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作场所化学品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现状研究

·综 述·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现状研究王璇,龚俊辉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816DOI:10.13668/j.issn.1006-9070.2019.05.021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71025)。
作者简介:王璇(1985—),女,江苏新沂人,讲师,研究方向:职业健康。
通讯作者:龚俊辉,副教授,E-mail:gjh9896@njtech.edu.cn 摘要: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应用研究为对方法的简单套用,不利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本文就我国部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剖析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现状,在总结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探索和建立更为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评估;职业健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9)05-0536-03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指出,“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1]。
因此,有必要进行重点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以识别某些职业病高危行业存在的风险及其水平,为降低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提出合理和可行的风险管理建议,为做出相应的预警、预防方案和修订相关标准奠定数据基础[2~4]。
本文总结了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及现状,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建立符合我国职业病危害状况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1 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现状职业健康风险是指在工作场合中产生的与工作内容与强度相关的事故或疾病的可能性,其后果具有特定的概率和严重性。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是针对工作环境中的一切因素与事件,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估算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期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为企业建立防护措施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新加坡对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

新加坡对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摘要:一、引言二、新加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1.法规依据2.鉴定机构3.鉴定流程4.鉴定标准三、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分类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2.危险货物的分类四、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的重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对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管理非常严格。
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准则。
本文将对这些准则进行详细介绍。
二、新加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1.法规依据新加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和《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法》。
这两个法规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定义、分类、鉴定程序等内容。
2.鉴定机构新加坡的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工作由新加坡海关负责。
海关设有专门的鉴定部门,负责对进出口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进行鉴定。
3.鉴定流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报:货主或代理人需在货物进出口前向海关申报货物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信息。
- 初步鉴定:海关根据申报信息进行初步鉴定,判断货物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或危险货物。
- 详细鉴定:如果初步鉴定结果为危险化学品或危险货物,海关将进行详细鉴定,包括货物分类、特性分析等。
- 出具鉴定报告:鉴定完成后,海关将出具鉴定报告,明确货物的危险性等级、防护措施等内容。
4.鉴定标准新加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标准主要参考国际标准,如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等。
此外,新加坡还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一些补充标准。
