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报告

 关于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报告
 关于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报告

关于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报告

篇一: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

报告撰稿人:***,***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自制水电解器、试管、导线、直流电源、铁

制电极、少量稀硫酸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究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

的初步能力。

通电

实验原理:2H2O ==2H2↑+O2↑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电路(如下图)

2.装入1:10的稀硫酸溶液(液面高于电极0.5cm).

3.将两支试管装满溶液各自放入正极、负极。

4.打开直流电源,将电压调至12V进行电解。

5.观察和记录两极产生气泡的多少和速度、收得可检验量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所收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以及检验氢气和氧气的

直观效果、操作是否简便等。

6.检验生成的气体。

7.运用上述装置,将直流电压依次升高到24V和36V分别进行实验。注意练习实验操作,对比电解速度及直观效果。

五.实验现象:

1.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生成,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大,体积比小于1:2

2.检验气体时,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积大的气体点燃时有爆鸣声。

3.直流电源电压从12V升高到24V时,两个试管中生成的气体的速

度明显加快;由24V升高到36V时,生成气体的速度继续加快。

六.实验结论:

1.水在接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水时,所通直流电的电压越大,电解速度越快。

3.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使O2的溶解量大于H2的溶解量,会消耗少量O2,所以会使所得H2和O2体积比偏离2:1

篇二: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按二比一的比例组合而成,采用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已根据相关原理发明了瓶装电解水、电解水制氧机及电解水制氢等,并将更深入的研究进行优化取得最小成本最大利益的成功。

(三)参考文献:

《201*-201*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分析报告》;专业文献;中学化学教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3.学习用正交表的方法寻找电解水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和试验成功的关键;

4.通过本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化学实验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品质和实验习惯。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

名称试管导线直流电源铁制电极铂电极铜电极电压表

型号18*180

数量两只两根一个两个两个两个一个

试剂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描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电解,反应式如下通电2H2O ==2H2↑+O2↑

其中影响电解水的因素有很多,本实验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该实验的影响来探究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二)实验过程设计:1.连接好电路(如下图)

2.装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液面高于电极0.5cm). 3.将两支试管装满溶液各自放入正极、负极。4.打开直流电源,将电压调至所要求大小进行电解。

5.运用上述装置,按照下表分别进行实验。6.注意练习实验操作,对比电解速度及直观效果。

(三)实验观测点及观测指标

1.观察和记录两极产生气泡的多少和速度、收得可检验量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所收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以及检验氢气和氧气的直观效果、操作是否简便等;2.检验生成的气体。

五、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不同电解质溶液配制:计算配制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并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开始实验时控制好电流以防电压过大将电压表损坏。六、起止时间进程安排:

安装装置后,确保其安全性及可行性,依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记录结果。

篇三:九年级化学电解水

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

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原因是;

(5)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2分)28、(12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

的气体能,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产生

的气体是。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3)水通电后发生变化,符号表达式为。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测得了分别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从第7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

约为2:l,可能的原因是。

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按二比一的比例组合而成,采用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已根据相关原理发明了瓶装电解水、电解水制氧机及电解水制氢等,并将更深入的研究进行优化取得最小成本最大利益的成功。(三)参考文献: 《2011-2015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分析报告》;专业文献;中学化学教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3.学习用正交表的方法寻找电解水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和试验成功的关键; 4.通过本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化学实验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品质和实验习惯。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名称型号数量

仪器试管18*180两只 导线两根 直流电源一个 铁制电极两个 铂电极两个 铜电极两个 电压表一个 试剂不同浓度的氢 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描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电解,反应式如下通电 2H2O ==2H2↑+O2↑ 其中影响电解水的因素有很多,本实验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该实验的影响来探究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二)实验过程设计: 1.连接好电路(如下图) 2.装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液面高于电极0.5cm). 3.将两支试管装满溶液各自放入正极、负极。 4.打开直流电源,将电压调至所要求大小进行电解。 5.运用上述装置,按照下表分别进行实验。

密码学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密码学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班内序号): 2015年 12月 25 日 —————————————————————————— 装 订 线———————————————————————————————— 报告份数:

实验一棋盘密码 一.实验目的 编写实现棋盘密码体制的程序并进行验证 二.实验要求 1.能对明文中出现的26个英文字母(包括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加密。2.从键盘输入密钥并输出棋盘进行验证。 3.能对给定的明文或密文进行正确的加密和解密。 三.实验原理 古代最早的棋盘密码体制是这样的:将26个字母排列在一个5*5的方格里,其中i 和j填在同一个里,每个字母对应一数αβ,其中αβ分别是该字母所在的行、列标号。这样就可以将明文的字母集合转换成密文的数字集合。 四.实验步骤 1.编写实现棋盘密码体制的程序,包括加密和解密。 2.运行程序,输入棋盘密钥。 3.选择加密,并输入明文,根据棋盘验证加密结果是否正确。 4.选择解密,并输入密文,根据棋盘验证解密结果是否正确。 5.流程图: 五.实验结果

