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试卷】福建省2017年6月历史会考试卷
福建省高二年历史会考必修二阶段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高二年历史会考必修二阶段考试第一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50%,50题,每题1分)1、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A、器的使用B、耕的出现C、犁的使用D、型灌溉工业的出现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A、.四川都江堰B、扬州古运河C、关中郑国渠D、河北赵州桥3、“你耕田来我织岂有此理,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①自给自足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注重生产工具的革新④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图片可以反映汉代普遍使用的犁或犁耕的是()。
A B C D5、某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
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6、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晚上“市”门紧闭7、下列有关宋代商业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设在城中特定的位置,与住宅区分B、“市”的启闭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C、县城以下的乡村一般禁止设“市”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8、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仔细阅读图上文字。
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①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作坊②针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④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D、明清时期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会考试卷】福建省2016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机密★2016年6月18日启用前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2016.6.18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4页。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与图1所示疆域对应的朝代是A.秦朝 B.唐朝C.元朝 D.清朝2.有学者认为,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是最为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是A.宗法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春写的一首诗。
导致。
匹万万人齐下泪’的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4.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5.“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兵”指的是A.红军 B.八路军C.新四军 D.解放军6.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
其中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7.某次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该“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图2场景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两岸实现停火B.两岸民间交往的启动C.两岸认同一个中国原则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9.“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历史).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1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l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60分)注意事项:1.第I 卷共4 页。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A.血缘B.地域C.财产D.宗教2.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3.《清史稿》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4.图2的庆祝活动最早应该出现于A.1912 年B.1919 年C.193D.1949 年5.19五四运动标志着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导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
“这里”是指A.南昌B.广州C.上海D.福州7.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
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A.“乒乓外交”B.“一边倒”的基本方针C.“另起炉灶”的基本方针D.“求同存异”的方针8.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9.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美国首任总统是A.华盛顿B.富兰克林C.林肯D.布什10.图3 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
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北约与华约的建立12.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B.由英国等国发起C.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13.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
2017级高中学生福建省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历史考试说明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本考试说明,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测查的内容及评定标准与本说明中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要求相对应;其评价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基础上,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与本考试的考查功能、目标定位作适当的调适。
2.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参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列“学业质量标准”1、2确定。
命制试题要注意:一是选取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二是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更注重对各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三是测试目标能反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要求;四是试题在立意、设问、答案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可操作;五是题型设置和题型分数比例要满足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有层次、多维度创设试题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初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三、考试目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提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初步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会考试卷】2017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首次成功试开采“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外形似冰,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C.“可燃冰”储量大,可无节制开采D.“可燃冰”的开采,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氨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3.危险化学品必须贴有警示标识。
乙醇的包装箱应选用的标识是( )A B C D4.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0.8 mol H2O B.0.5N A个H2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标准状况下22.4 L O2D.1.7 g NH3 (NH3的摩尔质量是17g/mol)5.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CO 2B .NeC .HClD .NaCI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是( ) A .用硫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漂白银耳 B .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改善缺铁性贫血 C .烹调中加料酒和食醋,增加食物的香味 D .用小苏打(NaHCO 3)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7.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一9~10一7m(1~ 100nm)之间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Fe(OH)3胶体B .CuSO 4 溶液C .NaNO 3 溶液D .KCl 溶液 8.实验室配制250 mL0.1 mol/L Na 2CO 3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9.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O 2与O 3B .H 2O 与H 2O 2C .126C 与146CD .CH 4与CH 3CH 310.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g +、K +、Cl —B .Ba 2+、Na +、SO 42—C .H +、NH 4+、CO 32—D .Na +、H +、NO 3—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Fe + Fe 3+ == Fe 2+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 OH —== H 2OC .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CO 32—+ 2H + == H 2O + CO 2↑D .氯化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uCl 2 + 2OH —== Cu(OH)2↓+ 2Cl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B .用量筒量取10.0 mL 浓硫酸并在量筒中稀释C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浓NaOH 溶液清洗 1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没有甜味,不属于糖类 B .普通食醋中约含有3%~5%的乙酸 C .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中含有蛋白质 D .许多水果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类化合物 1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O 3 +H 2O == H 2SO 4B .2Mg + CO 2 ===点燃2MgO + CC .CaCO 3===高温CaO + CO 2↑ D .3HCI +Fe(OH)3 ==FeCl 3 +3H 2O15.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钢铁生锈 B .木柴燃烧 C .冰雪融化 D .食品腐败 16.右图是某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该有机物结构简式是( )A .CH 3CH 3B .CH 2=CH 2C .CH 3CH 2OHD .CH 3COOH 17.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甲烷完全燃烧:CH 4 +2O 2 点燃−−−−→CO 2 + 2H 2OB .乙烯通入溴水中:CH 2=CH 2 + Br 2 —→ CH 2BrCH 2BrC .甲烷与Cl 2光照条件下反应:CH 4 + Cl 2 光照−−−−→CH 3CI + HCl D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nCH 2=CH 2−−−−−−→一定条件下[22n CH CH ]-18.右图为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片溶解 B .锌片为正极 C .铜片质量减少D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9.合金在生产及科研中具有广泛的作用。
