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2.2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2.2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2.2 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 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 送到另一地区,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
大气环流的类型:
最典型的大气环流有三圈环流和季风 环流。
知识点回顾:
高压 上升
பைடு நூலகம்低压 下沉
低压
高压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甲乙在
近地面,丙丁在高空,箭头 ②④ 分别代表空气的下沉 和上升运动,箭头① ③代表空气的水平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环流
盛行西 风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图,甲乙在
近地面,丙丁在高空,箭头 ②④ 分别代表空气的下沉 和上升运动,箭头① ③代表空气的水平运动。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极地与赤道间形成三圈环流, 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
表示太阳直射点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全球二分二至气压带和风带剖面图
小结:
大气环流
地球的球体形状
纬度不同的热力差异 (太阳辐射)
单圈环流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受热A
B冷却
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把A换成是赤道,而B换成是极地,结果
将会是怎样?
理想状态下形成的单圈环流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条件1:地表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低压 高压
300N
高压 低压
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单圈环流不会存在
条件2:
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一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一 新人教版必修1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 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 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 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 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 主,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 等。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完成教材P40活动
气候类型
4 2 1
3
气候类型的判断
以“温”定带
终年高温:热带 冷季最低温高于零度: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冷季最低温低于零度:温带
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压
高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副极地低压
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1 精品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1 精品

•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 : 、 大气环流 • 、海陆分布 、地形、洋 流等。 •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 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 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低纬信风由高 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 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海陆之间存 在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风向有 规律的随季节发生改变,形成季风。具体 如下: •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 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高压
北半球冬季
高压 亚洲 高压
气 亚欧 压 大陆 中 心 北太 平洋 亚洲 风 东部 向 亚洲
(蒙
古—西伯利亚 )
低压
夏威夷 东南
西南
阿留申 西北


东北


•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在成因上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 • (1)相同点:冬季风均是由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而形成。 • (2)不同点:东亚季风中的夏季风由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南亚季风中的西南 季风则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
•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 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 流”,如下图:
•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 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 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 为低气压带。 •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 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 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 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 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 2_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

高中地理 2_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
(2)夏季(7月) 气压分布:陆地是( 低压 )、海洋是( 高压 ) 亚欧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 ) 气压中心名称: 陆地—(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影响?
世界分区(13个)
东亚
东亚
南亚
亚洲1月季风图 亚洲7月季风图
冬季(冬季风) 夏季(夏季风)
东亚 西北风
东 南 信风
动力
副热带高压带
风带分布规律?
盛行 西 风
南北对称分布,
因素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但风向不同。 可根据气压带来
热力因素 极地高压带
记风带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1)南北半球各形成 3
个天环流气圈?
分别是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2)近地面表现:
7 个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对称)
赤道(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阴;雨
东南风
南亚 东北风
西南风
亚洲季风的形成原因?
东亚 南亚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
1、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 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东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2、气压带特征: (1)北半球:块状分布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
(2)南半球: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1) 冬季(1月) 气压分布:陆地是( 高压 )、海洋是( 低压 ) 亚欧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 气压中心名称: 亚欧大陆—(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3张PPT)

D、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三、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
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练一练练习
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C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B )
A、
B、
C、
不可能维持。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 以及摩擦力的影响,气流方向会发生北 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假设情境二:
1、地球表面仍然是均匀的
2、地球自转——存在地转偏向力
三、三圈环流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球 低
南风


被 迫 下 沉
流 立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北纬30度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气压带和风带(1)(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2气压带和风带(1)(共19张PPT)
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和 副热带高气压带 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
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 因形成的。
课堂小结寻规律
形成降水的条件是 空气在运动过程中 遇冷。那么,在这 些气压带风带里, 哪些会形成降雨呢?
赤道低气压,副 极地低气压带和 盛行西风带控制 地区会形成降水, 较为湿润。

b、e
d、f
b.中纬环流_____和高纬环流______:B向高
纬度流西出南的风气流在地砖盛偏行向西力风的带作用下偏
转极成_地__高__气__压,带称为I____________;它与 D______________向低纬流动极并地受东地风转带偏
向力影响形成的东北风,即J___________
气流副相极遇地之低后气上压升带,在近地面形成了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在此 堆积下沉
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北纬30度
a.低纬环流_a_、__d_: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
气流上升形成A__赤__道__气__压__带____,并在 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副B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 。A与B之间的近地面形成东H_北__信__风__带_____
2.写出A、B、C风带名称。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地东风带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