实验二仿射密码 一.实验目的 编写实现仿射密码体制的程序并进行验证。 二、实验要求 1 给出仿射密码的的加密程序。 2 要求密钥从键盘输入。 3 掌握仿射密码的密码译制,弄清其加密过程。 三、实验原理 令P = C = Z26 , K = { (a,b) ∈Z26 * Z26 },对任意的(a , b) ∈K,定义:加密:y = e k(x) = (a * x + b) mod 26, 解密:d k(y) = a -1 ( y - b) mod 26 . a , b 为密钥,密钥空间为26 ×26。 在加密的过程中,要使所加密有唯一的解,必须满足a 与26互素。这是由下面的定理得出。 定理:设 a ∈Z m , a 为任意的,b ∈Z m ,同余方程: a * x ≡ b mod m 有唯一解的充要条件是:a 与m 互素。 四、实验流程

【实验报告】关于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报告

关于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 报告撰稿人:***,***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自制水电解器、试管、导线、直流电源、铁制电极、少量稀硫酸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究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 的初步能力。 通电 实验原理:2H2O ==2H2↑+O2↑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电路(如下图) 2.装入1:10的稀硫酸溶液(液面高于电极0.5cm). 3.将两支试管装满溶液各自放入正极、负极。 4.打开直流电源,将电压调至12V进行电解。

5.观察和记录两极产生气泡的多少和速度、收得可检验量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所收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以及检验氢气和氧气的直观效果、操作是否简便等。 6.检验生成的气体。 7.运用上述装置,将直流电压依次升高到24V和36V分别进行实验。注意练习实验操作,对比电解速度及直观效果。 五.实验现象: 1.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生成,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大,体积比小于1:2 2.检验气体时,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积大的气体点燃时有爆鸣声。 3.直流电源电压从12V升高到24V时,两个试管中生成的气体的速 度明显加快;由24V升高到36V时,生成气体的速度继续加快。 六.实验结论: 1.水在接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水时,所通直流电的电压越大,电解速度越快。 3.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使O2的溶解量大于H2的溶解量,会消耗少量O2,所以会使所得H2和O2体积比偏离2:1 一、文献综述:

现代密码学实验报告

现代密码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段桂华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时间2016年4月

实验一密码算法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密码学中经典的对称密码算法AES、RC4的算法原理。 2.掌握AES、RC4的算法流程和实现方法。 [实验预备] 1.AES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流密码RC4的密钥流生成以及S盒初始化过程。 [实验内容] 1. 分析AES、RC4的实现过程。 2. 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过程编程实现。 3. 完成字符串数据的加密运算和解密运算 输入十六进制明文:11223344556677889900AABBCCDDEEFF 输入十六进制密钥:13579BDF02468ACE1234567890ABCDEF [实验步骤] 1. 预习AES、RC4算法。 2. 写出算法流程,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过程编程实现。 3. 输入指定的明文、密钥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4. 自己选择不同的输入,记录输出结果。 写出所编写程序的流程图和运行界面、运行结果。 一、AES算法 1、AES算法简介 AES 是一种可用来保护电子数据的新型加密算法。特别是,AES 是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的迭代式对称密钥块密码,并且可以对 128 位(16 个字节)的数据块进行加密和解密。与使用密钥对的公钥密码不同的是,对称密钥密码使用同一个密钥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由块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与输入数据具有相同的位数。迭代式密码使用循环结构来针对输入数据反复执行排列和置换运算。 2、算法实现及流程 以加密函数为例,如下所示,首先对密钥进行预处理密钥扩展,然后明文进行Nr(Nr与密钥长度有关)次迭代运算,包括字节替换SubBytes、移位行运算ShiftRows、混合列运算MixColumns、以及轮秘钥加密AddRoundKey。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报告

探究饱和食盐水的电解 【实验目的】1、巩固、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 2、练习电解操作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5、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验猜想】以铜丝或铁钉为阴极,碳棒为阳极,饱和食盐水为电解液,最终会生成H2 和Cl2 【仪器和试剂】 仪器:具支U型管、玻璃棒、铁架台2个、碳棒、粗铁钉或铜丝、导线、直流电源、玻璃导管、试管、酒精灯、橡胶管、烧杯等。 试剂:饱和食盐水、淀粉碘化钾试纸、酚酞试液、NaOH溶液等。 【看现象得结论】 现象结论 阴极(铜丝/铁钉)有大量气泡生成; 阴极附近溶液变红; 收集的气体,在酒精灯处 点燃,发出爆鸣声。 2H++2e-===H 2 ↑ (2H 2 O+2e-===2OH-+H 2 ↑) 由于该反应使溶液变为碱 性,使酚酞变红 阳极(碳棒)有大量气泡生成; 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 味; 生成气体使湿润淀粉碘 化钾试纸变蓝; 2Cl--2e-===Cl 2 ↑(部分Cl 2 溶于水中,水呈现出黄绿色) 2I-+Cl 2 ===I 2 +2Cl-