三、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分类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新加坡的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九类:- 爆炸品- 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氧化性物质- 毒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2.危险货物的分类新加坡的危险货物分为以下九类:- 爆炸品- 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氧化性物质- 毒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四、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鉴定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LEC半定量评价法

4.3.2 LEC半定量评价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设备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设备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见下表:
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风险及其评估答案

华医网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风险及其评估答案一、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概述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B)A、描述性研究B、预防性研究C、理论性研究D、分析性研究E、实验性研究2、针对化学性危害因素而言,危害识别不涉及以下哪一项?(D)A、人体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B、基于动物的毒理学研究C、体外试验毒理学研究D、临床体内实验毒理学研究E、结构-活性关系3、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哪三个水平?(E)A、企业、政府、工会B、企业、政府、社会C、个人、企业、工会D、个人、企业、家庭E、个人、企业、社会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步骤?(C)A、识别健康风险B、确定健康损害者以及如何引起健康损害C、为发生健康损害者进行相应治疗D、评价健康风险程度并决定预防措施E、检查评估干预情况并持续改进5、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概率分布曲线呈什么型?(D)A、J型B、反J型C、U型D、S型E、反S型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表征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国内可接受职业健康风险标准的种类?(A)A 技术风险B 个人生命风险C 社会生命风险D 经济风险E 环境风险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步骤? (C)A 危害识别B 危害表征描述C 危害干预D 接触评估E风险表征描述3、职业健康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影响哪三方面内容? (A)A 影响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状况及结果B 影响发生与否、发生地点、发生结果C 影响发生与否、发生地点、发生人群D 影响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结果E 影响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人群4、职业健康风险分析的步骤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B)A 危害识别、危害干预B 危害识别、危害因素和后果分析、风险描述C 危害干预、风险描述D 危害因素和后果分析、风险描述E危害干预、风险干预5、当风险表征比率(RCR)在何范围时说明风险尚未得到充分控制,有必要对现有评估进行修正? (E)A 0<RCR<0.5B RCR=0.5C 0.5< RCR<1D RCR=1E RCR>11、粉尘的超限倍数规定为PC-TWA的几倍 DA 5倍B 4倍C 3倍D 2倍E 1倍2、下面哪项不属于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 AA 临床症状B 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C 动物实验和人体接触毒理学资料D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E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3、下面哪项不属于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范围? AA 诊断职业病的必要条件B 衡量职业卫生状况的尺度C 评价职业卫生状况的依据D 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E 完善劳动条件的保证4、依据职业接触监测的目的,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接触评估的监测策略? DA 合规性监测B 基础性监测C 综合性监测D 预防性监测E 诊断性监测5、下面哪项不属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适用范围? BA 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B 慢性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C 刺激D 窒息E 中枢神经抑制1、接触评估策略的建立不包括? DA 职业健康利益相关方的识别B 职业健康利益相关方的参与C 接触评估目标的制定D 接触评估项目结束后反馈E 接触评估书面计划的形成2、接触建模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类? CA 接触源头建模B 接触途径建模C 健康效应建模D 接触者建模E 皮肤和胃肠接触建模3、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两者共有的要素不包括? EA 特定浓度接触的人数B 接触发生的剂量C 重要污染源分布D 接触的途径和行为因素E 随机选取的时间周期4、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划分为几级? CA 2级B 3级C 4级D 5级E 