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

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2 气压带和风带24-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2 气压带和风带24-人教版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3、既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又考虑受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还考虑太
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三圈环流且气压带风带发生季节性移动
90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 动(春分日-夏至日)
秋冬春夏分至分至日日--冬春夏秋至分至分日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据图分析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规律?
高低压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
小诀窍:
高压低压相间插 一撇一捺指低压
探究活动3
假设3:
地表均一
既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又考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还考虑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标:
1. 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思维。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 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 慌。
这些“不速之客”——氢气弹是如何 “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呢?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问题回归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 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 慌。
这些“不速之客”——氢气弹是如何 “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呢?
当堂检测
D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归纳总结】1.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4.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2.3.(1)口诀法图1 图2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可归纳为“高压低压相间插,北撇南捺向低压”。

“高压低压相间插”,意思是说南北半球气压带都是一高一低相间分布的,如图1中H为高气压带,L 为低气压带。

“北撇”是指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是一撇,“南捺”是指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是一捺(如图2)。

“向低压”是指确定风向(“撇、捺”上的箭头)要指向低压,不能指向高压。

(2)图形法【活动提示】(P33活动)(1)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

近地面空气从极地流向赤道,高空空气从赤道流向两极。

(2)在实际条件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既不可能存在,更不能维持。

在假设条件下,由于赤道和极地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

但是,地球自转情况下,大气一旦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图表解读】1.(P34 图2.10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该图从多个角度表现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运动特点、分布规律。

仔细读图可以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1)图的右侧,以直观的立体模式图表达赤道、副热带和两极地区空气的运动状况。

其中,下图表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上升,在高空向两极运动,近地面空气从南北两侧进行补充,形成赤道低气压。

上图表示极地上空,空气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

中图表示赤道和副极地来的空气在高空堆积下沉,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2)主图左侧是从全球角度,通过大气剖面的形式,表示三圈环流状态下高空、地面、垂直方向上大气的运动状况。

读该部分图时结合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沿箭头所代表的方向分析不同位置大气运动的形成机制。

(3)主图是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三圈环流的结果。

对于不同风带中风向的记忆不必死记硬背,只要知道风带两侧气压带的高低,结合判断风向的方法,不难掌握。

2.(P35 图2.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首先读图例。

从图例可看出,太阳图标代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粉红色的色带代表低压带,浅绿色的色带代表高压带。

该图用A、B、C三图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关系。

读图时先看B图,然后分别比较B 图与A 图、B 图与C图。

从B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各地的气压带和风带基本关于赤道南北对称。

A 图,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风带和气压带的位置均偏北。

C图与A 图位置相反。

因为风带位于气压带之间,所以确定了气压带就能确定风带。

【典题探究】【例1】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答案】(1)C (2)B【例2】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读后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答案】(1)C (2)D【变式精练】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①B.③C.⑤D.⑥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盛行西风D.极地东风【解析】结合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的差异,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答案】 1.B 2.C 3.C4.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A ,B ,C ,D 。

(2)a、b两地的风向:a ,b 。

(3)A处的降水以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雨为主。

(4)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原因是。

(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示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季节是(1月或7月),此季节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

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东南风西北风 (3)对流锋面(4)大陆东岸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5)气温低,蒸发弱 (6)1月 B 亚洲高压寒冷干燥寒潮核心要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其季风的形成原因【归纳总结】1.季风的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

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方法技巧】1.图解季风的形成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活动提示】(P36活动)1.图2.12a中空气柱中的空气下沉,图2.12b中的空气柱的空气上升。

(1)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

因为大陆上的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周围空气补充使地面形成高气压。

(2)夏季,大陆上形成低气压中心。

由于增温快,陆地温度比周围的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2.a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b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它们分别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来气压带相反,把原先呈带状的气压带切断成块状。

结论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大陆上形成气压中心。

这些气压中心,把气压带切成块状。

【活动提示】(P38活动)1.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

2.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 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多少和雨季长短有很大差异,呈现出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的影响。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二至三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典题探究】【例3】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形成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风,D处盛行风。

(4)夏季,D处盛行风,形成原因是,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2)亚洲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东北(4)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变式精练】3.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A.甲为夏威夷高压B.乙为印度低压C.丙为亚洲高压D.丁为阿留申低压(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 )A.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C.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雨水较多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3)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 )A.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状况B.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C.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炎热多雨D.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答案】(1)D (2)C (3)A5.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

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答案】(1)D (2)D (3)B6.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2)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3)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从气温曲线可以看出④地终年高温,位于热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