以上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原理】 1、常见阳离子放电顺序: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Ag+、Au2+———————————————————————————→ 逐渐增强 常见阴离子放电顺序: SO42-、NO3-、OH-、Cl-、Br-、I-、S2- ————————————————→ 逐渐增强 饱和食盐水中的离子有Na+ 、Cl-、H+、OH-,按照放电顺序,阳离子应该是H +先放电,被还原为H 2 ,阴离子应该是Cl- 先放电,被氧化为Cl 2 。 电池总反应: 通电 2NaCl+2H2O —→ 2NaOH + Cl2↑+ H2↑ 2、由于H 2 密度比空气小,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爆鸣法验证 Cl 2 为黄绿色气体,有刺鼻性气味,有毒,且由于2I-+Cl 2 ===I 2 +2Cl-,I 2 遇 淀粉后,显紫色,则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检验结果为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污染性酸性气体,则用NaOH吸收尾气。 【实验步骤】 取药品—→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如下)—→装药品(取70—80ml饱和食盐水,滴加2-3D酚酞,在烧杯混匀后再倒入U形管中)—→检查气密性—→通电开始反应(20-30V)—→检验产物 具支U形管检查气密性方法: 1、U形管上面一个大口和左右两端的两个小口塞紧,从另一个大口向U形管里 面加水,若水面在另一端缓慢上升,最后两边液面相平,则漏气;如果两边的液面始终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则说明不漏气。这是物理上的“连通器” 原理。 2、或者将U形管内倒入适量水,上面两个大口塞住,左右两个小口连接导管, 其中一端堵住,另一端导管上下移动,若U形管内液面上下浮动,则说明气

电解水实验

设计实验课程论文 题目:电解水实验教学研究 学生姓名:xxx 导师姓名:xxx 院别: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系别:化学 专业:化学教育 年级:2009级 学号: 0906******* 0906******* 0906044700209060447003完成日期2012年4月24日

电解水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目前电解水实验是中学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不仅为探究水分子的构成提供了有用资料,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在现行的实际操作中,用纯水电解无论用何种材料做电极,外加电压加大至12V,要收集到一定体积氢气和氧气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即实验效果不明显。因此,为使实验效果明显,中学教师往往会加人一定浓度的NaOH或H2SO4溶液。因而影响该实验效果的因素有电极材料、外加电压、温度,还有加入的NaOH或H2SO4的浓度等。 一、前言 理解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中电解水的原理及其规律;了解水的元素组成及其比例;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了解电解质对电解的作用;探究各因素对电解水实验的影响,寻求最优实验条件;掌握正交实验法探究实验条件的原理及操作;培养学生“以教师姿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原理: 1、正交实验设计是安排多因素实验、寻求最有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部分实验结果的全面分析了解全面实验情况,找出最优水平组合。 2、水可以被直流电源还原和氧化,负极还原为氢气,正极氧化为氧气,理论上氢氧比例为2:1。水中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通电的情况下,氢离子向负极移动,而氢氧根离子向正极移动,氢离子得负极电子而变成氢气,氢氧根在水参与下失去电子而得到氢离子和氧气,得到的氢离子又移向负极,从而接通外部电源成为回路。 电解水方程式: 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2∶1。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所以要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率,可加适量的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电解能力。而电解液浓度、电极材料、两电极间的距离和电压都是影响实验的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仪器:低压直流电源、碳棒、铁丝、保险丝、量筒 试剂:硫酸5%、10% 、15% 四、实验部分 1、实验装置图

