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合集下载

煮酒论英雄观后感

煮酒论英雄观后感

煮酒论英雄观后感煮酒论英雄观后感1历代英雄,哪有不好酒之徒?读完这本书,更让我领略了一下他们的英雄气概。

先说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的鸿门宴。

酒宴之上,项羽由于自己的居功自傲,心慈手软,而不听范增的劝告,放弃了亲手杀死心腹大患的机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本也想帮助项羽暗杀刘邦,但没有成功。

项羽有勇无谋,导致自己拱手让江山,最后在乌江含恨自刎。

楚汉相争,项羽.刘邦皆为英雄。

时迁三国,魏国曹操,蜀国孔明,吴国孙权。

又何尝不为英雄?就像书中的“火烧连营”,刘备急于为义弟报仇,不惜倾国攻打吴国,但因双方对峙不下,刘备在高山之上布下五百里连营,却不料犯了用兵大忌,被吴国反抓机会,用一把大火烧成一片废墟。

还好孔明及时接应,否则后果不堪预料。

男儿虽勇,但女儿也不会示弱,宋代女英雄穆桂英,她亲自挂帅出征的事迹至今还成为美谈。

英雄人物给予我们许多“英雄道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人生中必定会有成败,只是有的成败给人教训,有的成败决定前途,有的成败却能主宰命运。

想成为英雄不难,只看你敢不敢拼搏。

人生能有几回搏呢?不去拼搏,何来成功。

我,是一个女孩。

虽不会像武松那样“千杯不醉”,也不会像乔峰那样豪情痛饮,但我热爱浓郁的酒香。

就像在酒香中品完这本诠释英雄的书一样,让我的生活也充满“英雄气息”,让我可以对着浩空皎月说:“煮酒论英雄,同予者何人?”读过这段文字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机谋诡诈。

短短的几句对话,句句里面都包含着不尽的揣测与试探。

曹操一个飞腾于宇宙之间的升龙与刘备一个潜伏于波涛之内的隐龙,两个英雄两个境地,但恰恰代表了一个人生的两种不同阶段。

隐则要韬光养晦,待机而动;升则要纵横四海,兼顾天下。

不尽人意之时就要对强者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必要时甚至是谦卑。

我不认为这是人生的圆滑,而是人生的智慧--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就要作出什么样的行为。

逆势而动,无疑要遭到失败!!而当升腾之时,同样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是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的英雄标准。

他认为只有他与刘备比较出众,而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位,也可称为英雄。

一、关羽,是忠义的化身,至今仍是我们中国的武圣。

他有勇有谋,对刘备忠心不二。

他温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

而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骄傲,才会造成败走麦城的事情发生。

所以我们做人不能骄傲。

二、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长坂坡一声吼,吓退了曹操十万雄兵。

你们别看它是一介武夫,但粗中有细,在江州之战中,他就用计捉住了严颜。

但他爱喝酒打人,并因此遭人所害。

三、赵云,一身都是胆,武艺高超,人称“常胜将军”。

当年在长坂坡,从曹军中杀进杀出,救回刘备的妻儿。

之后,他又截江救阿斗。

还在汉水之战中救出了黄忠和部将。

曹操在山头观战,叹道:“当年长坂坡的那个英雄,威风还在啊!”我非常佩服他的高超武艺。

公孙瓒曾称赞他一人能抵百万雄兵,刘备也封他为虎威将军。

所以我认为他是三国中一位堪称完美的将军。

四、周瑜,东吴的一位儒将,他的才华非常出众,但他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聪明的人,死之前还说:“既生瑜,何生亮”。

还有其他许多英雄:勇猛无比,但见利忘义的吕布;老当益壮,立功无数的黄忠;又勇又忠,深得曹操信任的许褚……这些英雄都令我十分敬佩。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中这一位位英雄的成功、失败,也给予了我许多启示。

我爱读三国!青梅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二)想必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吧!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真我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中的二十一回“煮酒论英雄”讲的是:有次曹操请刘备喝酒,在酒桌上,曹操问刘备现在天下谁是英雄,刘备说好多个当时有名的人物。

曹操都不认同。

刘备反问曹操认为天下谁才算是英雄?曹操对说:“天下英雄,就只有你和我而已!”刘备以为是身份败露,筷子都吓掉了。

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

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

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

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

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

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

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

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

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

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

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

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

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

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

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

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不是专门做学问的学者何必当真呢?小说也原本就是共人消遣的和休闲娱乐的,只要快乐那样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煮酒论英雄读后感1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1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主要人物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刘备曹操是老大,刘备也是老大,但此时的刘备,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在曹营混口饭吃。

