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正文 第 1 页 共 9 页
1 . 1 . 4 生产流程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流程图
1、 种 鸡 引进
新增的饲养规模 18 万套,正常生产后,每年分 4 个批次从国外购进,
每个批次 30000 万套,年 12 万套。在建设的两个育雏隔离场和四个产蛋场饲养。
品种 祖代 合计
每批祖代肉种鸡公母配比表
系别 D B C A
1.2 祖代鸡饲养工艺
祖代肉种鸡采用全封闭舍平面散养和笼养二阶段式饲养工艺,即育雏、育成期(1~ 20 周)采用垫料平面散养;
产蛋前期和产蛋期(21~66 周)采用笼养,人工授精。 1 . 2 . 1 饲养方式
1、 公 母 开饲( 1~ 20 周 龄 ) (1 )育雏期管理(1~5 周龄) 肉用种公鸡的培育目标是: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重 30%左右。 公鸡 1~5 周龄喂育雏料并自由采食,第 6 周龄起喂育成料。母鸡 2 周龄内自由采 食育雏料,第 3 周起改用育成料。一般在 5 周末对公鸡进行选种,将体重较低、不健康、 外形有缺陷的公鸡进行淘汰。 (2 )育成期管理(6~20 周龄) 这阶段仍公母分开饲养,由自由育雏料经选种后转入育成料进行有计划的限饲,其 培育方向是使其胸部和体内丰满肌肉和脂肪转变成精瘦肌腿,渐渐使体重回复到标准范 围或最多不超过标准的 10%。 尽量使公鸡的生殖系统发育,这关系到将来的受精率,须每周称重。 在 4 周、8 周、12 周进行 3 次全群称重,大、中、小分栏饲养,以确保体重均匀度 在 80%以上,同时必须重视公母鸡的协调增重,同步发育。
1 . 2 . 2 人工授精 1、 操 作 步骤 (1 )调训 公鸡在使用前 1~2 周应进行调训。 (2 )采精 采精时,为保证公鸡在整个繁殖期间的使用能力,一般肉用公鸡可连续采精 2~3
种鸡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指标一、种鸡生产技术指标1、育雏期4周末成活率母鸡不低于实际定舍数的98%,公鸡不低于实际定舍数的96%。
2、23周末定舍数不低于93%。
3、23周龄前各周体重符合品种标准(±5%),体重均匀度75%以上。
4、23周末产蛋率5%。
5、蛋重符合标准,入孵蛋重标准:45克以上。
6、产蛋期周增重符合手册标准要求。
淘汰时公鸡体重在4800-5200克,母鸡体重控制在3800-4100克。
7、正常情况下,62周末存栏率不低于85%。
8、种蛋全期受精率平均不低于88%。
9、种蛋全期合格率平均95%。
10、截止到62周末,入舍母鸡只产合格种蛋165枚。
11、62周末入舍鸡只供健雏数128只。
12、受精蛋健雏率全期不低于92%。
13、入库种蛋破碎率不高于0.3%。
二、种鸡场卫生检测标准(见附表1)三、环境参数控制指标1、舍内温度,冬季16℃以上,夏季32℃以下,同一时刻不同位点的温差控制在2.5℃以内。
2、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不能低于40%,不能高于75%,育雏期前一周湿度维持在65~75%。
3、垫料湿度在20~30%,以不起灰尘为准。
4、鸡身周围通风速度:1)夏季风速每秒1.2米以上。
2)冬季风速每秒0.3米以下。
3)春秋季风速每秒0.4~0.8米之间。
4)夜间睡眠状态和8周龄以下雏鸡风速每秒0.3米以下。
第二章:空舍期管理一、员工培训1、鸡舍整理操作流程培训2、管理制度的培训组织员工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类场规场纪。
3、饲养管理技术的培训教会员工各项基本操作技术。
二、育雏育成场鸡舍清理工作程序(一)各栋鸡舍物品及鸡粪的清理工作1、清点各栋鸡舍剩余饲料、药品、灯泡、工具的数量,物件清洗干净后,核对数量后登记上交入库。
2、做好鸡舍内水线管道的放水、防冻包扎工作。
3、搬走床铺及所有的个人用品,清理办公桌内的物品上交。
4、领用清理鸡粪及清洗鸡舍的物品:每栋鸡舍领取100瓦的灯泡15个、编织袋500条、铁锨2把、火碱等物品,用完后原数上交。
山地养鸡计划方案

山地养鸡计划方案概述山地养鸡是以山地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养殖条件,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的一种新型的养鸡经营模式。
此方案旨在介绍山地养鸡计划,为农民提供一个可行的经济增收项目。
项目内容本计划采用生态养殖方式,选用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的鸡种,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鸡种选择选用能适应山地环境、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和肉质鲜美的肉鸡品种,如岩鸡、玉米鸡等。
在选种过程中,应从质量、生长速度以及抗病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结合当地气候、土地资源、畜禽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养殖环境山地养鸡环境应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循环,提高养殖效益为目标。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养殖场、饲料配方以及防疫等措施,确保鸡只的健康成长。
在饲养密度上,应根据鸡群数量和场地面积来科学合理调整,不盲目追求规模,保证鸡只能享受到充足的空间和自然条件。
饲料管理对于山地养鸡而言,饲料是保证同时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饲料时,应考虑当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养殖环境,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
为此,可以采用粉料配料机、饲料混合机等设备,配制出营养成分和饲料利用率高、营养全面的饲料。
同时,还必须注意饲料的质量和使用量,以保证鸡只每天能够充分摄取营养、保持健康。