电解水的实验

电解水的实验 通电分解水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之一,也是中考化学的一个重要的考查点。现举例对其考点进行分析如下: 1、紧扣课本考基础 例1.如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1:2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从图中要以看出,试管a连接电源的负极,试管b连接电源的正极;且试管a 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约是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的两倍。所以,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H2 ,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O2,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二者体积比为2:1,故选答案C。 2、图示反应考查实质 例2.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2)从图中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3)列举一个你学过的符合图示的化学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给出的物质的结构模型可知,甲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则甲物质属于化合物。从图示可以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甲物质的分子破裂成原子,这些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乙物质和丙物质的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并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过程刚好可以用该微观示意图来表示。通电 答案:(1)甲(2)①③(3)2H2O === O2↑+ 2H2↑ 3、分析数据设埋伏 例3.某学习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测定两管收集到气体体积如下: 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二者体积比的理论值是________;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中气体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___分钟起管A和管B产生的气体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值。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从理论上讲,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电解开始阶段两管中气体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开始阶段氧气和氢气在水中溶解未达到饱和状态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所以开始阶段产生的气体体积不符合理论比值。从第四分钟开始,每分钟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接近理论值。 通电 答案:(1)2H2O === O2↑+ 2H2↑ (2)氧气;氢气;1:2 (3)因为开始阶段氧气和氢气在水中溶解未达到饱和状态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所以开始阶段产生的气体体积不符合理论比值(4)4

1密码学-DES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实验(实习)名称对称密码实验(实习)日期得分指导教师 系计软院专业网络工程年2011 班次 1 姓名学号20111346026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和特点 2.理解DES算法的加密原理 二.实验内容 第一阶段:初始置换IP。在第一轮迭代之前,需要加密的64位明文首先通过初始置换IP 的作用,对输入分组实施置换。最后,按照置换顺序,DES将64位的置换结果分为左右两部分,第1位到第32位记为L0,第33位到第64位记为R0。 第二阶段:16次迭代变换。DES采用了典型的Feistel结构,是一个乘积结构的迭代密码算法。其算法的核心是算法所规定的16次迭代变换。DES算法的16才迭代变换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一次迭代变换都以前一次迭代变换的结果和用户密钥扩展得到的子密钥Ki作为输入;每一次迭代变换只变换了一半数据,它们将输入数据的右半部分经过函数f后将其输出,与输入数据的左半部分进行异或运算,并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有半部分,原来的有半部分变成了新的左半部分。用下面的规则来表示这一过程(假设第i次迭代所得到的结果为LiRi): Li = Ri-1; Ri = Li-1⊕f(Ri-1,Ki);在最后一轮左与右半部分并未变换,而是直接将R16 L16并在一起作为未置换的输入。 第三阶段:逆(初始)置换。他是初始置换IP的逆置换,记为IP-1。在对16次迭代的结果(R16 L16)再使用逆置换IP-1后,得到的结果即可作为DES加密的密文Y输出,即Y = IP-1 (R16 L16) 三.流程图&原理图

流程图

DES原理图

实验6-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演示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操作技能; 2、初步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讲解方法; 3、探索、设计电解水器的代用装置。 二、实验原理 水的电解: 阴极反应: + -H 2↑ 阳极反应:4OH --4e -→2H 2O+O 2↑ 总反应:2H 22↑+O 2↑ 饱和NaCl 溶液的电解 阴极反应:2H ++2e - 阳极反应:2Cl --2e -→Cl 2↑ 总反应:2NaCl+2H 22+Cl 2↑+2NaOH 三、主要仪器、材料与药品 霍夫曼电解水器、直流低压电源、具支U 形管、带刻度试管、石墨电极、铁电极、导线、烧杯、玻璃棒; 固体NaOH 、酚酞试液、淀粉KI 试纸、NaCl 饱和溶液。 四、实验内容 1.水的电解 用霍夫曼电解水器电解水 1、检查气密性 关闭霍夫曼电解水器(图6-8)上部的两个旋钮,然后向贮液器中加入水,观察贮液器中水面的变化,若无变化,证明气密性良好,若下降了,则应在活塞处涂抹凡士林或将下部电极处的塞子塞紧(本实验

中的现象:贮液器中水的页面并没有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 2、打开霍夫曼电解水器上部两个旋钮,由贮液器加5%的NaOH溶液到刻度中最高刻度处,赶尽气泡后关闭旋钮,连接导线与直流低压电源; 3、接通电源,调节电压为20V时,可看到刻度管内有大量气泡,约10min,可看到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阳极的2倍(本实验现象:阴极产生的气体约为阳极的2倍); 4、打开阴极旋钮,用溶液把气体压进小试管,点燃,发生爆鸣,证明 是H 2。再打开阳极旋钮,用同法收集气体,余烬试之,复燃,说明是O 2 。(本 实验中的现象:收集阴极产生的气体,点燃后发生爆鸣,将带火星的火柴梗移至阳极管口,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图6-8 霍夫曼电解水器 2.饱和NaCl溶液的电解 如图6-10,向具支U形管中滴加饱和NaCl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处,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接通低压直流电源(6-12V)。可看到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在阴极区,溶液变红,在阳极区上方,用润湿的KI淀粉试纸试之,变蓝。(本实验现象:阴极区,溶液变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移至阳极区支管口,其变蓝)。