6级5、依据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将将粉尘作业分为几级? BA 3级B 4级C 5级D 6级E 7级五、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健康影响1、截止2021年底,我国职业病目录有多少种类别? EA 五类B 六类C 八类D 九类E 十类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EA 听觉系统B 神经系统C 消化系统D 生殖系统E 泌尿系统3、职业活动中接触氟化物,主要可引起什么疾病? AA 氟骨症B 视力下降C 听力下降D 心血管疾病E 呼吸系统疾病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 CA 粉尘类B 化学因素类C 饮水污染类D 物理因素类E 生物因素类5、我国目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大约有多少人? AA 超过2亿B 少于1亿C 少于5000万D 少于2000万E 少于1000万六、风险评估在职业接触限值制定中的应用1、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DA PCB STELC TWAD OHRAE MAC2、OELs研制在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研究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 AA 存在两种化学物时,检测一种即可B 收集工作场所空气检测资料C 计算剂量-反应关系D 经皮吸收的,计算皮肤污染量E 记录劳动者的接触时间3、下列哪一项不是OELs研制方法? CA 资料收集B 毒理学研究C 推广应用D 职业卫生调查E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4、收集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对照应选择哪种人群? EA 一般人群B 患者C 社区居民D 偶尔接触该化学物的人群和工作场所E 不接触该化学物的人群和工作场所5、不同资料整理分析发方法不同,但都以什么内容为中心开展? AA 剂量-反应关系B 体检资料C 问卷调查D 毒性资料E 患病情况七、职业健康风险管理1、下列哪一项是风险认知常见测量方法? BA 行为测量法B 揭示优先法C 量表评估法D 主观测量法E 认知负荷法2、下列哪一项不是风险交流信息内容? EA 风险评估结果B 风险评估局限性C 风险交流信息使用方法D 风险表征E 危害识别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要求内容? D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C 同时投入生产D 同时竣工E 同时使用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健康监护特点? EA 强制性B 专门性C 限定性D 预防性E 一次性检查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危害接触的预防控制方法? CA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B 开展制度培训C 临床诊断D 开展防护技能考核E 开展接触防护知识培训八、基于职业病监测与报告资料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1、基于职业病监测与报告资料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 AA、确定评估计划和范围B、提出问题C、接触和效应评估D、风险表征E、公众参与2、当监测内容为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相关信息时,主要观察指标为什么? AA、全因素和重点因素的分布B、疑似职业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情况D、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分布情况E、职业病报告3、我国职业病报告情况的数据来源是什么? CA、安监部门B、职业健康检查机构C、职业病报告单位及职业病报告卡D、学校E、药房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步骤? EA、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B、职业危害特征描述C、职业接触评估D、职业风险特征描述E、职业风险控制5、下列哪项不是风险表征中结论判断应遵循的原则 BA、透明B、少数决定C、清晰D、逻辑一致性E、合理性九、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内容介绍1、《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那一年开始实施? CA、2016B、2017C、2018D、2019E、20202、下列哪一项不是接触评估方法? DA、定性评估B、定量评估C、接触指数法D、环境指数法E、综合指数法3、《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半定量评估法增加了什么方法? BA、风险等级法B、综合指数法C、接触指数法D、限值比值法E、接触比值法4、半定量风险评估中,接触评估中的接触等级可分为几级? BA、4B、5C、6D、7E、85、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致癌风险评估可接受水平是多少? AA、10-4B、10-5C、10-6D、10-7E、10-8十、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介绍1、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风险评估方法评价为1级说明? EA、已知人类致癌、致突变或致畸因素B、动物研究很可能的人类致癌、致突变或致畸因素C、可能的人或动物致癌或致突变因素,但数据不充分D、对皮肤、眼或黏膜可逆性作用,不足以引起严重健康危害E、未知健康危害2、因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价致癌等级为G2A表示为? BA、确认人类致癌物B、可能人类致癌物C、可疑人类致癌物D、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E、未列为人类致癌物3、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法的步骤不包括? EA、确定评估体系范围B、识别体系内危害因素C、工作相关事故和疾病风险评估D、形成风险等级,确定控制措施优先等级E、实施控制措施4、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风险评估方法计算接触等级时不涉及以下哪个指标? DA、接触频率B、接触强度C、每周平均工作小时D、接触效应E、每次接触