防疫措施山地养鸡要注重饲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常规进行消毒操作,增强农户防疫意识,增加饲养鸟类的抵抗力,降低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传播和发生。
对于疫情严重的鸟类疾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以免造成鸟类大规模死亡,影响饲养效益。
经济效益山地养鸡计划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一般来说,山地养鸡的生产周期较短,鸡只的出栏速度比较快,投入产出比较高。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保证鸡只健康成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饲料成本也比较低,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收益均衡的情况下,年收入较为可观。
风险提示山地养鸡计划虽然效益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山地养鸡计划方案

山地养鸡计划方案引言山地农村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不易发展规模经济和农业生产。
但是,山地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劳动节约、技术精湛、生态养殖等优良传统,养鸡就是其中之一。
山地养鸡是一种以散养、生态养殖为主的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生态保护,保护山地水源,而且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来源。
本文将介绍山地养鸡的方案和步骤。
环境条件山地养鸡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以下方面:1.土地资源:适宜种植鸡食物的土地数量要充足,建议选用土壤肥沃、水质好的山地;2.气候条件:山地气候较为特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且日照时间较短,因此建议选择适宜的品种以及保障养殖环境;3.水资源:宜选用山泉、小河等水源。
筹备阶段选址选址是山地养鸡的一个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选取距离城镇较远,居民稀少的山地地区。
同时,要优先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条件。
打造鸡舍山地养鸡的鸡舍建设应以自然风格为主,鸡舍的墙面和地面一般选用牛粪、稻草等材料,同时要考虑保暖。
鸡舍的选址要保障通风,有利于鸡只呼吸新鲜空气。
基础设施在养鸡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基础设施,比如篱笆、钓竿、高低床、饮水器等。
养殖阶段配置鸡只在选购鸡只的时候,要与当地兽医站合作,选取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
同时,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的母鸡。
饲料方法山地养鸡以自然、健康为主,所以采取散饲、混合饲料等方式。
在饲料方面,鸡可以食用的食物有五谷杂粮、虫子、草叶等。
疾病防治在养鸡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洁,防止鸡只得病。
同时,要及时对发现的病症进行治疗。
收益分析山地养鸡可作为农民的新型经济来源,更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具体收益分析如下:1.鸡蛋收益:在优良品种的作用下,每只母鸡每天产蛋10个以上,年产鸡蛋2000枚左右,该农户收益约为5000元。
2.母鸡收益:在鸡每年半成年时,将能够销售约800只母鸡,价值约为32000元。
3.肉鸡收益:饲养一只肉鸡的成本为15元/只,出售价为25-35元/斤,每只肉鸡大约可以获得5-10元的纯收益。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种鸡饲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种鸡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种鸡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以保证种鸡健康成长,并获得更高的产量。
本文将从种鸡各阶段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雏鸡期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1.1 温度控制雏鸡期是种鸡成长的最关键阶段之一,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孵化后的雏鸡需要在恒温环境下进行生长,温度控制在30-32度之间,可根据外部气温调整。
还可以通过加热灯或地暖等方式来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1.2 饮水管理雏鸡期饮水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应提供清洁的饮水,保持水源的通畅,定时更换和清洁水器。
为了防止雏鸡淹水,可以将水器放在适宜的高度,并保持水面的高度在雏鸡的头部以下。
1.3 饲料配制雏鸡期的饲料配制应该注意营养均衡,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初期的饲料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饲料,比如玉米、小麦、豆粕等,并可适量添加蛋黄、砂糖等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1.4 生长调控为了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需要进行适当的生长调控,包括定时清理粪便、适当的饲料制度以及规律的运动等。