水电解实验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由已有知识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2,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3,让学生加强理解水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二、导入新课(提问) 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大家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这是它的什么性质?还有什么其他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还有水为液体,水的密度等) 那么水的组成是什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注意是元素。) 三、任务描述 1,用电解法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是2:1。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由电解水的实验推测水的组成。实验一定要精确,才能正确判断出水的组成部分和比例。 难点:电解水的具体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安全问题和具体步骤。 五、实验设计 实验仪器: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 实验试剂:蒸馏水、1:4稀硫酸。 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 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1,以此可以 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 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 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实验步骤: (可以叫两名同学上来协助实验,利于观察实验过 程和结果)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然后通电,让同学观察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

量。提问同学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提问学生,可以使他们回顾氧气和氢气燃烧的性质。) 注意要点: 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提问:有什么危险?答: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 六、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巩固他们之前已学的知识。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回答的好要及时表扬同学,给他们信心,回答错误,要及时纠正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多思考。 要求同学们讨论什么因素可以影响水电解实验的速度。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影响因素,并在有机会的时候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并能够使他们对化学反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更加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七、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过程,使同学们对于水的性质有更加深刻和具体的了解。 通电 水氢气+ 氧气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有氧元素组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练习:以下判断中是正确的有: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A,③只能说明H元素和O元素数量比为2:1;④这个结论就是错的)

密码学实验报告

密码学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密码学 实验日志 实验题目: DES (或AES )分组密码 实验目的: 熟悉分组密码加解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所提供的部分源程序的理解; 分组密码将明文分成一组一组,在密钥的控制下,经过加密变换生成一组一组的密文。具体而言,分组密码就是将明文消息序列 ,,,,21i m m m 划分成等长的消息组 ),,,,(),,,,(22121n n n n m m m m m m ++在密钥t k k k k ,,,21 =的控制下按固定的加密算法一组一 组进行加密,输出一组一组密文 ),,,,(),,,,(22121l l l l c c c c c c ++。 下面的实验以DES 算法为例,DES 算法明文分组长为64bit ,加密后得到64bit 的密文,输入初始种子密钥为64bit ,第8、16、24、32、40、48、56、64为奇偶校验位,实际的密钥长为56bit 。DES 加密过程由三个阶段来完成: (1) 初始置换IP ,用于重排明文分组的64bit 数据; (2) 相同结构的16轮迭代,每轮中都有置换和代换运算,第16轮变换的输出分为左右两半,并交换次序。 (3) 逆初始置换IP -1 (为IP 的逆)后,产生64bit 的密文。 实验要求: (1)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 (2) VC6.0编程环境。 (3) 提交完整的程序代码清单和详细的注释; (4) 要求有程序运行结果显示。当加密成功时,得到密文;输入相同的密钥,能将密文恢复成明文。 实验主要步骤: (1) 熟悉分组密码加解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所提供的部分源程序的理解; (2) 分析源程序中密码算法的加解密和子密钥生成等典型模块的主要功能,并对源程序加上注释; (3) 在已提供的部分源程序的基础上,添加源程序省缺的部分; (4) 对给定的消息分组进行加解密运算和验证。 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bool (*PSubKey)[16][48]; enum {ENCRYPT,DECRYPT}; //选择:加密;解密 static bool SubKey[2][16][48]; // 16圈子密钥 static bool Is3DES; // 3次DES 标志 static char Tmp[256], deskey[16]; //暂存字符串,密钥串

实验1

实验一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具体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词法分析器的功能 完成对源程序字符串的词法分析,输出形式是源程序的五类单词符号的二元式代码,并保存在文件中。 三、设计内容 选择以下三个任务之一,编写其词法分析程序。 1.初级任务 已知某语言标识符由小写字母、数字和下划线3种符号组成,起始字符为字母,结束符为字母或数字,且下划线字符两两不相连,对该标识符集,试写出描述它的正规式及DFA,编写识别它的程序。 分析:L=(a|b|c|......) D=(0|1|2 (9) 则描述带下划线的标识符集正规式为:L(L|D)*(_(L|D)+)* DFA如下图(参考): 注:可用状态转换矩阵代替状态图,方便计算机处理。 标识符的识别程序设计如下: Identifier() { char ch; L0:getch(ch); //读单词的第一个字符 if(ch>=?a?&& ch<=?z?) {L1:getch(ch);