的平均持续时间5、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定性研究过程的方法是? CA、澳大利亚模型B、罗马尼亚模型C、EPA模型D、ICMM模型E、新加坡模型十一、造纸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1、ICMM模型计算风险值为300时,相应健康风险等级应为? BA、不可容忍的风险B、非常高的风险C、高风险D、潜在的风险E、可容忍的风险2、下面哪项不属于造纸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A、粉尘B、蒸汽C、二氧化硫D、低温E、二氧化氯3、造纸加氯间强制通风设施的换气量应不少于几次/小时? CA、4B、6C、12D、20E、504、新加坡风险评估模型中的接触分级为何指标与职业容许接触浓度的比值? EA、接触水平B、接触强度C、接触时间D、接触频率E、接触浓度5、当处于何种接触期时,EC=CA? BA、长期接触B、急性接触C、亚急性接触D、慢性接触E、亚慢性接触十二、粉尘作业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1、作业场所接触矽尘最严重的健康损害是(B)A、电焊工尘肺B、矽肺C、煤工尘肺D、石棉肺E、石墨尘肺2、如果按照8h/天,每周五天计算,噪声作业的职业接触限值是多少dB(A) (D)A、50B、60C、70D、85E、903、下列采取的防噪声措施错误的是(B)A、选用低噪声设备B、定期通风C、现场设置隔声操作室D、蒸汽排空处设置消声器E、安装减振基础4、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噪声作业分级中≥80~90分贝对应的危害等级为(E)A、相对无害B、中度危害C、极重危害D、重度危害E、轻度危害5、下列职业卫生MES风险评估公式,正确的是(A)A、R=MESB、M=RESC、E=RMSD、S=REME、R=SE1、职业危害因素中的六价铬可以导致以下哪种癌症? AA、肺癌B、喉癌C、肝癌D、淋巴癌E、胃癌2、冶金分金反应釜操作接触氯最严重后果为? CA、噪声聋B、皮肤灼伤C、死亡D、眼灼伤E、呼吸道黏膜刺激3、冶炼金属焙烧后产生烟气经净化后主要为? DA、COB、NOC、NH3D、S02E、NO24、以下哪项不是职业防暑降温措施? EA、露天布置热源B、加强室内通风C、设置休息室D、提供清凉饮料E、热源布置在车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5、冶金分金反应釜操作接触硫酸最常见后果为? BA、呼吸道黏膜刺激B、皮肤黏膜刺激腐蚀C、暂时性听阈位移D、慢性支气管炎E、眼灼伤1、家具制造行业接触甲苯的最常见后果为? DA、慢性咽炎B、呼吸系统刺激C、皮肤黏膜刺激D、淋巴细胞计数下降E、急性中毒2、下列哪项不是家具行业职业场所防噪、防振动措施? EA、选择低噪声设备B、防护罩吸声材料C、磨边机工作时有冷却水D、铺设减振垫E、分散布置高噪声设备3、家具制造行业接触木粉尘的最常见后果为? AA、慢性咽炎B、呼吸系统刺激C、皮肤黏膜刺激D、淋巴细胞计数下降E、急性中毒4、下列哪项不是家具制造过程中贴木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EA、脲醛树脂B、甲醛C、高温D、木粉尘E、噪声5、ICMM职业健康风险风险评级表法中当暴露水平<0.5 0ELs时说明? AA、无或风险非常低B、低风险C、中风险D、高风险E、极高风险十五、制鞋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1、制鞋业中打磨、开料、裁条、削皮等工序可能会产生粉尘,最可能导致下列哪项法定职业病? AA 尘肺病B 职业性放射病C 职业性化学中毒D 接触性皮炎E 电光性眼炎2、制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是? CA 低温B 电离辐射C 噪声D 石棉E 紫外线3、制鞋行业接触正己烷的最常见后果为? DA 眼、上呼吸道刺激B 淋巴细胞下降C 皮肤黏膜刺激作用D 周围神经炎E 急性中毒4、制鞋业中配胶、刷胶、热定型等工序可能产生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以下哪项法定职业病? DA 尘肺病B 职业性放射病C 噪声聋D 接触性皮炎E 电光性眼炎5、制鞋行业接触丙酮的最严重后果为? EA 中毒死亡B 癌症C 白血病D 淋巴细胞下降E 中毒昏迷十六、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包括()档案台账。
半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半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述半定量评价法包括概率风险评价方法(LEC)、打分的检查表法、MES 法等。
这些方法大都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合理打分,根据最后的分值或概率风险与严重度的乘积进行分级。
由于其可操作性强且还能依据分值有一个明确的级别,因而也广泛用于地质、冶金、电力等领域。
因化工、煤矿、航天等行业的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对于人员失误的概率估计困难,难以应用。
打分的检查表法的操作顺序同前面所述的检查表法,但在评价结果时不是用“是/否”来回来,而是根据标准的严与宽,给出标准分,根据实际的满足情况,打出具体分,即安全检查表的结果一栏被分成两栏,一栏是标准分,一栏是实得分。
由于有了具体数值,就可以实现半定量评价。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是根据零部件或子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求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本方法以1974年拉姆逊教授(Prof.Nor-manC.Rasmussen)评价民用核电站的安全性开始。
继而有1977年的英国坎威岛(CanveyIsland)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危险评价,1979年德国对19座大型核电站的危险性评价,1979年荷兰雷杰蒙德(Rijnmond)六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危险评价等都是使用概率评价方法。
这些评价项目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方法的讨论、数据的取舍、不确定性的研究以及灾害模型的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创建,对大型企业的危险评价方法影响较大。
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如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该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过程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