还可以采取适当的调理饲料,添加一些保健品,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1 温度控制青少年期的种鸡对温度的要求逐渐降低,但依然需要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度控制在25-28度之间,可以逐渐减少供暖设备的使用,使种鸡逐渐适应自然环境。
2.2 饮水管理青少年期的种鸡对饮水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需要更换更大的饮水器,并定时清洁和更换饮水,确保水源的清洁卫生。
2.3 饲料配制青少年期的种鸡对饲料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饲料配制时应考虑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矿物质的摄入,确保种鸡的全面发育。
2.4 生长调控青少年期的生长调控也需要注意,可以适当增加种鸡的运动量,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还需要定期检查种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3.1 温度控制成年期的种鸡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低,一般在18-22度之间即可。
蛋鸡的生产流程和技术

蛋鸡的生产流程和技术一、引言蛋鸡是指用于产蛋的鸡类,是重要的家禽之一。
蛋鸡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对于蛋鸡养殖的效益和产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蛋鸡的选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蛋鸡的生产流程和技术。
二、蛋鸡选种1. 选种目标蛋鸡选种的目标是选择出良好的遗传品种,以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和抗病能力。
常见的蛋鸡品种有白羽肉鸡、褐羽蛋鸡、红羽蛋鸡等。
2. 选种标准选种标准包括产蛋性能、体型特征、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等。
产蛋性能是选种的重要指标,包括蛋重、产蛋率和蛋壳质量等。
体型特征主要包括体重、体长、胸深等。
繁殖能力指的是蛋鸡的孵化率和育雏率。
抗病能力是蛋鸡抵抗疾病的能力。
三、饲养管理1. 场地选择蛋鸡的场地选择要保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无噪音和异味等条件。
同时要注意场地的卫生和安全。
2. 饲养环境蛋鸡的饲养环境要保持稳定,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湿度要保持在30%~70%之间,光照时间要有规律,保证每天至少有16小时的光照时间。
3.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调配。
日粮中要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同时,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4. 疾病防控蛋鸡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防控工作。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同时,要加强对蛋鸡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
四、产蛋管理1. 产蛋周期蛋鸡从开始下蛋到停产为一个产蛋周期。
一般来说,蛋鸡的产蛋周期为12个月左右。
在产蛋周期中,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健康状况。
2. 蛋壳质量管理蛋壳质量是蛋鸡产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蛋壳质量与蛋鸡的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有关。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提供适宜的饲料,可以提高蛋壳的硬度和坚固性。
3. 蛋的收集和储存蛋的收集要定期进行,避免蛋的积压和过期。
收集后要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储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保持蛋的新鲜度和质量。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4)1.3 项目意义 (4)二、林下养鸡概述 (6)2.1 林下养鸡的定义 (7)2.2 林下养鸡的优势 (7)2.3 林下养鸡的适用范围 (9)三、林下养鸡选址与规划 (9)3.1 选址原则 (10)3.2 选址方法 (11)3.3 规划布局 (13)3.4 设施建设 (14)四、林下养鸡品种选择与养殖技术 (15)4.1 鸡种选择 (16)4.2 养殖技术要点 (17)4.3 饲料与营养管理 (19)4.4 疫病防控 (20)4.5 环境控制与改善 (21)4.6 生产管理与效益分析 (23)五、林下养鸡市场营销策略 (24)5.1 市场调查与分析 (26)5.2 产品定位与品牌建设 (27)5.3 销售渠道拓展 (28)5.4 价格策略制定 (29)5.5 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 (30)5.6 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 (31)六、林下养鸡风险评估与管理 (32)6.1 自然风险评估与管理 (34)6.2 社会风险评估与管理 (35)6.3 政策风险评估与管理 (36)6.4 经济风险评估与管理 (37)6.5 风险应对措施与应急预案制定 (39)七、林下养鸡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40)7.1 投资估算与成本分析 (41)7.2 收益预测与成本效益分析 (42)7.3 财务指标计算与评价 (43)7.4 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计算与评价 (44)7.5 可持续性发展评价与建议 (45)八、结论与建议 (46)8.1 主要结论总结 (48)8.2 建议与展望 (49)一、前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和绿色生活的追求,林下养鸡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林下养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有机结合。