If(ch>=?a?&& ch<=?z?|| ch>=?0?&& ch<=?9?) Goto L1; Elseif(ch==?_?) Goto L2; Else Goto L3; L2:getch(ch); If(ch>=?a?&& ch<=?z?|| ch>=?0?&& ch<=?9?) Goto L1; Else return error; } Else return error; L3:return Ok; } 以上程序仅供参考,读者可自行设计。 2.中级任务 ∑={d,. ,e,+,-},则∑上的正规式d*( . dd *∣ε )(e(+∣- ε∣)dd*ε∣) 表示的是无符号数的集合。其中d为0~9的数字。(详见课本P.53) 借鉴正规式到FA的转换规则(三条),试构造其自动机,然后确定化,需要时化简之,最后编写无符号数的识别程序。 实验预习提示 DFA的行为很容易用程序来模拟。 DFA M=(K,Σ,f,S,Z)的行为的模拟程序流程如下: K:=S; c:=getchar; while c<>eof do {K:=f(K,c); c:=getchar; }; if K is in Z then return (…yes?) else return (…no?) 根据该流程提示以及得出的无符号数的状态转换矩阵,编写程序代码。 3. 高级任务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Scientific inquiry experiment and model of experimenta l report

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4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 2、篇章2: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文档 3、篇章3:电解水探究实验报告文档 4、篇章4:九年级化学电解水文档 篇章1: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范文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实验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猜想 和假设实验方案数据处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 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 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 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实验报告_密码学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学号: 学生姓名: 班级:

实验三密码学实验 一、古典密码算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程实现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加深对古典密码体制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密码学奠定基础。 二、编译环境 运行windows 或linux 操作系统的PC 机,具有gcc(linux)、VC (windows)等C语言编译环境。 三、实验原理 古典密码算法历史上曾被广泛应用,大都比较简单,使用手工和机械操作来实现加密和解密。它的主要应用对象是文字信息,利用密码算法实现文字信息的加密和解密。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密码算法,以帮助读者对密码算法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 1.替代密码 替代密码算法的原理是使用替代法进行加密,就是将明文中的字符用其它字符替代后形成密文。例如:明文字母a、b、c、d ,用D、E、F、G做对应替换后形成密文。 替代密码包括多种类型,如单表替代密码、多明码替代密码、多字母替代密码、多表替代密码等。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典型的单表替代密码,恺撒(caesar)密码,又叫循环移位密码。它的加密方法,就是将明文中的每个字母用此字符在字母表中后面第k个字母替代。它的加密过程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函数:E(m)=(m+k) mod n 其中:m 为明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数;n 为字母表中的字母个数;k 为密钥;E(m)为密文字母在字母表中对应的位置数。例如,对于明文字母H,其在字母表中的位置数为8,设k=4,则按照上式计算出来的密文为L:E(8) = (m+k) mod n = (8+4) mod 26 = 12 = L

2.置换密码 置换密码算法的原理是不改变明文字符,只将字符在明文中的排列顺序改 变,从而实现明文信息的加密。置换密码有时又称为换位密码。 矩阵换位法是实现置换密码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将明文中的字母按照给的 顺序安排在一个矩阵中,然后用根据密钥提供的顺序重新组合矩阵中字母,从而 形成密文。例如,明文为attack begins at five,密钥为cipher,将明文按照每行 6 列的形式排在矩阵中,形成如下形式: a t t a c k b e g i n s a t f i v e 根据密钥cipher中各字母在字母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给定一个置换: 1 2 3 4 5 6 f = 1 4 5 3 2 6 根据上面的置换,将原有矩阵中的字母按照第 1 列,第 4 列,第 5 列,第 3 列, 第2列,第 6 列的顺序排列,则有下面形式: a a c t t k b i n g e s a I v f t e 从而得到密文:abatgftetcnvaiikse 其解密的过程是根据密钥的字母数作为列数,将密文按照列、行的顺序写出,再根据由密钥给出的矩阵置换产生新的矩阵,从而恢复明文。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部分对替代密码算法的介绍,自己创建明文信息,并选择 一个密钥k,编写替代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 2、根据实验原理部分对置换密码算法的介绍,自己创建明文信息,并选择一个密钥,编写置换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 五、总结与思考 记录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记录最终实现的程序执行结果。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报告

实验6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操作技能; 初步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讲解方法。 二、实验原理 饱和NaCl 溶液的电解: 阴极反应: ↑→++2H 2e H 2 阳极反应:↑→2-Cl 2e - 2Cl 总反应:2NaOH Cl H O 2H 2NaCl 222+↑+↑+通电 三、实验装置 电解饱和氯化钠及产物检验装置 四、主要仪器、材料与药品 直流低压电源、具支U 形管、石墨电极、铁电极、导线、浓42SO H 、固体NaOH 、酚酞试剂、淀粉KI 试纸、橡胶管、玻璃管、饱和NaCl 溶液、KSCN 试剂、稀42SO H 、镊子。 五、实验内容 1.饱和NaCl 溶液的电解 向具支U 形管中滴加饱和NaCl 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 处,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接通低压直流电源(24V),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可看到两个电极附近都有大量气泡。在阴极区,溶液变红,在阳极区具支U 形管口用润湿的淀粉KI 试纸试之,变蓝。阴极区的气体点燃有黄色火焰并伴有微弱爆鸣声。

