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课文解析第三单元-小石潭记解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文解析第三单元-小石潭记解题答案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注释】①钴 (gǔ mǔ)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 , 熨斗。②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③颠委:首尾,这 里指上游和下游。④啮:侵蚀。⑤亟:屡次。⑥款:叩, 敲。⑦潨(cōnɡ)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当__时__的__社__会__苛__捐__杂__税__繁__重__,__老__百__姓__为__了__躲__避__捐__税__,__只__能__ _入__山__开__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砍__倒__竹__子__,__开__辟__出__一__条__道__路__,__看__见__下__面__有__一__个__小__潭__,__潭__ _水__格__外__清__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青__葱__的__树__木__,__翠__绿__的__藤__蔓__,__蒙__盖__缠__绕__,__摇__曳__牵__连__,__参__差__ _不__齐__,__随__风__飘__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2.作者是如何描写游鱼的?写出了游鱼什么样的特点? _作__者__采__用__动__静__结__合__的__写__法__来__写__游__鱼__,__“_佁__然__不__动__,__俶__尔___ _远__逝__,__往__来__翕__忽__”_,__写__出__了__游__鱼__活__泼__的__特__点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的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的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的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小石潭记》的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1、解释句子中画线的实词: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_________________参差:_________________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_________________翕忽:_________________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_________________悄怆: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句子中画线的虚词: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⑴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络”,缠绕。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zhú( ) qīng liè( ) pèi huán( )jìliáo( ) ( yǐ) ()然( chù)()尔( xi )()忽犬牙(cī)()互( qiǎo )()怆幽( suì)()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隔篁竹,,如鸣珮环。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总体写游鱼大体数量和潭水空明清澈的句子是“_ 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特点的句子是“_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的句子是“_ _,”。

(5)山川之美,自然之盛,自古就是文人学士的讴歌对象。

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总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环境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落英缤纷_”。

(《桃花源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潭,在柳宗元笔下,也是亲切可爱:“为坻,为屿,为,为岩。

,,”。

(《小石潭记》)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柳宗元时才真正确立,而“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最杰出的代表。

《小石漕记》就是其中的经典名篇。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韩昌黎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著有《柳河东集》。

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D.古体诗种类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泛,篇幅长知不限。

4.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_(2)闻水声闻:(3)为坻,为屿,坻:_(4)青树翠蔓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6)怡然不动怡然:(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 翕忽:(8)悄怆幽邃悄怆: 邃:_(9)以其境过清清:5.一词多义。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在我们平凡的学⽣⽣涯⾥,相信⼤家⼀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个知识的泛称。

想要⼀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1、本⽂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中突出表现了“⼩⽯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中突出地表现了“⼩⽯潭”全⽯为底、潭⽔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潭——潭中景物——⼩潭源流——潭中⽓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潭-“⼼乐之”(愉悦的⼼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情)观鱼后——“凄神寒⾻,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情)可以看出作者借⼭⽔求解脱⽽⼜最终⽆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也是为了摆脱抑郁⼼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来侧⾯写出潭⽔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林,⽔声,奇⽯,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间词话》中写到“⼀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情?浏览最后⼜是怎样的⼼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乐’⼀‘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失败被贬,⼼中愤懑难平,因⽽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的⽔声,因⽽“⼼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境便会⾃然流露出来,⼼中⽆⽐悲痛。

这从“寂寥⽆⼈,凄神寒⾻,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第⼀段描写⼩⽯潭的概貌,采⽤了什么⼿法;第⼆段写潭⽔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法;第三段写潭⽔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段采⽤了移步换景的⼿法,第⼆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

(11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2分)(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2分)【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⑵像狗牙那样【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小题3】⑴水尤清冽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

“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

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第10课 小石潭记答案解析

第10课 小石潭记答案解析

第10课小石潭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幽邃.(suì)B.为坻.(chí)为嵁.(kān)为屿.(yǔ)C.参差..(cēn cī)佁.然(yǐ)卷.石底(quán)D.俶.尔(shū)翕.忽(xī)悄.怆(qiǎo)【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答案】B【解析】分析四个选项中加点词:A项,“西”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西;B项,“居”是停留的意思;C项项,“凄”是使动用法使……凄凉;D项,“西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故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

3.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答案】D【解析】A项,用;B项,而;C项,来;D项,因为。

故选D。

4.选出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水尤清冽C.卷石底以出D.似与游者相乐【答案】A【解析】A项,属于比喻。

故选A。

5.下列词语用法不同的是()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答案】B【解析】A项,闻:听到;B项,许:地方/左右;C项,其:它的;D项,差:长短不齐。

故选B。

6.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答案】D【解析】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应选D。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B.凄.神寒.骨C.日光下.澈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答案】B【解析】A项,“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小石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

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点拨:本题可以引导同学们先掌握文章线索,再来理解文章内容,进而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游记的线索: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二、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试做具体分析。

点拨:本题意在引导同学们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由此感受作者在文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回答本题一定要在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

参考答案: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由“隔篁竹”听到淙淙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

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

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境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

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

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

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荒远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三、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点拨:小石潭的美,文中比较集中清楚地交代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假如我也能坐在小石潭边,一定会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周围环境的宁静,鱼儿在快乐地游动,我会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
..差互
{
4.凄.神寒.骨
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重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的把握,回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语境来把握。

参考答案:1.向西 2.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 3.像狗的牙齿一样
4.凄、寒: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五、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

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姚鼐《登泰山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①语言简洁、优美。

②描写细致生动。

③善于捕捉景色特征,突出表现景色的独特性。

④寓情于景。

柳宗元在写山水游记的时
候,更加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满井游记》不但写景,更注意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人,使原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然的游春图。

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峡江寺飞泉亭记》通过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记述,把飞泉亭及其景观描写得异常具体形象。

不仅写出飞泉亭自身的奇伟秀美,还写出它的环境特色和游人的感受。

读后使人有心胸旷达、怡情悦性的感觉。

《登泰山记》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表达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些游记都是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或对山水风光的赞美。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在被贬谪后,为了排遣郁闷孤寂的心情去游览而写的,欢乐的心情都是暂时的,只要一经凄清的环境触发,就又回到了忧伤、悲凉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