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刘备在许昌特意种了点菜,天天在那里盘弄着菜地。

其实菜地没什么好弄的,如果曹操真顾虑刘备,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刘备杀掉,也不会向东汉的献帝推荐刘备了。

只是曹操实在爱才,非常渴望刘备能够为自己出力,一方面派人监视刘备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不给刘备真正的任务做,憋着刘备,希望时间久后,刘备能够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出力。

为了增强与刘备的感情,曹操采取怀柔政策,请刘备喝了这场英雄酒,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刘备是英雄。

曹操的渴求之心已经摊上桌面。

这个时候如果刘备还继续种菜的话,曹操也不会说什么,你去演你的戏吧,只要你不跟我做对,什么都好说。

这点曹操比谁都清楚。

曹 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曹 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读了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段,那场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仿佛自己就身处其中,亲眼目睹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这场精彩博弈。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曹操和刘备相对而坐,煮酒论英雄。

曹操那股子霸气和自信,刘备的隐忍和机敏,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看似随意地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实则句句暗藏玄机。

他眼中的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一番话,体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和对英雄的独特见解。

而刘备呢,一直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生怕露出破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曹操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吓得筷子都掉地上了。

这一细节描写得太妙了!刘备的内心该是多么惶恐啊,他深知曹操的多疑和狠辣,如果曹操认定他是个威胁,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刘备反应极快,借打雷来掩饰自己的惊慌,这一招实在是高。

想想看,要是咱们普通人在那种情况下,估计早就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可刘备能在瞬间想到应对之策,这份沉着和机智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再说说曹操,他的那种自信和霸气,真让人又佩服又害怕。

他敢于直言自己和刘备是天下英雄,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而且他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把控着局面,观察着刘备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他的破绽。

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也许正是曹操能够成为一代枭雄的原因之一。

我还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反应。

比如说,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不能慌乱,要沉着思考;在和别人争论的时候,要保持理智,不能被情绪左右。

就像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演讲比赛。

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心里那叫一个紧张。

刚开始的时候,说话都有点结巴了。

但我想到了刘备的临危不惧,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

我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态,慢慢地就进入了状态,最后顺利完成了演讲。

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我战胜了自己的紧张和恐惧,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胜利。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5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5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5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煮酒论英雄读后感(1346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若问中国历史中,那一段历史最出名。

我认为莫过于三国了。

战国时期,烽火连天,七雄并立,也有不少故事,不少演义,但也远远不如三国来得精彩。

三国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物,太多的传奇,太多的英雄。

英雄!人人敬仰,人人追求,但究竟怎样才算是英雄?有人说刘备是英雄,“三国演义”中,十分刻意地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大忠大义之人。

人人都说刘皇叔仁义无双,但我心中不觉为然。

就拿那个著名的刘备摔孩子的事来说吧。

赵云在曹军阵中七进七出,一番凶险将阿斗救出,刘备以为不值,遂将阿斗摔在地上。

这样做,倒是对得起部下了,那对阿斗又如何呢?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又懂什么呢?他又凭什么要遭这份罪呢?刘备的仁义此时又到哪去了呢?刘备摔孩子,不过就是为了拉拢人心而摆出的姿态罢了。

而刘备所打下的江山,无论是荆州,益州,汉中,手段都算不上光彩。

最可怜的就是荆州的刘璋,满心欢喜的迎来了刘备,想不到是引狼入室,被刘备来了个反客为主。

由此看来,刘备的仁义不过是拉拢人心而已。

它是一个政客,一个成功的政客。

在我眼里,要做好一个政客,欺骗是必修课,耍心机更是必不可少,为什么中国古代许多文人仕途不顺?就是因为他们有气节,不会耍心机,搞阴谋,不会用欺骗来伪装自己,而是一脸正气的以真面目示人,最终大多都被排挤,不得成功。

而刘备做到了,但它不是英雄。

刘备不是英雄,那曹操,孙权之辈就更不算了,因为他们都是政客,是这场天下棋局的奕者,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目的操纵者那些棋子般的芸芸众生。

心怀鬼胎的人,又怎么会是英雄?关羽很英雄,但看那外貌就让人心生敬畏。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读后感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读后感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读后感《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读后感篇一》读完《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这一章节,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