对于化工、煤矿等行业,由于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人员失误概率的估计十分困难,因此,这类方法至今未能在此类行业中取得进展。
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的缺陷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
但是使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需要取得组成系统各零部件和子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数据,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①提供某种技术的危险分析情况,用于制定政策、答复公众咨询、评价环境影响等。
新加坡工作场所化学品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全解

新加坡工作场所化学品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07-04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常采用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包括:系统地对化学品危害进行识别、评估暴露或暴露的可能性,判定风险水平及基于风险大小所应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1.工作步骤风险评估的半定量方法常包括以下11个步骤(程序见图1):1)组建评估小组;2)分解作业过程;3)识别涉及的化学品;4)确定化学品的危害级别;5)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6)获得暴露频率和每次暴露时间的有关资料;7)判定暴露级别;8)评估风险大小;9)采取适当措施;10)记录评估;11)重新实施评估。
图1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2.作业过程的分解可采取以下步骤按照工作任务对作业人员进行划分:1)列出工厂中的不同生产部门;2)列出每一部门中的不同生产过程;3)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任务;4)将在同一区域、进行相同任务的作业人员划分为一组;5)对在工厂内进行流动作业的人员应考虑其工作的特殊性;应将维修人员包括在内;6)应确保所有暴露于化学品的人员都包含在内,包括:从事生产、设备维修维护、研究或开发及清洁人员等。
3.化学品的识别对所有使用或产生的化学品都要逐一识别,如: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副产品等。
化学品可以固体、气体、蒸汽、粉尘、雾或烟的形式存在。
不管是否已采用控制措施,所有化学品都应包含在内。
可通过以下方法对存在的化学品进行识别:1)从工厂的库存清单、登记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及容器标签等途径入手查找;2)对所有贮存或使用化学品的场所进行逐一检查;3)考虑每一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中间体;4)考虑副产品、终产品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5)考虑设备维护、维修、清洗、检验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化学品。
4.确定危害级别对使用或存在的化学品进行识别后,应进一步确定化学品是否有害或有毒。
化学品的危害取决于其毒性、暴露途径及其他因素。
化学品的危害分级可根据化学品本身毒性或有害性的大小来划分,如:致癌性,对皮肤、眼睛、粘膜的刺激性,腐蚀性(PH值高低)及毒性的大小等,也可依据反映化学品急性毒性大小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指标来划分。
新加坡对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

新加坡对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
新加坡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来制定和执行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鉴定准则。
以下是相关的政策和机构:
1. 新加坡标准局(SS):新加坡标准局负责制定和推行与危
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相关的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物质的分类、标识、包装和运输要求。
2. 新加坡环境局(NEA):新加坡环境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和
危险货物的管理和监督。
NEA制定了危险物质管理法案,用
于监控和控制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进口、出口、储存和处理等活动。
3. 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WDA):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
培训和认证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处理人员。
WDA提供培
训课程和证书,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 新加坡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AAS):新加坡海关及边境保
护局负责监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的进出口。
他们执行国际标准,例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标准,确保安全地运输
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
5. 新加坡警察部队(SPF):新加坡警察部队负责处理危险化
学品和危险货物相关的犯罪行为,例如非法制造、贩卖和使用危险物质。
根据这些法规和机构,新加坡制定了严格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
货物的鉴定准则。
这些准则涵盖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标识要求、包装规定和运输要求等。
