圆叶对正常叶为隐形突变 其基因减小叶片长度 但不减小叶片的宽度。

Yagishita等研究了通过嫁接诱导的多分枝性的遗传 认为多侧枝和多节是隐性性状。

茸毛对光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非等位基因见互作表现为抑制作用。

2、果实性状遗传果实丛生性和果实着生方向是辣椒机械化采收的两个重要性状。

实验表明辣椒单生和互生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单生对互生为显性果实着生方向由两对基因控制它们间有特殊的显性、隐形和上位性作用。

3、抗病性遗传TMV侵染植株时一部分会产生局部坏死斑 另一部分则会产生系统病斑 即花叶 前者对后者为显性,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辣椒对CMV的抗性是可以遗传的 抗性为隐形,由単隐性基因控制。

辣椒疫病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对辣椒疫病抗性的遗传现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由单基因控制,二是由寡基因控制,三是由多基因控制。

有研究认为是显性遗传 也有的认为是隐性遗传。

可见对疫病的遗传尚待更深入研究。

二 辣椒数量性状遗传;1、植株性状遗传植株株高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其遗传控制以显性效应和显性与显性互作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重要。

植株开展度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超显性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