曹操这个人物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他煮酒论英雄的时候,那气场,就像个超级大boss在审视自己的小喽啰一样。

他跟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就好比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个大石头,惊起千层浪啊。

也许曹操是真的觉得刘备是个英雄,是他潜在的对手,所以才这么试探他。

但他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我就想,曹操你是不是有点太自信了,或者说太傻大胆了呢?这就像在牌桌上,你直接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对手看,虽然你觉得自己很厉害,但也给了对方防备你的机会啊。

再看关公,那可真是个猛人。

赚城斩车胄这事儿干得太漂亮了。

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悄悄地接近猎物,然后一下子就把车胄给拿下了。

我仿佛能看到关公带着士兵,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城边,那紧张的气氛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车胄呢,可能还在城里做着美梦,压根没想到关公已经给他设下了圈套。

关公这一招,让我觉得他不仅武艺高强,脑子也转得特别快。

不像我,有时候脑子就像一团浆糊,转不过弯来。

从这一章节里,我还感觉到在那个乱世,当英雄可不容易。

你得有像曹操那样的谋略,又得有像关公那样的勇猛和果敢。

而且还得时刻防备着别人的算计。

我就想啊,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可能就是个被人一招就秒掉的小角色。

说不定走在路上,被哪个士兵抓去当壮丁都不知道呢。

这章节里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复杂。

那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那个时候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啊。

我们不用天天担心被人算计,被人拉去打仗。

不过呢,有时候我也觉得,现在的我们好像缺少了那种英雄气概。

像曹操和关公这样有胆识、有谋略的人,在现代社会里是不是都去做生意或者搞科研去了呢?这一章节真的是越读越有味道,就像一杯老酒,刚开始喝的时候觉得有点冲,但是越品越觉得香醇。

我还想再读几遍,说不定又能读出些新的想法来呢。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600字(精选20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600字(精选20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600字(精选2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煮酒论英雄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600字篇1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

有人说他是奸臣,甚至是奸贼,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更多的人,说他是奸雄。

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很多面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

其实,个人而言,就《三国演义》中认识到的曹操,我是很欣赏的,我认为,他是个奸雄。

认识曹操,是从他的一首诗《观沧海》开始的。

其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一统天下的霸气与决心。

这是怎样的胸襟与气魄啊!他有一种气吞山河的英雄之气,让我敬佩不已。

“青梅煮酒”,是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

刘备与曹操谈论天下英雄,刘备用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来搪塞,却被曹操一针见血地一一驳回,“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一语石破天惊,刘备也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能如此识刘备内心的,天下无二人。

曹操的这番话不仅洞穿了刘备的内心,也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袁术淮北称帝后,被曹操所破,带玺欲归其兄袁绍,被刘备截杀,落魄惊恐而忘,。

袁绍空自兵强马壮,先自毁长城,拘田丰于狱中,关沮授于军营,躯许攸于阵前,终被曹操破于官渡。

刘表枉称六俊,忧虑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

而孙策空称江南小霸王,死在许贡三门生下。

看这些所谓“英雄”的结局,曹操的眼光是何等超前?在《三国演义》中,我所认识的曹操,还有很多的特点。

献刀董卓的从容应对;官渡之战的任人唯贤;望梅止渴的聪明急智;挥兵南下的雄心壮志……煮酒论英雄读后感600字篇2纵观历史,横穿古今。

翻开历史的扉页,脑海就浮现出,那一幕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观场面。

红尘滚滚,车辚嚣嚣。

面对人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

这篇文章写了刘备为了不让曹操看出自己有争雄天下的心思,故意装出一
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在后花园种菜。

一天,曹操等人来到刘备的
后花园赴宴。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天下英雄也和
龙一样。

你走遍天下,一定知道谁是英雄。

”刘备列举了许多人,但都被曹操否决了,只有问曹操他认为谁是英雄。

曹操说:“真
正的英雄只有你和我!”话刚说完,关羽和张飞闯了进来,他们
担心主人有危险,急忙前来打听。

曹操笑道:“这又不是鸿门宴,那用得上你们?”
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刘备与曹操对英雄的理解。

刘备认为英
雄是指兵足粮多、威震四方的人;而曹操认为真正的英雄是指胸
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是啊,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统一天下。

而在最后,张飞雨关羽闯进了,
说明他们十分关心主人的安危。

这一点从侧面反映了刘备是一个
真正的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