反应本质:2NaOH Cl H O 2H 2NaCl 222+↑+↑+通电 -22-Cl 2I Cl 2I +=+ O 2H O 2H 222点燃+ 2.不换溶液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反接阴极和阳极。 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检验反应产物。关闭电源,将具支管内的灰绿色沉淀倒入试管,加入几滴稀42SO H ,震荡至沉淀溶解,滴加KSCN 试剂,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发现在铁电极的一侧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并且沉淀向下移动,在具支U 型管底部慢慢变为灰绿色,将具支管内的灰绿色沉淀倒入试管,加入几滴稀42SO H ,震荡至沉淀溶解,此时溶液为黄色,滴加KSCN 试剂,振荡,溶液由黄色变为血红色。阴极产生气泡,点燃火焰为黄色并伴有微弱的爆鸣声。 反应本质:+→2Fe 2e - Fe ↓=++ Fe(OH)OH 2 Fe 2-2 32Fe(OH) Fe(OH)????→?氧化性物质 O H 3 Fe H 3 Fe(OH)233+=+++ 3-3S CN Fe S CN Fe )(=++ ↑→++2H 2e H 2 O 2H O 2H 222点燃+ 3.更换新的饱和NaCl 溶液,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反接(铁电极做阳极,石墨电极做阴极)。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铁电极附近溶液变黄,且黄色渐渐向下移动,在具支U 形管底部生成灰绿色沉淀。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在Fe 电极具支U 型管口检验,未变色。在石墨电极上有气泡产生,经点燃,有黄色火焰并伴有轻微的爆鸣声。 反应本质:+→2Fe 2e - Fe ↓=++ Fe(OH)OH 2 Fe 2-2 32Fe(OH) Fe(OH)????→?氧化性物质 O H 3 Fe H 3 Fe(OH)233+=+++ 3-3S CN Fe S CN Fe )(=++ ↑→++2H 2e H 2 O 2H O 2H 222点燃+ 4.更换新的饱和NaCl 溶液,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石墨电极做阳极并将石墨电极连有的铁丝一并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铁电极做阴极。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电解时发现石墨电极上有气泡产生,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

电解水实验报告

电解水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水溶液中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通电的情况下,氢离子向负极移动,得电子形成氢气,氢氧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失电子,形成氧气和氢离子,形成的氢离子又往负极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点解速率慢,原因在于氢离子在阴极的电子形成氢气,在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导致水本来的电离平衡受到影响,阴极附近溶液带负电,吸引其他的正离子,影响氢离子在阴极被氧化,阳极原理也是如此。 加适量的电解质可以加快点解速率。本实验用的是10%的硫酸,硫酸浓度过大,实验不安全,过小不会对电解速率有多大的改善。实验装置:

霍夫曼水电解器 简易水电解器不足之处: 1.电极、试管均不固定,不便于气体的收集; 2、试管没有刻度,不易准确地判断气体的体积比,无法进行定量研究; 3、实验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收集气体时手与溶液接触,有腐蚀性; 4、实验无法反复使用; 5、电源装置比较笨重,携带不方便 霍夫曼水电解器不足之处:

1.重心偏高 2.固定困难 3.实验所需时间较长 4.压挤橡胶管部分检验气体时不太方便,极易损坏 5.在电解过程中漏斗中液面升高,易溢出 实验用品: ?仪器和装置: 霍夫曼水电解器,电极,低压电源,导线,烧杯,铁夹 ?试剂和材料: 10%硫酸,水,电极,10%碳酸钠溶液,电极,固体氢氧化 钠, 实验步骤: 1.用简易水电解器进行水的电解: ○1电极用粗铁丝制作,套于塑料管内,是两段裸露,用一大烧杯做电解槽,电解液用10%碳酸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 ○2用两支口径,长短都一样的事关收集电解形成的氢气和氧气,如图(简易水电解器图) ○3先将电解液注入烧杯中,两根电极挂在烧杯壁上,两支试管都灌满电解液倒扣在电极上。 ○4将电极与电源相连,通以12v的直流电流尽享点解。 ○5断电后对阴阳极气体进行检验。 2.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进行水的电解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 章节名称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仪器药品清单 第二章第三 节氯酸钾制备 氧气 MnO2 △ 2KClO32KCl+3O2↑ 仪器:酒精灯、中 试管、单孔胶塞、 导管、胶管、水 槽、集气瓶、铁架 台(带铁夹) 药品:氯酸钾、二 氧化锰、水 试 斜 前 第二章第三 节高锰酸钾制 备氧气 △ 2KMnO4 K2MnO4+MnO2 +O2↑ 仪器:酒精灯、中 试管、单孔胶塞、 导管、胶管、水 槽、集气瓶、铁架 台(带铁夹)、棉 花 药品:高锰酸钾、 水 试 斜 前 热 口 一 第二章第一 节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点燃 2P+5O2P2O5 仪器:集气瓶、双 孔塞、燃烧匙、导 管、胶管、止水 夹、烧杯 药品:红磷、水、 空气 动 第二章第一 节电解水 电解 2H2O2H2↑+O2↑ 仪器:试管(2)、 电极(2)、导线、 水槽、直流电源、 药品:水 加