本实施方案旨在为林下养鸡项目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以期在保证鸡只健康成长的同时,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种鸡是农民朋友们经常饲养的家禽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
种鸡的饲养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种鸡各阶段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一、雏鸡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1. 环境管理雏鸡的生长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保持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温度在30℃左右,防止温度过高过低。
保持鸡舍内的干净整洁,由于雏鸡非常敏感,所以不可喷洒强烈的药剂和化学药剂。
雏鸡的生产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环境管理很重要。
2. 饲料管理雏鸡的饲料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通常,雏鸡在1-21天的时候,可以喂以浓缩饲料,掺以维生素和矿物质。
还可以适量添加些青饲料,增加雏鸡的食欲,促进生长发育。
3. 养护管理雏鸡的养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饮水器和饲料器的清洁卫生,勤换水,不要让雏鸡长时间处于干渴状态。
定时清理和更换鸡舍的垫料,维持鸡舍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疾病防治雏鸡的疾病防治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要定期做好疫苗注射工作,保证雏鸡的健康。
定期清洁鸡舍,消毒饲料器、饮水器等器具,预防疾病的传播。
5. 生长监测雏鸡的生长情况也需要定期监测,注意观察雏鸡的生长情况,生长发育是否健康,及时调整饲料和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种鸡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需要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高产技术,可以使种鸡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产出更多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方法和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种鸡饲养管理,实现更好的种鸡养殖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目录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1
1.1 祖代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 1
1 . 2 . 2 人工授精 1、 操 作 步骤 (1 )调训 公鸡在使用前 1~2 周应进行调训。 (2 )采精 采精时,为保证公鸡在整个繁殖期间的使用能力,一般肉用公鸡可连续采精 2~3
天后休息 1 天。 (3 )精液处理 采集的精液可暂时存放在 30~35℃水温的保温瓶内,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1 . 1 . 1 生产规模 ............................................................................................................ 1 1 . 1 . 2 祖代肉种鸡来源 ................................................................................................ 1 1 . 1 . 3 主要技术指标 .................................................................................................... 1 1 . 1 . 4 生产流程 ............................................................................................................ 2
正文 第 3 页 共 9 页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2、 公 母 分隔饲喂( 21~ 66 周 龄 ) (1 )配种前期管理(21~45 周龄) 从这阶段开始公母分饲,管理重点放在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公母鸡性成熟与 体成熟达到同步为重点。 (2 )配种后期管理(46~66 周龄) 种蛋的受精率与公鸡的发育程度有关,在第 30~34 周龄睾丸充分发育时,受精率 达到一个高峰,而在 45 周龄左右,睾丸开始衰退为小,以致精子活力降低,精液品质 下降,而下降的速度和程度,视公鸡的健康营养以及环境和管理水平好坏而有所不同。 这阶段的管理重点仍放在体重控制这一关键环节,必须保证公鸡稳定增重,每周约 10~15g,对过轻过重、脚趾变形、趾瘤症的公鸡及时淘汰,并补充一定数量的青年公 鸡。
