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

合集下载

核心力量研究现状分析

核心力量研究现状分析
但是对核心力量的作用机制深入的研究种倾向第一种倾向认为人体核心部位即躯干部位是腰骨盆由于项目特征的不同核心力量的作用形式和表现形式都应该不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指肩关节以同但是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核心力量对不同的项目的作用形式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主要都包括稳定动作和协调肌肉力量
中技 巧 性 运 动 项 目的 作 用 : ( 1 ) 稳定身体核心部位 : 脊柱 、 骨盆 , 维 降低 或 消 除运 动 损 伤 发 生 的 可能 性 。 ( 2 ) 良好 的 核 心 力 量 可 以 帮 助
运 动 员在 完 成 空 中动 作 时 , 提 高 对 自 己 身 体 的 控 制 能 力 和 空 间 平
20 1 3年 ( 第 3卷 ) 第 05期
运动训练学
核 心 力量 研 究现 状 分 析
李亮’ 肖思 晶 ( 1 . 南开大学体 育部 天津 3 0 0 0 7 1 ;2 . 深圳市 沙井中学体 育组 广东深圳 5 1 8 1 O 4 )
摘 要: 核 心 力量训 练已经成 为研究 的主流 , 2 O 世纪 七八十 年代 , 在国外 , 核 心力量训练最初 用在 损伤的康 蔓上 , 9 0 年代 , 又应 用在健康运 动员的力量训练上 , 2 1 世 毙初被 引入我 国, 随 着对核 心力量认 识的深入和 实践的验证 , 核心 力量 的重要 性得 到普遍 的认 同。 本 文通 过查 阅 国内外 于核心 力量 相关的资料 , 对核 心力量以及相 关训练的研 究现状 进行 阐述 。
关键词 : 核 心 力量 训练 发 力 源 中 图 分类 号 : G8 0 8.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2 8 1 3 ( 2 0 1 3 ) 0 2 ( b ) 一0 0 2 4 -0 2 有 利 于 把 借 助 地 面 的 作 用 力 有 效运 用 到 身体 发 力部 位 上 , 从而 可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源于脊柱稳定性。

1985 年 Panjabi 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 ,他认为脊柱稳定性包括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三个系统;1992 年 ,在脊柱稳定性的启发下 ,核心稳定性随之被其提出。

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训练 ,其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

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 ,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1.以人体的重心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IanHasegawa以腹部、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称为核心肌肉; Travis Brown 则以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 ,其中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 Paul J· G oodman 以联合体上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 29 块肌肉称为核心肌肉。

纵观以上学者 ,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 ,包括正面、两侧、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2.以脊柱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MARJORIE ,JOHN D WILLSON , J EFFREY M WILLARDSON , KIM MSAMSON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确定在腰椎 - 骨盆 - 髋关节部位 ,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 ,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

KATHL EEN RLUST学者认为核心肌群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 ,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3.以人体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与重心位置的关系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王卫星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界定在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 ,将膈肌 - 盆底肌区域之间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 ,位于大腿上股直肌、肌二头肌也被列为核心肌群。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能力的作用探讨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能力的作用探讨

23竞技与训练作者简介:司雨露(1991.01-),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鲁山县人,硕士研究生,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能力的作用探讨司雨露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排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运动,排球运动紧张而又激烈,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因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技术动作。

而扣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得分手段,所以排球运动的核心技术就是扣球技术。

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新颖而又独特,受到很多体育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专业理论研究起步时间比较晚,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尚不够成熟,其获得效果与其它传统体能训练方法相比,在效果上还有着比较大的争议。

本文介绍了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为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扣球能力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排球运动员;扣球能力;作用扣球,是排球的一项基本技术,然而扣球技术复杂多变,比较难以掌握。

扣球是否成功,决定了排球比赛的得分、成绩和发球权。

因此,对扣球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助跑起跳以后的腾空跃起对队员身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与肌肉力量的要求,人体核心部位力量的控制、力量的传递、核心部位重心的稳定是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中的主要体现,并给运动员的发力创造支撑点,从而有效的预防运动给身体带来的意外伤害和损伤。

而因其所产生的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定义以及核心肌群位置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国家也叫做核心稳定性训练或者功能性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指的是针对身体核心肌群进行的本体感觉、协调、平衡、稳定与力量等能力的训练,主要包含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两个方面的内容。

发展和完善比赛技术动作的专门性力量是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为有效训练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对排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能力。