同时,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认证,以确保他们具备正确的处理和管理危险物质的能力。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风险评价--半定性半定量方法(MES)

风险评价--半定性半定量方法(MES)半定性半定量方法(M E S)风险的定义是: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
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
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
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1)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1。
表1 控制措施的状态M(2)暴露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2。
表2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说明:①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②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2.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工作场所化学品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07-04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常采用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包括:系统地对化学品危害进行识别、评估暴露或暴露的可能性,判定风险水平及基于风险大小所应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1.工作步骤风险评估的半定量方法常包括以下11个步骤(程序见图1):1)组建评估小组;2)分解作业过程;3)识别涉及的化学品;4)确定化学品的危害级别;5)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6)获得暴露频率和每次暴露时间的有关资料;7)判定暴露级别;8)评估风险大小;9)采取适当措施;10)记录评估;11)重新实施评估。
图1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图2.作业过程的分解可采取以下步骤按照工作任务对作业人员进行划分:1)列出工厂中的不同生产部门;2)列出每一部门中的不同生产过程;3)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任务;4)将在同一区域、进行相同任务的作业人员划分为一组;5)对在工厂进行流动作业的人员应考虑其工作的特殊性;应将维修人员包括在;6)应确保所有暴露于化学品的人员都包含在,包括:从事生产、设备维修维护、研究或开发及清洁人员等。
3.化学品的识别对所有使用或产生的化学品都要逐一识别,如: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副产品等。
化学品可以固体、气体、蒸汽、粉尘、雾或烟的形式存在。
不管是否已采用控制措施,所有化学品都应包含在。
可通过以下方法对存在的化学品进行识别:1)从工厂的库存清单、登记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及容器标签等途径入手查找;2)对所有贮存或使用化学品的场所进行逐一检查;3)考虑每一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中间体;4)考虑副产品、终产品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5)考虑设备维护、维修、清洗、检验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化学品。
4.确定危害级别对使用或存在的化学品进行识别后,应进一步确定化学品是否有害或有毒。
化学品的危害取决于其毒性、暴露途径及其他因素。
化学品的危害分级可根据化学品本身毒性或有害性的大小来划分,如:致癌性,对皮肤、眼睛、粘膜的刺激性,腐蚀性(PH值高低)及毒性的大小等,也可依据反映化学品急性毒性大小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指标来划分。
常将危害级别划分为5级:无危害(1级);低度危害(2级);中度危害(3级);高度危害(4级);极度危害(5级)等。
5.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可进一步了解作业工人的岗位职责及核实是否所有作业工人都已包含在评价围之。
为评价作业工人是否接触有毒或有害化学品,了解作业工人的作业容和作业程序非常重要。
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应以表格形式记录下来,应至少包括以下容:1)有毒或有害化学品使用或产生的工作单元;2)作业容;3)散发的有毒物质;4)应关注的生产区域。
6.获取暴露频率和每次暴露时间的资料为估计暴露或可能暴露于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作业工人的暴露等级,应考虑暴露水平、暴露频率及每次暴露时间,同时应注意不同暴露途径。
如果可获得空气监测资料,参考表3确定暴露级别。
在表3中,应调查每项作业任务的持续时间。
如作业时间少于8h ,应详细了解作业频率。
例如:称量原材料需2h(D=2),其频率为2次/天或10次/周(F=10/周)。
模具注入需8h (D=8),其频率为每天1次或5次/周(F=5)。
如果暴露两种或以上具有相似健康影响的化学品,应在表3中“化学品是否有相似影响”一栏中填写“是”。
化学品对健康影响的有关资料可通过MSDS获得。
表3 确定暴露级别(适用于获得监测资料)生产过程:任务:化学物1化学物2化学物3化学物4暴露时间(D)暴露频率(F)暴露强度(M,根据空气监测结果)化学品是否有相似影响(是/否)暴露水平(E)暴露分级(ER)7.暴露级别的确定暴露级别可根据实际暴露水平来确定。
每周时间加权平均暴露水平可依以下公式推算:式中:E:每周暴露水平(ppm或mg/m3)F:每周暴露频率M:监测浓度(ppm或mg/m3)W:每周平均工作时间(40h)D:平均每次暴露时间(h)暴露分级(ER)将暴露水平(E)与长时间职业接触限值(PEL)进行比较,并通过表4确定暴露级别。
表4暴露级别确定暴露水平(E)/职业接触限值(PEL)暴露级别(ER)E/PEL<0.110.1<E/PEL<0.520.5<E/PEL<1.031.0< E/PEL<2.04≥2.058.评估风险水平风险水平可通过公式(2)表达:HR:危害级别(1-5级)ER:暴露级别(1-5级)公式(2)中,取平方根是为了将风险水平值限制在1-5围。
当风险级别不为整数时,应进行四舍五入,取其整数值。
例如:风险的显著性:确定每一项作业的风险级别,并按照表5进行等级划分。