(完整word版)2018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包含答题卡及参考答案)

姓名会考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机密★2018年6月16日启用前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会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会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会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姓氏寻根”“族谱编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2.秦朝三公九卿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键入文字]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刺史3.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A.采取武装起义方式B.在南京建立了政权C.制定了纲领性文件图1D.推翻了清朝统治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的起点分别是A.1912年 1919年B.1919年 1949年C.1921年 1945年D.1921年 1949年6.从图2到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可以提炼出[键入文字]图2 遵义会议会址图3 飞夺泸定桥图4 过草A.五四精神B.井冈山精神C.长征精神D.抗战精神7.1940年,中国军队在华北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8.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卷

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卷(全卷共6页,四大题,3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笔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
“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 B.商朝C.西周 D.秦朝3.小华请你提供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你给他的应该是A BC D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祖冲之——活字印刷术B.华佗——《本草纲目》C.毕升——火药D.蔡伦——造纸术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6.下面关于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海外贸易发达B.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苏湖熟,天下足”D.景德镇的丝织品精美绝伦7.我们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常常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为天下人谋永福8.将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是A.魏源 B.严复C.康有为 D.梁启超9.福州工艺“三宝”中有“一宝”被誉为“天下惊无双,人间疑独绝”,它是脱胎漆器。
其他“两宝”是①景泰蓝②纸伞③寿山石雕④角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赔款白银4.5亿两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1.“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12.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2017年6月17日启用前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会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会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会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1卷 (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A.创立三公九卿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 .设置军机处2.据图1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中文字注释:x 1894 重要战场及年代)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国民大革命D .土地革命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图2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直是A .兴中会成立B .中国同盟会成立C .湖北军政府成立D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5.“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
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十四年抗战”始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图3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图3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A.1949年 B.1992年 C.1997年 D.1999年8.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其中,推动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中苏建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 尼克松访华9.2001年,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
它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该组织是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l0.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
下列措施中,属于梭伦改革的是A.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实行“陶片放逐法”11.《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该条款主要限制了国王的A.立法权 B.军事权 C.司法权 D.财政权12.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
据图4内容判断,该知识结构的主题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图413.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
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4.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A.提倡国货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业救国运动 D.第二次世界大战15.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兴起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6.“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该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7.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这一“途径”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 D.计划经济的推行18.1932 F 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19.1947 F,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一个旨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该协定指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协定20.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1.明朝中后期,公开以“异端”自居,反对礼教,抨击道学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2.四大发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与图5直接相关的发明是图5A.造纸术 B.指南针 C. 印刷术 D. 火药23.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其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是A·隶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24·维新变法时期,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的人物是A·林则徐 B.魏源 C.梁启超 D.严复25.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舌、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A.新道德和旧道德 B.自由和平等C.新文学和旧文学 D.民主和科学26.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它推动了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2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28.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一号D.神舟五号29·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30.深刻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A·《哈姆雷特》 B.《唐璜》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小题。
每小题8分。
共40分)31.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I)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该法律文件颁布于何时?(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
(2分)32.制作学习卡片是积累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片一主题: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大事记卡片二主题:20世纪50--7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1)根据卡片一,指出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2分)(2)根据卡片二,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
(4分)(3)综合卡片内容,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2分)33.鸦片战争以后,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势力进入东南五口,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
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信基督教的人群。
材料二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放“东南五口”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
(2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4分)3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材料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其开始的标志。
(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分)35.思想解放运动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他的作品(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艺术家、高利贷者、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和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阶级和职业的人。
——摘编自吴泽义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材料三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