对核心力量及其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对核心力量及其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对核心力量及其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是体育领域中一个新鲜事物,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力量及其训练的理解不一,结合当前我们在核心力量及其训练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力求将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概念、方法等阐释清楚,以解决目前我国在核心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概念模糊、内涵不清的问题,对更加清晰地把握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理论、方法前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教练和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肉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康复医学等不同的角度对躯干肌肉深入研究,提出“核心(肌群)”、“核心稳定性”的概念等问题,并把一些过去用于腰腹等躯干肌肉的康复训练方法引用到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之中并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创编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最近几年,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教练员、运动员已把一些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内容。

目前,国内关于核心、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等概念还存在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的问题,甚至有人简单地把核心训练理解为腰腹训练,因此,我们首先要规范几个概念。

一、几对重要概念的辨析(一)核心与核心肌群核心是不是就是指核心肌群呢,回答是否定的。

核心和核心肌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核心指的是一条运动链上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运动链的发力点。

核心更侧重于解剖学概念,指人体的中间部位,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而核心肌群更侧重于一个训练学概念,指的是一条运动链上的起主要作用的部位或环节。

1.核心核心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具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核心上部,核心中部,核心下部。

核心力量练习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练习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练习的重要性核心力量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健身活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核心力量的锻炼。

核心力量不仅对于运动员至关重要,对于任何希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运动表现的人来说都同样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探讨核心力量练习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1. 什么是核心力量?核心力量通常被定义为支撑躯干的肌肉群的力量。

这些肌肉群包括腹部、背部、髋部和盆底等区域。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集中在增强这些肌肉的稳定性、力量和灵活性。

一个强大的核心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各种运动时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能防止受伤和改善身体机能。

与传统的健身训练不同,核心力量训练更关注的是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姿势的正确性,而非单纯的肌肉体积。

2. 核心力量与运动表现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健身爱好者,核心力量都在多种运动表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1 提高运动效率良好的核心肌肉群可以帮助运动员更有效地利用身体的其他肌肉。

在进行某些动作时,比如蹲举、跑步或游泳,强大的核心可以使能量更有效地传递,从而提高整体表现。

例如,在跑步时,一个强健的核心能够维持理想的姿势,减少能量浪费。

2.2 增强平衡与稳定核心力量直接影响我们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快节奏、高强度活动(如足球、篮球或排球)时,良好的平衡能力至关重要。

训练核心肌肉群可以提升个人在快速转向、跳跃或迅速改变方向时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受伤风险,提高竞技水平。

2.3 提高灵活性和协调性很多体育项目需要极好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而核心训练通过增强肌肉之间的连结来优化这些能力。

例如,瑜伽和普拉提强调的许多动作都是基于控制和协调下肢与上肢之间的运动,这都归功于扎实的核心力量基础。

3. 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虽然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特别有益,但它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样很重要。

3.1 改善姿势许多人由于久坐不动或不正确的站立姿势而引发背痛等健康问题。

加强核心肌肉群可以帮助维持正常合适的脊椎排列,减少因负担过重而导致的不适感。

核心力量教案范文

核心力量教案范文

核心力量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核心力量训练教案目标:1.了解核心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2.学习核心肌群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核心力量水平,增强身体稳定性和功能性运动能力。

教案内容:一、核心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1.核心力量是指身体稳定性和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基本支撑力量。

2.核心力量对于身体的平衡、姿势控制和运动效率非常重要。

3.缺乏核心力量容易导致姿势不当、运动受限和运动损伤。

二、核心肌群的训练方法和技巧(30分钟)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背部、臀部和骨盆底肌群。

2.介绍核心肌群的训练方法,包括平板支撑、桥式运动和滑轮运动等。

3.指导学生正确执行核心肌群训练动作,重点讲解动作要领和常见错误。

三、核心力量训练实践(60分钟)1.分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实践,每组人数不超过5人。

2.每组轮流进行训练动作,其他人观摩和记录。

3.指导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和肌肉的紧张度。

4.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训练难度,并注意训练的持续性和逐渐增加强度。

四、核心力量训练效果评估(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指标,包括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和动作难度。

2.分别进行持续时间测试、重复次数测试和动作难度评估。

3.对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案资源和准备:1.平板支撑器、滑轮训练设备和桥式训练垫。

2.音乐、投影仪和投影幕布。

3.练习指导册、实践记录表和评估表。

教案扩展:1.鼓励学生每日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并记录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