1.2 祖代鸡饲养工艺
祖代肉种鸡采用全封闭舍平面散养和笼养二阶段式饲养工艺,即育雏、育成期(1~ 20 周)采用垫料平面散养;
产蛋前期和产蛋期(21~66 周)采用笼养,人工授精。 1 . 2 . 1 饲养方式
1、 公 母 开饲( 1~ 20 周 龄 ) (1 )育雏期管理(1~5 周龄) 肉用种公鸡的培育目标是: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重 30%左右。 公鸡 1~5 周龄喂育雏料并自由采食,第 6 周龄起喂育成料。母鸡 2 周龄内自由采 食育雏料,第 3 周起改用育成料。一般在 5 周末对公鸡进行选种,将体重较低、不健康、 外形有缺陷的公鸡进行淘汰。 (2 )育成期管理(6~20 周龄) 这阶段仍公母分开饲养,由自由育雏料经选种后转入育成料进行有计划的限饲,其 培育方向是使其胸部和体内丰满肌肉和脂肪转变成精瘦肌腿,渐渐使体重回复到标准范 围或最多不超过标准的 10%。 尽量使公鸡的生殖系统发育,这关系到将来的受精率,须每周称重。 在 4 周、8 周、12 周进行 3 次全群称重,大、中、小分栏饲养,以确保体重均匀度 在 80%以上,同时必须重视公母鸡的协调增重,同步发育。
进口 1 日龄祖代肉种鸡公母配比
祖代母鸡成活率
祖代公鸡成活率
母鸡体重 公鸡体重 190 日龄产蛋率 高峰产蛋率 平均孵化率
1~20 周龄 21~66 周龄 1~20 周龄 21~66 周龄 20 周龄 20 周龄
95.00% 90.50% 91.00% 90.00% 2.09 kg 2.96 kg 50.00% 84.00% 80.00%
正文 第 2 页 共 9 页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和AB♂。 说明:祖代肉种鸡的套数是以D♀的数量表示,包括了配套的A♂、B♀、C♂数量,
如 1000 套祖代肉种鸡的数量在产蛋时为D♀1000 只、B♀350 只,C♂为D♀的 8%~10%、 A♂为B♀的 8%~10%。祖代肉种鸡场在供应父母代肉种鸡雏鸡的套数是以母鸡数量来 表示的,配以 15%的公鸡。
1.3 祖代鸡 孵化技术方案 .................................................................. 6
1 . 3 . 1 生产规模 ............................................................................................................ 6 1 . 3 . 2 种蛋来源 ............................................................................................................ 6 1 . 3 . 3 主要技术指标 .................................................................................................... 6 1 . 3 . 4 种蛋管理 ............................................................................................................ 7 1 . 3 . 5 孵化工艺 ............................................................................................................ 7 1 . 3 . 6 工艺流程 ............................................................................................................ 7
正文 第 1 页 共 9 页
1 . 1 . 4 生产流程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流程图
1、 种 鸡 引进
新增的饲养规模 18 万套,正常生产后,每年分 4 个批次从国外购进,
每个批次 30000 万套,年 12 万套。在建设的两个育雏隔离场和四个产蛋场饲养。
品种 祖代 合计
每批祖代肉种鸡公母配比表
系别 D B C A
正文 第 5 页 共 9 页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1 . 2 . 4 饲料用量及供给
品种 育雏期 (1~2 周) 育雏期 (1~4 周) 合计 育成期 (3~66 周) 育成期 (5~66 周) 合计 总合计
不同饲养阶段饲料用量计划表
目录 第 1 页
种鸡生产技术方案种鸡生产技术方案源自1.1 祖代种鸡生产技术方案
1 . 1 . 1 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祖代肉种鸡 18 万套,正常年每年可生产父母代肉种鸡 600
万只,种外鸡可生产 860 万只。 1 . 1 . 2 祖代肉种鸡来源
祖代肉种鸡是从美国安伟捷公司进口的哈伯德品种。 每个进口的祖代肉种鸡品种有A♂、B♀、C♂、D♀四个系,但每个系的种鸡只有一 个性别。 1 . 1 . 3 主要技术指标
1.2 祖代鸡饲养工艺 ........................................................................... 3
1 . 2 . 1 饲养方式 ............................................................................................................ 3 1 . 2 . 2 人工授精 ............................................................................................................ 4 1 . 2 . 3 鸡舍环境 ............................................................................................................ 5 1 . 2 . 4 饲料用量及供给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