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非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文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非攻》原文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阅读和讨论问题。

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合阅读和讨论。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对非攻的概念和墨子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关系。

4.2 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非攻》原文,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4.4 写作和表达学生进行口头演讲,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阅读问题,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逻辑清晰地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写作和表达: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理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5.2 评价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来进行评价。

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写作和表达: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非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墨子著作、相关历史背景的书籍或者文章,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doc《非攻》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之一,提倡“非攻”原则,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非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墨子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了解墨子思想。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非攻”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及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非攻”精神。

二、教学内容2.墨子思想的概述和“非攻”原则的阐述。

4.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落实“非攻”原则。

三、教学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加深对“非攻”原则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非攻”原则的应用是否符合墨子的思想。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围绕“非攻”原则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探讨“非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将《非攻》的主要内容和著作背景整理成简洁明了的PPT,备好案例材料。

2.导入:教师出示《非攻》封面,让学生了解书名、作者、出版年份,引起学生的兴趣。

6.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实地探访社区或者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学生感受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非攻”原则的实际运用,改变他们所能达到的一些微小但有意义的事情。

7.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未来实践的热情。

五、教学评估3.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探究“非攻”原则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资源1.墨子《非攻》的书籍或电子版2.相关案例资料3.PPT制作工具4.互联网资源七、教学反思《非攻》是一本堪称经典的著作,通过对其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非攻”原则的深层次内涵,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行为来落实。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非攻》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墨子的生平和《非攻》的背景。

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如反对攻战、兼爱非攻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和应用非攻思想。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攻》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和分享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出《非攻》的思想,激发学生对非攻的兴趣。

3.2 文本解读分组阅读《非攻》文本,让学生理解其主要观点。

引导学生分析墨子的论证方法,如比喻、举例等。

3.3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非攻思想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报告。

4.2 反馈方式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课后反馈: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和学生一对一交流,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非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和平抗议、外交谈判等。

探讨非攻思想与其他伦理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5.2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墨子》的其他篇章或其他哲学家的思想。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辩证能力。

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实施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3)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倡导和谐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非攻》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非攻》,引发对攻与非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阐述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课堂辩论。

6. 实际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全班交流。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墨子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

九年级非攻教学设计

九年级非攻教学设计

九年级非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内涵,理解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3、引导学生思考“非攻”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墨子“非攻”的概念和主要观点。

(2)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流畅地翻译课文。

2、难点(1)探讨“非攻”思想的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2)引导学生将“非攻”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非攻”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比较法:将墨子的“非攻”思想与其他思想家的相关观点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战争带来灾难的故事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墨子的“非攻”。

2、作者及作品介绍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墨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对墨子和他的学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文意疏通(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困难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如“攻”“窃”“亏”“义”等实词,“之”“以”“而”等虚词,以及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

(3)学生再次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5、内容分析(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墨子“非攻”的观点。

(2)组织学生讨论墨子是如何论证“非攻”这一观点的,如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

(3)深入探讨“非攻”的内涵,即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关爱他人。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
结构分析
节选部分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简要介绍 背景和人物;正文详细展开墨子与公输盘的对话和辩论; 结论部分总结墨子的非攻思想及其意义。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进一步阐述损人利己行为的不道德性,指出其罪行随 着损害程度的增加而加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 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 义,必有百死罪矣。”:通过逻辑推理,将损人行为 上升到杀人的高度,强调其严重的罪行和不道德性。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一般性
的规律和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前预习任务布置及检查
布置预习任务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非攻(节选)》原 文,了解文章大意和背景,同时收集 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检查预习效果
通过课堂小测或提问等方式,检查学 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预习效果,为后续 教学提供参考。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1
目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 •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非攻》及其作者介绍
《非攻》简介
《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子所作的一篇重要著作,主要阐述了 兼爱、非攻的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与仁爱。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非攻》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3)分析并掌握《非攻》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地表达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非攻》。

(2)掌握《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的古代礼仪、战争制度等背景知识的理解。

(2)对《非攻》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验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

2. 写一篇关于《非攻》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非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非攻》优秀教案,DOC

《非攻》优秀教案,DOC
4.学生自读,完整断句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作者及其思想(PPT)
墨子生平: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墨翟,宋之大夫(今商丘人)。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通假字: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
词类活用: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非难,责怪。
特殊句式: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于”。
从而誉之,谓之义。省略句,“谓之”后省略了“为”字。
3.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作业布置
完成《自主学习丛书》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非攻》教学设计
省市第二中学舍惠莲74400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断句能力,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情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墨子》
的文章——《非攻》。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墨子、句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说的讲学辞和语录,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

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兴史事说明好战必亡。

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二、初读课文,尝试断句。

断可前先要通读几遍原文,大致了解原文意思,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再集中分析难断句子。

(一)给下面两个例句断句
1.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答案显示:
1.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何所履行
2.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3.学生自读,完整为课文断句。

断句方法指导
①先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致意思,然后通过找主语,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②抓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发语词,语气词,关联词等;
③通过修辞断句,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以此来断句,准确性更高;
④还要懂古代文化常识,如年龄、纪年纪日、称谓、职官等可帮助断句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栏厩(jiù)鸡豚(tún)
弗(fú)犬豕(shǐ)
(二)学生熟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三)在课堂练习本上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并分析。

1、通假字
a. 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b. 白黑之辩:“辩”通“辨”分别;
c. 拖其衣裘:“拖”通“脱”强夺或费力取得;
2、一词多义
苟亏人愈多,如果
苟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随便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偶尔,暂且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国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封地红豆生南国,地域
是何故也,此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容,表示判断
是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惟命是从,宾语前置的标志
3、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 从而誉之,谓之义
“火”前省略了“为”
b. 上为攻省得则罚之
“则”前略了“之”
c.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窃桃
“入”前省略了于
(2)宾语前置句
以亏人自利也
以损害别人给自己利益
2.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四、问题探析
1.请具体分析本文的思想容
墨子列举了四种不义行为,而且由浅入深,入人园圃去偷,对别人造成了轻微损失,偷鸡摸狗,比窃人桃更严重,但这种鸡鸣狗盗之徒也只是造成财产上的损失,至于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种行为影响到主人家的生活比前者还严重,但不至于威胁到人的性命,而杀不辜人,那就是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要被处以极刑,既然杀一人都构成死罪,杀一百,一千那就罪大恶极了,竟然有人对这种不义的事大加赞誉,而且称之为“大义”,这种人颠倒黑白,不分“义”与“不义”,实际上,发动侵略战争,荼毒生灵的人是真正的大不义,本文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不义战争。

2.本义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层层递近的方式,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列举出四个常见的事例来介绍“不文”且这四个事例一个比一个严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五、板书设计
生活现象评判原因
窃人桃不义亏人自利




攘人犬豕更加不义亏人愈多
取人牛马更加不义亏人愈多
杀不辜人更加不义亏人愈多
攻国更加不义亏人最多誉之谓义
六、课练习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答案:
(1)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七、小结
本文墨子采用层层推进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君子们价值判断上的混乱,墨子在文中谴变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

八、布置作业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请同学课
后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字数3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