2.引导学生形成核心力量训练小组,相互监督和鼓励,提高训练效果和持续性。

3.组织核心力量训练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案总结:核心力量训练是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功能性运动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核心力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了核心肌群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核心力量训练实践,并进行了效果评估。

对核心区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分析

对核心区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分析

对核心区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分析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两者的关系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通过论述两者概念,整理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内容和特点及评价手段,并进一步就两者力量的关系进行讨论。

为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8-0021-011核心区力量训练分析1.1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定义提到核心力量时,我们应当明确核心与核心区的差别,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核心是人体运动依据项目的不同,通过整个动力链的中枢部位来确定其核心部位(自己认为)。

可见核心部位会随运动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核心部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与核心区相比,核心的概念会更加宽泛。

我们通常所提到的“核心力量”通常指的是人体核心区域的力量,但“核心力量”的称谓并不具备这一特指功能。

核心区力量训练:肩关节以下髋关节包括骨盆以上区域所有肌肉力量的训练。

核心力量是指核心肌群在稳定身体姿势与重心、产生和传递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神经支配与控制能力、肌肉功能性与协调性能力以及本体感受性能力等为主要目的力量能力。

1.1核心区力量训练内容及特点核心区力量训练偏重于深层肌肉群的训练,改善近端固定的稳定性,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 加大总体能量的输出。

2.通过增加动作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练习的效果,尤其是核心区小肌群的练习效果。

1.2核心区力量训练手段增加动作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练习的效果,尤其是核心区小肌群的练习效果.训练器械:徒手练习、平衡盘、气垫、瑞士球、悬吊运动、滑板。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摘要:核心力量训练是21世纪引入我国的,在我国发展时间虽短,但却引起了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这种原于医疗康复的手段被移植到训练、健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核心力量训练更多的模拟实际运动的动态特点,对运动员来说比较符合运动技术的要求如果核心机群得到良好的锻炼,则可降低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损伤的几率。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人体核心、核心力量和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做综述性研究,以加深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解,并力求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探索,为各运动项目体能训练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肌群1前言人体在做每一个动作时力量都是不可缺少的,力量在完成动作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力量训练无论是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都有着重要意义,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有坚实的相对应的力量作为基础,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即使是举手投足也需要力量。

由此可见力量与我们的生存、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密不可分。

为此我们对自身力量训练的研究、探索也有着久远的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力量训练的理论、方法、手段也有着快速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力量训练中的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理论,近几年来已受到普遍关注。

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源于普通健身、医疗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其体育领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核心、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界定2.1核心综合国内外专家所述,本研究将核心的定义为:核心是指人体的中心部位,是人体重心的所在,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2.2核心力量通过以上所述对核心力量的定义为:指附着在核心区域的所有肌群及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力量称为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工作时所产生力量的能力。

核心力量是以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核心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关亚军,马忠权(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总结和分析前人从人体的重心,脊柱,人体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与重心位置的关系,整体肌群与局部肌群的关系四个角度对核心力量的定义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以人体的核心部位与非核心部位之间的关系为视角,提出了核心力量的新见解。

最后,总结和分析了前人的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生物力学四个领域对核心力量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核心力量;定义;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1-0106-03On the Definition and Mechanism of Core StrengthGUAN Y a-jun, MA Zhong-qua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China)Abstract: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has studied the definition of core strengthwhich is carried out by predecessors from the body’s gravity center, the spin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lumbarspine and the pelvis and the hip joint position and the gravity cen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musclegroups and local muscle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ir perspective, it proposes new definition of core strength from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s of core body and the parts of non-core body. Finally, it has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core strength carried out by predecessors from anatomy, physiology, neurology and bio-mechanism.Key words:core strength; definition; mechanism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源于脊柱稳定性。

1985年Panjabi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他认为脊柱稳定性包括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三个系统;1992年,在脊柱稳定性的启发下,核心稳定性随之被其提出。

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训练,其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

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1] 1核心力量的定义探究1.1以人体的重心为角度,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IanHasegawa以腹部、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称为核心肌肉[2];Travis Brown则以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其中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3];Paul J·Goodman以联合体上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29块肌肉称为核心肌肉[4]。

纵观以上学者,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1.2以脊柱为角度,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MARJORIE,JOHN D WILLSON, JEFFREY M WILLARDSON, KIM MSAMSON[5-8]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确定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