第六章第二实验室制取2HCl +仪器: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胶 管、长颈漏斗药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仪器: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胶管、长颈漏 斗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第六章第一 节木炭还原氧 化铜 高温 C+2CuOCu+CO2↑ 仪器:中试管 (2)、单孔塞、酒 精灯、灯罩、导管 药品:木炭、氧化 铜、澄清石灰水 试 倾 离 之 将 第七章第三 节实验室制取 氢气的简易 装置 H2SO4+Zn=ZnSO4+H2↑ 仪器:中试管 (2)、单孔塞、导 管、铁架台(带铁 夹)、水槽 药品:稀硫酸、锌 粒

第七章第一点燃 2P 第七章第一 节灭火器原理 2HCl(浓)+Na2CO3=2NaCl+ CO2↑+H2O 仪器:胶塞、小试 管、具支锥形瓶、 胶管、线 药品:浓盐酸、碳 酸钠 第三章第三 节过滤 仪器:大、小烧 杯、漏斗、滤纸、 玻璃棒、铁架台 (带铁圈) 药品:浊液 一 第三章第三 节蒸馏 仪器:铁架台(带 铁夹)、石棉网、 蒸馏烧瓶、单孔 塞、温度计、冷凝 管、尾接管、胶 管、锥形瓶、酒精 灯 药品:混合液

电解水的创新实验教程文件

电解水的创新实验

对“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一、创新实验名称:水电解化学实验设计 二、创新实验目的 在初中化学中的《电解水》是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认识水的元素组成和水分子的原子构成。山东鲁教版教材使用的霍夫曼式水电解器,由于生产商提供的电极材料是石墨或钢丝,电解速度太慢,大概一节课快结束时才能验证,并且实验还未完成酸液或碱液就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操作不便、易损坏等诸多原因,被弃之不用。于是变成老师讲实验现象,学生硬背实验结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霍夫曼式水电解器做了一些改进,适合于教师演示,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整个实验只需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 三、创新实验仪器及试剂 霍夫曼电解器、长颈漏斗、保险丝(较粗)、15%硫酸溶液、木条、火柴、学生用直流电源(12V及以上)、橡皮导管、酒精灯、小砂轮、剪刀。 四、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首先将原装置的石墨电极(或其它电极)改换成保险丝;其次,在长颈漏斗中部用小砂轮将其切断,用长20厘米的橡皮管连接;最后用细铁丝检查两端活塞处的小孔是否畅通。五、实验操作部分 (1)将霍夫曼电解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2)打开霍夫曼电解器两边刻度玻璃管上的活塞,往长颈漏斗里倒入浓度为15%硫酸溶液。待两个刻度管里的液体将升到活塞时,倾倒的速度减慢,使液面稍稍超过两个活塞;(3)关闭活塞,用卷成细卷的滤纸条伸入活塞上的玻璃管中,吸去超过活塞的液体;(4)通入12V直流电,两极冒出大量气泡,为了避免因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造成V (H2):V(O2)﹥2:1,可电解一会儿后打开活塞放掉两极的气体再关闭活塞进行实验,使氧气在液体中浓度达到饱和; (5)2到3分钟后,当阳极产生的气体10毫升时,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负极产生气体大约有20毫升时,即可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产生黄色火焰。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一般生产商使用石墨碳棒作电极,反应虽快,但表面有东西剥落,对溶液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况且做完一次实验必须更换电极,重新制作石墨碳棒又比较麻烦;(2)不锈钢丝(生产商提供)做电极易与酸反应也会不断氧化溶解,用碱液虽较快一点,但电解器的活塞开关易被粘结;(3)用金属铂(白金)做电极效果较好,但价格太贵,学校实验室一般没有;(4)用铜和铝导线做电极,两极产生气泡速率太慢,且铜电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