表5风险级别风险级别风险等级1可忽略风险2低风险3一般风险4高风险5很高风险此外,也可采用表6确定风险水平。
表6风险级别表.(职业卫生所胡伟江研究员供稿)防护用品的选用种类及现场毒物浓度来决定。
具体依下程序进行。
某建筑工地可溶性钡盐中毒1998年5月12日,某建筑工地的109名工人午饭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等症状。
患者在当地医院按食物中毒处理,当天下午死亡1例,到13日凌晨1时已有5人死亡,此外还有危重患者10人。
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迅速到现场采集了患者的呕吐物、吃剩下的食物及食堂所用的面粉、食盐、酱、醋等样本,先后排除了砷、汞、氟乙酰氨等污染的可能。
晚8时40分,在食物样本中测定可溶性钡盐阳性。
初步认定这是一起钡盐中毒。
省卫生厅接到报告后,从省级卫生防病、医疗单位抽调专家组成了事件处理专家组协助处理这次事件,到现场后协助地方制订了患者救治方案。
13日现场采集样本(呕吐物、剩余面条、面粉等)送至省食品卫生监督所,原子吸收测定两份剩余面条,钡含量分别为1083mg/kg、1498mg/kg,其它样本中未检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毒物测定结果,参照国家急性钡中毒诊断分级标准,此次事件的109名患者诊断为中、重度可溶性钡中毒。
患者除了洗胃、大量补钾及对症处理外,当时仅有少量“硫代硫酸钠”注射液,被用于危重患者。
而特效解毒剂“硫酸钠注射液”求援无门。
为了使这批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控制患者的病情,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组织省人民医院制剂人员连夜制备了400瓶“硫酸钠注射液”,并于13日上午火速送到救治现场。
患者使用硫酸钠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
可溶性钡盐主要用于色素、绘画颜料、纺织品与皮革的染色、铝精炼、灭鼠、金属热处理及水处理。
中毒多是由于误将钡盐作食盐或碱食用所至。
人口服中毒剂量为0.2~0.5g,致死量0.8~0.9g。
可溶性钡进入消化道,能够迅速通过肠粘膜而吸收。
钡盐对各种肌肉(包括心肌)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作用;钡中毒时,可能由于钙的转移,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钾进入细胞,导致血钾降低,出现低钾血症。
口服本品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进行性肌麻痹、心律不齐、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不齐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皮肤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
接触高浓度烟尘者,应及时撤离现场,反复漱口。
口服急性中毒时,应先用温水或5%硫酸钠洗胃,然后再服硫酸钠20~30g。
洗胃和导泻后,可再用1%硫酸钠500~1000ml静脉点滴或10%硫酸钠200ml,连用2~3日。
也可用20%硫代硫酸钠20~40ml,静脉注射,每日1~2次。
纠正低钾血症:在增加口服钾摄入量的同时,静脉滴注氯化钾,每天钾的总量控制在8-10克,但对重症患者每天的用量可超过10克。
同时要注意控制心律失常。
皮肤接触本品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本品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环境化学数据和信息网络(ECDIN)ENVIRONMENTAL CHEMICALS DATA INFORMATION NETWORK ( /Ecdin/Ecdin.html ) The 为环境管理和研究提供可靠数据的大型数据库OSHA 技术(/SLTC/asbestos/index.html )由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署制作。
该站点从OSHA及其他机构的参考材料中选取有关职业安全和健康的综合性信息提供查阅,其容包括:分析方法;苯系物;致癌物;化学物样品信息;危险药物;有毒物质;危险废料;重金属;室空气质量等。
新泽西危险物质清单( /health/eoh/rtkweb/rtkhsfs.htm )由新泽西卫生部开发,所有数据可供下载,38K字节。
化学物质安全性数据清单(MSDS)( .ilpi./msds/ ) 用于提供给工作人员和突发事件处理人员适当的处理所需信息,包括化学物的理化性质,毒性等。
NTIS查询( /search.htm ) 是美国技术情报服务处(NTIS)建立的信息站点,包含37万条有关科技出版物、数据库、音像资料的信息。
药物—药理数据库( pharminfo./drugdb/db_mnu.html ). 可以方便地通过标准名称和商品名查询药品及其性质。
杀虫剂信息概览(PIPs)( /info/extoxnet/pips/pips.html ) 提供有关农药安全性和其对环境影响的信息。
但查询结果并不能代替农药商品标签上的数据。
电子期刊近年来大量的电子图书馆出现在网络上,此站点就是提供了超过7000期的研究性质的电子期刊(包括文摘和全文)。
( :591)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系统TOXLINE(ToxicologyInformation Online) (.medscape.) 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纂的关于药理、毒理学的文献数据库,拥有一百多万篇关于化学和毒物学的索引资料,是目前在毒理学领域资料最为全面的数据库。
自1998年8月15日起,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将此数据库放入国际互联网,人们可以免费使用此数据库。
MEDLINE (MEDlars on 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纂的第一个有关医学、护理学、口腔学、保健及兽医等容的文献数据库,也是世界上应用围最广的数据库之一,包括从3900种生物医学杂志的文献标引和摘要,主要为英语杂志的文献。
自1997年6月26日起,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将此数据库放入国际互联网,人们可以免费使用此数据库。
可以从如下站点使用MEDLINE:PubMed (/PubMed/ ) MEDLINE 将部分文献和出版者的站点中的全文相联,有些需要注册或付费使用。
Internet Grateful Med (IGM) ( / ) 最新版本提供11 数据库。
以下数据库可免费使用:AIDSDRUGS, AIDSTRIALS, DIRLINE, HISTLINE, HSRPROJ, OLDMEDLINE, and SDILIN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