KA THLEEN R LUST[9]学者认为核心肌群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1.3以人体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与重心位置的关系为角度,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王卫星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界定在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将膈肌-盆底肌区域之间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位于大腿上股直肌、肌二头肌也被列为核心肌群。

这些肌群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三个层面包裹腰椎、髋关节和骨盆[10]。

李文霞等学者认为核心部位是由腰部和腹部肌肉组成的,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竖脊肌等[11]。

1.4以整体肌群与局部肌群的关系为角度,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J·H Pilates认为,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隔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

其认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12]。

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竖脊肌与腹肌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及运动过程中的躯干动作维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研究以人体的核心部位与非核心部位之间的关系为视角,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力量的不同观点,根据人体解剖学核心肌群的结构特点,本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能够稳定机体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的整体肌群,即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2核心力量的作用机制分析2.1核心力量的解剖学作用机制分析骨盆带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

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

由于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

因此,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的肌肉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13]。

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竖脊肌与腹肌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

例如,在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过程中,运动员强有力的左腿支撑和右腿的积极蹬、转、挺,促进骨盆、髋关节、腰部相关肌群参与工作,形成肌肉动量由下而上的转移。

强有力的核心肌肉对投掷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椎体、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组成脊柱的前柱,起传递重心的作用;后柱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小关节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在脊柱运动中起张力带作用。

2.2核心力量的生理学作用机制分析根据脊柱的功能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稳定肌通常位于脊柱深部,起于脊椎,多呈腱膜状,具有单关节或单一节段分布的特点,以慢肌为主,耐力性活动时被激活,稳定肌群主要有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这些肌群通过离心收缩控制锥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

运动肌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呈梭状,具有双关节或多关节分布,以快肌为主,在爆发性活动时被激活,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量,通过向心收缩控制锥体的运动,如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这些肌肉控制脊柱运动并且应付作用于脊柱的外力负荷,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脊柱运动和稳定性调节[13]。

根据人体的解剖位置关系,可以将核心肌肉分为整体肌肉和局部肌肉。

整体肌肉包括竖脊肌、臀大肌,它们大多处于身体浅表位置,多为长肌,连接着胸廓和骨盆,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矩并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它们负责脊柱运动和方向的控制。

局部肌肉包括多裂肌、椎旁肌,这些肌肉通常起于脊柱或分布于脊柱深层,它们控制脊柱的曲度以及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收缩时一般不会造成肌肉长度的变化和运动范围的改变。

腹横肌是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腹横肌是腹部阔肌中最薄的肌肉,其纤维环绕腹部,经胸腰筋膜与各个椎体的横突、棘突相连。

腹横肌产生外侧的张力横向箍紧腰椎,通过增加腹内压对抗外力的作用以及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在核心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裂肌是腰部椎旁肌群中最大和最内侧的肌肉,其位于棘突两侧,腰背筋膜的内侧缘。

多裂肌的强直性收缩可以增加脊柱节段间的稳定性,对腰椎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力,躯干深层的椎旁单关节肌肉,如横突间肌和棘突间肌有利于核心稳定性的维持。

胸腰筋膜的后层主要为背阔肌筋膜,附着于棘突,维持矢状面的稳定性,胸腰筋膜中层附着于横突,可维持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

腰方肌是腰椎稳定的一个重要肌肉,腰方肌的等长收缩可以帮助呼吸,增加腹内压,也可以维持脊柱在额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14]。

2.3核心力量的神经学作用机制分析2.3.1“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学说在脊柱稳定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中,1992年Panjabi提出了“三亚系模型”理论,即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

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主要由锥体、椎骨关节突和关节囊和脊柱韧带等组成。

主动亚系特指相关肌肉和肌腱,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它通过深层和浅层肌群间(即稳定肌和运动肌)协调活动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神经亚系特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它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实现稳定性的维持,脊柱就是通过3个亚系之间相互协调作用实现稳定性。

椎骨、椎间盘、脊韧带构成了被动亚系,也称为内源性稳定系统;脊柱周围的肌肉、肌腱、内压构成了主动亚系,亦称外源性稳定系统;神经控制亚系控制被动亚系和主动亚系,使它们协调起来实现脊柱稳定,这三个子系相互依存,互为代偿[15]。

被动亚系是由椎体、椎间关节、关节囊、脊柱韧带、椎间盘等结构组成。

它们在脊柱活动中起着支撑作用。

在脊柱的中心区域,被动亚系作为本体感受器感觉椎体位置的变化,并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反馈信息。

对于同一部位的不同运动形式,被动亚系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